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3-02-05沈昌龙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劲推进,老师们必须把握住关键的教育观点,把它们整合到授课过程中。只有如此,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数学技巧的掌握与分析更为深入。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研究与探索的热情。文章论述了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期待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0-0059-05
目前,初中数学课程环境过于单调,多数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并未完全掌握知识点,许多人甚至因为理解困难而拒绝积极发言,导致整个课程的学习氛围变得冷淡,这让许多老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感到束手无策。许多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了避免发表任何疑惑,而只关注一个统一的答案,这导致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无法营造一种充满质疑的环境,这对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数学课程的教育效果都有负面影响。
一、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一)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升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打造了一个高效、高品质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这主要归功于教师在改善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或者使用分层教学法等。许多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初中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这种乐趣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学习。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态度已经从过去的消极学习转向了积极的研究,加深了对学过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初中的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如此,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同时还能防止单调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通过改善初中数学授课环境,教师的授课能力也有所增强。如此,他们就有机会掌握更多的前沿教育技巧。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针不明确
尽管新课标为教师的授课指明了方向,但是如何具体到每一个单元和每一堂课、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以及需要培育学生的哪些技能,这都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策划。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没有设定清晰的教育目标,他们的教学方式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学生的思维和个性被束缚,从而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同时也降低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学生的学习表现,揭示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目前许多老师依旧将学习表现视为首要的教学评价手段。他们只关注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表现,而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技巧的发展视而不见,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消退,课堂交流减少,因此课堂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所改善。另外,因为采取的评价方法过于简单,老师常常把自己的经验当作接下来的教育计划的主轴,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学生已经深入理解的知识点上,这就使得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缺乏引导思维
尽管许多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但他们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他们通过训练,使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特定问题的答案,但是一旦问题发生变化,即使考查的知识点完全一样,学生也常常难以立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如果需要综合多个知识点来解决,学生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说明,引导思维在提升学生的能力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当学生从记住解题步骤转向理解解题的策略和技巧,才能真正塑造他们的优秀学习习惯,推动他们的个人能力得以提升。
(四)缺乏因材施教理念
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经验各不相同,导致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各种能力有着一定的差距。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一些学生甚至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模式对教育的整體进步并无益处,也无助于提升教学水平。
三、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课堂上师生的互动
通过科学且有效的课堂交流,可以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同时也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数学具有严谨性和各种抽象的概念,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学效果自然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课堂上的交流,赋予学生表达观点的自由,鼓励他们勇于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观点。即使学生的表达有所不足或者有错误,也需要对他们的勇气给予足够的认可,使他们感觉被尊重,这样他们在接下来的课堂上才能更为积极主动。
比如,在“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这节课上,教师引用苏轼《题西林壁》的经典诗句,启发学生去探索“岭”与“峰”的联系,并且思考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相似的情况。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融合了学生熟知的古诗知识和数学知识,使得课堂更富有吸引力,还自然地把课程主题融入其中,协助学生领悟到三视图的含义。优秀的课堂交流有利于激发课堂的活力,也是提升课堂效果的强大手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就不会有记忆。”这就说明,兴趣是学习的最主要驱动力。在教育过程中,兴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数学教学来说,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为学生建立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学中融入情感
教师的情绪状态可以显著地改变课堂的总体环境,若是教师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学生自然会受到消极情绪的冲击,导致课堂的活跃性降低,进一步影响教学的效果。然而,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作为一种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主动参与课堂的交流,这也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所以,在正式进行教育活动之前,教师需要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以更为积极、乐观的方式去面对学生,并且把所有的消极情绪都抛诸脑后。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还可以激发课堂的活力,使得数学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
2. 适时创造学习环境
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明显看到,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对各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困难。许多学生依旧倾向于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这使得他们只是简单地记住公式,而忽视了公式的推导步骤和应用策略。所以,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适当地构建各种教学环境,以便让学生能够在这些环境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并理解其基础逻辑。比如,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班费筹措问题来创建教学场景:假设班级将举办文艺晚会,为了装饰需购买相关的道具,总计需要300元,那么每个人应该筹集多少资金呢?在晚会上,使用的气球的进货价格是0.3元,而销售价格则是0.5元。那么,商家的盈利能力又是多少呢?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和除法之间的差异,这将使他们在接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
3. 适时活跃课堂气氛
通常一堂完整的课程需要45分钟,然而研究发现,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专注的时间大概只有2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他们就会开始感到疲惫,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为了优化这一状况,使学生能够专注于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例如,在课程的中段,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故事或者名人的事迹。
比如,教师讲授“圆”这个主题时,可以借鉴我国知名数学家祖冲之的经历,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的多样性,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段短暂的放松。这种将工作和休息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专注力,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与“双减”政策的核心思想相吻合,对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具有积极作用。除了在课堂上讲述数学故事,教师还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游戏来实现对学生身心的舒缓。
(三)充分利用课后训练
课后的練习不仅是对课堂的扩充和深化,同样也是提升全面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引进课后的练习,为学生的预备和复习指明了明确的路径,并且相对地缩短了教师指导学生预习课本的时长。同样,通过扩大课后的训练形式,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遇,也能有效地加深他们对相关公式的认识,从而提升课堂的总体效益。比如,在“收集和整理数据”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后的训练环节指导学生收集周围某种商品销售状况的详尽信息,接着运用多种数据统计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或者,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兴趣作为研究的主题,对他们课外爱好进行深入研究,然后让他们依据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男女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又各有其规律。这种教育方法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来讲解相关的知识,并且也能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助力学生培养独立研究的精神。学生会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调研和统计成果,并通过互动交流来总结他们的经验,分析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热爱,这对提升课堂效率是有益的。
(四)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
通过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丰富数据库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和其他形式的内容,把原先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的束缚,更深入地理解各类抽象的概念,进而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多媒体的特性包括丰富的内容、有趣的元素和实用的功能,能够协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知,并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概率初步”的课程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彩票的开奖情况,或者列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抽奖行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且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概率,以及在抽奖的时候应该如何区分概率的高低。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恰当地融入各种网络游戏的抽奖机会,展示有关未成年人参与游戏抽奖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沉溺于抽奖的风险,并协助他们主动抵抗负面影响。这种利用学生热衷的主题来解释数学理论的方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也有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更富有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在提升课堂效益的同时,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五)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尽管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社会,但是他们的内心已逐渐发展,对别人的关爱和激励尤其有需求。因为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学习过程都是独特的,所以他们之间的技能水平可能会有所区别。因此,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各种差别,使得每个阶段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对那些学习成绩显著、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合理地加入提升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或者让他们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对那些成绩不佳,无法迅速适应课堂进程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度降低教学标准,同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激励,协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并依据他们的具体状况来调整课后的练习量和难度。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基本功,以便更迅速地理解相关的课程内容,进一步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顺利适应课堂进度,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显然,尽管因材施教在提高课堂效果上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它却能持久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改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六)详细分析课程改革内容,对教师所扮演的角色重新定位
新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其中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然而,教师通常会从一开始就树立自身的声誉,他们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式主要是直接灌输,学生则是被迫接受知识。在这样的环境里,初中生的思维能力遭遇了严重的制约,无法激发他们的独立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需要尊重学生的观点,给予他们激励和关心,使他们有勇气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去探索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同时他们也应该对现有的知识产生怀疑。问题的处理手段千变万化,绝非一个,通过训练学生的探究精神,让他们的认知水平更为深入,从而增强他们的全面学术修养、学术表现以及课程的教授效果。然而,教师也需要始终牢记准则,绝对不可以放任学生出现失误。
(七)运用微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率
借助科技工具进行的在线教育能够优化教师的授课方法,并且能够重视学生的回应,从而实现优秀的教育结果。在初中阶段,数学的授课不仅是一个挑战,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利用微课能够显著地转变数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益。微课的教育方式基于微视频,因此视频的长度相对较小,主要用来阐述特定的知识点,这样便于学生不断地学习,并能够实时地获取到他们的学习收获。微课还提供了一些小的评论、反思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观赏完视频后,进入课后的实践环节,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做一些实践,从而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在常规的教室里,学生需要在课后向教师寻求帮助,以处理他们在课程中遇到的难题。然而,教师的授课时长是有限的,无法一直给予他们答案,所以,许多疑惑无法立即被回应。如今,学生可以利用微课教育平台进行实践,并在微课平台反馈的页面进行概括和分析,从而防止这种重复犯错的情况发生。比方说,当老师讲授与不等式有关的主题时,由于该主题复杂性较高,老师能够通过微课学习平台来创建授课影片,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来完成课后作业。通过分析学生对不等式相关问题的回答,老师能够掌握他们的学习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弱点。
(八)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能够增强课程的实际效果。这种创新的学习模式建立在老师的精准引领与指点之上,以推动学生大范围互动、对话、研讨等。该策略的核心理念在于,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中心,通过给予他们主动参与并协同学习的环境,推动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培育优秀的团队协作意识。借助彼此的推动与影响,达到共享的进步,提高学习的效率,推动学生获得独立的学习技巧,并刺激他们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初中的数学课程中,教师有权依据特定的教育主题,挑选出适当的教育主题供学生进行团队学习和探讨。通过彼此间的观念和思考的对话、交谈,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公正的对话,激发出思维的碰撞,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育主题,推动知识的吸收。
比如,当教学“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时,由于平行线是对直线的延伸,它构成了接下来的平移部分,也是空间和图像的核心部分,所以它被视为主要的学习课题。这就需要学生有深度的理解,同时也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从而达成“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优先安排学生去研究和探讨直线、线段、射线、角等相关的知识,然后依照这些课程的内容,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平行线的具体案例。当前,可以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平行线进行交流,并从这个基础上深入理解如何处理内错角、同位角和同旁内角。老师可提供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九)采用知识要点提问方法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采用各式各样的问题提出策略,例如有趣的问题提出法、启发式问题提出法、开放式问题提出法以及难易程度问题提出法等。优秀的问题提出策略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推动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问题解决的目标。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需要特别关注提问的技巧。提问需要考虑能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关键和困难部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科学且合适的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思。这样做不仅能推动学生的学习,还能满足学生的接受能力,实现跳一跳就能摘取桃子的目标。总之,需要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回应,并确保他们能够适当地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同时,需要注意提问的顺序,根据逐步递进的原则来设计适当的问题。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加强知识掌握,还能增强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 结论
简而言之,若要增强数学教育的效果,需要了解当前数学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教育模式的革新和创新。如此一来,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整个课堂的质量,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付红霞.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第二课堂(D),2023(6):58.
[2]赵子妍.“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3(9):91-93.
[3]汪健.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2(29):41-43.
[4]權俊刚.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21(45):91.
作者简介:沈昌龙(1975~),男,汉族,江苏扬州人,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