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法捕捞破坏生态 听证员全程参与检察办案

2023-02-05陈星岚通讯员魏风茂

人民监督 2023年3期
关键词:垦利附带检察院

文/本刊记者 陈星岚 通讯员 魏风茂

听证员等外部监督的介入,提升了群众对检察机关公益保护职能的认识,增强了当事人及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促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检察机关通过公开听证现场普法,生态环境比以前好了,而且非法捕捞也比以前少了很多,现在大家都知道自然保护区要保护,不能破坏。”近日,居住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三角洲的一位老渔民向检察官说道。

一年前,垦利区检察院在此地就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召开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检察听证会,并联合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2300万余粒菲律宾蛤苗在检察官和听证员的见证下放流入海,被破坏的海洋生态也得到了有效的修复。

打击非法捕捞

山东黄河三角洲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渤海之滨,不仅风景优美,还是自然保护区。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但也引发了许多不法分子的觊觎。

2020年4月,东营市垦利区检察机关调查发现,孙立玉(化名)等3人各自驾驶渔船,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海域,使用名为“泵子”的渔具捕捞白蛤,后被保护区管委会执法人员查获。经称重,所捕白蛤共计23740公斤。

案件被移送至垦利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后,承办检察官胡树鹏得知,被查获的白蛤市场价格为11万余元,但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却达130余万元。随即,该院对孙立玉等人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孙立玉等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与《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该行为社会影响恶劣,必须加大打击力度。虽然白蛤的市场价格不是很高,但这类行为一旦被多次效仿,将会影响海底幼贝和其他底栖生物生长,造成海洋渔业资源损失,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生态环境,在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应一并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胡树鹏告诉记者。

2021年12月15日,垦利区检察院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听证员参加公开听证,就该案是否在公诉时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进行听证。

听证员在了解了案件基本情况、检察官提交的相关证据材料,听取了被告人的答辩意见后,各自发表了听证意见。经过讨论,听证员一致同意由垦利区检察院作为公益诉讼代表在对孙立玉等人提起公诉的同时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2021年12月16日,垦利区检察院就孙立玉等人非法捕捞水产品一案向垦利区法院提起公诉,同时一并提起了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孙某玉等人赔偿生态损害修复费用131.907万元。

“外脑”加持,修复生态

办案不是目的,修复受损的生态才是关键。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了解到,当地很多渔民对非法捕捞水产品危害性认识不足,如果不转变当地渔民的思想,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

在案件审理阶段,孙立玉等人主动缴纳了40万元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同时向办案人员提交书面申请,表示愿意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承担剩余的修复责任。

由于此前垦利区检察院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从未采用过增殖放流的方式来替代修复责任,经检察官联席会议讨论,一致决定再次邀请听证员等公众参与公开听证的方式,听取听证员的意见建议。

2022年4月13日,垦利区检察院在案发地附近再次召开听证会,邀请该区海洋渔业部门海洋环境专业人士、律师、人大代表作为听证员参与公开听证。

最终听证员们达成一致意见:“同意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来替代部分修复责任,并希望垦利区检察院进一步细化落实增殖放流方案。”

“可以以剩余生态环境损害价值90余万元为基数计算增殖放流苗种数量,用人工方法直接向案发附近海域投放菲律宾蛤苗种,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参照东营市近年来贝类增殖放流价格,综合计算本次增殖放流壳长大于1厘米的菲律宾蛤苗种2300余万粒,约计15000余斤。”听证会上渔业方面的专家对检察机关建议。

“公益诉讼作为较为年轻的检察职能,在办案中经常会出现新情况、新形势和新问题,如果仅仅靠检察官自己想办法、想主意,那往往会举棋不定,导致办案质效有所降低。本案中,承办检察官引入海洋渔业部门专业人员意见,形成法律专业人员与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相结合的人员配置,主动听取其从专业和法律角度提出的建议,为办案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办案思路。”垦利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听证过程公开透明,从我们的工作角度,也支持检察机关采取增殖放流形式进行生态修复,这种做法既彰显了法律的温度,又照顾了当事人,值得借鉴。”参与听证的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预报室主任付霄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开听证有助于引导当地渔民科学捕捞,增殖放流的修复措施更是益处甚多。

2022年5月13日,垦利区检察院联合保护区管委会开展了垦利区首次公益诉讼增殖放流活动,并邀请听证员参加,在涉案附近海域将2300万余粒菲律宾蛤苗放流入海,孙立玉等人破坏海洋渔业资源的被告人应当承担的修复责任全部落实到位,有效地修复了被破坏的海洋生态。

鉴于孙立玉等涉案人已采取缴纳赔偿金、增殖放流和公开赔礼道歉等形式对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讼请求全部履行完毕,垦利区法院决定对其酌情从轻处罚。最终,孙立玉等涉案人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判处拘役三个月到有期徒刑九个月不等,缓刑五个月到一年不等。

“此次增殖放流工作,是运用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修复、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一次生态保护的法治宣讲和警示教育。本案在提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前,邀请听证员参加听证,了解检察机关办案情况;在确定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前邀请听证员参与听证,提出专业意见建议;在增殖放流活动中邀请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共同见证蛤苗入海、生态修复。听证员等外部监督的介入,提升了群众对检察机关公益保护职能的认识,增强了当事人及当地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促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垦利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猜你喜欢

垦利附带检察院
垦利出新 磅礴向海
渤海海域垦利6-1油田的发现与浅层勘探思路的重大转变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权利保护研究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权利保护研究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研究30年述评
垦利油田群外输登陆海底管道铺设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