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公益”之心 共护大美云南
2023-08-04通讯员何赟杨阳洋摄影田颢
文/通讯员 何赟 杨阳洋 摄影/田颢
5月22日至26日,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云南六省(市)的30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云南,围绕“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视察活动
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发展作出的重要指示和明确要求。
5月22日至26日,应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来自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南、云南六省(市)的30名全国人大代表来到云南,围绕“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视察活动。
探索古生物化石保护新路径
5月23日上午,云南省检察院检察长王光辉主持召开汇报会,向代表们介绍云南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情况。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罗红江出席汇报会并致辞。汇报会后,视察组马不停蹄来到楚雄州,感受“恐龙之乡、化石之仓”公益保护的检察力量,了解楚雄州检察院信息化时代数字革命赋能法律监督工作的具体实效。
在“世界恐龙之乡”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当侏罗纪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大规模真实地展现在面前时,代表们被时光折叠机留下的烙印深深地震撼。代表们实地查看检察机关在恐龙化石发掘、保护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情况:对发现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完善、保护标志设置不明显等问题,及时督促行政机关履行职责;针对恐龙谷一、二期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相关责任主体提出土地征用、拆迁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建议,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持;针对某公司违法占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土地修建施工便道、储水池等情况,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责任主体整改。
恐龙化石用它独特的“语言”讲述了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也更加坚定了检察人员用公益守护好它们的使命。自恐龙化石公益保护示范点挂牌以来,禄丰市检察院共办理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案件5件,具体做法在全省作了经验交流。
“每次来到这里,我们都会感觉责任感倍增,怎样综合运用打击、保护、监督、预防、教育等法治措施,多维度全方位保护好公共利益和历史遗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突破的检察命题。”楚雄州检察院检察长肖洁说。
“恐龙谷一站的视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老一辈科学家用他们的一生挖掘保护生物化石,检察官又运用监督的职能给予化石保护司法助力,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全国人大代表刘惠贞表示。
离开禄丰市,视察组一路向西来到楚雄州检察院。在检察大数据展示中心,当检察人员通过平台操作发现监督线索的全过程逐一在代表面前展示之后,大家纷纷为大数据对检察业务赋能的实践点赞,他们对楚雄州检察院通过数字赋能精管提质的做法和成效表示充分肯定。
建成云南省首家检察业务大数据中心之后,楚雄州检察院发现各类问题线索近万件,查实问题1465件,2022年主动监督的案件占比上升到58%,被动受案的诉讼类案件占比下降到42%,全年共立办公益诉讼案1160件,同比上升42%,监督范围不断拓展,监督质效极大提升。
视察组调研禄丰市恐龙化石公益保护示范点工作情况。
近2个小时的视察,代表们不断驻足拍照,询问求解。“大数据运用到检察业务工作中之后,能不能在全省甚至全国做推广?”“外部数据的融通面临着哪些困难?”“海量的数据经过筛选、比对和碰撞后,最终落实到办案的有多少?”……检察人员一一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
今年,楚雄州检察院开展保障和服务“楚雄名片”高质量发展检察行动,针对恐龙化石、元谋人遗址、绿孔雀栖息地等强化公益司法保护,用工作实绩服务跨越式发展。
守护“有风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大理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悠悠脚下路,款款公益情。5月24日,视察组来到“有风的地方”——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区大理白族自治州,在蓝与白、粉与黛的交融中,感受大理州检察机关守护公益的成效。
视察组走进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检企合力助推洱海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随后实地调研双廊镇村庄建筑风貌整治情况及检察机关参与村庄生态治理情况、洱海水质情况;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探索,查看大理市湾桥镇洱海沿线农村环湖整治及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收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洱海水葫芦、洱海蓝藻藻泥、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环境污染物,再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将其变废为宝,构建起洱海流域各类有机废弃物收集回收的全覆盖、全处理运行机制,打造了一条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绿色全产业链。一项项成果让代表们不断赞叹,他们认为,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对云南省乃至全国高原湖泊流域的环境治理、绿色发展都颇具示范作用。
视察组调研楚雄州检察院科技赋能公益诉讼检察示范院工作情况。
“此次视察让我对‘能动检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全国人大代表黄乐说,“云南是个美丽的地方,苍山洱海是大理的名片,检察公益诉讼工作深度介入到了每一寸山水,是‘抓前端、治末端’的典型代表。”
“云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做得非常实、非常细、非常新。”全国人大代表何光华认为,两天时间虽然很短,但却是一趟学习之旅、收获之旅,楚雄数字检察的新、大理苍洱保护的实、云南公益诉讼的细,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令她难以忘怀。
大理州检察机关常态化开展“检察蓝守护玉洱银苍”专项监督行动,自2018年以来立办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751件,其中,大理州检察院办理的“督促保护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检在正义网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平台推出展示,办理该案中就苍山花甸坝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被最高检评为“优秀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书”。
视察行程过半,视察人员收获满满。在大理州检察院召开的座谈会上,他们顾不上舟车劳顿的疲惫,迫不及待抒发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并结合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网络治理等领域,为云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
“要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把很多问题解决在前端。”全国人大代表阎建国建议,检察机关应运用大数据和网络影像技术赋能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同时要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案件线索的排查工作。
“加大公益诉讼检察的宣传力度!”很多代表们都将目光聚焦到公益诉讼工作的宣传上。全国人大代表吕卉说:“我们是人民的代表,来自人民,每一个人都是一粒种子,回去后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履行代表职能,广泛宣传公益诉讼检察,让更多人支持、参与公益诉讼。”
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介绍,最高检建立的“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目前已全国全面推行,现全国已有9万余名志愿者,检察官可以根据志愿者提供的线索,联动办理案件。
视察组在大理市喜洲镇调研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代表叶苗表示,云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质量、有力度、有成效,建议针对公益诉讼的不同领域建立不同的专家库,让办案更有质效。
大理州检察院检察长崔庆林表示,大理州检察机关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全力把大理打造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国示范样板,走出一条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让传统古城古镇实现现代化“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大对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古城”“古镇”“古村落”“古街区”是世世代代人民留下来的灿烂遗产,赋存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多姿多彩的云南大地上,一个个古城古镇点缀其间,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使其各具特色,更为云南的文旅资源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视察组走进大理州剑川县、丽江市古城区,实地了解检察机关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历百代而旷古,越千年而弥新。沙溪古镇作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沙溪寺登街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建筑风貌,古戏台、古桥、古巷道、古老的红砂石街道随处可见,是具有独特白族风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但随着沙溪古镇知名度的日渐提升,大量经商户、游客不断涌入,不可避免地给沙溪古镇的发展和保护带来诸多问题。如古镇消防安全设施不足、电线裸露乱接,存在安全隐患;为追求利益对古建筑进行无序改造等。为加强古镇的发展和保护,剑川县检察院先后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通过一份份检察建议的刚性落实,为“有风的地方”做了完美的注解。视察过程中,代表们还现场针对优化消防和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提出改进建议。
视察组在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调研检企合力助推洱海保护工作情况。
古镇内的黑潓江源于剑湖,是澜沧江—湄公河水系的重要支流,剑川县检察院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开展对黑潓江河道河埂、建筑和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治理保护,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以检察监督助力古镇生态环境改善和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源头治理,为剑川“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贡献检察力量。
丽江的柔软时光,让不少人向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丽江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从一池水、一棵树、一块石、一座房着手,全环节注入检察元素,让古城古镇健康地一代代延续,保护千百年来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状态。
在主动服务于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过程中,丽江市检察机关发现,承载着当地人用水智慧的大研古城三眼井,存在保护、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市、区两级检察机关及时介入,组织开展了联合专项监督行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向当地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古城三眼井形成专门措施方案,加大了保护力度。如今,三眼井旁有工作人员专职进行清扫,每口古井旁都张贴了“用水公约”。
百桥千巷、清流绕坊。智慧化随处可见,扫地机器人、智能急救站等应有尽有。科技化手段也用在了当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当中,检察机关联合行政部门,借助科技化力量打造的旅游监管体系,让丽江古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新台阶。
视察组在实地走访中,充分肯定了丽江古城全力构建的综合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旅游、智慧创新体系。同时,对个人信息保护也提出了建议。全国人大代表戴茵指出,大数据的全覆盖是否会涉及个人信息的泄露、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她建议,在推广大数据特别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同时,应加大对个人信息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避免出现侵犯人民群众隐私、危害数据安全的情况。
视察组通过实地视察,对检察机关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过程中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代表们纷纷表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大有作为,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并支持参与;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要把法律监督职能与服务大局同频共振,为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让“舍不得的丽江”更加“不舍得”
5月26日上午,视察组实地调研丽江市检察机关在白沙壁画、万朵山茶树、白水河等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古树名木保护、金沙江流域水生态保护领域的治理成效。
白沙壁画是丽江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生动反映,被列为第四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近年来,在人为、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壁画变色、脱落等问题突出。丽江市两级检察机关及时介入,充分研判后发出检察建议,促进科学管护,用科技力量延缓壁画寿命,助推丽江世界文化遗产依法规范有序得到维护和发展。
“检察机关针对白沙壁画的保护做了很多工作,还可以借鉴敦煌等地数字化保护经验做法,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加强抢救性保护。”全国人大代表代表黄平说道。
有着“环球第一树”美誉的丽江万朵山茶,是丽江一张靓丽名片。针对日常管护缺乏科学性、未形成应对极端天气的管护措施、未建立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丽江市检察机关经充分听取意见后制发检察建议,整合多方力量,促成行政机关成立“万朵山茶养护专家组”护花队,管护效果明显。
玉龙雪山脚下光影变幻的白水河蓝月谷随风荡漾,泛着涟漪,吸引着游人的目光,视察组对检察机关开展白水河保护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丽江市检察机关将公益诉讼保护与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紧密结合,以“金沙江流域(丽江段)专项监督行动”为抓手,开展的金沙江流域非法采砂、“清废”行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一系列专项监督,推动涉水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良性互动,形成了共抓大保护工作格局。
5月26日下午,邱景辉主持召开全国人大代表视察云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意见反馈会,视察组所有代表均作了发言,针对在云南省楚雄、大理、丽江三州市视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谈了感受,在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很多代表都当场表示,愿意当好公益诉讼工作的志愿者,把这份公益责任传递给更多人。
王足刚等代表建议,要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增强公益保护合力。何少花、邵永海等代表建议,要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宣传,一方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让检察官多讲好故事;另一方面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家喻户晓。周长友、杨永等代表建议,要延伸公益诉讼触角,检察力量下沉,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
阎建国代表建议:“要立足云南古建筑多、水资源丰富的实际,持续加大对古城古镇、水资源的保护力度;设置类似于公益诉讼举报中心等平台,让全社会参与公益保护。”
薛济民代表认为,检察公益诉讼专门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希望检察机关坚持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共同推进,进一步厘清公益与私益的关系,进一步彰显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优势和价值。
蓝景芬代表比较浙江丽水景宁民族团结和检察工作,建议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的复制推广、共建共享。叶苗代表也建议要注意避免同质化监督办案,加强案例指导工作。
戴茵代表结合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问题的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建议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部分代表针对一些实际问题提出建议。张强代表认为,要加大对电动充电设施的安全监管力度,做好古城消防安全工作;郭进代表建议在文物和古建筑保护的资源整合、资金调度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
邱景辉回应了部分代表关心的问题,并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此次调研感受到了云南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的自觉、自信,也正是检察工作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才能做到自立自强,保持自省自律。
云南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施建邦表态,云南检察机关将更加主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一步强化公益诉讼检察和行政执法衔接,凝聚公益保护合力,努力为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