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FD的车室内热舒适评价及试验研究

2023-02-03张喜清王亚龙张浩杰

机床与液压 2023年1期
关键词:空气流速驾驶室舒适性

张喜清,王亚龙,张浩杰

(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0 前言

装载机作为重要的土方机械,其作业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因此,保证车室内良好的热环境,可以缓解驾驶员疲劳,减少事故的发生。

利用CFD技术对驾驶室热舒适性的研究较多。林家泉、迟聘[1]采用加权PMV和EQT热舒适性评价指标,研究飞机座舱内的非均匀热环境;赵兰萍等[2]基于PMV指标和等效均匀温度(EHT)对驾乘人员热感觉进行分析,得出EHT指标更容易满足驾乘人员的热舒适性;王勇等人[3]基于Fluent二次开发UDF对驾驶室热舒适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送风方式和送风温度对热舒适性的规律影响;王靖宇等[4]在当量温度EQT基础上结合热感觉偏差和冷负荷,利用不同送风参数研究轿车内流场的分布,分析气流组织对热舒适性影响;吕鸿斌等[5]基于内流场对轿车乘员舱进行热舒适性分析,研究了送风温度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研究以轿车热舒适性为对象,因此对装载机驾驶室热舒适性进行研究,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还有较强的工程价值。

本文作者以某装载机驾驶室为研究对象,对冬季驾驶室的热舒适性进行研究,利用CFD商业软件对驾驶室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试验验证模型是否合理。采用UDF编程对PMV-PPD、吹风感和空气龄进行定义,对驾驶室内流场进行可视化处理。

1 模型建立及参数设置

1.1 数学模型

考虑到驾驶室空间狭小,室内空气流速较低,假设空气为不可压缩气体,计算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如下:

(1)连续性方程

(1)

式中:ρ为密度;t为时间;u为速度矢量,ux、uy、uz分别为X、Y、Z三个方向的分量。

(2)动量方程

(2)

(3)

(4)

式中:p为微元体上的压力;τxx、τxy和τxz是因分子黏性作用而产生在微元体表面上的黏性应力τ的分量;微元体表面X、Y、Z三个方向的应力张量fx、fy、fz是微元体受到的体积力。

(3)能量方程

(5)

(4)Realizableκ-ε方程

(6)

(7)

式中:Gb为浮力产生的湍动能;ut为湍流黏度;σk和σε分别表示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的普朗特数。

1.2 物理模型

由于驾驶室复杂结构对气流分布存在影响,为方便计算,根据驾驶室内部结构,按照对流体流动和热舒适性影响小的原则,进行如下简化:

(1) 将驾驶室内饰和外部结构简化为平面,保留玻璃车门等部位的尺寸;

(2) 简化送风口和出风口,保留其有效面积,使驾驶室可完成进排气循环;

(3)保留仪表盘、方向盘、座椅等结构,去除一些细小的零部件;

(4) 考虑到除霜口不经常使用,在建模中给予简化。

利用CATIA软件建立驾驶室几何模型,保留座椅、方向盘、送风口、出风口、玻璃和车门,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几何模型Fig.1 Geometric model

1.3 网格划分

为提高计算精度,尽可能保证网格方向和流动方向一致,在提高数值求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减少伪扩散。采用非结构网格划分有限元模型,有利于节约计算时间。对送风口、出风口等梯度大的地方进行加密处理,生成的体网格单元数量为502万,网格节点为92.8万。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

1.4 边界条件设置

根据仿真和实车测试数据,对边界条件和数值求解参数进行设置,边界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边界条件设定Tab.1 Boundary condition setting

2 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

为准确分析车室内热舒适性,根据GB/T 19933.4—2014规定测量点1~6的温度和点1~7的空气流速。通过测量驾驶员周围各点温度和空气流速,来反映驾驶室的热舒适性[6]。各测点位置如图3所示。

图3 测点位置Fig.3 Location of measuring points

2.1 气流组织分析

合理的气流组织保证了驾驶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流速。根据现场测试,空调送风分为吹脸模式(1和2)和吹脚模式(3和4)。暖风气流经送风口1和2进入驾驶室,径直吹向驾驶员两侧,气流遇到后壁面时,大部分沿垂直方向经室内顶棚折返到前挡风玻璃。由送风口3和4送入的暖风气流径直吹向地板,使得人体脚步附近的温度得以快速提高。气流组织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气流组织分布Fig.4 Air distribution

2.2 温度场分析

一般认为,车室内的温度对驾驶员热舒适性影响最大。冬季室内的热舒适温度推荐值为17~21 ℃,低于14 ℃、高于25 ℃都会影响驾驶员的操作,增加事故的风险性[7]。驾驶员周围的温差应小于5 ℃,温差过大会让人感觉不适。

当驾驶室气流达到稳定时,大部分区域的温度为22~23 ℃,分布比较均匀,但座椅后侧和仪表盘附近的温度低于14 ℃,由于气流遇到阻碍不能到达该位置造成的。温度场分布如图5所示。

图5 温度场分布Fig.5 Temperature field distribution

2.3 速度场分析

适宜的空气流速能快速提升车室内的温度,冬季室内的空气流速推荐值一般为0.5 m/s,流速过小会让驾驶员感到沉闷,太大会影响人体保温[8]。根据人体头部对冷敏感和脚部对热敏感的反应,在评价车室内热舒适性时,应考虑头凉脚暖带给驾驶员的影响。

通过速度云图可知,人体上半身空气流速小于0.4 m/s,面部空气流速在0.1~0.3 m/s之间,不会给头部带来强烈的吹风感。送风口3、4送入的暖风气流遇座椅受阻,产生局部涡流导致小腿附近的空气流速偏大。人体中心速度场分布如图6所示。

图6 速度场分布Fig.6 Velocity field distribution

2.4 试验验证

利用热敏风速仪和数字温度表,分别对人体附近位置点进行测试。为减小试验带来的误差,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现场试验操作如图7所示。

图7 试验操作Fig.7 Test operation

将仿真与试验进行对比分析,仿真温度比试验温度高1~2 ℃,各点实测平均温度为21.1 ℃,与室内温度的推荐值比较接近。测点5处的温度最大,约为22.4 ℃,由于室内暖风气流上升的缘故,使得该位置的温度较其他部位高1~2 ℃。通过分析各点温度值,测点5的误差值最大,约为8.4%。温度对比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温度对比Fig.8 Temperature comparison

通过分析各测点空气流速,受送风口3和4吹入气流的影响,点1和2的流速较大,分别为0.56、0.53 m/s。点3、4、6和7处的流速比较接近,约为0.3 m/s,小于室内空气流速的推荐值0.5 m/s。经过对比验证,测点2的速度误差最大为7%。速度结果如图9所示。

图9 速度对比Fig.9 Speed comparison

通过比较测点的温度和速度,误差值均小于10%,仿真与试验基本吻合。考虑到驾驶室为简化模型、实测试验产生的误差,证明该模型有一定的合理性。

3 热舒适性评价及分析

热舒适性是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感受,有关热舒适性的评价指标有很多,比如等效均匀温度、速度不均匀系数和整体热感觉等。本文作者基于PMV-PPD、空气龄和吹风感多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车室内的热舒适性。

3.1 热舒适性指标

(1)PMV-PPD

依据ISO7730标准,当PMV在(-0.5,0.5)范围内、PPD<10%时,人体热感觉较为舒适;当PMV=0,PPD=5%时,人体为最舒适状态[9]。近年来,PMV-PPD作为评价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被广泛使用,PMV的计算方程如下:

fPMV=(0.303e(-0.036M)+0.028){(M-W)-3.05×10-3[5 733-6.99(M-W)-pa]-0.42(M-W-

58.15)-1.7×10-5M(5 867-pa)-0.001 4M(34-

Ta)-3.96×10-8fcl[(Tcl+273)4-(Tr+273)4]-fclhc(Tcl-Ta)}

(8)

式中:M为新陈代谢率(W/m2);W为人体输出功(W/m2);pa为水蒸气分压(kPa);Ta为局部空气温度(℃);fcl为穿衣人体和裸体表面积之比;Tcl为着衣外表面温度(℃);Tr为平均辐射温度(℃);hc为对流交换系数[W/(m2·K)]。根据人体对冷热的感知,得出热感觉与PMV值的对应关系,评价等级如表2所示。

表2 PMV评价等级Tab.2 PMV assessment grade

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每个人对同一环境下的热舒适感不完全一样,由此提出热环境下的预测不满意率PPD,表示人体对当前热环境的不满意度。当PMV确定时,PPD的计算方程如下:

(9)

(2)吹风感和空气龄

吹风感是用来预测吹风强度引起人体的不满意率。由空气运动引起驾驶员产生期望的局部冷感,用DR来表示。依据ISO7730规定,吹风感系数小于15%时,人体处于舒适区间。DR的计算公式如下

fDR=(34-Ta)(va-0.05)0.622 3(0.369 6vaTu+3.143 9)×100%

(10)

式中:Ta为空气温度,℃;va为空气速度, m/s;Tu为湍流强度,%。当va<0.05 m/s时,则va=0.05 m/s,当fDR>100%时,取DR=100%。

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SANDBERG M提出了评价空气品质的重要指标空气龄[10]。即空气从入口到达室内某一位置经历的时间,空气龄越小,说明空气越新鲜。封闭空间中某一点的空气由不同空气龄τ的空气组成,设空气龄概率为f(τ),空气龄平均值τp计算公式如下

(11)

3.2 热舒适性分析

利用C语言对PMV-PPD、吹风感以及空气龄等热舒适性指标进行UDF编译,结合Fluent模拟软件,对各评价指标实施可视化处理。

3.2.1 PMV-PPD分析

当驾驶室稳定后,室内温度和速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驾驶员表面的PMV值在(-0.55,0.35)区间内,PPD值分布范围为5.5%~12.5%。头部的PMV值为0.2,PPD值约为6%,说明该部位热舒适性良好。然而驾驶员左脚处PMV值为-0.55,PPD值为12.5%,说明左脚处微凉,预测不满意度偏大。

总体来说,人体表面PMV-PPD值基本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ISO7730规定的-0.5

图10 人体表面PMV分布 图11 人体表面PPD分布Fig.10 PMV distribution on Fig.11 PPD distribution on human body surface human body surface

3.2.2 吹风感分析

通过对驾驶员表面吹风感进行研究,得出吹风感系数10%

图12 人体表面吹风感分布

3.2.3 空气龄分析

空气龄用来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好坏,当空气龄小于40 s,认为该室内的空气较新鲜,人体感觉比较舒适。

从中心截面空气龄云图可知,驾驶员附近平均空气龄为32~36 s,空气龄分布均匀,说明室内空气比较新鲜。驾驶员背部与座椅之间、前挡风玻璃下边缘、座椅与后壁形成的狭小空间,这些位置气流组织很难到达,空气龄甚至达到了40 s。总体看来,车室内的空气新鲜度较好。空气龄的分布如图13所示。

图13 空气龄分布Fig.13 Air age distribution

4 结语

以冬季装载机驾驶室暖风工况为研究对象,对驾驶室热舒适性进行评价,并得到如下结论:

(1) 通过建立仿真模型,设置不同送风口的温度和速度,经仿真与试验对比验证,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各测点温度误差最大为8.4%,速度最大误差值为7%,证明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2) 评价驾驶室热舒适性时,利用Fluent自定义功能的方法对PMV-PPD、吹风感和空气龄进行编译。经编译后对驾驶室热舒适性进行可视化处理,并分析了局部热不舒适、吹风感强烈及空气不新鲜的原因。

(3)车室内的气流组织与人体热舒适性紧密相关,通过研究人体表面的PMV-PPD和吹风感系数的分布,说明驾驶员热感觉良好,室内空气比较新鲜。

猜你喜欢

空气流速驾驶室舒适性
商用车驾驶室液压系统设计
浅析8D方法在解决H7车型驾驶室振动的应用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基于PID控制的载货汽车驾驶室半主动悬置控制
典型地区管式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的性能优化
一种新型送风方式的送风参数对舒适性的影响
探析施工建筑过程中燃气锅炉烟囱和烟道的设计参数取值研究
迎面空气流速对汽车散热器效能影响分析
黛安芬、曼妮芬聚拢系列舒适性较差
基于ANSYS的寒区隧道瞬态温度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