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2023-02-01蔡丽芳
蔡丽芳
(惠州市供水有限公司,惠州 516003)
引 言
工会组织是国有企业职工权益维护、职工教育培训、职工参与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为此,国企职工利益的实现、职工幸福指数的提升均离不开工会组织。然而,部分企业领导人员对政工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此,工会组织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与能力。唯有这样,才能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真正做到稳定职工队伍,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与工作热情,为了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共同努力。
一、国企工会的概念与作用
(一)工会的概念
国企工会组织是在上级工会指导下成立的内部重要组织,是总工会的基础组成部分。多数工会工作需要其领导,受企业和政府的直接管辖,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保障作用。除此之外,国有企业的工会还是职工的后勤保障处,起到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在相应制度的规范下,通过联系上下级职工,了解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关心职工的工作情况,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的经营运作,协调上下级职工的问题矛盾,使企业内部有序和谐,确保企业工会的持续发展,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环。
(二)工会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许多国有企业也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略了基层职工的合法利益,致使职工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1],最终导致企业改革受阻。而工会作为国企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其在企业打造“家文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作用如下。
1.工会组织是保障职工合法利益的坚实后盾
工会组织的目标是维护国企职工的合法利益,其工作核心也是维护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企业职工是当今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工会组织只有保证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代表,要把工作深入职工群众中,倾听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发现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质性困难,使每一个职工都能安心工作,没有后顾之忧,从而调动职工群众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工会组织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
国企要想持续发展,就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力。为此,企业只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将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利益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企业的发展带来个人收益的提高,个人收益提高,职工工作有动力、有效率,又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自然离不开工会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2]。
二、我国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不足
(一)工会组织力量薄弱
现阶段,部分国企基层单位中的一些工会工作人员都身兼多职,很多工会工作人员会在忙完其他岗位的工作后再来处理工会的事情,这使得工会工作人员没有太多精力组织、开展工会工作,使得工会组织力量薄弱,产生有机构无活动、有活动无章法等问题。除此之外,部分国企领导重生产轻管理,一些基层职工对工会工作缺少认知,领导的不重视、职工的不理解,使得工会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会工作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职工出现不配合、抗拒的情绪;还有部分职工在个人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找工会调解,而是去外面寻求媒体进行沟通,导致工会组织形同虚设,工会的作用无法发挥。尤其是企业每年各节假日安排活动或给职工发放慰问品时,工会工作人员不能及时组织、开展各项工会活动,导致工作难以及时落实到位。
(二)工会服务对象复杂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企内部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些职工队伍中,逐渐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如国企领导层、中层、基层及临时职工等,不同群体之间在文化背景和经济待遇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也正因不同职工群体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与希望自然也不一样,这也使得工会服务对象比较复杂。为了更好地服务职工,工会需要在明确服务对象的同时,不断调整工作方法与内容。如果企业工会不能正确看待这种人员结构,那么必然会阻碍企业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会协调难度增大
随着国企内部的不断改革、优化,国企内的人事分配体制也发生了变化,这也使得企业内的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很多职工一下子从以往的铁饭碗转变成了任期制或是合同制,甚至还有一些国企因企业发展需要开始大量裁员,这也导致很多职工被下岗、待岗等情况发生。然而,对于职工来说,企业裁员或等待工作,这些都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家庭经济收入。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裁减人员,职工又需要就业,而企业工会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工作岗位也有限,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工会的协调难度。
(四)工会维权难度增加
目前,受到激烈竞争的影响,国企需要一些先进的高新技术来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对此,国企为了更好地发展,开始采取高薪激励政策,吸纳各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激发管理层及技术层的工作积极性,希望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很多不具备高技能、高水平的普通职工便会面临裁员,很多职工下岗,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越发恶劣,难以调解。工会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时很难解决这些职工的就业、收入问题;而那些被留下的普通职工,他们的工资收入与企业新聘请的管理人才或技术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从而使得部分普通职工内心受到打击,一种不平衡感油然而生,进而影响了企业内部的团结,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进程。由于普通职工的收入较低,家庭的财富积累也较少,所以一旦这些普通职工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他们的家庭可能会因为无力承受而陷入困境之中,而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工会的维权难度。
(五)与职工缺少沟通和交流
工会作为企业职工的后勤保障,处理的事情大多是比较琐碎的,经常是花费了很多精力却得不到真正的赞扬。例如,一些国企福利待遇虽然好,但不是经常给企业职工发放奖励,一般是在一些重大节日或者企业纪念日才会发放慰问品。而为了挑选这些慰问品,工会职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为挑选这些慰问品不仅要满足公司的规章制度,同时超过经费的不能买,知名度低的不能买,这也使得可以购买的并不多。然而,当他们费了一番功夫将挑选好的慰问品送到职工面前时,很有可能会引来一些职工的不满。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工会缺少与企业职工之间的沟通,对职工的喜好、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等没有进行深入了解,致使他们挑选慰问品之前忽略了对职工进行调查,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挑选,没有考虑到职工的真正需求。
三、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强化工会组织职能,提高国有企业的凝聚力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工会在国有企业中的职能和重要性,针对目前国企工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充分认识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同时还需要不断强化工会的四项职能,使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广大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与此同时,民主管理是企业与职工之间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是做好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重点渠道。为此,工会组织还需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工会的各项决策,组织职工参与到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中,并通过企业内部的宣传载体、微信公众号、班组微讲堂、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向职工宣传企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并大力宣传企业对普通职工的关心,宣传工会为服务职工、改革创新积极作为,让所有职工都能切实体会到企业的关心,从而也让工会的工作摆脱形式主义,让职工得到他们想要和需要的结果,这样职工才会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把工作当成家事,从而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此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
(二)明确工会维护对象,做好基层工会维权工作
为了做好维护职工权益工作,工会需要深入了解企业的不同职工群体,通过与职工进行交流、在企业内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了解他们的思想、工资、生活等情况,尽可能协调职工在经济关系中的公平性。同时,工会还要做好维权工作,拓宽维权渠道,完善维权制度,积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将低收入困难职工作为维权的重点对象,尽可能为他们争取更大的权益,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尤其是要将普通职工列为工会工作的主要对象,因为这一群体人数比较多。为此,工会只有维护基层职工的利益,才能使工会的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三)加大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工会工作人员的协调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开放、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用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不合时宜的旧观念。首先,工会工作人员应摒弃传统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加大工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工会工作人员的学习机会,并经常组织开展提升工会工作人员整体素养的培训活动,使工会工作人员转变思路,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水平与协调能力,为国企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作风过硬的工会人才队伍。其次,工会工作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培训,使他们能够改变过去的工作作风,并逐渐养成“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在面对职工问题时,能够认真倾听职工诉求,了解职工的真正需求,及时掌握职工的劳动权益、经济权益和民主权益等情况,对于职工的问题,要努力协调、帮助,要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当作事业去追求。要敢于向陈规陋习、传统观念挑战,敢于提出新假设、新观点、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工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解决职工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
(四)健全工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为了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还需要不断健全工会各项管理机制,明确工会职责,从而及时、高效地解决职工问题,真正捍卫每一位国企职工的合法权益。
(1)民主管理机制。根据国企职工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特别要探索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并协调好各方与职代会之间的关系。
(2)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为了能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不断完善平等协商制度,并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平等协商作为维护职工的重点环节[3],不断调整职工合同内容,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职工利益紧密结合。
(3)调查研究机制。要深入基层,了解职工实际情况,判断职工的内心所想,分析职工的真正需求,让工会的工作贴近实际、贴近职工,有的放矢地完成工会工作。
(4)工会工作评判机制。通过不记名调研的方式让职工群众来评说工会工作,以大部分职工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会工作的标准,虚心听取职工对工会工作的意见,自我反省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彻底摒弃自我总结的传统工作方法。
(五)深入了解职工需求,提升国企职工幸福指数
为了能够提升国企职工幸福指数,工会需要不断深化“职工之家”的建设,通过倾听职工诉求,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人文关怀行动,使职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为了切实做好职工的关爱工作,工会应精心部署,并深入摸底排查,将慰问重点投向一线职工、困难职工,建立动态档案,及时掌握职工具体情况,并尽力为职工提供帮助。一是在春节前夕,工会持续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重点加强困难职工、低收入家庭的帮扶力度,切实推动“送温暖”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二是持续推进职工服务工作体系。做好职工生育、生病住院、结婚、生日慰问及夏季送清凉等活动,切实提高职工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营造心畅、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
结 语
随着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革,企业内职工的就业方式、经济收入、利益关系等均发生了变化,这也给工会组织带来巨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工会必须随着企业的变化不断调整、改进,与职工之间打好沟通的基础,时刻关心职工,积极落实职工送温暖活动,办实事、办好事,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着想,高度重视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理要求,营造和谐的工企关系,真正做到为广大职工服务。唯有这样,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企业才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