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团活动的信息化系统与传统方式的博弈研究
2024-01-09郑晓兵
高 旺 王 爽 高 洁 郑晓兵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天津 300300)
引 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信息化的高峰时代,各行各业都在针对体系内进行从线下向线上的整合转型。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搭建,一方面能够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刺激新功能的衍生与迭代。企业需要从不同方面,在确保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引入新元素,并且要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宣传自身提倡的主题。工团活动信息化的建设不仅可以让员工省去大量的重复工作,提升员工的体验度,也可以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团委组织方和员工参与方搭建一架信息双通道高架桥,在企业党工团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加强工团活动的建设,也可以为企业培养人才,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为企业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研究工团活动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分布,对比与传统方式的优缺点,并分析其现实内在成因,我们可以发现工团活动在传统方式的瓶颈和壁垒,挖掘企业在传播企业文化过程中的难度,有利于搭建与布局新时代下的信息化系统逻辑架构,更好地为企业工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辅助工具,减少组织方的大量重复性工作,降低人工操作的错误率,有效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风险,提高员工的参与热情和参与难度门槛,为企业实现现代化运行模型提供推动力。同时,在企业工团活动开展过程中运行信息化系统,又可以促进新形势、新形态的逻辑功能需求,促进拓展信息化功能应用场景,为信息化功能多样化发展提供养料,孵化功能丰富的产业链需求。
一、工团活动信息化系统常用功能介绍
(一)报名模块
在企业的工团系统中,常用的功能模块一般都包含报名模块,这是工团活动的一个重要且工作量巨大的模块。在日常企业工团活动中,往往在报名阶段出现很多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的报名信息不明确、员工报名信息获取延迟、报名无效或重复报名等现象。信息化系统报名模块能够解决这类问题,采用统一的小程序、小软件这类信息化系统,结合宣传板块内容,让员工在活动发布之际便可对报名流程一目了然,通过简单的指引操作便可成功报名,这是信息化系统报名模块的功能优势。报名信息根据功能设定会直接导入后台,或根据预设的规则进行分组处理,然后公布。这两种常用操作省去了大量的组织方的工作,提高了报名信息阶段的工作效率,缩短了报名时间,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时效性,对于活动量较大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1]。
(二)活动编制模块
活动编制模块,顾名思义就是活动的流程化规则,其涵盖报名信息、分组信息、赛程安排、晋级规则及相关人员安排等内容,是自动化、透明化的工团活动组织主线,是工团活动的核心板块。员工通过小程序、小软件等信息化系统,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报名状态、比赛状态,以及自身的晋级要求和其他规则要求,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规则盲区、迟到,以及时间冲突导致的弃权等现象。对于参与的员工,活动编制模块可以通过内容了解组织方的种种要求,大大促进组织方和参与方的协作沟通。另外,活动编制板块也对系统架构设计提出了挑战,后台逻辑的复杂性会与功能的便捷性形成矛盾冲突体,换句话说,越便捷清晰的功能越需要复杂多结构的处理架构,相应需要的开发周期就会越长,测试校验工作也会越多。尤其是在人员分配与晋级统计时,输入的便携性与后台逻辑处理更是此消彼长,很难兼顾周全。所以,活动编制板块不仅考验组织方的活动设计能力,更是信息化功能完善提升的一个促进平台[2]。
(三)活动展示模块
活动展示板块是对活动的发布、进展信息与历史信息的一个宣传,可以将其简单理解成新闻板块。这要求UI 设计要精炼,突出重点信息,能让员工参与方一目了然。在工团活动之中,活动展示板块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页面设计的观赏性、内容的价值性、操作的简介逻辑等决定了员工对其关注度的大小。往往一个好的系统设计便能对工团活动内容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在者,活动展示模块能够使信息共享在组织方与参与方之间,尤其是针对包含中间组织方的多级团委组织架构的企业,该系统可以有效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长,大大提升宣传力度和反馈时间。
(四)论坛模块
论坛功能是附加的一个板块功能。往往基于论坛功能,系统会更加正规化,严格化。可以说,拥有论坛功能的工团活动信息化系统往往在员工参与方与组织方之间搭建了一条更宽广的双通道信息渠道。通过论坛功能,员工参与方可以了解组织方的要求,感受到宣传的文化力量;而组织方也可以收到来自员工参与方的真实需求和心理状况,真正地做到深入群众中去。另外,由于论坛的言论性,管理论坛也成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控制言论导向、删选不良信息等给系统逻辑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3]。
二、信息化系统与传统的工团活动方式博弈模型
根据以上对企业中工团活动信息化系统功能的介绍,可以清晰地感觉出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在对工团活动的开展中较以往形式的便利性和高效性。简化设定企业工团委组织为单级架构,即直接为工团委组织方和员工参与方。组织方和参与方在采用传统方式和信息化系统时,从以下两方面分析收益增益。
首先,从工作量及工作效率方面。采用信息化系统,组织方减少宣传时间,报名信息的收集工作及报名信息的统计处理工作从工作量的角度较传统方式获得很大增益。员工参与方在工作量方面依然同传统方式一样,需要进行一定量的信息填报工作。对于员工参与方,通过信息化系统报名可以直接对接工团组织方,不需要中间转换,报名效率提升,组队成功率增加。组织方在效率方面也较以往的传统方式有着普及面广、效率大幅度提升的优势。
其次,从信息传递及体验感方面。采用信息化系统,员工参与方在获得信息的时效、获得信息的便捷性、获得信息的全面性方面较传统方式有大幅度提高。而对于组织方,信息化系统也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高效,组织方的宣传工作较传统方式也有一定的提升。对于组织方,体验感将和传统方式毫无差别。但对于参与方,可以通过活动的报名、活动编制板块、活动展示板块及论坛功能直观地了解活动内容,增加其体验感。
基于以上几方面综合考虑,笔者分别构建两方面的博弈模型与之对应。
(一)纳什均衡模型
纳什均衡模型是在评估工团组织方,即员工参与方在两种选择下的工作量,即工作效率的分析模型,通过寻找增益值最大的选择方式,得出二者在某种选择下的最大收益增益。笔者先建立博弈模型的标准式,即员工参与方在信息化系统与传统方式在模型中的增益值分别可设置为3和0,工团组织方在信息化系统和传统方式的增益值分别可设置为3 和0,工团组织方和员工参与方在信息化系统及传统方式的选择博弈可得图1 所示的结果。
图1 信息化系统与传统方式博弈标准式
通过上图可知,在员工参与方与工团组织方都选择信息化系统时,双方获得增益最大化,而在选择传统方式时,双方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都是最低的,这也解释了信息化系统提高效率的宏观表象。当信息化系统带给组织方和参与方更多的增益收益时,双方都会不自觉地选择收益增益值更大的选项。假如工团组织为多级结构,如存在三级、四级部门这类大型集团企业,其面临的参与方人员数量往往更为庞大,组织方多级结构会同样带来更大的工作量和更长的延时时效,在引入模型中时,各级代表在信息化系统的选择方式上,相较传统方式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增益值,继而二者的差距将越发明显。所以,往往大型的企业会率先引入信息化系统开展模式,以解决各级组织方繁重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参与方也会因直接面对最上级的组织单位而更好地进行信息交互与资源调配,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员工的参与感。纳什均衡直观、简单地解释了这种对比现象,帮助我们理解其中的差异,更好地引导用户做出理性选择[4]。
(二)从非对称信息角度分析
从非对称信息角度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在传统方式与选择使用信息化系统二者之间的参与积极性及体验感。信息化系统的优势正如上文所说,会增加参与方的体验感,使活动的体验感得到强化,那么假设参与方认为组织方组织的好的活动可以积极参加,则笔者假设参与方认为组织方组织的活动是好的活动的先验概率为p(a),是不好的先验概率为p(b)(a,b 分别代表活动的好坏);并且知道好的活动体验感好的概率为p(g|a)体验不好的概率为p(k|b)(g表示体验好,k 表示体验不好);不好的活动体验好的概率为p(g|b),体验好的概率为p(k|a),那么如果参与方观察到组织方组织了一个体验好的活动,根据贝叶斯法则,参与方认为这是组织方组织的好的活动的后验概率为:
比如说,参与方认为是好活动的先验概率为0.5,好活动体验感好的概率为1,不好活动体验感好的概率为0.5,那么当参与方观察到体验好的活动,他认为是好活动项目的概率就由原来的0.5 变为现在的:
或者说,参与方认为活动项目为不好的活动项目的概率由原来的0.5 变为现在的0.3,接下来如果又观察到一个体验好的概率,参与方认为组织方组织了好的活动项目的概率由0.7 变为:
重复如此,组织方组织的活动在参与方心中就是好的活动,并且会积极参与。这种声誉积累问题,恰是信息化系统在微观角度对参与方潜在促进。
同样,越大型的多级架构的企业,这种现象也会越明显。庞大的多级架构使得初始信息到达员工参与方这里时已经严重变形、失效,员工对活动本身的感受越遥远,体验感越差。而当信息化系统得到应用后,员工可以省掉中间的沟通环节,如同直接对接组织方,缩短信息传递的距离。同时,在员工参与者使用简单即用的信息化功能板块之后,对活动本身会愈发青睐,产生正向刺激,萌生更多的好感,直到概率变成1,完全信赖组织方组织了好的活动,并且积极地参加。这就是博弈理论中的声誉积累,它完美地解释了员工参与方在信息化功能模块带来的便利下一点一点地受益并被引导的驱动力及内在过程[5]。
三、博弈结果现实原因分析
(一)传统方式信息不对称现状
在企业的工团活动中出现以上现象,主要是由于组织方和参与方在信息方面的不对称性。一方面,参与方想更好地了解组织方关于活动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参与方与组织方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间隔,信息传递反馈收到阻隔,即组织方想让参与方了解的信息参与方不能及时获取,参与方想反馈给组织方的信息组织方不能及时收集。越大型的企业,往往部门层级越多,这种现象会愈发明显。这就把员工参与方和活动组织方分割出来,站在各自角度上思考问题,往往举办的活动也会很难落地或者效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要差一些。而解决这一现状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搭建一个“桥”,把组织方和员工参与方直接连接起来,交互双方的需求,获取最直接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发展,新形态的信息化功能板块应运而生,并越来越成为企业工团活动的主力军[6]。
(二)传统方式信息传递的“牛鞭效应”与信息波动
在信息传递方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牛鞭效应”。由于组织方与参与方之间在传统方式上会包含多段中间环节、二级机构、三级机构等,这在信息传递时会产生偏差,如时间节点的偏差、要求人数的偏差等,使得参与方不能清晰地了解组织方真正的要求,从而对组织方的组织的活动产生信赖偏差,降低其积极性及参与的成功率。如同上面所说,多级结构的企业往往在信息传递时层层加码,以确保给自己留出完成余量,或者减少自身的工作量和风险,因此往往到了员工参与者手中便变成了庞大的工作量,如活动组织方要求填写一页信息,但分到各部门会增加到两页,到科室又增加一页,逐层加码后到员工参与者手中就变成了10 多页,员工对其的体验感就从原来的热情变成了感觉到负担,参与感便会大幅度下降。而运用信息化功能板块便使得员工参与者能直接感受到组织方的初衷,大大提升员工的参与热情。
(三)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在企业的架构中,参与方与组织方分别处于不同的思维认知角度,两者不可融合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参与方更多的是从个人角度理性思考并做出决策,而这往往与集体理性相矛盾。例如:参与方往往选择对自身有利但对整体公平性不利的抉择,从而达到自身收益增益值最大的目的;通过自身信息量的优势,比对手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等等。而信息化系统的推广将信息共享于所有参与方,每个参与方在公平原则下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种矛盾,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活动体验和工作效果。
结 语
通过对比采用工团活动信息化系统与传统方式的博弈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信息化系统在工作量及工作效率、信息传递与体验等方面都优于传统方式,从而在企业中获得了更高的评价和更好的推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