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研究

2024-01-09陈志明

活力 2023年22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企业

陈志明

(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 361026)

引 言

现代经济已经全面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的转型,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此,我国在税收、财政、资金等多个层面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其内部控制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处理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以财务风险为例分析

第一,筹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其发展速度很慢,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但是由于本身的无形和对未来的收益存在不明确的限制,高新技术存在筹资风险。此外,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商业借贷的偿还方式(利率返还)也在某种意义上增加了筹集资金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第二,投资风险。在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企业会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本,以支持产品研发。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后期的诸多环节都是比较复杂的,且具有多种形式,因此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都存在风险,企业投入资金的风险很高,但是由于技术项目的转化速度较慢,回款速度较慢,很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但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工程建设、运营和维护的风险识别难度较大,评估与考核难度较大,因此投资风险较大。

第三,产品投入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产品存货风险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环境,产品进入市场后,才能对产品项目盈利能力、资金回笼水平等做出判断。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越大,则高新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就越大,也能够为运营投资提供便利;反之,则影响企业利润赚取能力,甚至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营销模式、销售策略、包装等因素,都可能对产品投入、产业链布局等情况带来影响,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进入市场的时机,就可能增加产品投入风险。

二、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内部信息披露机制有待完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在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下功夫,这也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资源投入的地方。而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上,相关投资却是相当少。高新技术企业在信息公开和交流方面的工作还不够成熟,信息化管理不规范,不满足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的要求。而且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由于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会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1]。

其次,资金配置倚重内部管理因素。高新技术产品从研发到投产需要经历相对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产品研发环节,所需资金量巨大且不会有现金回收。这一特点也造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更加依赖自有资金的充裕和融资渠道的通畅。第一,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研发工作投入高、风险高,且自身融资难度较大,必须科学安排研发项目资金,但当前很多企业对外部影响因素认识不足,未能设置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第二,部分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了解不足,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动态,以致企业资金配置不够合理,增加财务风险。比如,光伏行业“时冷时热”,金融机构对该产业投资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果不能把握行业态势,则必然会因行业动荡引起的连锁反应遭受损失。

最后,内部控制建设缺乏风险意识。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存在较高的风险。有的企业仅仅把内部控制看作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的一种监督,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未能为内部审计提供良好的基础,导致内部审计未能及时发现企业在研发、经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人为舞弊现象,导致预算和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埋下财务风险的隐患[2];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与财务风险管理要求相结合,导致项目研发周期长、投入大,研发结果不确定。

三、风险导向下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策略

(一)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控体系离不开人员管理。因此,在人员管理中重视风险防范意识及对财务风险严重后果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控制体系的实施效果。纠正员工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有助于实施内控管理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三点改善:第一,应该针对员工岗位,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帮助企业员工树立风险意识;第二,将风险管理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同时可以引入风险防控的实际案例,以增强员工的理解能力,让其能够更好地理解风险防控理论,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主动发现、防范风险;第三,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组织相关活动,在企业内部形成风险防范的良好氛围[3]。

(二)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1.风险数据管理

开展风险识别与分析,能够为企业战略目标设定提供依据。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应该有效识别发展中遇到的内外部风险因素,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设置处置方案。能够通过事前、事中及事后全面控制方式,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第一,从市场、经营、研发及法律等层面,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进行分类描述;第二,对识别风险种类、次数、损失等,科学划分风险等级;第三,根据风险等级,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保证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

2.设置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为使风险控制得以有效进行,企业内部必须成立风险评估组织,由各个部门专业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专家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共同商议,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风险分析。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价,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处理同类事件的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不同的因素的影响。

以FW 公司为例,该公司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对各类的风险做了相应的参数设置,以下为该公司定性定量参数表(见表1)。

表1 FW 公司各类风险定性定量参数表

FW 公司将风险的评估设定为五个等级:等级5 为最大风险等级,表示一旦此类风险发生,则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有破产倒闭的风险;等级4 风险一旦发生,则会严重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营业目标,会导致研发项目进度受到影响,还会破坏企业技术产品的口碑,必须制定相关紧急预案,以便及时降低损失;等级3 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即便企业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研发进程也会受影响,需要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管理结构等进行改善;等级2 通常指的是日常风险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也相对较低,可以将损失控制在预算范围内;等级1 风险对企业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企业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

(三)加大对控制活动的管控力度

完善研究与研发业务流程。在确定项目之前,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发展情况、人力物力情况,以及与企业的发展策略相联系的项目投资,在编制项目的过程中,强化各个方面的协作,以保证项目的客观、真实。重点是要聘请外部专家来评价研究成果的发展潜力,以保证科研成果的顺利实施,加强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决策。对于普通的工程,因为项目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经过了董事会的批准,可以进行科研工作;对于大型项目,企业应邀请5 ~7 位业内专业人士组建专家组,并在企业内进行审核,并获得外部专家的同意后,再经企业董事会决定,方可进行立项;对于特殊产品的研发,需要经过董事会和外部专家的审核,然后提交董事会批准,然后再进行研究。

优化研究研发流程。首先,要建立一个监督与反馈制度。由研发总监带领研发部门进行科学安排,在研发期间,各个研发部门的组长要对所分管的研发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一旦有问题,立即上报给领导。针对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与研发团队商议,并持续修正。其次,做好科研经费的合理落实。加强对预算的监管,对不合理的开支,要及时提出疑问,并确定每项开支和审批的权力。

成果验收阶段。增设评审阶段,将项目的预期与研发的结果进行对比,为最终的产品上市做好准备。第一,在产品完成后,由资料室向企业提交专利,以保障企业的专利权,强化对产品的管理和维护。资料室要严格控制科研文献的外借过程和时限,并做好相关的档案。只有经过研发总监的允许,才可对研发人员出借。第二,改进报销流程。在优化成本审核程序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审批顺序问题。在报销的审批中,成本核算首先检查费用的报销凭证,确认后管理部门再批准。二是批准的优先事项。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报销凭证的填写、票据的粘贴、报销范围等,并对报销的原因做出判断。第三,完善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在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应具有整体观念,并不断建立适合自身的营销工作程序:①在招标过程中,销售部门要进行团队合作,密切注意各个城市的政府运输部门的招标工作,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招标的具体项目和竞争者进行比较,并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组织。②在销售过程中,建立优秀的销售队伍,并能及时跟踪客户的进度,并与客户进行沟通。③在收款阶段,财务部对应收账款进行严格控制,并对其进行改进,进行账龄分析,并将其收入情况及时上报到销售部,并对其进行定期的补充,以确保整个过程更加规范,预防人为原因导致收款推迟的风险。第四,完善采购与付款业务流程。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硬件与软件对于未来的研发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改进其产品的购买及支付过程:①配备专业的采办经理,优化采购部的工作。②实施供应商的管理,制订采购规范。③支付时限的最佳选择。

(四)重视提升信息沟通效率

1.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企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改革的重视,增加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投入,为企业信息化改革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第二,对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功能进行持续优化,统一系统数据接口,确保各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联通,避免系统不兼容而影响工作效率;第三,积极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项目,将企业财务数据集中起来,便于企业对各项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提高财务工作效果,也为企业信息沟通提供全面保障。

2.加强部门内部沟通

通过部门例会制度,搭建内部沟通平台,要求各部门应该按月举行例会,讨论部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问题出现的原因、造成的危害进行总结,汇总经验教训。第一,积极开展部门例会活动,让管理层能够深入了解基层员工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沟通,也帮助各岗位人员熟悉自身的职责;第二,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等工作,群策群力,形成更加优化的决策,增强企业内部沟通流畅性。

3.加强对外部的联系

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应该不断拓展信息获取途径,能够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提高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尤其是需要对行业龙头信息进行关注,以风险识别、防范为主。同时,可以积极与专利局等组织机构保持联系,关注技术专利方面的内容,能够主动开展专利咨询、申请等工作[4]。第二,做好企业公众号、网站等运营工作,对相关领域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地方政策,及时关注行业类服务商新品发布情况等,积极开阔员工的视野,能够将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健全内部监督评价机制

第一,必须强化内部审计,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自身情况,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体系,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确保其能够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更好地落实政策,将各项内审制度落实到位。也可以聘请相关的行业专家,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了解当前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经营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第二,健全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企业控制评价最好半年一次,结合内部审计一起进行。针对企业存在的内部管理漏洞和存在的重要问题,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对其进行专门监督。在对内部控制进行核查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根据具体的情况,编制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结 语

高新技术企业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稳定发展,就需要把财务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有机地融合起来,以求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如果发生金融危机,就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从而使企业的生存期终结。所以,要想有效防范,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品企业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