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价值目标建构的理论逻辑
2023-02-01刘炜明
刘炜明
(中国黄金集团黄金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引 言
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为推动社会良性、有序发展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政治社会行动,其价值取向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促进社会组织自治、强化社会认同等。在新时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覆盖面不够广、缺乏实效性等。因此,需要深入探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特征与规律,解决困难与“瓶颈”,提高其工作质量。从结构主义的角度来看,要强化社会组织的党建,不仅要不断地改进其外部结构,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等,而且要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包括激发党员的热情、提高党员的素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组织在外部的压力与内生动力的双重作用下,达到社会组织党建的目的。
一、社会组织党建价值目标建构的内在要求
(一)基础目标——嵌入社会
嵌入社会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等方面加强内部融合。嵌入社会,是指通过设立多样化的党组织,实现党对社会组织的全面覆盖,并构建起党与社会组织的紧密联系网络。所谓的“制度内嵌”是指将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融入社会组织章程中,从而为社会组织的各项工作提供规范,并促进社会组织的管理者与党组织的成员之间的相互渗透。
(二)核心目标——融入社会
为了实现社会组织的融入,必须加强与社会组织的互动和协商,这是一个更为灵活的融入机制。具体来说,首先是充分了解社会组织发展的需求,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思想层次上进行对话,并使其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相结合;其次是将“党建”与“社会组织”的经营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党建融入工作中;最后是人才的整合,即社会组织在为自己和党组织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服务。
(三)终极目标——服务社会
为了实现服务社会的目标,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以服务为目的,主动为社会组织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其次,要加强社会团体与民众之间的联系,在价值取向、个人行为等各方面建立紧密联系,为广大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最后,要根据基层社会治理的需求,引导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和经营活动,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体系中[1]。作为“第三部门”,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其发展前景将直接关系到行政效能和巩固执政根基。
二、社会组织党建的现实障碍
(一)嵌入阶段的障碍——认识上的偏差
第一个问题在于,社会组织对于党建工作的开展并未形成深刻的价值理解。尽管党中央一直以来对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给予高度关注,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为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然而一些地方党委似乎认为,社会组织的管理仅仅是国家的责任,只需在其管理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行事,便可实现独立发展。第二个问题在于,部分社会组织在推进党建工作方面的积极性不足,在对社会组织和党组织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党组织致力于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而有的社会组织则认为,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将削弱其独立性。
(二)融入阶段的障碍——党社之间的互动不紧密
社会组织的运营特点体现为统一性与多样化并存。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业务基础、价值追求及发展目标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依托于地域或行业的各类社会组织,其运作的基础是其自身的章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章程的内容各异,因此这些组织的行为模式也相应地有所不同。
(三)服务阶段的障碍——能力发展失衡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组织无论在规模、业务范围还是综合实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逐步成为一支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力量。然而,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地区和领域的差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供给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同时,农村的社会组织与城镇的社会组织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
三、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价值目标建构的理论逻辑
(一)提高社会组织对党的全面领导的认同感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增强社会团体对党的全面领导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党的全面领导得到了全社会各界的认同,但不同职业、工作性质的人员对这种领导的认可程度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政府、国企、事业单位等传统领域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具有更高的认同感;在新的社会领域,在党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缺少对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更加深入的影响。因此,必须增强社会组织成员对党的全面领导地位的认同感。强化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是巩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成员的认同感的基本前提。
加强党建工作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对于社会组织工作者来说,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间接或抽象的层面,部分人甚至可能持有基于新时代以前的观念。这些认识主要基于理论,而要将其应用于社会组织的发展与管理,就需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发挥着保障政治导向、团结人心、促进事业发展、服务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功能。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党员在社会组织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可以极大地增强社工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理解。另外,开展社会组织党建活动可以增强社会组织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只要各级组织、各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能够满怀激情地开展党建工作,急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之所急,想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之所想,关心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久而久之,就能提升对党全面领导的情感认同度。
全社会都应认识到,在各行业、各单位、各地区开展社会组织活动,是群众的意愿和必然趋势。未来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朝着“内生”的方向发展,扩大党组织的覆盖范围,有效解决“社会组织”规模与“党组织”覆盖范围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领域的主体,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组织党建在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公众有序参与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服务领域,许多为弱势群体提供的、具有特殊需求的服务现在由社会团体来承担,这是解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和有益补充。我们必须积极引导这种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让它与中央精神、发展大势同频共振,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中,形成强大的改革和发展合力[3]。
(二)“党社互动”打造党社服务共同体
党组织通过“角色赋能”的方式激发了公民对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党组织深刻认识到社会组织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组织成员在自我治理、自我参与中的关键作用,只有打通党社之间的有效互动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才能让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动有效开展。例如,通过角色赋能,让一些社会组织成员参与到“居民议事会”之类的相关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动中去,促进社会组织基层党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基层治理。同时,鼓励社会组织成员开展相关的志愿活动,将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动在党员的引领与鼓励下得到充分的发挥,让社会组织成员意识到他们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与主体意识,让党建的相关活动能够在社会治理的角色扮演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党组织不仅要引领社会组织在党建活动中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与社会组织成员一同协作交流,拉近党社互动之间的联系。只有充分打造党社服务的一体化,才能够有效落实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动。
在社会治理的大环境下,党组织以“多元赋能”的方式,携手政府组织体系、社会组织体系和公民等多方社会治理力量,构建高品质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旨在推动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提能增效。“技术赋能”通过解决政府的反应能力不足的问题,为基层政府提供信息技术平台,以问题回应带动跨部门、跨层级整体治理行动;“资源赋能”则解决治理资源与治理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并通过党组织的组织力量,构建社会组织体系之间的共商共议平台,推动社会组织之间进行资源匹配、交换与整合,从而增强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与效能;“角色赋能”关注的是提高民众的参与意愿,通过在社会组织中提供多元化的治理方式,如志愿者、议事员、楼栋长等,以激发市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多元赋能”,源于其自身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从深层次上来看,党对多个治理主体的“赋能”不仅是执政党对社会进行有效整合的过程,也是“群众路线”的具体实施和对人民民主的有力支持。为了建设“党社互动”的党社服务共同体,我们需要推动党社融合,这是目前社会组织的最佳形式,有助于加强党社工作的领导和服务水平[4]。我们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确保自身的行动与行为规范不偏离其应有的价值目标,从而推动“党社双强”的发展,实现党社关系的和谐。
(三)“党社双强”强化能力建设
第一,要强化党建工作的能力建设。党组织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组织在资源和资金方面的需求,引导与支持社会组织开展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党建活动,并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要加强社会组织的主体性,将党组织的优秀治理思想和服务意识充分融入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动中。特别是针对社会组织的党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便更好地宣传和传播党的政策。
第二,强化党对社会组织领导的执政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社会组织党建的具体工作,党在教育、医疗、养老、脱贫等领域发挥了自己的力量,对于建设“党社双强”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社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党的力量越强,社会组织的力量越强;党的力量越小,社会组织的作用也就越小。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首先,要以党建引领社建,建立“党社双强”的新模式,这将有利于社会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其次,要加强在党建工作中的磋商。党建工作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要加强和各社会组织的协商,并积极开展各种主题党日活动,让社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共同实践与关注。这将使社会组织能够更加信赖党组织的相关工作思想上的指导与引领,坚持以党的领导为自己的实际目标努力的价值取向,只有党社共同努力与进步,才能够深刻有效地开展社会组织的党建活动。
强化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党社双强”的价值追求。首先,要强化党建工作的能力,建立健全的诉求回复机制。通过建立响应机制,及时整合社会组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与利益诉求,以达到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的目的。其次,要加强对人才的支持。要提高党组织的主动性,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及时提供人才、资金、技术支持,尤其是对党员进行能力建设。最后,要加强政策保障。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理论服务,要对党的各项政策有深入的了解,要对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使广大的社会组织能够及时享受到党的政策红利[5]。同时,党组织成员要积极主动地走进社会组织党建活动中,让一些正在为党建方向感到迷茫、党建内容模糊化、党建价值浅显化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开展相关的社会基层治理的相关思想指导培训,让社会组织能够将党建的具体活动的意义更加明确与深刻,将理论上的支持转变为行动上的有效实践,通过对党组织的“模范带头”学习,社会组织成员能够在自身素质及相关的治理方法上做到与新时代、新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加强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联系,建立相关的信息共享平台,深刻关注社会组织的相关党建活动,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党组织能够及时给予帮助,在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时,党组织给予一定的奖励与支持,让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与党组织的服务目标相一致,做到社会组织工作目标就是党组织的治理需求,党组织相关政策的下达,也正是社会组织发展与进步的所需,在双方的不断补充、整合之下,做到党组织的治理思想能够充分反应在社会组织的基层治理过程中,以党的领导为奋斗目标,不断将党组织的优秀理念融入社会组织的实际党建活动中,加强“党社双强”的能力建设。
结 语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人民、社会与人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了在新时代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建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整合多元治理、党社共同成长的原则,并全面提升各方面的工作水平。尽管当前的社会治理还有待改进和加强,但随着高质量的社会组织党建的有效开展和现代化的治理,特别是对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组织治理活动进行深入解构,从理论层面思考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党建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