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
2023-01-31李梅祁冬张灵敏姜欣芝高维娜何兴义
李梅,祁冬,张灵敏,姜欣芝,高维娜,何兴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是临床中常见危害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发展的趋势[1]。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CCTA)检查具有无创、方便、安全性好等特点,且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现已被广泛应用于CAD检查[2]。由于绝大部分CAD患者年龄较大,且基础疾病较多及陌生环境等因素影响,在进行CCTA检查中容易引发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致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患者心率加快,影响CCTA 检查图像质量[3]。因此,在检查过程 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对提高CCTA 检查图像质量及一次检查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黄涛[4]研究对CCTA检查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帮助患者保持心理状态及心率水平稳定,获得优质的图像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CCTA 检查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心前区疼痛、胸闷或心绞痛者;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者。排除标准:碘对比剂过敏者;甲亢、哮喘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扫描范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LightSpeed VCT行CCTA扫描。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自头侧扫描至足侧,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处下2 cm到膈肌水平。主要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为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200~500mA),扫描野Large Body,扫描矩阵512×512,噪声12.0,转速0.35秒/转,探测器Z轴覆盖范围40 mm,螺距0.917∶1,扫描层厚、层间距5.0 mm,重建层厚、层间距0.625 mm。采用德国欧力奇双筒高压注射器,应用回顾性门控采集模式,使用碘浓度为350 mg/mL的碘克沙醇对比剂,采用时间-密度曲线小剂量检测方法,经肘正中静脉注射20 mL对比剂作为测试,流速5.0 mL/s,以计算出达到峰值时间。在胸主动脉层面设定感兴趣区(ROI),CCTA扫描延迟时间为14 s加测量的点数乘以2,静脉注射70~80 mL对比剂,流速5.0 mL/s,之后再以相同速度注射20 mL生理盐水。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进行CCTA 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说明CCTA检查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1)检查前4 h禁用食和48 h内停止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2)询问患者有无碘对比剂过敏史、甲亢、哮喘及肝肾功能的情况,如有则禁做该项检查[5]。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沟通,对其说明在进行CCTA检查过程中配合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向血管内注射对比剂时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的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不必紧张、恐惧;向患者说明目前使用的对比剂是非离子型对比剂,显影效果好,且发生过敏风险概率非常低,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情绪,使其放松接受检查[6]。(2)心率控制。心率是影响CCTA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患者在检查前心率大于70次/分,则应在检查前半小时给予倍他乐克25~50 mg口服,使患者心率控制在70 次/分以内。在用药给患者降心率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即时测量患者心率及血压,确保患者安全[7]。(3)屏气训练。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屏气也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在检查前反复指导患者做吸气屏气训练,嘱咐每一次吸气幅度尽量保持一致,屏气时,鼻子和嘴都不能出气。护士观察患者一次屏气时长,以便在扫描时及时对扫描方案作出调整。若遇患者听力较差或不能较好地配合机器语音指令者,则需在给家属做好防护措施后,嘱咐家属根据机器语音提示及时捂住患者口鼻,以保证屏气效果[8]。
1.3 观察指标 (1)一次检查成功率。第一次检查后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达到3分或4分标准为一次检查成功,一次检查成功率=一次检查成功例数/总例数×100%。(2)图像优良率=(3分例数+4分例数)/总例数×100%。(3)护理满意度。患者检查结束后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9]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水平,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图像质量主观评分。采用Likert 4分评分标准[10]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4分:图像质量优,血管边缘清晰,无伪影;3分:图像质量好,血管边缘良好,有轻微伪影;2分:图像质量尚可,血管边缘模糊,中度伪影;1分:图像质量较差,血管边缘模糊不清,严重伪影,无法诊断。(5)图像质量客观评价[11]。在原始横断面图像上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LCA)和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主干(RCA)中段的CT值和标准差(SD),并以其CT值大小作为信号强度值,标准差作为噪声强度,测量同层面竖脊肌CT值,将竖脊肌CT值作为背景信号强度,标准差作为背景噪声,ROI大小为5 mm2,测量时避开钙化斑块区域,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SNR=CT血管/SD血管;CNR=(CT血管-CT肌肉)/SD肌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2组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 实验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为(3.12±0.38)分,高于对照组的(1.79±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5,P=0.029)。
2.3 2组患者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比较 实验组左冠脉主干和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主干中段的SNR和CNR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以2例检查结果为示,对照组:女,61岁,以胸闷疼痛3月入院,经常规护理干预后行CCTA检查,可见右冠脉主干近段和前降支远段血管管腔模糊,运动伪影较重,图像质量较差,无法诊断(图1);观察组:男,57岁,以心前区疼痛2月入院,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行CCTA检查,可见冠脉各支均显示良好,管腔边缘清晰,无运动伪影,图像质量良好(图2)。
表3 2组图像质量客观指标评价结果比较
图1 常规护理干预后CCTA检查,轴位、VR像及曲面重组图
图2 综合护理干预后CCTA检查,轴位、VR像及曲面重组图
3 讨论
近年来,CA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该疾病尤为重要,经皮冠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检查的金标准,但其有创、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等缺点,在临床中难以广泛应用。CCTA能够准确识别冠状动脉斑块,且具有无创、可任意角度观察等特点,已成为临床中诊断CA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12]。但有相关研究[13]表明,CCTA在检查过程患者易受到环境、心率及屏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甚至检查失败。因此,为了提高CCTA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图像优良率,仍需加强在整个CCTA检查过程的护理干预。
绝大部分患者对CCTA 检查往往错误认知或认识不足,以致其检查时容易产生害怕、紧张等情绪,进而使交感神经活动加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14]。因此,在CCTA检查中进行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但目前常规护理方式干预已不能解决患者的身心需求,特别是心理方面,难以有效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通过针对性地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焦虑、紧张及恐惧等情绪,对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的信心十分重要。综合护理干预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护理中[15]。其通过鼓励患者参与整个CCTA检查过程的方式,使检查过程更为人性化、整体化及优质化,有助于患者积极地面对CCTA检查过程。在检查前指导家属陪同患者熟悉检查环境、检查体位及吸气屏气训练等,有利于保持患者在检查时呼吸和心率稳定[1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组一次检查成功率、图像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同时可保证CCTA检查图像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何直蔚等[17]研究结果相符。在综合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共同接受有关CCTA检查的相关知识培训,通过细心地解释,解除患者担心疑惑的问题,加深患者对CCTA检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讲解留置针静脉穿刺和扫描时注射对比剂对身体产生的反应,降低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提高一次检查成功率[18]。此外,通过讲解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慌等情绪,稳定患者心率、血压水平,对CCTA检查图像质量有着积极作用[19]。本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指标SNR和CNR均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组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护理组,与刘淑慧等[2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稳定患者血压、心率,提高患者一次检查成功率和CCTA图像质量,且患者护理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