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中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技术探讨
2023-01-31李瑞华
李瑞华
中铁六局集团北京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引言
近些年来,各地区加大铁路项目布局,扩大建设规模,延伸服务范围,凸显区位交通优势要素。根据国家交通部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50km,覆盖全国81%的区县。着眼铁路施工布局,各地区加大铁路项目规划、开发力度,尝试整合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技术等多元手段,完善铁路施工技术机制,重塑施工形态,重建施工模式。
1 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概述
梳理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基本结构,廓清施工要点,技术团队要准确把握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节点,确立铁路桥梁主体施工架构,为后续施工技术精准应用提供便利。
箱梁作为桥梁结构组成,内部中空,上侧分布翼缘结构,依托结构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强桥梁支撑效果,保证刚度与强度,提升桥梁施工有效性,防范质量问题发生[1]。与其他结构相比,箱梁通过对隔板等单元模块的灵活调整,实现荷载有效分布,将畸变效应控制在合理区间范围内,增强桥梁结构总体承载力。基于箱梁结构优势,多数施工团队在项目开发建设环节,倾向于利用箱梁结构,完成桥梁总体布局,兼顾项目质量、施工效率与成本费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混凝土箱梁结构类别日益多元,形成了预制箱梁、现浇箱梁两种结构形态,施工团队通过综合判定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箱梁施工方案,从而达到压缩工期,提升效率的目的。为推动箱梁结构施工活动有序开展,施工团队要结合以往经验,全面做好施工筹划,科学调配各类资源参与箱梁施工任务,形成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新模式。
2 铁路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准备要点
铁路桥梁施工涉及多个领域,为确保施工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实现箱梁施工质量、施工成本全面兼顾。在铁路桥梁项目筹划阶段,要针对性做好准备工作,借助施工准备,营造良好施工氛围。
2.1 做好施工技术准备
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筹备环节,施工团队要组织人员进入施工区域,获取地质、水文、气候等相关参数信息,同步做好设计方案技术交底工作,综合系列数据,对支架方式、地基处理、模板采用、混凝土浇筑等环节做好评估,有效消除技术盲区,提升施工精准度[2]。例如施工团队借助力学原理,构建数学模型,判定桥梁箱梁地基深度范畴,测定支架步距,计算承载力,评估稳定性,结合现有施工设备,初步确定支撑梁型号规格,模板厚度、强度,混凝土浇筑养护。考虑到整个项目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技术准备环节,还需要健全技术档案,将施工工序、技术标准等信息进行共享,避免施工技术应用盲区。
2.2 做好施工现场准备
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区域空间较为狭小,施工人员、作业机械数量较多,为确保施工活动有序开展,营造高效开发建设环境。施工团队要结合以往经验,对施工区域进行标高处理,提升区域平整度。例如基底处理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区域地质情况,使用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开展碾压处理,但是对于部分地质松软的地表土质,施工人员要使用灰土填补施工区域,对于低洼区域,可以使用硬料进行填充;对于河道等易发生塌陷区域,可以使用低强度混凝土条进行填充,借助多元化处理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地基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划定作业区域,完成施工原材料、机械设备入场,借助作业区域划分,可以实现施工风险的空间隔离,增强施工安全性。
2.3 做好施工机具准备
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环节,为确保施工进度,防范质量隐患,施工团队要着眼施工区域现有施工条件,指派人员组成专业管理团队,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开展检验评估。检验评估中,管理人员查看机械设备合格证、检验报告、运行状态,综合评估机械设备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施工目标与施工任务,优化调整施工机械管理方案[3]。对于操作施工机具的操作人员,管理团队要进行资格审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技术背景,可以按照施工要求,顺利完成机具设备操作任务。同步开展设备机具操作信息的记录,通过信息获取与应用,制定相应的机具管理方案,推动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技术活动深入开展。
3 铁路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铁路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环节,技术团队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导向,以箱梁施工准备为前提,创新施工技术应用方案,调整技术要素、管理要素,消除施工技术应用漏洞,提升铁路施工总体效果。
3.1 箱梁支架搭设预压处理
结合以往经验,铁路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主要包括支架法、悬臂法、移动模架法,通过施工技术方案合理选择,形成完备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有效性与有效性。具体施工环节,施工团队要做好杆件、门架等构件开展全面检查,检查过程中,如果出现构件变形、开裂与锈蚀的情况,应当及时进行替换,确保支架搭设效果,为后续施工活动高质量创造便利条件[4]。支架搭设环节,施工团队要综合分析施工荷载以及构件材料特性,通过承载力计算,确定箱梁支架钢管搭设方案,搭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在支架顶部、底部之间预留连续水平剪力撑,将水平剪力撑间距控制在4.5m以内,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箱梁支架立杆纵横间距参数
借助支架布局空间的综合管控,确保搭设效果,持续发挥箱梁支架结构优势。对于支架预压的处理,施工团队要开展沉降预测。实际处置环节,施工团队使用砂石进行预压,预压中要灵活调整预压重量,同步进行设立支架沉降观测点,根据观测结果,调整支架拱度。
3.2 提升模板加工制作能力
模板作为铁路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重要组成,对于混凝土结构强度、施工难度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基于这种内在联系,施工团队在整个施工周期内,要细致全面地做好模板加工制作相关工作,通过模板作业任务的科学处置,消除潜在质量风险隐患。具体施工环节,施工团队综合作业可行性、成本以及效率等要素,有针对性地调整模板加工制作方案,理顺模板施工流程。对施工中使用的底模材料,施工人员可以使用大面积的胶合板,在固定过程中,可以使用钉子做好固定,采用可调整的顶托进行调模和卸模。选择厚5cm刨光的大板为外模板材料,内贴竹胶板,结合以往经验,竹胶板的厚度应当达到15mm。在支架的竖向支撑结构组建中,按照90cm的标准,设立方木,并且做好横向槽钢布局,采取外模设立的施工方式,提升结构强度,施工环节,施工团队使用Φ18对模板进行对拉处置,增强模板拼装效果,以更好地满足现阶段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要求。考虑到施工质效,减少施工漏洞,施工团队在内模选择过程中,可以使用组合钢模,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尺寸,尺寸调整工作结束后,借助对拉螺栓开展固定。固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管道孔以及钢筋施工位置的预留,施工人员可以按照尺寸模板数据,进行挖孔、定位以及切割等处理,以确保施工效果。明确模板施工重点事项,提升施工针对性,确保施工质量。具体来看,在模板制作环节,要结合施工图纸,细化构建尺寸参数,形成构件标准化、体系化施工模式,稳步强化施工质量,实现模板接缝贴合度有效管控。为避免出现漏浆现象,应用107胶严密堵塞缝隙。螺栓孔需纵横呈对称性规律排布,保证其能均匀受力。模板连接缝用胶带黏接,支搭好模板、排架后,需由监理验收合格后再施工下道工序,借助这种处理手段,降低混凝土施工难度,提升施工有效性。
3.3 做好混凝土基础处理
混凝土基础处置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基于这种内在关联性,施工人员在基础处理环节,需要做好质量管控,为后续施工环节有序开展营造良好条件。为保证混凝土基础处理有效性,施工人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混凝土基础处理工作。具体来看,施工人员率先做好基层素土压实,将一层过滤用的土工布平摊到素土层,这种处理方式,可以防范降水量过大,使得基层泥浆出现上返情况,堵塞混凝土结构孔洞,实现混凝土功能性与耐久性。土工布铺设完成后,施工人员铺设厚度为100mm到150mm的碎石层,使用的碎石粒径应当保持在10mm到50mm范围内,在碎石垫层相关区域铺设透水管,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混凝土处置效果,减少施工质量问题发生。
3.4 完善混凝土施工机制
为避免技术应用的盲目性,施工团队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借助管理手段介入,重塑施工生态,重构施工体系,营造高效稳定的建设氛围。对于复杂结构,施工团队要遵循技术指标,以科学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为前提,采取均匀对称浇筑的方式,形成分层施工作业方式,通过阶段性浇筑、阶段性振捣,保证混凝土施工有效性。对于分层施工混凝土其厚度要控制在25cm,避免厚度过大或者过小影响施工效果。对于连续性混凝土浇筑,要掌握初凝窗口期,结合以往经验,分层浇筑的时间间隔不应当多于2h,避免时间控制不当,影响最终施工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桥梁箱梁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钢筋、埋件、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确保管理团队可以快速转换思路,实现施工问题高效整改。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则泵送混凝土前应用适量的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润滑管内壁,当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或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5]。
混凝土振捣施工环节,要严格控制振捣频次、振捣深度,避免振捣处置不合理,影响实际施工效果。具体来看,施工人员要控制振捣半径,将振动半径控制在40cm,振动棒插入深度需要保持在5cm。在前层混混凝土振捣工作结束后,施工团队要进行振捣施工检验,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气泡或者泛浆等问题,应当继续进行振捣,达到实际施工效果。混凝土养护环节,可以采取洒水养护的方式,控制混凝土温度、湿度等情况,同时做好养护时间控制,避免养护时间控制不当,确保施工成效。
4 结束语
现浇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对于铁路项目有着极大裨益,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在扎实做好施工技术准备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手段,整合技术要素、管理要素,改进施工方法,完善施工流程,优化技术方案,形成最优化桥梁建设方案,持续凸显现浇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