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览建筑的改造策略研究
——以世园会内部分展览建筑改造工程为例

2023-01-31王昭斌王昊刘洋童心可

建筑与装饰 2023年2期
关键词:外立面空间建筑

王昭斌 王昊 刘洋 童心可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承办了很多展览活动,如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展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这些展会在完成了自己博览会的基本功能之后面临着建筑闲置,临时建筑到达使用期限,在一些一线城市中,可用于新建的场地逐年减少,在大量非一线城市中,展会结束之后场地会出现对游客吸引力下降,维护费用高昂,场地经营入不敷出等问题,继续保留小建筑的展览功能明显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使展会园区重新焕发新机,保证土地得到合理利用,保留展馆文化属性,选择符合国家战略减排要求的方式,对建筑进行改造是建筑业发展的重大方向之一。

1 改造策略

1.1 建筑功能改造

如世界博览会、冬奥会内展览馆等展览空间均存在在展会结束后展览功能不在被需要的窘境,因其地理位置或体量问题,也很难和可以长期承办其他大型展览的展馆一样得到合理的利用,此类小型展览馆会随着短期展会结束而闲置,但相比于可以承办各种展会的大型展览建筑,这些小型建筑又因为其只服务于单个展览而拥有很强的独特性,他们大多数及其附有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非常具有保留价值。

在这个情况下,通过对建筑功能进行改造,使建筑得到重新利用,赋予区域新的活力,是小型展览建筑焕发新生的改造方法之一。

1.2 建筑立面改造

因小型展览建筑对采光和外立面形态的要求有别于建筑常用的功能,所以在改造过程中,应考虑对部分立面进行改造,保证改造后窗墙比满足改造后空间的规范要求,保证其立面满足建筑消防安全规范要求,保证新设计立面与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和谐统一,同时保证其美观性与实用性。部分建筑还应考虑保留其建筑外立面的纪念性元素,保证建筑理念得到延续。

1.3 建筑加固

在展览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需要将临时建筑改造为一般性建筑,或因为建筑功能改变,建筑荷载出现增加的情况,此时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计算分析,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

建筑结构加固的改造方向可分为两个方向。

1.3.1 增加结构截面面积。

1.3.2 改变结构形式。

改造应根据现实情况,在保证建筑使用安全的基础上,选择消耗资源更少,施工更加方便的改造方法。

1.4 室内空间与室内装饰改造

小型展览建筑在改造过程中需要结合改造后使用功能对室内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对室内装饰进行更新升级,此时需要结合建筑改造后功能,结合建筑外立面与建筑造型对建筑内部空间及装饰进行优化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应注意改造后建筑是否满足改造后功能空间的各项现行规范要求,同时还应注意空间使用是否舒适[1]。

1.5 科技新建筑升级改造

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双碳”目标。在改造过程中,若建筑状况优秀,有通过使用新科技、使用新材料的手段达到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碳排放的可能性时,应考虑将其通过如加设光伏板等手段改造为实验性科技新建筑,探索与科技结合的建筑发展新方向,为“双碳”计划的达成出一份力。

2 以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某区域展馆改造为例

2.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内,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场地,此处小建筑多为各个国家展览展示馆,在世界园艺博览会结束之后,大部分展览建筑出现闲置现象;这些展览建筑外形优美独特,附有文化价值与纪念意义。为保留其文化价值与纪念意义,响应节能建筑改造的政策,首先对其中四座建筑进行改造。

2.2 区域内建筑的改造重点

2.2.1 D13改造重点——建筑外立面改造。建筑原功能为展厅,其特色为可推拉落地门联窗系统,随着世园会结束,其作为展览馆的使命也已经终结,现根据场地内办公需要,将其改造为单间大会议室。在作为展馆的情况下,可推拉的落地门窗让展馆空间灵活多变,建筑边界的模糊,使建筑吸引力扩大等优势。然而作为会议室,建筑需要有明确的房间边界线,同时在建筑改造为会议室之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与外窗传热系数均不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687-2015)中的规定,此时建筑的可推拉落地门窗已经不是建筑的优势部分。

为保证在更改为大会议室后,每间房间之间不受彼此影响,保证疏散安全,保证排烟符合规范要求,满足节能建筑要求,需拆除大落地门联窗系统,更换为铝板与窗户的组合[2]。

综合以上问题及解决方法,D13主要更改了原门联窗处的外立面,更改里面材料,使外立面成为满足节能要求,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窗墙体系,为传承原设计的设计理念,保证与原设计的和谐统一,改造后立面铝板保留了树叶元素,与窗户共同形成了一个可以优化建筑节能的、美观的、符合功能需求的新立面。

表1 D13基础信息表

2.2.2 D14改造重点——结构加固方法对比与运用。本建筑原功能为展览与餐饮建筑,属于临时建筑,在展会结束后,展览方与餐饮公司撤出园区,两个功能均不被需要,之后建筑因无人使用疏于维护,出现大量破损。甲方现希望重新利用老建筑,将其改造为园区内某子公司的办公楼,需要的室内功能多样,如大办公室、领导办公室、大会议室、卫生间、大堂、休息区等,应对室内进行重新分隔,改造成安全舒适节能的办公楼。

表2 D14基础信息表

建筑改造为办公楼后,建筑由临时像建筑改为一般性建筑,建筑属性改变,荷载增加,需要对建筑进行加固。本建筑主要加固方向有两个,第一为通过增加结构截面面积进行加固,第二为通过改变结构的结构体系加固建筑,本建筑原为钢结构,若通过增加截面的方式来加固建筑,需要将工字钢构造柱加固为箱型柱,这种方法现场的拆改规模较大,经过计算,其造价较高;若采用改变结构形式的方法进行加固,需要在六个转角部位增建剪力墙,这种方法所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对较小,最后与甲方商议决定,选择采用第二种方法为主要加固方法,这样不仅使建筑改造耗费的资源量下降,且新建剪力墙还有效减少了西晒对建筑内部使用的影响,由原有的钢框架结构,通过加建剪力墙的形式,改变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2.2.3 D19改造重点——室内空间改造与室内装修装饰改造。本建筑原功能为展览馆,现在世园会结束,场馆不再作为展览馆使用,考虑到本建筑外部形态及外立面独特,内部空间富有趣味性与多变性,同时考虑到区域内暂时没有活动场馆,所以考虑将此建筑改造为不需要规整空间的娱乐活动场馆。

建筑大体可分为两个圆形空间,较大的圆形空间形状完整,直接连通主入口,同时也是建筑视觉与空间感知上的中心部位,除去楼梯、卫生间、设备间等必要的配套空间,其余部分可作为主要活动区设计,因圆形空间有聚拢效果,此次设计考虑在大活动区设计舞台及卡座,充分利用其非常规空间带来的“凝聚”敢。

小圆空间与大圆形空间相接,其中有部分交叉,为保证主要活动室完整性,此部分分给了大活动空间,所以小活动空间有部分内凹区域。因为内凹区域,小圆部分有了完整的大圆所没有的“指向”属性,两道向西北突出的圆弧形墙体让此空间有指向西北方的感觉,故将西北方向作为空间的主要活动面,将健身房重要的练习镜设置在此处,同时与镜面平行布置健身器械,保证空间被高效利用[3]。

2.2.4 YG03改造重点——打造科技前沿光伏建筑。本建筑原为园区管理指挥中心、消防控制室与部分展览空间,现维持原功能,故不进行室内装饰重新设计,只进行修补与材料更换升级。为了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打造新的含有科技属性的新型建筑,从“双碳”方向考虑,也此次设计在建筑屋顶设置光伏板,建造实验性科技新建筑。

科技新建筑的改造是在建筑外立面美观的基础上实施的建筑升级措施,为配合黑色光伏屋面的外观,建筑参考了以白墙黑瓦为特点的徽派建筑,对外里面进行重新涂装,对周边园林进行重新设计,结合光伏发电自行车棚,光伏休息棚,光伏发电地砖,及光伏充电停车位,合力打造美观实用的小型零碳建筑园[4]。

表4 YG03基础信息表

3 结束语

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活动的当下,如何处理活动展会留下的小型展览建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此次对世园会某区域内展览建筑改造工程的研究,对改造(临时)展览建筑的策略有了如下结果:

根据区域内使用者需求对展览建筑内部功能进行更改;配合原建筑特色及室内空间功能,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优化;结合室内功能,对建筑进行加固改造;配合室内空间功能,以现行建筑规范为基础,对建筑内部装修装饰进行升级改造;在满足上述规范的条件下,对建筑进行科技升级改造。

小型展览建筑的改造会随着中国承接更多展会而越发重要,本文期望为同类型展览建筑改造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外立面空间建筑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体改造的实践分析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对倒锥型外立面满堂脚手架施工技术的探讨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