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2023-01-30李杨吴莉
李杨 吴莉
摘 要: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时代背景下,将合唱艺术融入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生培养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有层次地开展以点带线的合唱社团活动、以线带面的合唱指挥教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教师。
关键词:合唱艺术;全科教师;美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合唱艺术作为一种大众参与性极高、艺术吸引力极强、高而可攀、群而不俗的音乐形式,以其构成形式的多维化与表现载体的特殊性,在音乐艺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其社会功能比其他音乐形式更为广泛和显著。在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之际,全国各地举办了不同规模的群众性合唱比赛。特别在“七一”庆祝大会上,来自首都高校和中学的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区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7首歌曲,以充满朝气、斗志昂扬的姿态唱响了庆祝中国共產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序曲。
一、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
合唱艺术之所以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是因为合唱能使人获得人生的体验、道德的感知、认识的升华、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呼应、审美的体验,它具有艺术性、大众性、社会性、时代性兼容统一的属性。[1]
(一)群体艺术吸引大众参与
合唱艺术是一种交响化歌唱的群体声乐形式。以线状叠加的复调、柱状叠加的和声、点状叠加的音色组合等方法编织起来多种音乐形态,让合唱艺术增添了与众不同的形态美。如在主调合唱作品中,通过横向连接和纵向叠加而形成“和弦音柱”,从而产生不同紧张度的音响色彩,形成了音乐横向整体面的立体推进,构成音乐强劲的张弛动力和走向,从不协和制造矛盾,再到和谐得以统一。这些不同的音响形态,通过人的听觉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而触动情感,产生不同的情绪。另外,不管是同声合唱还是混声合唱,不同声部在不同音区、不同力度、不同风格下产生的不同音色变化,从而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深刻诠释了“统一中有差异,差异中求统一”的合唱美学思想,彰显出合唱艺术大众参与、雅俗共赏的艺术之美。
(二)大众参与创造社会能量
中国古代文献《淮南子》中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文字讲述了先民集体搬运巨木的情景,为了统一脚步,减轻劳动时产生的疲劳,一领众和,互相鼓劲,这就是我国群体艺术的原始形态。作为大众参与最广的群体人声艺术,它展现出凝聚人心、服务社会、统一意志、净化灵魂之社会能量。比如我国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此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把黄河的浪涛比喻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热情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多方面地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斥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惊人的笔墨勾勒出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2]
(三)社会能量蕴含时代精神
合唱艺术来源于生活,又直接反映生活。人民通过聆听、参与合唱活动,在精神上和心灵上获得艺术体验,并随之将歌声转化为号角和旗帜,发挥出时代的精神力量。由徐志摩和赵元任精心创作的世纪经典合唱作品《海韵》,是凝聚了“五四”精神的音乐代表作。该作品以抒情叙事的形式,讲述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塑造一个生动的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群像,描绘出风起云涌变幻着的大海景象。一个个细节情景有层次地展现,人、情、景衔接转换,形象化地表现出天真、执拗、无畏的“女郎”追求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这种精神如乌云下的天光、黑夜里的火炬、巨石下的春笋,不断地顽强地抗争生长。[3]
二、合唱艺术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生
“相遇相知”
(一)政策导向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各地要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通过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培养能够承担美育教学的全科教师;《意见》还指出,要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这为合唱艺术融入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河南省农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指导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小学音乐教学能力标准也有明确意见,要求学生要掌握合唱指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2/4拍、3/4拍、4/4拍、6/8拍等合唱作品的指挥技法,并具有一定的合唱训练能力与技巧,这为小学教育(全科教育)公费师范生开展合唱教学指明了培养方向。
(二)现实需求
河南省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小学教师全科培养,正是进一步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建立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与补充长效机制的需要。但在培养过程中,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的种类远远多于普通师范专业类的学生。因此小学教育全科教师音乐类课程在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精打细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不能如音乐院系开设过多的“高、大、尚”类的音乐课程,比如钢琴、电声乐器、音乐创作等,又不能像普通类专业开设的公共艺术课那么“零、乱、杂”;另一方面,所开课程要符合小学教育全科教师未来从事乡村小学教育美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小学教育全科教师生源主要来自乡镇,个人音乐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大学毕业后就业于乡村学校,而乡村学校音乐设备又相对较为缺乏。合唱艺术是群体人声艺术,它以人声为器乐,人员参与度高、经费投资少、美育效果好,其具备的艺术性、综合性、大众性、实践性既能缓解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音乐技能培养面临的现实问题,又能突出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全科性。
基于以上政策导向与现实需求,将合唱艺术融入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养,在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生培养中有层次地开展以点带线的合唱社团活动、以线带面的合唱指挥教学非常有必要并且具有可行性。一方面能够激发小学全科专业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未来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水准,培养学生树立协作、融合、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小学全科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三、合唱艺术与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生
“擦出火花”
合唱艺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音乐综合艺术,涵盖音乐、文学、历史、社会、管理等相关多种学科,又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体现,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合唱艺术中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艺术美,不断推进合唱课程教学、合唱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合唱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
(一)成立合唱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群,开设讲演类、写画类、艺体类、综合类等模块化、系列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大丰富了学院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种类。经过前期论证与调研,学院于2020年10月成立“师之韵合唱团”。
师之韵合唱团”被纳入学院“行知教育”范畴,成为学院综合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在合唱团三年的排练实践及比赛活动,能够初步掌握基本乐理、合唱训练学、指挥技法等知识,并能够独自开展中小学合唱排练实践活动。由于合唱团从组建到基本训练,再经过磨合到初步形成默契,需要一年半至两年的时间,因此合唱团的人员组织管理以20级新生为主。合唱团管理实行梯队管理模式,成立A、B团,A团即演出团,以老团员为主,B团为常规训练团,以新生为主,B团训练较好的同学选入A团,如此更替。[4]合唱团训练则充分发挥学院老师专业特长,采用常驻训练团队与特邀训练团队相结合,常驻训练团队负责合唱作品的选择,对团员进行合唱乐理知识、呼吸训练、发声训练、音准训练、共鸣训练、语音训练、节奏训练等基础训练,特邀训练团队会定期邀请校内外合唱指挥老师进行指导,同时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邀请相关学科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师之韵合唱团”成立后,于2021年5月底在学校艺术楼音乐厅顺利举办“红烛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师范生技能汇演,此次汇演点燃了团员及观众对合唱艺术极大的热情,同时通过唱响红色合唱旋律把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教师的培养,坚定了学生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理想信念。同年6月,合唱团参加“红歌嘹亮颂党恩”信阳师范学院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学生合唱比赛,荣获校级一等奖。
(二)开展班级合唱带动合唱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班级合唱教学是参与面广、普及性强、可行性高,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之一。班级合唱教学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以班级为单位模块组建班级合唱团,将合唱排练融入合唱指挥教学,突出合唱指挥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的一种合唱教学模式。[5]在合唱艺术的生产链中,合唱排练是极其关键、复杂也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排练过程是指挥与团员在共求、共为、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从潜在的音乐到实在的音乐”这一质变的转换。因此,班级合唱教学非常注重“理法并融、全员参与、动静结合”的教学理念,并呈现出整体性、实践性、有效性相统一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班级学生都是参与者、表演者,从合唱的声部划分、呼吸训练、发声训练、音准训练、节奏训练等合唱训练法到指挥技法训练,学生与老师形成团队协作的良好互动关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另外它相较于合唱社团排练更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
合唱艺术在表现、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其艺术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群体性显现出来的团结组织作用以及相应产生的教育作用,强化着人们的集体意识,增强着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6]合唱艺术经过千余年的传承、繁衍,发展至今成为参与人数最多的艺术形式。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时代背景下,将合唱艺术融入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生培养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学生通过参与合唱社团与合唱教学活动,演唱优秀合唱作品,可以从中不断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成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全科教师具有积极意義。
(信阳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信阳师范学院2020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0-QN-033)。
参考文献
[1] 萧白.合唱指挥艺术:指挥的美学思维与艺术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117-118.
[2] 王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239.
[3] 萧白.合唱指挥艺术:指挥的美学思维与艺术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117-118.
[4] 徐青.试论高校合唱团的建设与发展[J].艺海,2014(10).
[5] 王梓懿,隋欣.高校合唱团的建设与管理[J].艺术研究,2017(1).
[6] 阎宝林.合唱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