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家风的生成逻辑及时代价值
2023-01-30陈杨
陈杨
摘 要:红色家风家训是中国优秀共产党人,尤其是早期革命先辈,基于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斗争、社会建设、改革发展中形成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具体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继承和发展红色家风家训必须厘清其生成逻辑和基本内容,进一步领会新时代弘扬红色家风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红色;家风家训;生成逻辑;时代价值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1]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风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从古到今,重视家风家训建设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红色家风家训是中国优秀共产党人,尤其是早期革命先辈,基于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斗争、社会建设、改革发展中形成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家庭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具体实践。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家训,对党风、家风、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红色家风家训的生成逻辑
(一)红色家风家训生成的文化根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红色家风家训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不仅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今家训之祖”《颜氏家训》产生后,被后世广为刊刻征引,成为家训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也将优秀传统家风家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他们还对中国优秀传统家风家训进行了消化吸收,可见红色家风家训在内容构成、价值理念、发展脉络等方面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都是一脉相承的。不仅如此,红色家风家训还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进行了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摒弃了不适合时代发展的内容,融合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主流价值观念。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家风家训是红色家风家训产生的基础,红色家风家训是对优秀传统家风家训的丰富和发展。
(二)红色家风家训生成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是红色家风家训的理论渊源。红色家风家训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中国社会历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红色家风家训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作为理论指导,这是红色家风家训与传统家风家训的最大区别。马克思曾指出:“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的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3]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呼,并不是单纯的荣誉称号,而是代表着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这些义务的总和构成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家庭关系和家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指引下,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科学对待,批判继承,形成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红色家风家训。
(三)红色家风家训生成的内驱动力
党和人民的事业需求是红色家风家训的内驱动力。红色家风家训适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它是中国优秀共产党人优良的精神、道德、价值取向在家庭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同时,红色家风家训也对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干部只有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奉献精神,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服务。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无私奉献,充分证明了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了人民和民族利益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红色家风家训就产生发展在这一过程之中,它是老一辈共产党人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老一辈共产党人传承给后辈的宝贵财富。从发展的视角看,老一辈共产党人形成红色家风家训也是借此教育和引导后人传承红色基因,锻炼精神品格,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二、红色家风家训的基本内容
红色家风家训是老一辈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中总结形成的。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核,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一)志存高远、心系国家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道路、生活方式、人生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观点,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无数的革命先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中始终立场坚定,忠于理想,形成了志存高远、心系国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观。李立三心怀天下,充满为新世界奋斗的豪情,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造一个光明灿烂的新世界;做一个幸福无比的新国民。”[4]革命烈士俞秀松在给父亲俞韵琴的信中描绘了他的人生理想:“我来的目的是:实验我的思想生活,想传播到全人类,使他们共同来享受这甘美、快乐、博爱、互助、自由……的新生活才算完事。”[5]1922年聂荣臻在比利时留学时,在写给父亲的家信中表达了海外游子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6]
(二)清正廉洁、不搞特殊的生活观
生活观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无数的革命先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中生活简朴,一心为公,形成了清正廉洁、不搞特殊的生活观,他们不以自己身居高位而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的同时,这些优秀共产党人也严格告诫家人不要借他们的名义获得好处,教育亲人在生活上不搞特殊,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陈毅元帅一贯廉洁奉公并严格要求亲属,他在写给哥哥陈孟熙的信中嘱托他要管教好侄儿且要在生活上自力更生:“德成侄儿应到农村锻炼,做到自食其力,他少爷气息太重,无吾家穷人要争气之概。至于如何安排望兄多加严督,不应再累公家。近三年灾情严重,遍及七省,也波及吾川。吾家靠公家照顾帮助才能度过至今。今后仍有大困难要克服,要想到全国人民和重灾区人民的困难。这样对党政的照顾,便觉太过,不应不自足,也不仅致感谢,还要想办法,自力更生节约,千万千万告诫家中人等。”[7]毛泽东贵为国家主席,面对妻兄杨开智提出的工作请求,他在回信中告诫他不要搞特殊,要做合乎能力的工作:“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8]朱德同志不搞特殊,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上山,留下了“朱德的扁担”之佳话。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告诫家人不搞特殊,并约法三章:不准搭乘国家配发他使用的小汽车;不准亲友因私事相求;不能讲究和攀比吃穿住玩。
(三)学以致用、学以报国的学习观
学习观是一个人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观点。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员崇尚知识,尊重知识,他们在革命和为社会谋建设过程中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旧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使他们明白学习文化知识只有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学以报国,建设强大的新中国。因此,他们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而且还鼓励儿孙要学以致用,学以报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罗荣桓元帅告诫侄女罗蔚兰,学习知识要结合政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你学专业要与学政治相结合,否则迷失方向。同时,学政治必须以学好专业为目的,来回答政治对你具体的要求。”[9]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鼓励孙女吴本立要做一个红透专深的专家:“你想学尖端科学:原子能、自动化控制……总之什么最难学,什么最需要,你就想学哪一门,任何困难你都不怕。这种坚强的意志是很宝贵的。你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共产党员的道德品格,做一个红透专深的共产党员,这很好。”[10]任弼时教育女儿任远志要学习知识:“建设事业就是要有科学知识。学好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必须先学好数学、物理、化学,此外要学通本国文并学会一国外国文,有了文字的基础,又便利你去学科学。”[11]伟大领袖毛主席酷爱读书学习,在日理万机之时也时常抽空读书,他也时常告诫儿子毛岸英要重视读书学习。毛泽东在1941年初致信毛岸英、毛岸青时告诫他们:“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12]
三、红色家风家训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的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13]红色家风家训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家庭建设和家庭问题的理性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
(一)弘扬红色家风家训是从严治党的需要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点。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首先就要是保持共产党员自我革命的本质。十八大以来仍有一部分领导干部背离初心使命,与党离心离德,不收敛、不收手,十九大以后仍然不思悔改,身为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丧失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近年来查处落马的党员干部中既有身居高位,诸如周永康、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的“大老虎”,又有诸如雷政富、唐湘林、欧阳旭等危害严重的“苍蝇”。但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这些违法乱纪分子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少优良的家风家训,他们普遍存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庭成员觉悟不高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家族式腐敗。优良家风家训是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员领导干部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家风家训不正,就会上梁不正下梁歪,导致“祸起萧墙”“后院失火”。红色家风家训所包含的人生观、生活观和学习观,有助于党员同志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红色家风家训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的教育的鲜活教材,是从严治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党员干部中加强红色家风家训教育,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守法意识,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提升教育家人的水平,树立道德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有利于在社会中营造从严治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二)红色家风家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家风家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家庭对个人发展的期盼和塑造,以日常生活为场域,以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健康人格为目的。红色家风家训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先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社会观念如何多元,我们都需要教育好子孙后代,协调好家庭关系,把红色家风家训中的“老理儿”发扬好。变化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情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坚持弘扬爱党爱国、忠于理想、律己修身、廉洁奉公、勤于奉献、与时俱进、孝顺父母、崇尚节俭等红色家风家训的思想精髓,在全社会、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营造优良家风,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红色家风家训是家庭道德教育的生动典范
家庭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风家训影响着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一个家庭崇尚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就会培育具有这样道德品质的子女,好的家风家训是祖辈传承下来的思想智慧,是家族道德建设的核心。红色家风家训不是个别家庭单独享有的,而是全社会共同分享的精神财富。红色家风家训中蕴含的志存高远、心系国家、清正廉洁、不搞特殊、学以致用、学以报国等内涵是具有良好党性修养和良好道德修养的革命前辈在革命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革命前辈形成的优良的家风家训不仅影响了家庭子女,为家人树立了学习的典范,同时也成为当代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学习的榜样,为普通中国家庭加强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四、结 语
总之,红色家风家训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深入思考红色家风家训的生成逻辑,认真学习红色家风家训的内容,大力弘扬宣传红色家风家训,运用红色家风家训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家庭道德建设,始终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优秀家风家训。
(衡阳师范学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年度一般项目“红色家风家训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JK20CGD032)。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N].人民日报,2016-12-16(2).
[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2).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
[4-12]
张丁.红色家书[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3,4,12,100,87,259,245,185,250.
[13]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