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味道
2023-01-30王伟灿
□ 王伟灿
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记忆中,数儿时的年味最足。
腊八节一过,街市上便渐渐有了年味儿。“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儿要买大核桃。”春节迈着轻盈的脚步,一天天临近。
买年货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一听说大人要置办年货,便屁颠儿屁颠儿地跟着父母来到村里仅有的一家供销社,幸福欢乐的笑容浮现在通红的小脸蛋上,洋溢在人群中,弥漫在空气中。供销社柜台摆放的鞭炮,一排排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小孩子在买鞭炮的人群里钻来钻去,兴奋得合不拢嘴,没等家长付钱就拽出一个“蹿天猴”跑出去点燃,伴随着孩子的一阵阵高呼,“唧”的一声飞向天空,小孩蹦高儿,大人乐呵儿,好不热闹。
在农村,腊月扫房子是迎接新年的第一件事。那时,家家户户都在用柴火做饭,时间长了,屋顶就会积起黑色的灰,过年时,每家每户都要清扫这些灰尘,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每次清扫灰尘的时候,我们都是全家出动,父母把扫帚绑在一根长长的木棍上,头顶蒙上破旧的衣服,把屋顶的灰尘一点一点扫下来,我和姐姐则负责把落在地下的灰尘围扫成一堆,清理到屋外。
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也称作“年关”,富家过年,穷人过关。百姓辛勤劳作一年,平日里再俭省,过年也要包上一顿饺子“填填穷坑”。饺子是粉条萝卜馅儿的,里面若有些肉末,再有一盘用生花椒焐的辣白菜、一盘卤猪头肉、一盘花生仁、一盘焦麻叶,再配上四两老白干,便是小康富裕之家。年夜饭中饱含寓意和祝福,是辞旧迎新的心灵慰藉,亲情浓郁,其乐融融。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年,也是最忙的时候,从早上开始,家中的婆媳和未出嫁的闺女就会一起动手,盘馅的盘馅、和面的和面,围坐在厨房包饺子,包的饺子要足够年三十晚上和正月初一早上全家人享用的。饺子包好后,要先煮上一锅,盛上几小碗,每碗两三个,敬香祷告,祈求一家平安、人旺财发。年三十的饺子还有一个惊喜——将一枚硬币包入其中。若家中最年长的老人吃到这添福增寿的饺子,皆大欢喜。小孩子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一口下去硌到了牙,会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
滚油锅里炸的则是酥肉、肉丸和上供用的猪肋条肉,还有糖麻花、焦麻叶之类的。头一锅先拿出一点儿填入灶膛,让“初一五更回”的灶王爷享用。小孩子穿戴着崭新的衣帽,吃着过年的糖果,无忧无虑地嬉戏。
夜幕降临,窗外寒风中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屋里暖意融融、笑语欢声。热闹红火的年夜饭就要上场了,一家老少围在桌前。家乡传统的年夜饭以凉菜为主,芹菜、莲菜、白菜、豆腐干、小炒肉拌在一起,荤素搭配、颜色鲜亮、滋味调和。荤菜还有卤猪脸、皮冻、香肠、肘花、肉丝蒜黄、鸡蛋卷、松花蛋、糖排骨、小酥鱼。素菜为卤豆腐、辣白菜、花生仁、青笋等。若再上几道热菜,像烧鸡、酿藕盒、八宝饭、扒蹄筋、烧肚片、炸丸子、桂花蛋、红烧鱼、生煎皮渣等,年夜饭便更加丰盛了。其中,酿藕盒寓意和和美美,八宝饭寓意团团圆圆,红烧鱼则意味着年年吉庆有余。
吃完年夜饭,老人们便张罗着上供和熬年守岁,将驮着元宝的刺猬花馍、枣花馍放置门内,寓意招财进宝。香案上通夜秉烛、香烟袅袅,红烛花糕、方腊面鱼恭敬家神、财神。从子时到五更敬香五遍,迎新接福直至灶王爷降临人间。每年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天伦。
20世纪80年代以后,熬年又增添了新内容,村里人围聚在一台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伴随着跨年的悠扬钟声,千家万户鞭炮鸣响,烟花、两响炮将夜空映照得五彩缤纷。
年三十是春节的序曲,也是高潮。家乡的年夜饭是年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也是对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家人的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