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相长理念的高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
2023-01-30李娜
李 娜
天门职业学院,湖北 天门 431700
“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其本意是指“教”与“学”,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和“教师学”,“教师教”和“学生学”,以及“教师教”“教师学”和“学生学”三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具有不可分割性。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的唯一源头,而是演变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逐步向平等的互补关系演变,师生通过彼此相互的“教”与“学”,促进双方的共同提高和发展。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杨国华教授曾指出“教学相长”是教学工作的理想状态,但现实与理想还尚存差距[1]。但即便是现实与理想存在着差距,作为教师仍需向着“教学相长”的理念努力。
案例教学,简单来讲就是利用选取的案例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提前选取适合学生学情的案例作为被分析的对象,在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主导和引入,学生通过查资料、小组讨论、总结陈述等方式对案例进行解剖分析,最后完成归纳总结。在这种畅所欲言、团结协作的互动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真正达成教学相长。
因此,本文以管理会计“贴现现金流法的应用”为例,对基于“教学相长”理念的高职会计专业课堂的案例教学设计和实践进行探讨总结。
一、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大部分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够强,学习动力和能力相对比较弱。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更要充分利用好每节课课堂的45分钟。除此之外,选取的案例也不能太复杂,要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因此本研究选取“贴现现金流法的应用”中的一则相对比较简洁的小案例来展开设计与实践,本文仅就案例解答的45分钟课堂设计实践进行阐述总结。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以及基础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的要求达到新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要突出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要将会计专业所要求的各种实操能力与讲授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本文通过选取的管理会计中“贴现现金流法的应用”相关的小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认真思考分析并积极讨论研究,旨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高职教育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恰恰契合。
二、教学案例的选取
管理会计投融资管理项目中,有关于贴现现金流法的计算和应用是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能通过计算演练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鉴于上述学情分析,本研究选取下述一则小案例作为切入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进行解答,并将实践过程进行总结记录。
案例:民安有限责任公司拟新开设一个新项目,即投资一条新生产线,该项目初期需要一次性投资500万元,投资期为3年,营业期为10年,其中营业期每年均可产生130万元现金净流量。企业要求的年投资报酬率为9%,试评价该项目的可行性,并对项目可行性评价的过程进行阐述。已知(P/A,9%,13)=7.4869,(P/A,9%,10)=6.4177,(P/A,9%,3)=2.5313[2]。
此案例讨论的关键点有:(1)投资期和营业期,每年的净现金流如何;(2)评价项目可行性的方法的选择;(3)如何利用已知条件求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倘若不用已知条件的相关系数值,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课总体教学设计为:按照既定的小组分类,学生根据题目已知条件,自行作答,完成后进行讨论;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再结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将此案例进行丰富完善;最后进行小结。以下为本节基于教学相长理念的案例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过程。
(一)计算项目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
解法1:标准法——简洁:NCF0=-500万元,NCF1~3=0万元,NCF4~13=130万元。
标准法是学生的首选方法,也是实际中大多数学生的做法,因为这是教材和课堂讲授的常规做法。此时,教师将计算机软件Excel表格的操作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另一种可行的解答方法。很快,经过同学们的思考与实操,得到如下解法2。
解法2:图表法——直观(如表1所示),学生将投资期1~3年和经营期4~13年每一年的净现金流量以Excel表格的形式给出展示,这种方式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表1 投资方案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二)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
了解了项目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后,就要计算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了。同学们结合本题实际,充分利用已知条件,首先做出解法1。
解法1:先假设该项目投资期和经营期每年都有净现金流量130万元,将整个项目期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全部折现到期初,完成第一次总折现。但实际前3年的净现金流量为零,所以再将假设的前3年每年的净现金流量130万元折现到期初,完成第二次折现。最后用第一次折现减去第二次折现,便得到该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
即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130*[(P/A,9%,13)-(P/A,9%,3)]≈644.23万元
式中的年金现值系数(P/A,9%,13)=7.4869,(P/A,9%,3)=2.5313通过已知条件直接查得。
此时,教师又提出能否通过更直观的画图方式来解题,比如画线段图。教师在黑板作图,引导学生学会画图解题方法。在学生们学会手绘制图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能否用计算机来将我们的手工图转化为更精良的计算机制图。此项提议本属于笔者现场临时发挥的一个大胆尝试,但学生的表现让人出乎意料。听完提议后,各小组跃跃欲试,快速分配人员任务,简单拆分任务为查资料和电脑设计操作。最终,将制作完成的线段图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如图1。
图1 解法1线段图
最先完成的小组作此项操作设计汇报,其他小组作补充,汇报过程此处简略不叙,但超乎笔者的预料的是上述线段图是学生用Word文档绘制而成,并能考虑到所制图片的结构完整性和排版的需要,以图片的形式输出。笔者也在此次学生的Word文档作图汇报中学到了新技能。此举既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大胆创新能力以及整理写作能力,也极大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在解法1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是否可以跳出已知条件中的相关系数条件限制,通过自主查表的方式,尝试有无其他解法。经过讨论,得出解法2。
解法2:也是折现两次,不同的是本解法的第一次折现是将经营期4~13年这10年间每年的净现金流量130万元折现,折现到第3年年末;第二次折现是在第一次折现的基础上,将第3年年末的值再次折现,直接折现到期初,此时再折现,此处应用复利现值系数。但题目中已知条件均为相关年金现值系数,所以同学们利用自主查表的方法查找复利现值系数来进行解答,不拘泥于已知条件。
即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130*(P/A,9%,10)*(P/F,9%,3)≈644.25万元
式中的年金现值系数(P/A,9%,10)=6.4177通过已知条件可查得,(P/F,9%,3)=0.7722通过教材附件——复利现值系数表查得[2]。
同样,同学们也设计出了解法2的简易线段图,如图2所示。
图2 解法2线段图
(三)项目可行性的评价方法
关于项目可行性的评价方法,选用课堂已讲授过的两种方法,即项目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因此建议同学们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解法1:净现值法
项目净现值NPV=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644.23-500=144.23万元,即项目净现值NPV>0,所以项目可行。
解法2: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644.23/500≈1.29,即现值指数>1,所以项目可行。
综上所述,企业投资新生产线的项目可行。
四、教学总结
上述基于教学相长理念的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将师生作为本节课的学习和实施共同体,通过互动讨论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中“教”体现在教师设计课程,精选案例,并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研究案例解决问题,即教师将知识向学生“传递流动”,简称为“师向生——教”。与此同时,学生聆听教师讲授便是学,简称为“生向师——学”。教师给予学生小组讨论机会,即生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在这碰撞中取长补短,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简称为“生向生——学”。在学生激烈的小组讨论中,教师也适当加入讨论,接收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来补充完善本节课教案,即将生生互动的学习总结流向教师,简称为“师向生——学”。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小组共同探讨并解决问题,由教师选取的案例将所学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获得了学习乐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提升了教学水平,拓展和丰富了教学案例。
五、基于教学相长教育理念的案例教学设计要点
(一)课前师生准备要充足
教师课前需筛选出能够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空间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了解本节课内容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无可以相结合的点。例如本节课的内容与会计专业要求的计算机办公软件和信息化手段实操技能相结合,可从此处下手,锻炼学生Excel表格以及Word文档的运用。并提前提醒学生课下及时查找资料并以Word文档的形式进行整理。为了方便学生查找资料和及时进行课堂讨论的补充登记,课前还需要检查教室网络线路确保畅通,学生可自备笔记本电脑,课堂也备有可以联网的教师机可供使用。
(二)课中讨论要机动灵活
基于教学相长理念设计的案例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讨论中更多地激发学生思维碰撞,并通过不断产生的智慧火花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要求课中讨论要保持机动灵活性,教师要合理设计每个环节的时间,以最大限能发挥好课堂的45分钟。因此,为了课程讨论的机动灵活性,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适当留存点时间,可以保障即使师生临场发挥超时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所以对于时间的把握,即教师掌控课堂时间的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加强练习。
(三)课后总结归纳不可少
课后的总结归纳是案例教学课程的精华,归纳总结包括师生两方面的归纳总结,教师通过对教学环节、教学案例、教学节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以及学生的反馈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可解决的措施,最终完成教学案例库的丰富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通过拓展思维,获取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将本案例讨论的相关内容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进行撰写整理并上传至学习通,作为学习成果的共享和平时成绩的记录。
六、结语
高职会计教学通过选取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合理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结合教学相长的理念进行案例教学设计实践,使得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内驱力,驱动教师不断去开拓进取。进行案例教学创新,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和年轻大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中收到的信息反馈往往远超传统课堂,也会获得更多紧跟时代的超出课堂学习范围的新技能,在某些方面学生即是教师。如此循环下来,师生双方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将一个个未知问题解决掉,一路“升级打怪”,感受学习的快乐,享受快乐的学习,完成教学相长,师生携手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