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浅析
2023-01-30李莹莹
李莹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 100000)
一、引言
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社会各个行业都受到了国际上的种种挑战,其中1999年,我国就与美国签订了关于开放我国金融领域的双边协议,2006年外资银行全面获得了与中国商业银行完全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现如今,银行业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力以及面对的挑战已经不同于以往,因此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中流砥柱,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我国国内主要金融业务都围绕着银行展开,而国有商业银行也在商业银行中占有了核心地位。为了维护中国国内金融的相对稳定和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迫切要求有竞争力的国有商业银行的鼎力支持。英国《银行家》周刊公布的“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最新排行表明,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对美国银行的领先优势已有所上升。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的一级资本以接近4000亿美元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而第二到第四名也均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见表1),排名基于的是一级资本,这是考量银行资本的关键。
表1 2022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全球1000强排名
虽然我国六大国有银行在世界银行排名中都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是也要清晰的看到排名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银行业务种类单一、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信用等级与同级别银行相比较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能够作为一家银行竞争力强弱的表现,本文将对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比较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差异,从中得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对其进行分析,并初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银行竞争力是银行整体能力的表现,是对银行综合实力的考量。随着国内外对银行业的深入研究,已有大量学者在相关领域得到发现。学者们在研究银行业竞争力的过程中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对银行竞争力进行分析:Goldberg和Johnson(1990)通过对银行的资产,尤其是海外资产的质量与数量进行分析,来比较银行业竞争力的强弱。黄兰(2001)采用了层级分析法,对银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解析,并建立出了三个级别的指标体系。张亚斌和李华(2005)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总结了各类竞争力评价的优缺点,构建了适合我国的银行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姜宝军、张军与罗建朝(2008)从产业竞争力的视角出发,对银行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与测量,对于选用的竞争力指标进一步的分析、测量。张虎等人(2016)将效率作为评估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立足点,同时结合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与巴塞尔协议的出台这3件大事来探讨银行竞争力改变的特点。齐秀辉(2017)等人利用因子分析法设立竞争力评级指标机制,确定了包括获利性、成长性、安全性3个领域要素在内的指标。李磊(2017)通过设立以流动性、获利性、风险性指标作为前提的核心竞争力评估机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实施了系统的评估。刘向军(2019)设立了具体的社会责任指标机制,以主成分法进行评估。梁文侨(2019)将安全性、流动性与获利性当做评估要求,设立了以AHP-层次分析法为前提的竞争力评估模型。唐金湘(2019)使用因子分析法,基于获利性、流动性、稳定性、发展空间4个角度对商业银行加以分析,并构建出分析银行竞争力的框架。杨曦(2020)以实际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3个领域为切入点,发现了规模竞争力、获利水平、资本充足率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最为重要。
根据上述文献介绍,在已有的数据与文献支撑之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水平进行分析。一是商业银行规模。商业银行规模是商业银行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包括吸收存款能力、抗风险能力等,因此商业银行规模是判断商业银行经营能力与经营现状的重要指标之一。二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越强,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也会随着资产规模增多。三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从零八年金融危机开始,安全管理就为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重心,银行的流动性、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到资产损失、利润损失等可能性。
三、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一)商业银行规模
根据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可知,企业规模可由该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来表示,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可以分别由资产份额与贷款份额来表示。
1.资产份额方面
表2 中国商业银行2021年资产市场份额一览表单位:亿元
1999-2021年我国国有银行在资产规模上与我国股份制银行相比,有着绝对优势,1999年至2021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由88.08%下降为47.02%,但是这六家银行仍然占有我国绝对数量的市场份额,其无论是在从业人员、商业网点、资产总数上都要远远超过股份制银行,这也证明了本文前言中提到的我国国有银行在全国银行业中的决定地位和优势战略地位。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高的规模集中度,既可享受规模效益,也可提高综合实力,在行业竞争中形成巨大的市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影响中国银行业发展与金融市场结构驱动变革的关键机构,双方的规模和实力差异巨大,显然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基础还没有充分建立。
2.贷款份额方面
表3 中国国有银行2021年末贷款余额一览表单位:亿元
鉴于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聚集程度较高,六大竞争主体在资本规模、存贷业务方面存在较大优势,虽然国有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贷款余额有所减少,但是2021年仍然保持约60%的水平。而其他商业银行近几年虽然开始拥有一席之地,但占比仍然相对较低,暂时不能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别。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虽然股份制银行净利润仍然要低于国有六大银行的净利润,但是,考虑到这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银行的经营能力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能力。
表4 中国商业银行2021年净利润市场份额一览表单位:亿元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整体平稳回落,也就是说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仍然面临着挑战。但由于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以来各大银行ROE均大幅回落,2021年作为特殊年份,有净利润参与的指标纵向分析价值都不太高。但是在特殊年份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ROE相对更高,说明针对突发性事件所产生的结果,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和内部稳定性。从总趋势分析,股份制银行ROE略高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这也表明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股份制银行的运营效益和赢利潜力都较高,这一结果不符合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的地位,从某一方面也表明,我国银行的规模与其自身的利润率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
图1 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三)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
从2021年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值来看,除了邮储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小于百分之二,其余的五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规模都相对较大,且不良贷款余额规模与银行的规模排名基本维持一致。虽然大型国有银行余额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例较高,但由于大型国有银行资产规模更大、网点更多,自身贷款余额规模更大,因此绝对值并不能十分贴切的衡量银行的风险运营和控制能力,故本文选取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进行衡量。
表5 中国商业银行2020年不良贷款率份额一览表单位:亿元
2021年度,由于受新冠疫情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商业银行所面对的信用风险增加,总体上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的下滑转向稳定增长。大部分银行通过加强信用风险防控措施、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和处置力度以维持资产质量的基本稳定。六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比上年末上升,主要原因是除境内公司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以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较多,且境外地区受疫情影响比国内严重,境外不良贷款率上升明显。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力度,全年通过核销及处置转出贷款减值准备金人民币增长幅度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所致。从上述数据分析可发现,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较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安全,对风险的控制也更强,尽管全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总体呈上升态势,而股份制银行的总体趋势在降低,但全国大型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总体上却不如股份制银行。
图2 银行不良贷款率变动趋势
四、结论
根据我们所选取的三个指标来看,不难发现六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着共同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在于这六家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规模大、资金雄厚,面对风险时具备更强的抵御能力。劣势在于盈利能力相对较弱、效率低下、发展缓慢。
为了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的良好发展,弱化自身劣势,本文提出以下路径建议:
第一,健全监管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应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机制及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银行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具体包括对资金运作和资产投资的控制和审查,密切关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走向,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二,创新转型、特色发展,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不仅要致力于转型升级,也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国有商业银行未来应积极推进零售业务发展、公司银行业务发展以及市场金融业务强化,加快向客户导向型战略的转变,并注重在创新领域的投入,把落脚点放到产品设计、业务创新、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流程改善等方面,并配套相应的审核检查模式,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做到监管与创新同步。同时,银行的发展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追求特色发展,应在提升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全渠道银行服务、构建电商平台、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和并购拓张的全面发展。
第三,开拓国际市场,安全适度扩张。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应有效将自身情况和国际形势相结合,有计划地推进国际化经营进程,合理扩大对外资本的投入并设置外资金融机构。同时,要实行灵活的业务管理模式,强化对境外机构的管理监控,防止境外机构的风险传导到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