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面法优化西梅酒的酿造工艺

2023-01-30贾金辉张海涛程贵兰蔡智军何丹李晗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1期
关键词:果胶酶酒精度酿造

贾金辉,张海涛,程贵兰,蔡智军,何丹,李晗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西梅又称欧洲李,蔷薇科李属,由黑刺李和樱桃李杂交而成,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陕西等北方地区[1-2]。西梅营养丰富,有第3代功能性水果之称,其果实含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多酚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等[3-6],且不含胆固醇和脂肪[7],具有保护心血管、抗衰老、抗结肠癌、促进骨骼健康等功效[8-14]。

目前西梅主要是通过鲜果的形式流入市场,由于西梅的种植具有区域性[15-16],因此对鲜果的运输、保鲜及贮藏方面要求较高[17]。并且西梅果实有充足的水分、碳水化合物、多酚类物质[4]、果胶物质[18-19]、有机酸和芳香物质[20],因此适合酿造果酒。酿造西梅酒可以充分利用营养丰富的西梅果实,提高西梅的附加值,对西梅的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梅为原料,研究酿造西梅酒的工艺条件,以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以酵母接种量、果胶酶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和浸渍时间4个因素为考察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确定酵母接种量基础上,进行其他3个因素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西梅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西梅酒的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西梅(新鲜):市售;果胶酶(12 000 U/mL)、酿酒酵母、偏重亚硫酸钾(食品级):上海杰兔工贸有限公司;蔗糖(食品级):中粮糖业辽宁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JPS-150电子秤、BL-4100F电子天平:上海宿衡实业有限公司;RA-600便携式糖度计:可睦电子(上海)商贸有限公司;HD-03D发酵罐:哈尔滨汉德轻工医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JX-02P破碎机、JGZL板框式双联过滤机:新乡市新轻机械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西梅酒酿造工艺流程

预处理→加硫→加果胶酶→调糖→接种酵母→浸渍和发酵→陈酿→过滤→灌装→成品

1.3.2 操作要点

预处理:去除西梅坏果及其他杂质,将剩余西梅放入破碎机中,调节破碎机辊轮到合适位置,只对果肉、果皮进行破碎,不能破碎到果核[21]。然后将破碎好的西梅果醪倒入发酵罐中。

加硫处理:称取100 mg/L偏重亚硫酸钾粉末,置于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纯水,然后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将溶解好的偏重亚硫酸钾溶液倒入发酵罐中,并进行搅拌,使其与西梅果醪充分接触。添加偏重亚硫酸钾可以杀死有害细菌并防止西梅果醪的氧化[22-23]。

加果胶酶:添加完偏重亚硫酸钾溶液2 h~4 h后[21],向西梅果醪中加入果胶酶。称取一定量的果胶酶并用适量的20℃左右纯水充分溶解,再加入发酵罐中。由于西梅果肉中含有果胶物质[18],加入果胶酶有利于提高西梅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4]。

调糖:西梅的糖度一般在 10 °Brix~15 °Brix[6-7],因此需要额外添加蔗糖来提高西梅果醪的糖度,以满足西梅酒所需的酒精度和口感。添加方式:按18 g/L的蔗糖可产生1%vol的酒精度来称取蔗糖,将称取好的蔗糖置于暂存罐中,加入适量的西梅果汁,并进行搅拌,待蔗糖充分溶解后,将其倒入发酵罐中,并再次搅拌,使其与西梅果醪充分混合[22-23]。

接种酵母:按试验设计称取一定量的活性干酵母放入烧杯中,按料液比1∶10(g/mL)加入西梅果汁并充分搅拌,然后将烧杯置于35℃的水浴锅中,保温25 min,待酵母起高泡后说明活化成功。取出烧杯放至室温(25℃),待酵母液与待发酵的西梅果汁温差小于10 ℃时,进行接种[23,25]。

浸渍和发酵:接种酵母后,进行酒精发酵,酵母菌将西梅果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酒精发酵期间发酵温度控制在26℃左右,每天测定西梅发酵液的糖度,当糖度小于0.4°Brix时,酒精发酵结束。发酵期间同时对西梅果皮进行浸渍,由于西梅果皮含有色素[26]、多酚和有机酸,果皮的浸渍能够有效适量地浸出相应物质,当达到浸渍要求后,分离皮渣,以免浸渍过度。

陈酿及过滤:西梅酒发酵结束后需要进行陈酿,必须满罐低温陈酿,防止西梅酒氧化变酸,陈酿温度控制在15℃左右,时间在30 d左右。陈酿期间进行转罐1次~2次,目的是去除沉淀物获得澄清的西梅酒。陈酿结束后对西梅酒进行过滤处理,采用硅藻土和纸板双联过滤。

1.3.3 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

以酵母接种量(100、150、200、250、300 mg/L)、果胶酶添加量(20、40、60、80、100 mg/L)、蔗糖添加量(80、100、120、140、160 g/L)、浸渍时间(2、4、6、8、10 d)4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各指标对西梅酒的酒精度及感官评分的影响。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酵母接种量为200 mg/L后,继续选取果胶酶添加量(A)、蔗糖添加量(B)和浸渍时间(C)为考察变量,以西梅酒的酒精度(Y)为响应值,通过Design Expert 12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试验,因素和水平见表1。

表1 响应面优化西梅酒酿造工艺的因素和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prune wine brewing process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1.3.4 指标检测

酒精度、总酸、挥发酸、总硫、游离硫、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分别参照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中的酒精计法、指示剂法、氧化法及直接滴定法测定。

菌落总数参考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测定,大肠菌群数参考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测定。

感官评价参照GB/T 15037—2006《葡萄酒》中葡萄酒感官要求,成立26人相关专业的专家小组,建立西梅酒的评价体系,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西梅酒感官评分标准Table 2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prune wine

1.3.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处理以及制表绘图,采用Design-Expert 12进行响应面设计及试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西梅酒酿造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2.1.1 酵母接种量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

在果胶酶添加量为60 mg/L、蔗糖添加量为120 g/L和浸渍时间为6 d的条件下,分别加入100、150、200、250、300 mg/L 的酵母进行试验,其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如图1。

图1 酵母接种量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Fig.1 Effect of yeast inoculation amount on the quality of prune wine

由图1可知,随着酵母接种量的增加,酒精度及感官评分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析是因为适量的酵母发酵更迅速、更彻底,从而抑制有害细菌及野生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并且产生更多的酒精,从而提高西梅酒的口感。当酵母接种量为200 mg/L时,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均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酵母接种量的增加反而降低,可能是过多的酵母进行自身繁殖,导致酒精产率的降低,同时由于酵母量过大导致西梅酒产生酵母味,从而影响感官评分。由此可知,最佳酵母接种量为200 mg/L。

2.1.2 果胶酶添加量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

在酵母接种量为200 mg/L、蔗糖添加量为120 g/L和浸渍时间为6 d的条件下,考察果胶酶添加量分别为20、40、60、80、100 mg/L 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西梅果实含有一定量的果胶物质[16-17],酿造西梅酒时必须通过增添果胶酶来提高西梅的出汁率和澄清度。果胶酶添加量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见图2。

图2 果胶酶添加量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Fig.2 Effect of pectinase addition on the quality of prune wine

由图2可知,果胶酶添加量在20 mg/L~40 mg/L时,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升高明显,分析原因为果胶酶分解了西梅果肉中的果胶物质,有利于发酵基质的混合,使酒精发酵进行得更加容易与彻底,从而提高了酒精产量,同时果胶酶的添加使得西梅酒更加澄清,感官评分升高。果胶酶添加量高于60 mg/L时,西梅果肉中果胶物质基本被分解,酒精产量趋于平稳,果胶酶添加量高于80 mg/L时,因果胶酶过量而残留在西梅酒中,影响西梅酒的澄清度从而导致感官评分大幅下降。因此果胶酶添加量控制在40 mg/L~80 mg/L为宜。

2.1.3 蔗糖添加量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

在酵母接种量为200mg/L、果胶酶添加量为60mg/L和浸渍时间为6 d的条件下,考察蔗糖添加量分别为80、100、120、140、160 g/L 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3。

图3 蔗糖添加量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Fig.3 Effect of sugar content on the quality of prune wine

由于西梅糖度较低[6],需要添加蔗糖,提高西梅酒的酒精度。由图3可知,蔗糖添加量为80 g/L~120 g/L时,随着蔗糖添加量的增加,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均升高,这是因为适量的糖能够减弱西梅的酸味和西梅果皮的涩味,使西梅酒口感协调柔和。但蔗糖添加量超过140 g/L后,酒精度大幅度降低,可能是过高的糖抑制了酵母菌的活性,甚至导致酒精发酵中止,感官评分也明显下降,可能是因为酒精发酵不完全,导致残糖过多,口感太甜。因此蔗糖添加量控制在100 g/L~140 g/L为宜。

2.1.4 浸渍时间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

因为西梅果皮上含有多酚和有机酸[4],所以需要控制皮渣的浸渍时间以保证西梅酒的颜色和口感[21]。在酵母接种量为200 mg/L、果胶酶为60 mg/L、蔗糖添加量为120 g/L的条件下,考察浸渍时间分别为2、4、6、8、10 d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见图4。

图4 浸渍时间对西梅酒品质的影响Fig.4 Effect of immersion time on the quality of prune wine

由图4可知,当浸渍时间小于4 d时,酒精度和感官评分均较低,这是因为西梅果皮在短时间内即被去除,果皮上仍残存着果肉和糖分,导致酒精度降低,同时过短的浸渍时间使果皮中的色素和酸度没有完全浸出,导致西梅酒的颜色浅淡且口感寡淡。当浸渍时间大于8 d时,由于浸渍时间过长,导致西梅果皮中的酸度和涩度过度浸出,使西梅酒口感酸涩,感官评分大幅度下降。因此浸渍时间控制在4 d~8 d为宜。

2.2 优化西梅酒酿造工艺的响应面试验

2.2.1 模型的建立和方差分析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确定最佳酵母接种量为200 mg/L后,选取其他3个因素,进行西梅酒的响应面优化酿造工艺试验,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

表3 西梅酒酿造工艺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结果Table 3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ults of prune wine brewing process

利用Design-Expert 12软件对表3的试验数据作回归分析,以西梅酒的酒精度为响应值,构建西梅酒酿造工艺参数的回归方程如下。

对该方程做响应面试验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响应面试验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sponse surface regression model

续表4 响应面试验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Continue 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sponse surface regression model

由表 4可知,模型呈极显著(P<0.000 1),说明西梅酒的酒精度与果胶酶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和浸渍时间关系极显著[27];失拟项 P=0.644 1>0.05,不显著(P>0.05),说明构建的回归模型成功;西梅酒酿造工艺相关系数R2=0.991 9,调整系数R2Adj=0.981 5,说明该模型能够解释98.15%的响应值的变化,试验误差小;信噪比=29.779 9>4,说明该模型很适合西梅酒酿造工艺试验的预测;离散系数=1.63,该数值较小,说明试验的精确度高且可靠性强。通过显著性检验可知,一次项A、B、C 和交互项 AB 及二次项 A2、B2、C2差异极显著(P<0.01),交互项AC 和BC差异显著(P<0.05)。F值越大,说明影响越强,由表4可知,对西梅酒酿造工艺影响的强弱顺序为蔗糖添加量>果胶酶添加量>浸渍时间。

2.2.2 响应面分析

西梅酒的响应面分析见图5。

图5 各因素两两交互作用对西梅酒的酒精度影响的等高线和响应面Fig.5 Contour and response surface of the effe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each factor on the alcohol content of prune wine

根据所建模型的回归方程求出最优解,得到西梅酒酿造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果胶酶添加量54.225 mg/L、蔗糖添加量为123.585 g/L、浸渍时间为6.575 d,得到西梅酒的酒精度为12.370%vol。

2.2.3 酿造工艺最优解的检验

根据实际操作将果胶酶添加量修正为54.2 mg/L,蔗糖添加量修正为123.6 g/L,浸渍时间为6.6 d,按照此工艺参数得到实际西梅酒的酒精度为12.4%vol,与试验最优解的酒精度接近,说明为西梅酒酿造工艺所构建的响应面模型真实准确,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2.4 西梅酒质量指标及微生物指标

按照上述工艺参数酿造西梅酒,并对其进行常规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5。

表5 西梅酒理化指标检测结果Table 5 Determina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prune wine

由表5可知,在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下酿造出的西梅酒,其总糖为3.8 g/L<4.0 g/L,符合干型果酒对总糖小于4.0 g/L的要求,挥发酸仅为0.2 g/L,远低于1.2 g/L,总硫和游离硫含量极低,酒精度高达12.4%vol,均符合QB/T 5476—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

此工艺下的西梅酒呈宝石红色,澄清有光泽,香气协调,果香浓郁悠长,酒体丰满厚重,风格独特优雅,其感官评分高达96;进行微生物指标检验得到大肠菌群<3 MPN/100 mL,菌落总数为13 CFU/mL,西梅酒的质量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QB/T 5476—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

3 结论

经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西梅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54.2 mg/L、蔗糖添加量123.6 g/L、浸渍时间6.6 d。酿造出的西梅酒呈宝石红色、澄清有光泽、香气协调、果香浓郁悠长、酒体丰满厚重、风格独特优雅。此条件下感官评分高达96,酒精度12.4%vol、总酸含量1.6 g/L、挥发酸0.2 g/L、总硫32.0 mg/L、游离硫 20.0 mg/L、总糖 3.8 g/L、还原糖 1.8 g/L、大肠菌群<3 MPN/100 mL、菌落总数13 CFU/mL,各项指标均符合QB/T 5476—2020《果酒通用技术要求》。

猜你喜欢

果胶酶酒精度酿造
沙枣红提复合果酒发酵工艺优化
玫瑰花红曲酒酿造工艺的初步探索
响应面法优化低酒精度桑果酒发酵的工艺参数
微生物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黄昏十月末
白屈菜多糖果胶酶提取及脱色工艺的优化
传统客家黄酒的发酵条件优化
果胶酶酶解红枣制汁工艺的研究
白酒酒精度测定误差分析及处理
2014年《中国酿造》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