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脐带血认知和储存中的应用
2023-01-29秦连芝郝振华赵开美
秦连芝,郝振华,赵开美
(临沂市中心医院,山东 沂水 276400)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后残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其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由于脐带血具备采集方便、被采集者无伤害、移植后排斥率低且程度较轻等优势,逐渐被医学界重视。近年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有较多报道,成为新世纪干细胞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1]。有研究报道[2],孕妇接受有血缘关系供者的脐带血治疗白血病,其成活率比异基因移植孕妇的成活率高34%。因此,提高脐带血的认知度和储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12月在本院待产的6 836名孕妇。纳入标准:年龄≥20岁;胎龄≥36周;孕期常规检测正常。排除标准:伴急、慢性传染性疾病者。纳入的6 836名孕妇中,年龄20~45岁,平均(28.27±11.08)岁;胎次1~3次,平均(1.17±0.65)次;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下1 776例,中专及专科2 637例,本科及以上2 423例;驻地:农村5 093例,城郊1 262例,市区48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孕妇知情同意。
1.2方法 成立由网络医学中心、产科门诊、产科病房和产房组成的多学科协作的脐带血管理工作组,小组有8~10 人组成,职称:高级4名,中级5名,初级1名,设组长1名,由 秦连芝担任。小组成立后首先对组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参与本研究。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系列信息化手段,利用推流工具传输到服务器[3],与线上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结合线下健康宣教,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健康宣教模式,见图1。教育前后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孕妇脐带血采集认知度调查问卷》实施现场问卷调查或问卷星软件线上调查,内容包括:对脐带血的认知程度、存储脐带血的意愿及了解脐带血的途径等3个方面。
图1 孕妇学校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关键技术路线
2 结果
2.1对脐带血认知的途径及认知度情况 孕妇了解脐带血的途径由高到低依次是:医院医护、电视、网络。仅有31.70%的孕妇表示“知道,比较清楚”。见表1。
表1 对脐带血的了解途径、认知度及储存意愿情况
2.2干预前后孕妇对脐带血的存储情况 教育前,有12.42%(849/6836)的孕妇计划存储脐带血;教育后,实际存储的脐带血的孕妇为18.39%(1257/6836)。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3.44,P<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医学的兴起,脐带血成为干细胞的重要来源。至2020年,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0 000多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涉及100余种疾病的治疗[4]。我国卫生部也颁发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明确阐述了脐带血干细胞的医疗用途。本院脐带血干细胞医疗用途数量也由2020年的29例提高到2021年的51例,由恶性疾病的治疗逐渐拓展到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
由于脐带血的应用涉及临床医疗、检验学、护理学等诸多学科,而公众了解认识脐带血的途径主要是电视、人际交流、网络、医院等[5],对脐带血的医用价值并未充分认识,影响了对脐带血的研究及应用范围,造成了急缺资源的浪费。本研究釆用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挖掘孕妇对脐血存储选择的思考历程及对脐血存储最终选择的影响因素,针对脐带血的医学价值的认知不足,成立脐带血工作组,定期对其医用价值进行评价,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脐带血科普健康宣教内容,反馈给孕妇学校,孕妇学校实时更新脐带血医用价值内容,通俗易懂的脐带血科普健康宣传弥补了孕妇对脐带血医用价值认知的局限性,让孕妇认识到脐带血不仅仅能治疗“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疾病,还可以治疗免疫系统、遗传代谢性及先天性疾病等[6]。
总之,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本院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在新时期母婴健康保健知识宣教中的作用,将推流技术与线上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实现“非聚集”“非接触”的孕妇健康保健知识线上宣教模式,有效提升了孕妇对脐带血的认知度,提高了脐带血存储率,为后续的充分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