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英语对中俄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2023-01-26巩曜瑜陈跃文张耀中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俄语语料字母

巩曜瑜 陈跃文 张耀中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引言

目前,许多高校的俄语专业中,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只修读过英语,俄语学习基础为零。学生在学习俄语时会不自觉地受其已经掌握的语言影响,这是语言迁移在外语习得过程中的典型表现。研究表明,合理利用语言迁移理论的成果,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的思维方式和概念范畴体系应用在第二外语(俄语)教学中,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1]。

语言迁移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末被提出,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其科学性已经在二语习得领域取得了广泛认可,并被认为是语言学习领域的一项重要策略。进入21世纪,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与语言迁移的结合催生了新的主流研究领域——概念迁移。概念迁移理论的优越之处在于,不再仅仅停留在迁移现象表面总结语言迁移的规律,而是从思维认知层面去探讨迁移产生的原因进而把握迁移规律[2]。认知思维之所以在语言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是因为语言是认知思维的反映,不同语言对单词语义解释的差异反映的是不同民族思维认知的差异。因此,相较于从结构主义角度归纳语言异同点的研究方法,从思维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差异可以得到更加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而语言迁移的研究对象恰恰就是语言间的异同点。从思维认知角度入手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总结正负迁移现象,还能够解释迁移产生的原因;从迁移现象入手,自语义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所反映的认知模式,则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深刻地解释语言迁移规律。

从以往概念迁移研究的研究成果可知,语言迁移研究有所发展,但由于对“概念迁移”这一概念本身并无明确的概念界定,因而常规认知中的“概念”与该术语中“概念”二字的意义范畴的区别仍待进一步辨析和探讨。此外,由于忽略了对语言迁移的内在机制的探究,且基于语料库的分析仍局限于对词法和句法层面,当前研究结果尚无法充分地证明迁移的确发生于概念层面。而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尚缺乏统一且标准的理论框架和基础,且由于受对比分析时期的语言层面迁移研究方法的影响,目前的概念迁移研究仍然使用传统的、以归纳方法为主的迁移研究手段。鉴于此,国内概念迁移的研究注重摆脱重视逻辑推理和现象归纳。这一领域量化的实证研究主要依赖传统的实验方法——即抽取受试者进行语言学习实验,并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得出结论。但是这种方法非常依赖受试者和观察者的主观意识,因而其结论的客观性往往遭到质疑[3]。并且,由于受到传统实验方法在时长和测试数量方面的限制,得出的结论难以从个体层面上升到群体层面。总体而言,由于国内概念迁移研究在起步较晚,因而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准整体上落后于世界水平,但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不仅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而且为语言迁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Word2vec可以将文字转化为数学向量,用向量的位置变化来反映语义理解偏差,并且不同语言相同语义的单词的向量位置相同——该技术原理与语言迁移理论不谋而合。此项技术此前被研究者多次应用于语义分析的实验中,获得了较高的准确率,从而解决了困扰概念迁移研究者难以客观地分析语义的难题。

本研究拟迁移理论的核心内容设计基于Word2vec实验程序,并导入中、英、俄语平行语料进行试验,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概念迁移理论的预测结果,检验该理论在解释英语学习促进中俄双语教学效果中的有效性。

一、基于语言迁移理论的实验结果预测

概念迁移理论认为,语言是认知思维实时表现,并且人的认知思维会不断发展改变,这些变化会体现在语言之中。也就是说,不论汉语、英语还是俄语,一门语言反映的是使用这门语言的一个民族认识事物的方式[4]。

在字母拼写方面,俄语属于西里尔字母体系,英语属于拉丁字母体系,但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都发源于希腊字母,因而英语字母与俄语字母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为方便直接对比,此处列出所有俄语字母,若存在与之对应的英语字母,则在括号内进行对比说明:Аа(Aa),Бб(Bb),Вв(Vv),Гг(Gg),Дд(Dd),Ее,Ёё,Жж(Jj),Зз(Zz),Ии(Ii),й,Кк(Kk),Лл(Ll),Мм(Mm),Нн(Nn),Оо(Oo),Пп(Pp),Рр(Rr),Сс(Ss),Тт(Tt),Уу(Uu),Фф(Ff),Хх(Hh),Цц(Cc),Чч,Шш,Щщ,ъ,ы(Yy),ь,Ээ(Ee),Юю,Яя。由此不难发现,两种语言的不少字母在形式上是一样的,所以,在初次接触俄语字母时,这些熟悉的字母可以降低俄语字母的记忆难度。在词汇层面,不少俄语单词与英语单词读音相似、意思相当,例如:America-Америка;Baku-Баку;professorпрофессор;economist-экономист;diplomat-диплом ат;business-бизнес;contract-контракт等。[5]综上可以推断,由于俄语(斯拉夫语族)与英语(日耳曼语族)同属于印欧语系,且俄语、英语中都有部分词直接来源于拉丁语或希腊语,这会使两种语言对单词的底层认识有很多相同点。而且,两种语言在字母语音和词汇等因素上的同源性会促进英语和俄语的语言迁移距离缩小,即产生正迁移现象。

近代以来中文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名词或概念非常多地在现代汉语中,而这些概念在古汉语中并不存在。英语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通用语言。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各类国际事务且尤其在经济、科技和学术领域都有较强的话语权,因而,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汉语使用者倾向于将英语作为首选的第二语言进行学习,并以英语与西方国家的交流着进行沟通。在此种情况下,汉语使用者接受英语的文化概念更快,且英语对汉语使用者的概念认知影响更强烈,因此,大量的英语借词进入汉语,成为规范汉语的一部分。此外,受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汉语中涌入了大量的直接从英语词音译而来的学术术语、科技成果等新鲜词汇,这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汉语的词汇体系。例如,汉语“特氟隆”就是一个英语外来词,因为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英语词“Teflon”的词,所以在结合了其概念范畴意义的基础上,直接采用音译方式创造了一个新汉语词。由此可见,英语的传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文概念重组——促进英语和中文的语言迁移距离缩小。因此,以英语为媒介,可以拉近汉语、俄语的语言迁移距离。根据此理论推断,在人工智能实验中,语义上与英语单词有对应关系的中文、俄语词汇的迁移距离应该偏小。

二、实验过程

实验整体流程如下:

1.设计人工智能实验程序

实验设计了一套基于Word2vec的人工智能实验程序。该程序首先将原始的语料进行预处理,即将文本语句拆分成逐个单词,并剔除无意义的单词。然后,利用处理好的语料进行训练,将每个单词处理成512维的词向量模型。为了便于计算,程序再将训练好的高维模型通过降维技术转化为二维平面词向量,这样每个单词及转化成了计算机中二维平面向量中的向量。如此分别计算语料的中文、英文、俄文版本,就可以得出同一单词所对应的中、英、俄语在计算机中换算成的二维向量(图1)。

图1 实验架构图

2.分别导入中英、中俄平行语料进行训练

为了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以及文本体裁对结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了文学类和公文类两种体裁的文本作为语料,两种文本互为对照。其中,文学类文本采用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Н абоковВ.В.)的小说《洛丽塔》。这是因为这部作品的英、俄版本均出自作者一人之手,是翻译界公认最忠实于原文的翻译范例的经典之作。除了作者在作品中体现出的极高文学造诣和对两种语言的极高掌控力,因此两部作品的情感内核和文化认知在同一位作者的笔下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契合。公文类文本采用了联合国9181994号决议(以下简称联合国决议)中、英、俄语平衡语料。这是因为公文类语体,特别是联合国的官方公文用词严谨,所表文意准确无歧义,语种变化引起的语义变化很小,所以概念迁移的距离应该较小且明显偏向正迁移。采用两种体裁两部文本,不仅可以丰富数据量,并且可以互为对照,减少由于体裁不同导致的实验偏差。

3.得出偏移距离数据

理想情况下,在三种语言中同一个单词的向量应该完全相同,但由于语言迁移现象的存在,在不同语言中单词的意思有了差别,不同语言的同一单词的向量会有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就表示单词在不同语言中产生的语言迁移状况。距离越大,说明语言迁移更偏向负迁移;距离越小,则偏向正迁移。实验程序根据距离聚类中心点平均距离最小的点归为一类的原则,分别将有正、负迁移现象的单词分类汇总。

三、实验分析

实验目的最终是比较汉语和俄语的语言迁移现象,并着重观察英语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但最终以促进中国学生更好地掌握俄语为目的导向,因而,本研究最终的落脚点仍在于中文与俄语之间的关系。因此,作者在采用不同体裁文本进行的两次实验中,都以中文为参照标准,利用程序分析中英文、中俄文迁移现象。在分析中俄文正迁移现象时,如果中英文有相似的正迁移现象,那么,中国学生就可以借助中英文的正迁移现象来学习俄语。

两次实验结果显示,《洛丽塔》的中俄、中英文本处理结果正迁移率均高于75%,联合国决议的中俄、中英文本处理结果正迁移率接近90%(表1)。

表1 正、负迁移率统计

正迁移率高,说明不同语种版本的文本内涵总体相符,但也存在语义偏差,即出现了语言迁移现象。小说《洛丽塔》的正迁移率较低,这是因为小说体裁的文学性特点决定了作品在翻译过程中在使用翻译手法时可能使内容发生改变。而在联合国决议中,为保证其文本传递内容的严谨性与权威性,在将相同内容进行不同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其展现出较高正迁移率。所以,文学类文本的正迁移率低于公文类文本是正常的。

通过进一步比较实验数据可以发现(表2),中俄语、中英语对应单词都呈正迁移的词在汉语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语义,与英语、俄语相同意思的单词有且仅有单一的对应关系。这些词在俄语和英语中在构词方法上极为相似,词的来源基本可以追溯至希腊语或拉丁语。在汉语中,对应词义只在现代汉语使用,相关概念自近代以来从西方传入中国。

例如:

表2发现与实验预期一致,由此可以得出,英语确实在拉近中文和俄语概念迁移距离中起到了正向作用。

表2 具有典型正迁移现象单词的中、英、俄语对照(部分)

结语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概念迁移理论所做的假设,即证明了在汉语、俄语之间具有正迁移现象的单词与英语有联系,进而证明概念迁移理论认为的英语、俄语两种语言的两种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角度确实存在联系具有科学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对语言正迁移这种联系促进中俄双语教学。

此外,通过数据结果中的中文单词,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本身的可变性。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开放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对新事物的吸收,在语言之中,则体现为缩小了中文和英语、俄语等国际性语言的语言迁移距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会愈发深入,所以笔者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将会出现更多共性,汉语与俄语的语言的迁移距离将会有下降趋势。

猜你喜欢

俄语语料字母
缓存:从字母B到字母Z
字母派对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喵之新年挂饰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