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农庄”发展模式探索

2023-01-26吴世昂陈雪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24期
关键词:农庄发展

□文/吴世昂 陈雪茹

(铜陵学院 安徽·铜陵)

[提要] 共享农庄一词在国内的首次提出是在2017年4月,海南省政府首次提出“共享农庄”的概念,将“共享海南农庄”确定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并出台与“共享农庄”相关的政策。本文介绍共享农庄的优缺点、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何为共享农庄

共享农庄就是把共享经济的思想带到农庄的日常经营中去,打造一个共享农庄联盟。对接农庄出租者与使用用户,打通线上线下的流程,为用户营造良好的使用、购物体验,促进闲置农庄的使用以及产品的集中展示与销售。“共享农庄”模式充分尊重农村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习惯,在不影响正常农村日常生活和环境的情况下,引导农民利用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庄的市场与经营意识。

同时,“共享农庄”具有因地制宜的特征,在统一规划下小规模、创新性发展农庄经济,避免了在城镇化建设中对农村环境产生危害,能让不适合城镇化的区域也有人居升级的体验,还可以逐步实现农民增收与城乡交流融合。

“共享农庄”的使用权共享,即承租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几个朋友、亲人一起承租共享农庄使成本降低;收益则由合作各方共享,相对的超额收益大部分归农民,搭建的平台则获得信息中介服务的费用,在经营与承包中的税费归于政府。

最主要的一点是,“共享农庄”明确农民对自己房屋的所有权没有变化,只是将经营权转让出来,使农民达到增收的目的。

二、提出共享农庄的背景

(一)国家政策的指引。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计划实施乡村发展战略。海南省在2021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共享农庄发展的十一条措施,旨在促进共享农庄有序良好地发展,为共享农庄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引领各地区落实对共享农庄发展的相关政策。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共享农庄开始走向经济发展的舞台。

(二)乡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青年人大多走向城市发展,乡村已经成为中老年人的聚集地。众所周知,促进一个地方发展需要的是劳动力,随着乡村青年人口比率的降低,乡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降低,如何寻找一个新的出路来帮助乡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问题。随着我国各地共享农庄的发展,出现了一条新的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道路。

(三)城市居民精神放松的需要。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疲于机械化的工作,每日的奔波使得大部分人身体上以及心理上出现疲倦,许多人会在闲暇的时候选择去乡村散散心。“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回到乡村游玩可以很好地放松自己,所以在20世纪就有了农家乐的发展,而大部分的客户源就是城市中的人。生活的疲劳使得共享农庄成为了第二个家。

三、共享农庄在国内发展现状

2017年4月,海南省提出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以农业和民宿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共享农庄发展新理念。根据《海南共享农庄建设规范》,共享农庄应将闲置资源如民宿、土地、产品、项目等进行共享,共享模式包括产品订制型、休闲养生型、投资回报型、扶贫济困型、文化创意型等。作为我国最早探索实施“共享农庄”的省份,截至2021年12月,海南省已创建共享农庄试点200家,目前海南共享农庄农业基地总规模达223万亩,涉及包括芒果、荔枝、菠萝、火龙果、咖啡等特色农产品,接待游客221万人次,营业总收入达8.5亿元,利润合计1.6亿元。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农业农村经济新模式共享农庄已经成为海南省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四、发展共享农庄的好处

(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必须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有市场主体带动,有产业支撑。而很多地方的贫困村大多处在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完全可以通过发展“共享农庄”,将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持续稳定增收、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贫困户参与建设运营“共享农庄”,可以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民房等闲置资源的盘活利用、土地使用权益入股等方式,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管护农庄、代耕代种等方式在农庄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将农产品作为旅游商品销售,获得经营性收入。农庄使用权共享,收益由合作各方共享,资产增值收益大部分归属农民,平台获得信息中介服务费用,日常经营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税费归属政府。以多种开发模式建设“共享农庄”。通过共享农庄实现农民增收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经济发展转型。

(二)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共享农庄的发展中会极大地保留并发展地方特色,每个地方的共享农庄都会或多或少的包含当地的文化特色,而共享农庄的经营过程就正是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目前一些农村建的房子没有规划、没有设计,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风貌。在发展“共享农庄”的过程中,按照当代精品、后世文物的要求,为后代留下一些有品位、有品质的庄园,而不是建设一批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一些有知识、文化、资本的新农人参与。发展“共享农庄”,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通过他们来打造集人文要素、生态要素、科技要素、创意要素于一体的农庄,从而有效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提升农业、旅游的品质和文化底蕴。

(三)把乡愁变为诗与远方。“共享农庄是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回归乡村的产物,这种组合将会催生新的生活方式,也会带来有灵魂、有活力、可持续成长的新田园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2021年共享农庄大会集体会议上,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工商联主席阎志说,共享农庄建设要把乡愁变为诗与远方。阎志以桃花驿如何从一个设施简陋、农田荒废、房屋破损、道路泥泞的凋敝村庄,建设成为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为例,介绍了卓尔建设共享农庄、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和体会。

“文化是最大IP,是贯穿共享农庄的精神纽带。”桃花驿在共享农庄建设中,充分挖掘当地的桃花文化,打造了桃花文化旅游节,举办大地丰收节,开办驿路大讲堂文化沙龙,举办“东坡遗味”田野诗词文化及东坡菜制作活动,通过文化符号的不断强化,确立和传播桃花古驿品牌,带动了人气,激活了荒野的价值。

随着共享农庄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不断为农民带来新职业、新岗位,提升就业创业收入,还包括发展机遇的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因此,共享农庄正在成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主战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五、共享农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农庄数量建设水平不高。当今共享农庄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全国各地的共享农庄数量并不算多,许多具备发展为共享农庄的地方资源并没有完全利用起来,共享农庄的概念在乡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彻底深入,而对于这一状况就需要各地政府、基层单位普及和指引当地发展共享农庄,选取示范农庄对当地人起到指引作用。政府可以搭建乡村旅游交流学习平台,邀请各类优秀示范农户推广运营管理经验,邀请各类“操盘高手”与专家顾问科学指导,同时要定期组织农民经营主体“走出去”,学习周边的成功案例,提升农民经营管理、接待服务和产品创新的水平。借助地方政府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并加强优秀高端管理人才引进,定期开展经营管理与接待服务方面的人才培训。

(二)个性化程度较低。共享农庄的构造大多是具有当地特色,而同一个地方的共享农庄几乎千篇一律,很多农庄一味地追求“美景”与“高大上”,做漂亮景观想的就是做园林景观,栽常青树,做花海。更有甚者生搬硬套欧美小镇风、中式古典风或是日系清新风,结果农庄做的不伦不类,或者是一提做乡村文化就是破木头、碎瓦片、粗麻绳、旧布片、烂陶罐、坏农具。这种先入为主的悲悯情怀,貌似是对乡村的尊重,实质上是对乡村的曲解,往往在消费者寻找适合、满意其想法时就会与其预期不同,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理想环境,满足不了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而针对这一情况有很多解决办法,比如在构建与设计当地共享农庄时就可以公示或者在当地网络平台上进行问卷调查,来收集消费者的想法。相应的,在构造时可以选择多种风格去打造风格多样化的共享农庄,在消费者体验后,可以收集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再进行改进,以提高使用者的满意程度。

(三)难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目前的休闲农庄,虽然整体业态比较丰富,但由于运营主体多数缺乏产业整合能力,有的休闲农庄由种养基地发展而来,一产发展成熟,但是缺乏二产、三产,农庄的休闲功能也没有充分实现,有的休闲农庄是以餐饮休闲之类的三产服务业为核心盈利点,几乎没有一产作为支撑,极度依赖游客的到访人数,这样依赖节假日客流的农庄就极易形成“做2休5”的窘境,产业之间没有深度的融合,一产没有得到延伸,这与最初休闲农业的初衷显然相去甚远。打造共享农庄是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共享农庄的消费时间大多在节假日,不稳定的消费时间很难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就会打击当地居民发展共享农庄的想法。所以需要发展长期稳定的客户,比如当地政府可以为共享农庄进行宣传来吸引消费者,以及对消费者提出固定消费模式,对长期稳定的消费者可以进行优惠以及更好的待遇,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六、共享农庄未来发展趋势

(一)网络化。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未来共享农庄将逐步进入智慧共享农庄,带给人们极致的生产体验和消费体验,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共享农庄,利用高科技产品比如vr等实现远程操控共享农庄。共享农庄的经营也可以网络化,网络化的发展可以使得共享农庄的概念更加容易被普及与接受。实现网络化必定是共享农庄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二)多元化。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农庄资源条件、区位交通、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差异较大,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好战略策划与规划设计必不可少,不同的资源禀赋必然带来不同的经营策略,形成不同的模式与平台。不同农庄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能力为导向,锁定各自细分市场中高端顾客。将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元素有机融合,或独立,或一体,或质朴,或品质高调。无论是放飞自我式共享农庄,还是生意经满满式共享农庄,在我国都能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客户。在今后共享农庄的发展中必定不是一家独秀,而是百家争鸣,多元化将成为共享农庄的一大特色。

(三)精细化。在国内,农庄大多占地规模比较庞大,但由于农庄选址较为分散,造成基础建设投入大、无效重复配套耗费高、推广困难等弊端。不仅农庄投资者压力巨大,缺乏互补性的业态丰富度,也让消费者的休闲体验大打折扣。

对于许多主题定位鲜明的农庄,许多与其无关的项目,比如种植、采摘、游乐设备等,为了让游客呆得更久,都被迫要增加。但这些项目,农民既不擅长,也无法增加利润,甚至可能会做不到让用户满意。因此,规划与整合资源,专业化运营团队运营必定随着共享农庄发展,逐步从粗放式简单运营走向精细化运营路径,以解决农庄的配套问题、营销推广问题、用户体验度问题,甚至土地性质问题。随着部分投资运营公司将逐步壮大,形成品牌影响力,众多共享农庄将形成自己的“农庄小镇”,每一个共享农庄就会像在大型商场里开设的品牌专卖店,庄主只要负责自己细分经营,其他的公共空间、周边道路、水电、指示牌、绿化、品牌推广等问题,都由小镇管理公司统一解决,以达到精细化的目的。

综上,“共享农庄”作为一种平台化思维的产物,对于政府、农企、农民以及生活在城市的消费者而言,达成了共赢的局面。对于政府而言,“共享农庄”模式,通过使用权的交易,将农庄的闲置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通过技术优化、渠道疏通,帮助地方农业、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三产融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农企而言,为良心农企提供销售、金融、技术、营销等全方位服务,从而有效提升农企效益。对农民而言:通过产品认养、托管代种、自行耕种、房屋租住等多种个性化形式,一方面降低了经营的风险,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还与以往不经常消费的客户建立了纽带。

猜你喜欢

农庄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魔幻农庄”崩盘 卷走玩家2亿元
“共享农庄”商机多 把握政策好赚钱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休闲农庄的“2.0 时代”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农庄里的羊圈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可持续农庄设计初探——以保定大汲店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