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3-01-25张庆裕张晓靓
张庆裕,张晓靓
(1.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2.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2206)
0 引言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倡议,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在推进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从不断摸索、模仿到自主、创新,在实现业务“量”增长的同时,也实现“质”的转变,通过打造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与国际工程承包商竞争的“软实力”,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增大。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严重冲击身处国际化进程中的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工程承包业务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工程承包企业如何面对、渡过疫情,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与之共存的情况下推进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工程承包企业全过程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角度,分析疫情给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带来的具体影响,并从工程承包企业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工程承包企业通过提升和转变,降低疫情影响,在危中寻机,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
1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进程情况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便开始在海外承担工程项目,开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探索阶段。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海外工程项目新签和完成额不断新高,疫情前,201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达1 729亿美元,是2010年业务完成营业额922亿美元的1.88倍,新签合同额增幅更是由2010年的1 344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2 603亿美元。2021年度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共有78家入围,数量创新高,上榜企业实现国际营业额1 074.6亿美元,占250家上榜企业国际营业总额的25.6%。
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通过实现自身的转变,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实现快速发展。
1)工程意识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通过在外开拓项目,不断积累境外工程开拓经验,对工程项目特别是工程总承包的理解程度不断加深,通过不断转变思维方式,与项目业主和国际工程承包竞争对手在工程意识和理解上实现互通。
2)设计标准向国际化转变。我国设计标准自成体系,国际化程度不高,国内工程承包企业在海外执行项目过程中,面对的更多是美标、欧标、ASME、GOST等标准和规范,通过海外项目的执行,国内工程承包企业自身设计人员不断积累,通常可以独自承担或实现易于设计转化的工程设计,设计成果不断与国际接轨。
3)项目管理向国际化转变。工程总承包对于国内工程企业来讲是舶来品,我国工程总承包业务开展较晚,经验薄弱。工程承包企业通过在外执行项目,不断积累并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工程项目相关方的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高、属地化管理水平不管提高等。
4)项目执行方式向多样化转变。工程项目内容通常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丰富和延伸,工程承包业务从最初的单纯工程总承包,发展到“融资+EPC、BOT、PFI、PPP”等业务模式,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并助推这些类型业务的完善和发展。
2 疫情对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业务的影响
工程承包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得益于近些年经济全球化、多边贸易、稳定的全球环境等因素。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均很难预判和评估。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工程承包企业从项目开发到执行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剖析。
2.1 宏观角度
2.1.1 工程承包业务全球化发展推动力不足
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创严重。发展中国家一直是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业务的主耕市场,而这些国家普遍经济基础薄弱,受疫情影响尤为严重,以非洲国家为例,2020年安哥拉GDP增速为-4.04%、赞比亚GDP增速为-3.02%、尼日利亚2020年GDP增速同比下降1.79%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受创,国内基础设施、工业工程等新增投资也相继暂停或暂缓,工程承包市场随之萎缩。
2.1.2 传统融资模式导致市场开发难度加大
受疫情影响,普遍承受债务压力的非洲国家出现偿还贷款困难的现象,已有多国向为其提供贷款的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提出债务减免或者展期要求。我国相关机构也下调对多国项目执行风险的评估,对相关国家提供我国资金政策收紧,加大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通过使用我国资金开发海外项目的难度。
2.1.3 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
以疫情暴发为导火索,多国以保护和稳定本国经济为借口,实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给已经深入当地工程承包市场的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在项目开拓和已生效项目执行带来很大挑战。
2.1.4 多国出台疫情防控相关政策
多国出台疫情防控相关政策,且更新速度快、透明度不高,给工程承包项目开发和执行带来不同程度影响。疫情持续蔓延,不见好转,部分设备生产厂商由于停产或人力短缺降负荷生产使得产品供应不及时,同时多国政府采取严格的交通管制,执行项目所需人力、材料和机械很难按时抵达现场,且部分国家政策调整频繁,透明度不高,工程承包企业和项目现场施工组织很难及时根据变化进行预判和调整,给项目开发和执行带来很大困难。
2.2 微观角度
2.2.1 项目执行成本增加
工程承包项目普遍执行周期长,很多目前在执行项目是在疫情暴发前签署,在投标阶段项目不可预见费用往往根据规定和经验设定。疫情暴发后,项目现场要面临增设医务室、隔离用房、场地封闭、人员超期补贴、防疫物资等新增费用,有些项目由于当地政府要求、项目内部暴发疫情等各种原因,出现长时间停工,这些都很大程度增加了项目的执行成本,摊薄项目利润,甚至有些项目面临亏损。
2.2.2 人员轮换受阻
项目开发和执行均需要人员在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进行。疫情暴发后,多数国家采取了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特别是国际航班管制。国外疫情持续蔓延,国际航班与国内互通的程度还比较低,项目执行所需的中国劳工和技术、管理人员由于交通受限,无法按时抵达现场;已经长时间在项目现场工作的人员和完成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无法及时回国完成轮换,这也使得项目现场部分工作无法按照组织计划按时执行,也间接导致项目执行成本增加。
2.2.3 项目合同违约风险增加
受疫情影响,项目执行计划被打乱,特别是由于生产材料、设备无法按时到达现场、人员无法完成轮换等原因,致使项目普遍工期拖延,违约风险凸显。
2.2.4 项目执行企业垫资压力增加
部分使用自有资金的项目业主,由于自身经营受影响严重,存在拖延付款或无法按约定额度付款的情况;使用银行或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项目,受疫情影响,项目业主存在对已完工程量的确认和提交发放贷款所需材料不及时等问题,工程承包企业无法按时收到进度款,资金回款周期长,垫资压力大。
2.2.5 项目现场管理难度加大
项目现场人员长时间得不到轮换和休息,加之疫情原因,多数项目现场封闭管理,部分国外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够,民众重视程度和防范意识不强使得疫情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医疗资源匮乏等原因,给项目现场人员心理带来很大压力。
3 应对措施及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机制
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工程承包企业当务之急是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疫情防控机制,完善组织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与项目业主、项目周边中资企业、我驻外使领馆等相关机构的信息互通共享。
3.2 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建设
工程承包企业应将境外项目现场管理团队的应急处突能力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指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项目人员的应急处突能力培训,包括疫情、安全事件、自然灾害、恐袭等近年来占比较高的突发事件教育与培训。
3.3 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
疫情持续,未见好转,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工程承包企业应该充分吸收和总结境外在建项目疫情防控和项目执行的成功经验,将“坚持防疫和项目执行两不误”打造成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开拓时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即使在疫情背景下,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也能为项目业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不拖期的工程服务。
3.4 坚持境外项目开发
工程承包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在调整经营战略方向的同时,坚持境外项目开发,增加存量项目。疫情给工程承包企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企业应该加强对国际政治、经济等的分析和研判,密切关注疫情带来的工程机会和疫情过后工程承包业务的走向,比如医疗设施薄弱地区的医院建设、中医药“走出去”、冷链运输和仓储等。
3.5 加强风险预判与处置
疫情长期持续,使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受创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引发的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事境外项目开发和执行的工程承包企业,应持续加强对传统安全风险和疫情衍生风险的跟踪、分析和研判。
3.6 加快工程承包业务数字化转型
企业要密切关注与工程承包业务相关的技术发展,将先进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相结合(BIM、Smartplant 3D等),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智慧程度。突来的疫情暴露出工程承包行业管理数字化程度低,提高数字化应用水平和能力,搭建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整合设计、建造、项目管理、成本、工期等于一体,能为企业在有效控制建造和人工成本、工期,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提升应急指挥与处置,风险预判与防范水平。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对正处于快速国际化进程中的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影响巨大。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经过几十年在国际工程市场上的拼搏,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已经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面对突袭的疫情,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应认真分析和研判,紧跟国际政经形势走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不断调整战略方向,培育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为后续健康长远发展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