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2023-01-25杨娟雅布娲鹣阿布拉通信作者
杨娟雅,布娲鹣·阿布拉通信作者
(1.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2.新疆农业大学中亚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0 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新疆的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和农产品市场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我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篇章。同时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随着RCEP在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乌昌海关在同天签发了新疆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和通过了新疆首份输往日本的RCEP原产地证书,这将意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疆涉农企业将会更多地享受到优惠政策,并推动农业外向型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我国也提出了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同时注重培育并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对外开放合作是大势所趋。
新疆地处我国西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储备,为当地农产品的种植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支持,新疆周边毗邻国家农产品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也正在逐步扩大。但与此同时,新疆的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出口市场集中度高、可替代性低、品牌效应差、出口农产品多样性低等,这些问题阻碍着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降低开拓新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在优化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上仍有较大的潜力需要挖掘。
1 中国新疆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现状及特征
1.1 总体贸易情况
根据国研网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可知:从2017年到2021年11月,中国新疆向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分别是68 990 295美元、95 190 564美元、150 538 371美元、181 240 138美元和134 856 993美元,年均增长率是18.24%,2019年农产品出口额突破为九位数,在2021年1—11月的数据来看,出口额呈现下降的趋势。
1.2 贸易结构分析
根据国研网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的数据,中国新疆向东盟地区出口的农产品种类主要是食用水果及坚果、水果蔬菜坚果类制品、树胶树脂、动物饲料及食品工业残渣废料、棉花和杂项食品。2017年,这6类农产品分别占中国新疆向东盟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7%、57.89%、2.9%、2.4%、3.16%和19.8%;2018年,这6类农产品分别占中国新疆向东盟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2.13%、40.1%、3%、6.52%、14.9%和12.65%;2019年,这6类农产品分别占中国新疆向东盟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5.76%、31.77%、1.7%、7.57%、7.92%和7.41%;2020年,这6类农产品分别占中国新疆向东盟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9.42%、24.6%、0.9%、5.33%、1.2%和6%;2021年1—11月,这6类农产品分别占中国新疆向东盟地区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7.38%、31.79%、1.46%、4.42%、0.1%和8.43%。从数据上来看,2017—2021年,中国新疆向东盟出口的农产品以食用水果及坚果和果蔬两类为大头,并且食用水果及坚果的出口比重从2020年开始超过了果蔬类农产品,棉花的出口比重变化是不稳定的,从2020年开始比重逐步减少到个位数。
1.3 出口国别特征
根据国研网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的数据,从2017—2021年,在东盟的10个国家里,中国新疆农产品出口地区主要是菲律宾、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越南。2017年,越南进口食用水果及坚果和棉花的比重分别是占同类农产品的53.7%和97.1%,菲律宾进口果蔬的比重是占同类农产品的44.26%,印度尼西亚进口杂项食品和动物饲料及食品工业残渣废料的比重分别是占同类农产品的86.1%和56.25%,新加坡进口树胶树脂的比重是占同类农产品的68.53%,马来西亚进口糖类的比重是占同类农产品的100%;2018年,越南进口食用水果及坚果的比重下降为3.1%,而印度尼西亚进口食用水果及坚果的比重是东盟国家最多的,达到了32.7%,但是越南进口棉花的比重仍然是最高的,达到了96.83%,菲律宾进口果蔬的比重是占同类农产品的49.53%,和2017年相比涨幅较小,印度尼西亚进口杂项食品和动物饲料及食品工业残渣废料的比重分别占同类农产品的71.93%和41.12%,两类农产品进口比重相比于去年都有小幅的减少,新加坡进口树胶树脂的比重是占同类农产品的70.26%,马来西亚进口糖类的比重仍然是占同类农产品的100%。按照增减幅度来看,近几年越南是东盟国家里进口棉花数额较大的国家,菲律宾是进口果蔬数额较大的国家,新加坡是进口树胶树脂较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杂项食品和动物饲料及动物饲料及食品工业残渣废料进口数额较大的国家,马来西亚进口动物饲料及食品工业残渣废料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2 中国新疆对东盟出口农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便利化程度不匹配导致合作效率低下
东盟国家里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和配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从公路系统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公路系统比较发达,老挝、越南和柬埔寨的公路设施比较落后[1],而老挝、越南和柬埔寨是和中国毗邻的国家,这些地区交通设施的落后给我国新疆地区进行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截止到2020年,柬埔寨、老挝、菲律宾、缅甸等国内的柏油路、水泥路公里数仅为公路总里程数的一半,同时印尼、老挝、菲律宾、越南的公路密度偏低,在10.96~22 km/百km2;从铁路运输来看,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的铁路密度分别为68.11 km/万km2、2 781.64 km/万km2、103.82 km/万km2,除了这几个国家的铁路建设情况较好之外,其余国家的铁路建设情况普遍落后,老挝的首条铁路到2007年才完工,其国内目前投入使用的,仅有1条连接首都万象到泰国边境的3 km铁路,而目前柬埔寨正运行的铁路仅有2条,总长600余km,无法满足该国的客运和货运需求;从航空运输方面来看,除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少数国家具有大型机场,部分东盟国家的民用机场都非常少,机场的基础设施十分不完善,无法为航空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虽然自从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对东盟部分国家开展陆路基础设施的援建项目,例如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经老挝到达泰国首都曼谷昆曼公路、连接老泰两国跨湄公河大桥、中国优惠信贷资金援建的柬埔寨58号公路、中老铁路等,但从单个国家层面来说,这方面的援助程度还不足以运输大量的货物,东盟部分国家的交通设施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中国对外投资考虑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合作伙伴层面上,还包括要素禀赋等因素,例如2015年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额在东盟10国中仅次于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其原因在于越南拥有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加上中越地缘接壤,地理位置的优势给经济往来带来便捷[1]。
2.2 农产品贸易壁垒束缚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
东盟一些国家由于国内外政治原因和出于保护本国农业发展的目的,对农产品进出口设置了贸易壁垒,主要集中在关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常见的措施有配额制、绿色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技术许可证等,这些措施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中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实施农产品贸易壁垒在更多情况下是能够促进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技术水平的合作升级和充分保护本国国内农产品买卖交易,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此类贸易壁垒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会对国内农产品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国际间农产品贸易带来冲击。对于东盟来说,新加、马来西亚和泰国等经济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对于进口的农产品质量要求较为严格,例如泰国共有3套食品法案,其基本法被称为《食品法》( BE2522) ,该方案的立法宗旨是保护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因此其对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更加严格[2];对于一些经济实力比较弱小的国家来说,实施贸易壁垒常常会使该国自身的农产品贸易出于劣势地位,因为这些国家没有能力制定统一且高质量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贸易壁垒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
2.3 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低
新疆农产品的质量和口感是名声在外的,例如和田大枣、阿克苏苹果以及吐鲁番葡萄等,但是新疆大部分农产品是散布在不同的农贸市场或者街边的摊贩手里,即使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大部分也是仅在国内销售的,流通到国际市场的数量是比较少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营销网络不完善和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品牌意识。
目前新疆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主要是4种模式:第一种是农民将种植的农产品直接售卖给消费者,此类销售方式的缺点是效率低下和产量低,在地域广大的新疆来说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第二种是代理商入驻,主要是指通过批发商和零售商,将农产品分销给不同的主体,这种模式在新疆的农产品销售体系是最为常见的,其缺点在于组织化程度低;容易造成农贸市场管理问题和农产品质量问题[3];第三种是合作模式,参与主体是农业合作社,将农产品不同的生产环节由主导方分配给其他参与者,彼此分工合作,提高运转效率;第四种模式是互联网模式,通过直播带货、电子商务平台等方式来推广销售当地的农产品,这种方式优势很多,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新疆当地的互联网发展程度还不够,疆内消费者对于这种新兴模式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且参与销售的人员学习推广线上销售模式的意愿也不强烈,他们更推崇朋友圈微商的形式来进行售卖。
新疆出口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其经营状态主要是分散的,尚未形成一股强大的总体合力[4]。对于新疆的涉农出口企业来说,除了大型的涉农出口企业有实力和意愿来培植农产品品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在出口农产品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提高销售额和抢占其他公司的市场份额。
2.4 农产品出口附加值较低
目前新疆出口的农产品以初级种类为主,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深加工的农产品种类也是以番茄酱和辣椒酱为主。
新疆缺乏专业人才和团队从事新技术研发,从而很难对农产品进行种子培育和深加工研究。此外,北疆和南疆之间经济发展程度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北疆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吸引能力是要高于南疆的,这种不平衡的发展趋势不利于新疆农产品贸易的长期发展[5]。因此以低附加值农产品出口为主的现状存在较大的出口风险,很容易被别国取代。
3 新疆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贸易结构优化路径
3.1 用好双边合作机制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会推动国际贸易多元化和便利化的发展。由于疫情的影响,全球的农产品贸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造成农产品供应链受阻和需求下降[6]。东盟是世界粮食的主产区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RCEP的生效将会稳定粮食供应情况,稳定双边农产品进出口秩序。新疆地区在2022年初也签发了RCEP的相关产地证书,未来新疆仍可继续利用这样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为疆内涉农企业提供“走出去”的机会,推动形成一批龙头企业来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并加强疆内农产品供应链的合作紧密程度。但是与此同时,在双边贸易协定里,对于动物类和果蔬类的产品要求十分严格,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防疫检测以及运输状况等,因此新疆需要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努力与国际标准持平,提高运输效率,加强运输途中对相关农产品的保护措施。
3.2 推进产品出口基地建设
虽然新疆一直致力于发展外向型农业,扶持大型涉农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新市场,但由于国际环境和生产成本的变动,新疆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数量仍然较少。因此,新疆首先需要增加农产品出口基地数量,将贸易合作对象从中亚地区逐步扩大为东盟地区,特别是注重提升除了水果蔬菜以外的农产品出口水平,改变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的问题;其次是为了避免贸易壁垒带来的出口风险,出口基地需要加强自身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的制定,再推广至全疆,形成统一和有规划的安全质量体系,努力和国际的质量标准相匹配。另外,新疆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主要集中开展种子培育、防止病虫害和包装保鲜技术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全面提升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最后,新疆当地需要培养一批涉农龙头企业,鼓励这些企业开展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以此来带动出口基地的建设,促进基地实现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3.3 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园区合作
新疆当地需要对东盟地区的农产品供求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将深加工农产品积极纳入到开拓新市场的规划中,将重点放在海外种植和投资并购海外企业上面,扩大中国新疆与东盟的深层次合作。依托国家政策和东盟国家的法规,可以在新疆境内或者东盟国家建立蔬菜水果、家禽牲畜、粮油加工等有关的产业园区,通过双向的合作与发展,进一步延伸新疆的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海外竞争力,扩大销售市场,形成互联互通的农产品贸易合作链,在推动新疆涉农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能及时掌握国外农产品市场信息,促进合作升级。
产业园区周围是需要完善的交通设施来进行配套的,从2005年开始,我国对东盟部分国家进行了陆路设施的援建项目,新疆还可以在当地的产业园区内建立针对于东盟农产品的质量检验、保鲜存储的仓库,通过这些检验的农产品可以快速通过海关审批,利用周围的交通网络运往东盟国家,提升贸易效率。
3.4 积极促进与东盟的农业技术交流
首先,加强双方的科学技术交流,将新疆地区先进的培育种苗、节水灌溉以及栽培等技术推广到东盟国家中去,采用公对公交流的外派方式,及时记录好双方交流过程,并且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院校以农业为重点展开合作,一方面提高了东盟国家农业发展速度,节省种植成本,另一方面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抓住开拓市场的机遇,打开东盟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其次是加强双边的项目交流,项目推广的方式可采用科研机构的对接和展会的方式进行,中国新疆和东盟国家可通过举办展会的方式,将各个地区优秀的农业项目展示出来,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再通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来完成后续的项目交流。
4 结语
近几年,基于“一带一路”政策和对西部对口支援活动的展开,中国新疆在农产品进出口领域得到了较大提升,农产品出口地区不再仅限于中亚地区,该出口范围已经拓宽至东盟地区和欧洲地区,在这个过程中,新疆出口市场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农产品的出口质量标准也进一步与国际标准看齐,同时高质量的出口贸易水平有助于建立当地的农产品品牌,更进一步规范当地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地区外贸收益的提升。在未来,中国新疆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把握好历史机遇和利用国家政策,正确地调配当地自然资源和运用当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优势是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