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思政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以长影旧址博物馆为例
2023-01-25苏畅陈家骥魏志宇
苏畅 陈家骥 魏志宇
(1.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2.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1 地方红色场馆与会展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红色场馆是红色文化集聚之地,是党和人民在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所塑造出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它蕴含宝贵的革命精神与厚重历史文化的内涵。会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主动打破原有培养模式,有效对接场馆实践的第二课堂,服务地方红色场馆,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时汲取红色文化的育人效益,进而使地方红色场馆与会展人才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双向互惠。
1.1 红色场馆是会展人才培养的实践资源
在红色文化中主要包含物质与精神两大方面,而红色场馆是红色文化中物质资源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主要载体。在红色场馆中,物质资源主要体现在场馆内红色遗物、遗址等富含红色文化的历史遗存或纪念遗迹;而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场馆内高度凝练的红色革命、精神,同时也在于革命先辈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做出的重要努力,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馆藏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红色文化内核,即红色革命精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延展价值。如今,面对西方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多元化与群体化的文化特性,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在根本上使得我国红色文化不断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因此,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面临挑战。
红色场馆自身凝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红色文化。在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主要内容应从课堂教学中转变到场馆内实践活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在不断加强思政教育与思政建设的同时,应做到专业能力与思想品德同步提升。以会展专业为例,高校应紧紧依托地方红色场馆带来的红色文化资源便利,并通过专业课程实践、会展项目策划、思政课程建设等方式,大力挖掘并探索与会展人才培养中实践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创新。
1.2 会展专业人才是场馆优化的有生力量
地方红色场馆应充分利用红色场馆内红色精神培育会展专业人才,通过红色文化特有的力量感召、引导、激励高校会展专业学生,培养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正确的高校学子。以长影旧址博物馆为例,馆内藏品与红色事迹有益于提升高校学子思想政治观念,更有利于提高其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时性,培养大学生思政观念,强化其责任意识。同时,使学生在会展专业能力方面得到提升。除红色场馆为人才培养中带来的积极作用外,会展专业人才更是场馆优化的有生力量。会展专业人才有益于红色场馆的整体优化,主要体现在会展项目实践与红色文化传播两大方面。在会展项目实践上,高校会展专业学生在直接参与到会展项目运作中,通过获得对会展项目策划执行的真实感触,能更加有效地转化专业能力。
在会展专业上,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依靠大量的课堂理论知识达到育人的效果,不利于会展专业学生培养其沟通、合作等能力,而在会展项目实践上,学生通过策划执行红色会展项目,培养其领导力、执行力与思政观念等能力。红色文化传播中,做好馆内基础宣传工作上,创新传播手段,积极推动文化传播上形成布局合理、形式多元、体验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场馆,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活动方式,同时引导各方促进文化发展,实现场馆、高校与学生三方互补、融合发展,进而有效培养会展专业人才。
2 红色场馆在会展人才培养中的现存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教育能力的提升,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关联性逐渐密切,人才质量直接关乎社会进展与行业发展两大方面。满足社会各界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是高校提高自身培养模式中源源不断的动力。红色场馆在会展人才培养中,除了利于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外,更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红色场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但突破性仍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2.1 红色场馆资源中思政教育体系薄弱
红色场馆应利用馆内囊括的红色资源,在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强化协同创新机制。而红色场馆资源在广义的教育体系中,主要薄弱点体现在教育管理体系与师资培训体系两大方面。在教育管理体系上,应充分发挥现有人力、财力等各类资源,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与政治方向。如今大批高校将培育专业能力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却忽视了教育中极重要的部分,即立德树人。高校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应注入精神的实质与教育的灵魂,要培育出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新时代青年群体,应在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加思政观念。
以会展专业为例,在教育教学中,采用红色场馆实践教学可以在会展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引入红色文化元素,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价值标准。教育质量的根本取决于教师素质。当前,因在师资培训体系上仍未加大培训力度,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现象。以会展专业为例,教育自身人力投入仍有不足,教师主要评价机制上应以师德师风为主,专业能力为辅,综合评测。在建立师资培训体系中,应以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教育体系为主要目标,深化师风师德,将立德树人摆在教学中的第一位,完善教师培训与管理发展政策,吸引、激励与培育优秀师资资源,提高育人能力综合素质。
2.2 会展人才培养中教学实践资源缺乏
现阶段,会展人才培养中仍主要以课堂传授、教案教材等方式进行,在实践教学方面缺乏创新。大量包含会展专业的高校主要以与行业组织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使得部分场馆、活动变成会展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的主要基地。但是,因企业秉持着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导致企业核心在赚取利润,需要在自身运转的前提下快捷地获取会展专业人员,活动时间接纳人数较低,参与能力与目标动力不足。因此,此类的合作教学方式具有极强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难以形成长效合作与实践培养机制。同时,高校内会展专业学生与企业所需人才仍旧不符,很难使会展专业学生直接对接并进入企业实习。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教授专业能力,在活动策划中建立学习方式。
会展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以场馆与会展活动为主,因此会展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实践教育教学的内容良莠不齐。优质的会展基地是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实践资源。因会展专业自身附带经济效益,在会展专业挑选实践活动与实践基地中,很少采用带有红色元素的场馆。此类固有的教育教学实践思维将会展经济效益不断放大,从而忽视了会展产业自带的文化属性。红色场馆馆藏内所包含的红色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还能在培养专业能力时起到思想教育作用。同时,红色场馆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做到了将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并行发展。
3 红色场馆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红色场馆的主要作用在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红色文化,并通过场馆内特色的展陈方式与相关活动影响人民群众。在会展人才培养中,红色场馆能够培养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水准较强的高素质会展人才,同时,将红色场馆应用到会展专业教育教学之上也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3.1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实现场馆教学立体化
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原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学科多方面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育全方面人才,而红色场馆自身包含在内的红色属性利于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两者相互交叉。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主要以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与会展专业实践基地的构建两大方面为主。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上,通过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教学的核心观念主要体现在教学思维模式上,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高校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特色等元素确立适应的教学模式。
会展专业的主要内容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即课堂定向传授教学。以长影旧址博物馆为例,通过策划相关会展活动,了解在场馆内自身红色经典故事与烈士文物展陈,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专业能力提升同步发展,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在会展专业实践基地的构建上,通过以红色场馆为主要实践载体,在场馆内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由教师带领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具有红色元素特色的展陈设计、会展策划等职位对应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实践学习,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思政建设三大方面紧密结合,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最终通过实践教育教学促进高校培养会展专业人才的力度,在场馆内实现立体化教育模式。
3.2 延展红色场馆资源,拓宽思政教育多元化
思政课程具有多元属性,通过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色教育资源,实现红色场馆思政教育理念应使场馆实践与思政教育两者实现针对性的转变。以长影旧址博物馆为例,在原有革命先烈故事、现存革命遗物等红色馆藏资源,将重心放置红色元素自身的特殊性,在游客游览场馆时有利于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因思政教育自身属性的多元化,通过深度挖掘红色场馆中红色元素并开展会展教学实践活动,是拓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会展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延展红色场馆内现有资源,高校会展专业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红色场馆为基准,策划并执行会展活动、更新设计展陈展位等内容实现实践教学多元化。实现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积极调动整合各方面资源,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形成实践育人整体合力,显著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在如今价值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高校除原有专业知识的传授外还应拓展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将立德树人摆在首位,对于会展专业而言,通过延展红色场馆的教学活动与思政教育多元化结合,使得教育工作者将知识本位回归至行动上,实现思政教育多元化。
3.3 加强现代科技投入,构建红色场馆数字化
展陈作为场馆内核心功能,“博物馆的内部职能是围绕着‘物’(藏品)展开的,而博物馆的外部职能是围绕‘物’和‘人’的对话和交流展开的”,在传统模式下红色场馆多数采用将馆内展陈以实物展出、文字与图片描述为主要工具,为群众呈现线下展览。而数字化场馆主要围绕音视频、多媒体与VR等多种形式呈现,如今大量线上展馆采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时代下的网媒交互程序,通过现有技术在网络上呈现虚拟展览。随着新冠疫情的常态化,大量的场馆因客观因素无法开展相关活动,从而导致数字化场馆的浪潮发展,随着线上展会的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场馆均采用互联网媒介展示线上场馆。数字化红色场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空间的约束性,在线上可视化与互动化的交流方式,使得传承与弘扬红色经典、红色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方式成为线上传播主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会展人才的培养中应注入新时代科技意识,让科学技术融入专业知识当中。面对新技术与新手段,部分群体很难跨越思想的鸿沟,难以接受或直接拒绝采用部分科技融入现有专业,从而导致专业逐步与时代脱轨。因此在数字化场馆改造与会展人才培养中,应注入新鲜血液,改变部分讲师的传统思维与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使红色场馆呈现质的飞跃。
4 结语
红色场馆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具体体现,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出的璀璨结晶。目前,红色场馆是红色属性物质化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应充分发掘场馆内红色资源。会展专业作为场馆价值延展的有生力量,应在会展人才实践培养中形成闭环,使得会展专业人才反哺于红色场馆,形成良性循环。在培养过程中应着手于教学立体化、教育多元化与场馆数字化三方面,优化场馆配置结构,使红色场馆肩负起思政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