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旅游”视域下江西高校研学游开发探索
2023-01-25申世轩翁淑珍谢慧敏李伟春穆璐璐
申世轩 翁淑珍 谢慧敏 李伟春 穆璐璐
(江西服装学院商学院 江西南昌 330201)
1 相关概念
1.1 国内外传统研学游模式
研学旅行,简称研学游,2014年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将其定义为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1]。研学旅行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再从英国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各国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地理特征和国情发展情况,在倡导和实践时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研学旅行。世界上许多国家将游学作为在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学习途径,并逐步纳入正统教育体系。
国外的研学旅行市场化发展相对较早,有较为成熟与系统的开发、运营经验,研学旅行基地以自然博物馆、科学博物馆、艺术馆、剧院、动物园、知名大学等场所为主要依托,更多是依赖自身品牌优势、整合强势教学资源,发展主题特色鲜明的研学旅行基地[2]。
国内学者大都认为“研学旅行”是指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专项旅游活动,是“教育+旅游”的跨界产物,研学旅行与教育旅游的内涵较为一致,是以求知为目的的旅行活动。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将研学旅行产品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万田户、刘金铃(2020)[3]提出,高校研学校内活动主要包括名师讲座、体验名校氛围、学院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参观和动手实践、校园文化体验活动、高校校际比赛等;校外主要包括学校研学产品与博物馆、科技馆、企业工厂一线的参观、基地素质拓展、实地研究考察等整合性产品;辛娅(2021)[4]提出“阅读+旅行”“非遗+旅行”、网红图书馆及研学实践基地等模式。
1.2 传统研学游困境
传统线下研学存在以下困境:一是研学时间过于集中在寒暑假,无法根据课程需要及时开展研学活动;二是地点选择不灵活,研学地点多在一些成熟的景区。受景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得清楚、看得仔细,学生也无法触达一些核心景区,影响研学效果;三是开展研学活动受相关组织经费和政策支持的影响,导致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与研学活动,活动影响范围受限;四是只研而不学,重视研学行程而忽视研学过程;五是户外研学的安全问题。
考虑到以上研学观点大部分适用于能够正常开展研学活动的线下。然而,新冠疫情的持续,使线下研学活动开展愈发困难,倒逼研学行业的转型升级。
1.3 “云旅游”带来的研学变革
“云旅游”的概念最早由魏宇(2021)提出,它是互联网日益兴盛、“云计算”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线上+线下”融合,将旅游全过程资源、服务进行整合,利用互动运营平台等智慧旅游工具,为互联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旅游全资讯的一种旅游数字化发展形式[5]。随着我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5G通信、VR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成熟应用,线上文旅产业的业态优势逐步凸显,“云旅游”演变的新业态有云直播、云看展、“直播带货”等多种在线服务,使得研学旅行产品能够寻求更好的科技配套协作,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动,推动相关研学内容在“云端”的发展。一方面,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线上用户带来全新的研学体验和认识;另一方面,能为研学游的供应商及组织者提供更好的营销渠道、服务基础,从研学前的行程预览、研学中的增强体验到研学后的行程回顾,全方位完善用户服务的每个细节。
为此,高校更应抓住机遇,依托“云旅游”探索新的研学服务业态,挖掘和打造新的地方研学文化内容,为江西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按下转型升级的“快进键”。
2 江西高校研学游开发的现状
江西高校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受新冠疫情影响,面对传统线下研学内容难以满足年轻群体对研学需求的问题,高校积极转变思路:先由线下转向线上,再由线上引入线下,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云旅游”开发研学游文化新内容。其中,目前文化内容的开发路径有不少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水经注》卷二所载的:“凡郡,或以列国,陈、鲁、齐、吴是也;或以旧邑,长沙、丹阳是也;或以山陵,太山、山阳是也;或以川原,西河、河东是也;或以所出,金城城下得金,酒泉泉味如酒,豫章樟树生庭,雁门雁之所育是也;或以号令,禹合诸侯,大计东冶之山,因名会稽是也。”由此可知,《水经注》在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郡的命名,得出以列国、旧邑、山陵、河川、物产、号令等六方面的命名原则,总结了以往我国郡名的地名来源。
2.1 红色文化路径
江西拥有充裕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与以往传统单一的讲述革命故事形式不同,江西高校发起的“红色走读”作品活动,内容以江西红土地上的党史故事为主题,将红色文化与教材、书籍、绘画、文创等形式有机结合,根植红色文化。通过“云游”作品形式进行展播,2021年活动共收到“云游”作品706件,实地走读转化成果895项。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对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增进了广大师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入学习,也为广大师生进行优秀的文艺作品创作开阔了视野。
2.2 科普类、传统文化路径
江西高校拥有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传播基地;科普类、实践类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等众多研学场所资源。高校利用自身校园特色资源,通过举办主题各异的线上云观展活动(如南昌航空大学在云上举办航空科技文化节、南昌工学院云端畅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江西服装学院云直播校园原创音乐舞台剧《服装赋》等),既弘扬了航天精神、工匠精神,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又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2.3 优质课程路径
为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停课不停学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江西高校致力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国家级精品的课程数量储备;另一方面,由于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直播,因此积极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项目结合5G时代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同时规避了高成本、高风险、高损耗、高限制带来的教学困难,有效降低了实验成本。
2.4 校企合作联合研学路径
江西高校为培养优质师资队伍,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及社会影响力,学校积极搭建合作平台,走出校门开展对外合作项目。其中,江西旅游商贸学院的夏布绣研学课程入选2022年度江西省十佳研学课程,成为校企合作研学的优秀案例。通过合作,整合双方资源,在传授技艺的同时,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非遗传承工艺,提高青年学子对江西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意识。
3 江西高校研学游开发存在的不足
现如今,打开手机或电脑,在5G、VR等新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轻松体验“沉浸式”研学。尽管如此,线上研学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3.1 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程度不够
体现在对传统课程的承袭度不够,教育观念不够创新。例如,新冠疫情期间,部分学校将线下资源直接照搬到线上,没有根据当下授课环境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导致学生对课程逐渐失去兴趣,云端研学并没有发挥其作用,而演变成转换授课渠道的工具。
3.2 缺乏研学专业人才,对地方文化产业内容挖掘不够
目前,能体现本土特色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文化类研学项目并不多,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缺少专业研学人才及研学服务运营团队对学校内部、学校-企业-行业-政府之间资源的重新整合;研学内容与研学者的研学需求及生活关联度贴合不够,导致前期有口碑的研学项目因后续产品内容无法跟进而难以延续热度。
3.3 线上研学监管难
因网络具有虚拟性和自主性,教师及研学人员无法对线上学生进行实时关注。加之,学生易通过线上渠道获取知识,一旦线上研学出现互动氛围不理想、内容缺乏吸引力时,部分学生就转移其研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研学效果。
3.4 教师自身能力问题
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学科专业水平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结合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开发有趣课程,同样困扰着许多教师。研学组织团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不当。如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只“游”而不学现象,即学生动手多、动脑少的现象时常出现。
4 建议
“云旅游”背景下,新业态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研学授课方式,增强了文化内容呈现形式的趣味性,未来高校研学开发的重心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适合学生及吸引他们的研学课程内容。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挖掘特色校园IP文化
为了更好地促进研学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江西高校应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师资和学生需求,开发一些能够融入当地文化特色的校园IP文化活动,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差异性,从而提高校园品牌形象及文化内涵。例如,云上活动+学校历史+校园文化特色+学生文创产品展示,展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内容可以集思广益,使整个活动带动学科的跨界融合,激发全员的参与度。
4.2 加强研学师资队伍的培养
高校间应搭建相互学习的桥梁:一是鼓励教师参加高校合作项目。通过互相学习借鉴,对各自的课程开发、规划体系等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梳理、审视和提升,研制符合当下学生需求的课程;二是引进研学服务运营团队对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并对研学教研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加强学科融合,鼓励师生共创,孵化人才基地项目建设,融入课程实践及优势科研项目。开展云直播项目预演、直播文化活动双语讲解、新媒体运营策划等活动培训,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加强对在校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4.3 进一步促进高校与企业、政府资源融合开发产业优势研学课程
江西省产业集群涵盖了光电及通信产业、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器械、医药、新材料及家具多个领域,未来除了红色研学外,还可在产业集群中挖掘工业产业文化。高校应聚焦本校特色课程,将人+课+场三者联动起来:一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课堂在线邀请企业、行业专家讲学;参与课堂的学术问题探讨及线上沉浸式参观企业等方式,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既能打开学生眼界又能提高研学项目质量;二是借助当地政府资源项目的推动,推出包括提高学生素质的游学修行、推动产学研落地的联合实训、服务毕业生求职的顶岗实习三大研学模式,探索研学育才的创新路径。
4.4 完善线上平台监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健全的管理体系,有利于科学评判和监督研学课程项目开发是否合理、有效。考核评价体系涉及项目的主题、步骤、内容、方法、实施和效果,通过分析总结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困难与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改善措施,提高研学游的服务品质。
综上,江西高校应充分利用新冠疫情带来的“空档期”,在线上研学、VR研学的内容领域深入发力,积极利用云平台提供具有本校特色的线上研学服务和精品研学课程。从自身实际出发,因校制宜,提升在线化水平,丰富课程文化内涵,迎接信息化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