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视角下江苏盐城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3-01-25陈东勇
陈东勇
(盐城工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
1 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绿色发展,若干年前就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绿色发展也有着深刻认识,并在国家发展中不断丰富绿色的发展理念。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是重要的发展理念,又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趋向的深刻把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指明了方向[2];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4]。党和国家持续不断地丰富发展的新理念,不断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并在国家的发展中实践、发展、再实践,不断丰富马克思发展观、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把握中国发展的方向,为世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我国不断将新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落实到国家发展中,推动了国家的发展。2010年8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启动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完善推动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6];《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提出建设低碳绿色城市,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7];《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继续要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建设低碳城市[9]。
2 盐城绿色低碳资源的禀赋
盐城市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绿色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享有“绿色盐城”“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乡”等美誉。除了麋鹿、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和全国首个“碳中和景区”——九龙口旅游度假区[10]外,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11]。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也于2021年国庆节开放,同时盐城的空气质量多次位列全省第一,挺进全国前20,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让人打开心扉的城市。
如何将国家的新发展理念在盐城更好地落实好、贯彻好,如何将盐城丰富的绿色资源充分利用好,促进盐城高质量的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究。通过将国家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和盐城的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推动盐城更好发展,让盐城变得更美、更富、更强、更高。
3 绿色低碳视角下盐城发展路径的研究
3.1 成立盐城市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盐城市具有丰富的绿色低碳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有效发挥好这些资源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能出现各个部门各自分管一块,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盐城市应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项工作,协调开展好绿色低碳资源的综合利用,共同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工作首先应成立盐城市低碳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做好各项工作,组长由分管发展改革、城市建设的领导担任,成员由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科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生态环境等局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统筹、细化工作分工、明确各部门具体责任,确定工作职责,各部门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扎实落实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才能切实高效形成合力。
3.2 从盐城发展实际出发,制定适合盐城发展的规划和制度
将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盐城的“十四五”及之后的发展规划,构建减碳、降污、扩绿、增长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促进盐城的高质量发展。制定盐城发展规划时定位要准、清晰,目标要明确。从纵向看,目标要分阶段,可执行、操作性要强,要符合盐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实际。从横向看,目标要分为能源、交通、建筑、环境、人才等分目标,通过分目标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实现来实现整个盐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大目标。
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具体的制度来保障。制定符合盐城实际的绿色低碳发展的各项制度,通过专家指导、评审,全市范围意见建议征集,确保相关制度有效落实国家的新发展理念,能够有效推动盐城的绿色低碳发展。
目标的落实,要明确好具体的负责部门和协助部门,也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定下来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责时要具体、清晰、可操作、可执行,不能笼统模糊,也不能部门间互相推诿,否则将从制度层面影响盐城发展目标的实现,不能很好地推动盐城的绿色低碳的发展,进而阻碍盐城的高质量发展。
3.3 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经验,推动盐城的绿色低碳发展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城市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有阿联酋马斯达尔、德国迪滕巴赫、日本柏之叶、瑞典马尔默为代表的碳中和型、气候中和型、智慧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低碳转型模式。国内低碳城市的建设也有三种类型:一是新能源资源丰富或新能源导向的城市,如保定、嘉峪关、鸡西;二是政策重点扶植的新城,如中新天津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等;三是位于大型城市周边的卫星城,如上海崇明区、深圳龙岗区等[12]。
盐城是江苏打造“海上三峡”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盐城规划海上风电容量分别占江苏省的56%和70%,实施“风电与光电立体布局、开发与制造联动发展”战略,建设“国际绿色能源之城”[13]。盐城应充分借鉴这些国内外低碳城市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经验,结合盐城的实际,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盐城的发展,也要舍弃不适合盐城的经验,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促进盐城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盐城在盐城高新区、城南新区等新城建设方面,从规划到建设,都要以绿色低碳为建设的主旋律,结合盐城新城建设的实际,打造绿色低碳新城,避免传统新城建设的发展方式。
3.4 注重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盐城的发展
低碳技术的发展,助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盐城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目前已运行SRT(超级虚拟轨道交通,全国首条)、BRT(快速公交系统,江苏省第二个运行城市)、智慧停车、共享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盐城还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江苏省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主题园区)和大数据产业园,可将新能源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减少盐城的碳排放,如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自动寻找车位,智慧优化行车路线减少交通堵塞。盐城要主动关注低碳技术的进展,及时将新技术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来,结合盐城实际,注重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做好减碳绿色发展。
3.5 加强盐城产业的升级,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能,加快低碳产业发展
目前盐城已建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全面起势,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机械装备、纺织、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对于四大主导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过程中要注重技术新、起点高、前景好,不能接收低水平、技术落后的企业转移到盐城,即便这些企业投资大,短期带来的效益大;对于大数据、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要结合盐城发展定位,积极融入盐城的产业布局中,瞄准绿色低碳的要求加速发展,做大做强,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机械装备等盐城传统产业,要帮助企业转换发展理念和发展策略,加强产业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加快减碳绿色发展。
3.6 充分发挥好盐城环保科技城的作用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环保技术和产业的支撑。盐城环保科技城是中国首家环保产业集聚区、国家环保装备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燃煤污染物减排工程实验基地、国家大气污染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雾霾治理研发与产业化基地、江苏省低碳经济试点单位,同时拥有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南京大学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等研发机构。盐城市应加大对盐城环保科技城的支持力度,形成更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其加速发展,在低碳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要充分发挥好盐城环保科技城的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盐城低碳城市的建设。
3.7 建设好盐城的低碳人才队伍
低碳城市的建设需要专业的低碳人才队伍。盐城在低碳人才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盐城工学院现有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学院,设有新能源类、环境类相关专业,其中环境设计、环境工程两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环保设备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三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专业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盐城工学院可为盐城的低碳发展提供智慧方案,也可为盐城的发展培养低碳人才队伍。除了本地高校培养低碳人才外,盐城也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将国内外优秀的低碳专业人才吸引到盐城来,壮大盐城低碳人才队伍,实施本地培养和外地引进双驱动战略,从而为盐城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
3.8 培育市民低碳意识和行为习惯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支持。目前国外低碳行为的培育模式主要有强制推行模式、宣传教育模式、实践指导模式、经济激励模式、榜样示范模式;国内还未形成成熟的低碳行为培育模式,目前主要是宣传教育模式,重在理论教育,存在低碳意识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14]。盐城市应结合盐城发展实际和市民当前的低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情况,参考国外成熟的培育模式和国内培育模式的不足,制定盐城市民低碳意识和行为习惯培育的计划和细则,明确如何培育,分几步开展,每步要达到什么的低碳水平等,在培育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培育的成效如何,有哪些好的做法,坚持好的做法持续推进培育工作,有哪些不足要加强,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弥补不足,如此循环开展下去,市民的低碳意识和行为习惯能够得到大幅提高。
3.9 改变生活方式,建设绿色低碳新生活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生活方式对绿色低碳也起着重要影响。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各类建筑物兴建时要注重绿色低碳,优化建筑物结构设计,积极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减少对不环保材料的使用,注重建筑过程和后期生活过程中的减碳;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广大市民选用绿色低碳的产品,少用不用不环保的产品,多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做好城市家庭垃圾的分类和资源再回收利用工作;在饮食方面,引导广大市民购买健康绿色食品,少食用生产过程能耗大排放CO2多的食品,食品购买制作不浪费,不铺张,节俭为先。出行方式上,引导广大市民多乘坐SRT(超级虚拟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系统)等公共交通工具,根据客流及时调整公共交通车辆投放量,减少私人车辆空置率,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销优惠政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3.10 加强低碳发展的考核和评估
根据盐城市的发展规划,制定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的考核要求、评估标准;结合年度发展计划,在下一年第一季度,对上一年的绿色低碳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各部门、各行业进行绿色低碳发展的评估,对考核评估结果名列前茅的部门进行表彰,对后几名的部门进行谈话、诫勉等;对排名靠前的产业加强政策等支持,对于排名靠后的产业要加强引导、督促,给予其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3.11 发挥好媒体的作用
盐城市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盐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对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盐城市应借助各类媒体的宣传推介,提升盐城市在绿色低碳方面发展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龙头企业、高科技技术企业来盐城投资兴业,实现盐城发展、企业强大的双赢效果。对于发展中存在的情况:如注重环保、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企业,在媒体的报道下,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如果有的企业不愿加大环保方面的投资,可以请媒体一同关注,也可以提升企业环保投资水平,促进企业绿色发展的同时,以进一步推进盐城绿色低碳的发展。
盐城在落实国家发展新理念和新要求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自身发展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之处,根据不足开拓新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高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