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

2023-01-25□舒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师范类应用型课程体系

□舒 彬

目前,新师范成为师范专业发展的焦点话题。2018年6月,华南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践中,主张将“新师范”积极地践行到位,关注教师们的教育质量,合理运用多元化技术平台,为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提供了巨大帮助,使其获得了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强化了当地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之后,新师范被提出来,它是教师教育、师范教育转型升级的新型师范教育模式。它的实现途径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体系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其具体做法就是审查师范类院校人才培养的资质,得出认证结论,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国外很多国家在专业认证方面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英国、美国。我国在做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研究时可以借鉴合适自身的相关经验。从2011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着力提升教师培养的质量,努力使教师队伍向高素质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教育部2014年底在江苏和广西两个试点地区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并且在2017年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随后发布了《教师专业认证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宗旨是“有力地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的发展、加强深化师范类专业的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在我国全面有序展开,不但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可深化教学综合改革。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问题

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但教学理念应该依照时代发展进程加以规划,大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还需关注学生实践意识的提高,确保他们可以展示出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知识技能运用到实处,提高就业竞争力。我国部分院校在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面临很多的教学改革阻碍问题,非常限制其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只能当数学教师。但是因为当地社会经济呈现出不够平衡的发展状态,加之教师队伍趋向饱和,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出现了“就业难”的情况。在此过程中,很多的毕业生并未具备相对理想的实践技能,综合素质亟待提升,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使得高校专业教学的影响力无法充分地体现,很难调动教学工作改革的积极性。基于此,长期运用到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固化和传统的弊端,直接降低了教师授课的热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保证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样就造成了高校该专业教学目标相对模糊、授课方式过于单一、课程体系未能科学设置等多种问题,以致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的技能,基本的知识也无法运用到实处,限制学校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全面推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革新工作,使得该专业在日常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改革中面临众多的挑战。

综上所述,若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专业认证背景下与新师范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目前,培养具有较强授课能力的数学教师以及优质的科研人才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中相对明确的目标。只有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稳步提升专业教学的整体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如今社会,面对教师队伍的相对饱和,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教师行业的标准要求更高,致使高校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很高:学生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实践技能,同时也需要展示出教学能力。因而,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活动中,需要高度重视培养目标,确保学生可以利用好所学的知识,向着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高校应该依照实际的情况,合理构建可靠且新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将教学的基本思路加以优化,接触到广阔且多元的实践平台,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的构建路径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按照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认证的标准体系中的指标和观察点的要求,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模式可以划分出几个重要的方面:准确的专业定位、明确的目标与要求、完整的课程体系、创新的实践、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正确的质量评价体系。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1.准确的专业定位。立足于陕西全省,重点突出新师范的特点,打造出相对科学且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让陕西各地经济建设获取更加周到的服务。

2.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小学数学教师领域担任教学以及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信息处理、分析和管理的工作人员。

3.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

(1)增加、调整课程体系。促使资源有效的整合,合理把控不同内容的关系。目前的课程体系划分出:专业类和专业基础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实践创新这四类。课程设置为7类:通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拓展课、教师教育。专业方向限选课里面设置了4门课程:复变函数、初等数学研究、数值计算方法、微分几何。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对应模块的课程。专业拓展课里面设置了20门课程: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初等数论、数学史、泛函分析、高等几何、数学文化鉴赏、实变函数(双语)、点集拓扑、企业统计、经济预测与决策、国民经济统计、非参数统计、Excel应用、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工程学、模糊数学、组合数学、控制论基础、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生可根据兴趣任选。实践创新里面设置了:实验(实训)课、综合教育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教师教育里面设置了10门课程分别是: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道德、教育政策与法规、规范字书写、教师语言、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

(2)调整各学科的课时比例。课时分配应该考虑学科的严谨性,还需注重专业认证标准提出的实际要求。调整后的专业类各种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重要知识,按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设置课程的比例。

(3)加强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对于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建设力度需要适当强化,组织教师编写与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联系,确定好适宜的教材,将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完善。

4.提倡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实践教学的改革。目前校内实践包括:实验室教学、课程见习、毕业论文。校外实践分为:教学基地实习、生产实习等形式。寻求校外知名企业、教学单位的人才定期向广大师生做报告,分享先进的理念及经验,并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从实践中提升能力。

(1)实验室教学。不断加大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将具体的教学空间加以优化,使得学生的基本实践水平明显提高,还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技能。

(2)课外实习。组织学生去实习学校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师教学技能。

(3)毕业论文。学生选题,开题之后应该将论文的实际情况汇报给指导教师,还需经过指导教师的合理把关与评估,由此才能为论文的基本质量提供支持。

(4)社会实践。学院需要重视产学研结合的思路,借助于资源优势和场所优势,大力构建实训基地,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除了适当构建实习基地外,还应该落实好定期的创新实践训练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自主参与到项目的实践中。此外,学院还应该依照学院定位需求,设计多种竞赛类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行动中,主动寻找真知,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教学管理制度。应该重视对不同教学环节的科学把控,各个学期都应该关注深入的了解。在学期初,需要制定出精细的大纲,对于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等进行分析;在学期中,落实教学检查以及督导听课等任务,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成效更尽人意;在学期末,应该做好试卷分析以及学生评教等多种工作。每年11月份,学院一般都会召开“教学观摩月”活动,组织教师们对于优秀教师进行观摩,同时在校园中倡导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逐步优化教育思想,寻找可靠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6.教学质量评价。学院还可以通过创设有效课堂,完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构建。目前,每学期都会有期中教学学生反馈会、教师教学网上测评、领导不定期听课、督导评价。将它们当作最为重要的内容,每年针对教师的课业情况开展评估,实现综合评价,涵盖学生网上评教、督导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

五、结语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展开分析,打造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践行当代新型教育方针的重要行动,具有改革特色。考虑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专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定位,依照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定位,将经济社会的需求作为重要导向,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抓手,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手段,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高能力素质、较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院专业教学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改革方式,使得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认知加以提高,培养其成为应用型人才,增加就业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院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师范类应用型课程体系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