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南红”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产学研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3-01-25周小红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2期
关键词:湘南郴州旧址

□周小红 何 琳

郴州古称林邑,钟灵毓秀,这里有风光旖旎的“湘南洞庭”东江湖,有“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有被誉为“第二西双版纳”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被誉为“江南内蒙”的仰天湖高山草原,还有灿若烟霞的丹霞奇观高椅岭和飞天山,自然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同时,郴州也是一方红色热土,在百年党史中沉淀了“半条被子”“夜宿梨山”“一张借据”等红色故事,涌现了邓中夏、萧克、黄克诚、曾中生、欧阳海等一大批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红色人物,留下了“第一军规”颁布地、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等诸多重要红色遗址,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郴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遗存保护概况

(一)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作为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和首义地,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同时也是红军在湖南省境内战斗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郴州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和广为传颂的感人故事,所辖11个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全部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联动区,红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郴州是红色旅游资源大市,全市共有红色革命遗址300多处,主要红色旅游资源161处,其中包括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在内的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黄克诚故居、萧克故居、邓中夏故居、汝城沙洲村景区和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主战场等省级重点红色旅游景区5个。郴州作为罗霄山片区革命老区,不仅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数量多,而且红色旅游等级景区分布密度也较大[1]。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省级9个、市级35个。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郴州正在着力打造湘南红特色文旅品牌,依托文旅融合让湘南红成为郴州开放合作的最亮色。

郴州不仅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类型多样,包括活动旧址型、伟人故居型、战斗遗址型、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地型等多种类型。

(二)积极推进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修复工作。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逐步重视,秉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编制了《2015—2020年郴州市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湘南起义旧址群保护规划》《郴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书》《郴州市长征类红色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2020—2035年)》等相关政策文件以及61处革命文物旧址维修方案,将红色教育场馆的建设以及革命文物的保护管理纳入全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投入重金完成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地、黄克诚故居等20多处重要革命文物旧址的修缮和复原工作,并相继启动了郴州籍八位开国将军以及邓中夏、邓力群、曾中生、曾希圣等红色名人故居的修缮维护及复原展陈工作。

二、郴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产学研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高度重视,但目前产学研融合度待提升。为真正实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一目标,郴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出台了《郴州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年)》等相关政策文件。同时,为了不断提升郴州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集聚全市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和业界的精英成立了郴州市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会。然而就目前而言,本地旅游行企、旅游院校、研究机构等产学研各方的融合度有待提升,在针对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企和旅游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64.89%的人认为,政产学研各方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合作开发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不高。随着湘鄂粤高铁的互通,为郴州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然而郴州境内各红色旅游景点在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良莠不齐。因红色旅游景点多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免门票景点,加上景区有偿旅游项目开发不力,以致不少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工资靠财政、维护靠拨款。然而政府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入沙洲、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等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旅游景区,很多红色景区因知名度不高,景区内的综合停车场、公厕、游步道、标识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以及周边的餐饮、住宿、娱乐等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游客可进入性不高。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速度,各项设施建设的不完善给红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

(三)红色旅游景点分散,开发利用率低且缺乏统筹规划。郴州市虽然革命遗址数量众多,但因分布相对分散,实际开发利用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是缺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秀设计研发团队,没有注意散落在郴州各县市间的红色旅游遗址之间的内在关联,没有立足全省、全国的红色旅游大局进行统筹规划,与其他地区的联动意识不强。

(四)营销理念滞后,宣传力度不够。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红色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目前,郴州很多红色旅游景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明显滞后,一些景区管理人员甚至认为旅游宣传推广是政府主管部门和旅行社的事情,一味等客上门。同时因为缺乏专业营销推广人才,旅游宣传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旅游门店宣传单页、景区官网、携程、马蜂窝、驴妈妈等传统平台进行推广,导致公众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较窄,红色旅游产品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竞争危机。

(五)产品形式单一,体验性、参与性较低,吸引力不强。目前,郴州很多旅游产品为粗放型,形式较单一,多以文物遗址静态展示及导游现场讲解为主,缺少可供游客积极参与体验的活动项目。游客通过阅读文物标识牌上的简短介绍和导游人员走马观花式的讲解,很难全面了解这些文物遗址所承载的重大文化精神价值和历史信息。

(六)缺乏助推地方红色旅游发展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产品设计研发、网络营销、导游讲解等大批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郴州本地多所院校均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都没有开设郴州地方导游服务、红色旅游等相关课程。很多旅游企业管理人员表示,郴州本地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进行地方旅游服务时,大多存在对地方红色旅游资源不够熟悉,实践操作能力欠缺等问题,且流失率较高,能坚持留下来的很少。专业人才的匮乏,制约着郴州红色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郴州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产学研融合发展策略

要有效解决郴州红色文旅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当地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旅游行企、专业院校及研发机构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形成“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以研带产、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郴州红色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当地政府应组织党史研究室、旅游行企、旅游院校及研发机构等各方专家,对郴州红色旅游资源及蕴含的红色精神进行深入挖掘,遴选出特色鲜明且具有开发潜力的优质资源,增加人力和资金投入,加强景区交通、食宿、娱乐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让游客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二)坚持顶层设计,增强统筹规划。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应成立专门的政产学研合作研发团队,充分挖掘各景点的内在联系,依托发生在郴州境内的重大革命事件,将散落在各县市的高品级红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进行统筹设计开发。例如,郴州境内很多红色旅游资源都与湘南起义与红军长征这两大革命事件有关,在开发时可以将湘南起义汝城会议旧址群、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桂东县“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等与湘南起义相关的红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统筹开发。将湘粤赣红军游击队桂东活动旧址、寨前圩红军长征先遣队寨前誓师西征旧址、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汝城旧址群等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景点串联起来设计红军长征主题旅游产品。

同时,还应该看清全省乃至全国的红色旅游发展大局,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强红色资源的空间联动[3]。例如,湘南起义主要涉及湘粤赣三省,在开发湘南起义系列红色旅游资源时应增强与广东韶关、衡阳耒阳、株洲炎陵、江西赣州、井冈山等地之间的区域合作。郴州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径地,在开发红军长征主题旅游产品时应多加强与江西瑞金、井冈山、湖南永州等地的区域合作,构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创新景区营销方式,积极引客入郴。郴州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但除了汝城沙洲、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等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旅游景点外,大部分红色旅游景点因产品形式单一、旅游宣传滞后等原因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要改变这种现状,需更新营销理念,丰富营销方式,形成整体营销合力。

1.积极利用各种赛事和节会进行红色旅游宣传。可以有效利用旅游文化节、矿博会及即将承办的湖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等大型节会,积极宣传推介郴州优质的红色旅游资源。举办红歌大赛、红色故事比赛等各种赛事,创作演绎出更多更好的红色文艺精品,讲好“一张借据民拥军”“半条被子军爱民”等红军长征故事,并有效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提升郴州红色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在做好对外推广的同时,应该让每一位市民成为红色文化的知晓者、保护者和宣传者。然而从“湘南红”红色旅游资源产学研开发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市民对郴州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一知半解,甚至还有部分人认为郴州的红色旅游资源并不丰富。因此,应该采用节目演绎、现场互动、网络互动、故事讲解、影视推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3.研究旅游新业态,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推广。大数据时代,应积极研究旅游新业态,与时俱进,迅速建立新媒体矩阵,有效运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这无疑需要很多能抓住消费者真实心理需求、会打造网红爆款的新媒体营销人员,即网络种草官。

(四)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郴州红色底蕴深厚,拥有根正苗红的历史基因,同时郴州作为林中之邑和湖南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兼备,要实现红色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打好组合拳。

1.红色+绿色。例如,桂东有“三大注意·六项注意”、红军长征先遣队寨前誓师西征旧址等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全国负氧离子含量最高的县;宜章有著名的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同时还有被誉为“原始生态第一山”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色搭台,绿色唱戏,将红色与绿色旅游资源进行有机融合。

2.红色+蓝色。郴州是一方红色热土,所辖11个县市区都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郴州也是著名的温泉之城,地热资源丰富,11个县市区都有温泉。因此,可以依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对周边景区的带动和宣传效应,结合温泉资源,红色+蓝色,打造休闲度假之都。

3.红色+古色。郴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有天下第十八福地苏仙岭、神农殿、义帝陵、濂溪书院、板梁古村等众多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红色结合古韵,丰富了郴州红色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

4.红色+民俗。郴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瑶、畲、苗、侗、回等少数民族42个,世居少数民族有瑶族和畲族,民俗风情十分浓郁。例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汝城沙洲就是典型的瑶族村,在设计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如果有机融入瑶族的长鼓舞、盘王节、瑶族传统婚俗等特色民俗活动,一定能为当地红色文旅产业发展增添不一样的魅力。

5.红色+非遗。郴州历史悠久,积淀了众多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22项,其中湘昆、苏仙传说、嘉禾伴嫁歌、瑶族盘王节、汝城香火龙、安仁赶分社等10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红色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这无疑能达到双赢的效果。不仅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同时也能将非遗这项“软资源”转化为助推旅游发展的“硬实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例如,湖南省昆剧团就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创造性地编排为现代昆剧并将其搬上舞台,为昆曲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助推了郴州红色旅游的发展。

(五)运用科技手段增强互动性、体验感,让游客“玩得好”。近年来,红色旅游需求稳定增长,旅游市场呈现大众化、年轻化趋势,单纯靠文物遗址静态展览以及导游走马观花式的讲解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深度体验红色文化的需求。产学研设计开发团队应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情景设计、剧本编排、角色扮演和设置闯关等形式来激发旅游者的参与热情,或利用光电、投影、全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实现历史场景、红色故事的模拟再现,打造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大型红色实景剧,提升红色文化的代入感和体验性,满足游客沉浸式红色深度游的要求,让革命先烈的形象从史料中“走”出来,触动当代年轻人的内心。

(六)精心设计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让游客“带得走”。大力推进红色旅游文创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使用价值,能够实现资源商品化,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4]。目前,郴州市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2021年组建了郴州市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研发中心,生产了“半条被子”抱枕、初心党建套装等红色文创产品。下一步,应该充分调动激发旅游院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生产更多创意新颖的红色文创产品,积极打造红色文化IP。

(七)校企联动,培养红色文旅产业复合型专业人才。红色旅游专门人才是保障红色旅游不断进步的特殊人才,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和景区的常规运营密切关联[5]。基于目前郴州存在设计、营销、专业讲解等红色旅游复合人才紧缺的状况,旅游企业与旅游院校应该面对面对接,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输送和引进工作,有效化解红色旅游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

猜你喜欢

湘南郴州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油画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湘南学联绽放永不凋谢的初心之花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谢湘南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