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建引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2023-01-25刘海云
刘海云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省宜春市 336000)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高校党组织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由此可见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也是推进课程思政顺利开展的必要保障。
1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7 年12 月教育部审议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基本任务是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第一大育人体系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
然而根据笔者在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尽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已经全面推进有5 年了,有些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依然不够准确,比如有老师说“我以前上课就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延展啊,那应该就是课程思政吧”,因而自我满足。有些老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比较清晰,但却存在畏难情绪,比如有老师说“我不是思政专业的老师,我怕讲错呀”,因而裹足不前。而有些老师则说“我是进行了课程思政,但效果多大我还真说不准”,因而动力不足。因此很多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或是落在试点课程,或是落在示范课程上,大部分老师们只是在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比赛时选取一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或教学展示,其他时间则依然故我。总之,课程思政的覆盖面和系统化情况依然不令人满意。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引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急需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三个问题:一是如何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及意义的全面理解以提高教师系统开展课程思政的使命感;二是如何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以加强教师课程思政的自信心;三是如何完善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以保证课程思政的持续推进。
2 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2.1 问题分析
(1)影响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及意义全面理解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相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学习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促进教师开展有实效的课程思政相关政策、理论学习的措施不力,导致教师对政策理论学习不入脑不入心。
(2)影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自信心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准确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正确表达课程思政元素、畅通课程思政途径等方面的方法措施把握不准和不够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帮助教师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措施不力,导致教师对课程思政底气不足。
(3)影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完善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研究者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还是比较侧重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以及途径的探索,这种现状产生的根源在于目前研究者和负责督导的部门对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以及效果评价的标准和体系还不够明确,导致对教师建立自评体系缺乏有效的指导。
2.2 解决思路
高职院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抓实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全力提升教师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有效夯实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教师做课程思政建设“领头羊”,和加强院(系)推进课程思政相关制度的建立,促进课程思政的课程全覆盖;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推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深入研究和尽快建立。
3 问题解决措施
3.1 科学系统地确立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内容
尽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如何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毫无疑问的是老师需进行大量的政治理论学习才能够将指导意见有效落实。因此,负责组织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基层党组织首先应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系统地确立,并保证常规性的集中学习,而不是开会的时候随意选择一个文件念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系统地接受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还能促进课程思政素材不断得到累积。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尤为重要:
一是坚持推进林地布局调整,实施“化零为整”工程,将农业分场条田林带统一调整到中心路一侧,并用条田林地与新曹分公司边角隙地进行置换,变原来的林带分割田地为现在的林网内农田连片,彻底解决了树与大田争肥争光的矛盾,实现“田在网中”。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谓“育人先育己”,老师只有先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身必学的内容,才能保证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因此基层党组织要要着力开展深入研讨,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紧盯老师的知识短板,系统而有重点地安排学习内容,这样老师们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时才能够做到准确。
(2)师德师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课程思政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如果老师德行有亏,那么就无法在学生面前保持师道尊严,课程思政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老师们接受师德师风教育也必须是经常的、系统的。基层党组织可通过教育法律法规学习、警示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让师德师风教育入脑入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基层党组织只有组织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以及基础有深刻而系统的认真,才能够真正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从而准确地与专业课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入。
(4)课程思政专项学习。课程思政包括准确挖掘思政元素、畅通课程思政渠道和完善课程思政效果评估等三个基本环节。基层党组织可以收集三个方面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的相关材料,提供给老师们进行学习和研讨。老师们在具备了良好的课程思政意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
3.2 环环相扣促进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出成效
科学系统地确立学习内容只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基础,基层党组织还应该通过构建立体的教育空间,引导老师们通过学、思、践、悟四个环节进行循环式地学习与实践,以提高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强抓学风为先。通过严格考勤、严肃学风、保证时长等方式严抓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落实,从而保证学习质量,不断端正教师学习态度,而这也能进一步促进教师对学习内容深入学习与研讨。
(2)激发反思为导。通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多样的学习感悟分享活动,如“课程思政案例”分享会、“树标杆,找差距”师德教育微党课、党史学习心得评比等活动,引导教师深度聚焦榜样、楷模,从而促进教师学思并行,学习效果随之显著提高。
(3)坚持实践为重。通过拓展实践平台和畅通为民服务渠道,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支部挂点班级,组织师生一起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引导党员、教师用实践检验学思成果。党员、教师实践意识不断强化、而通过实践,老师们也收获了一个个真实案例,课程思政的内容就更加鲜活,更加具有说服力。
(4)促进感悟为继。通过及时总结专项活动效果和严格各项评议流程等,比如非党员教师党史学习教育心得分享会,党员教师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年终绩效评估、民主评议党员等,引导党员对自身先锋榜样作用发挥情况和教师对自身德师风表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估,促进老师们深悟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方向,及时开展新一轮的学思践悟。
3.3 先锋模范引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成风尚
(1)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尤其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作用。高校院(系)基层党支部书记既具备过硬思想政治素质,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能力业绩突出,因此他们具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良好基础,也在广大教师中有较强的影响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
(2)科学组建课程思政建设团队。由“双带头人”、党组织的其他政治强、业务精的党员结合课程建设特点,牵头组建有党员和非党员、有不同等级职称成员的课程建设团队,有计划地推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通过这种方式以点带面,总体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水平;
(3)加强课程思政经验交流平台建设。担任课程组负责人的基层党组织党员积极承担平台建设的责任,通过邀请校内外课程组教师参加示范课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经验分享会、优质课展示等多种途径,带动更多的课程组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与探索,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更重要的是使课程团队有参照对象,标杆更容易建立,从而激发团队目标明确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4)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宣传力度。基层党组织党员通过联合非党员教师开展支部挂点班级、专业思想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在高校开展“立德树人”中能够起到的重要和必要作用的同时,也进一步坚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决心,师生都从思想上认同课程思政建设,更有力地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顺畅进行,效果也更加显著。
3.4 有力推动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建立与完善
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改革的预期目标是否成功达到。因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否达到,势必需要有科学而完善育人效果评估办法来进行评定。评估内容一是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过程的督导,评估对象是教师;二是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评估对象是学生。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估,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动力才能保持,否则必将会因为看不到成效而消耗动力和信心。
(1)《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校院(系)级单位党组织要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并为其贯彻落实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因此,对于能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基层党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是否持续有效地开展课程思政的督导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中业务、党建功底都扎实的党员作为教学督导不仅能够较好地判断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否正确到位,教师是否有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等,还能够帮助教师完成课程思政自评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课程思政实施后,在学生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试卷评估的方法应用非常有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应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而作为以学生为主要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基层党组织和全过程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党员教师更有经验如何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内容纳入育人效果评价范畴中,更有能力研究出更为精细和系统的评价指标,充分及时反映学生成长成才情况,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因此,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力量,课程思政 “教-学-评”的闭环结构能够更快更科学地构建。
4 课程思政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基层党组织不仅可以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同时,通过这一项引领工作也能够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1)通过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引领,基层党组织对抓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更加深入化、体系化,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更加显著。
(2)通过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引领,基层党组织的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有针对性,同时,还能够得到广大师生对基层党组织促进学校核心工作的高度认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更加显著。
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具体表现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党建 +”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工作思路,党建工作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就是“党建+教书育人”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只有真正将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工作紧密结合,高校教育才能够做到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学校才能真正担负起为中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