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23-01-25吴娜

成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江阴民谣歌谣

吴娜

江阴高新区实验幼儿园(江苏省无锡市 214400)

文化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反过来艺术也会对人类社会形成巨大的影响,由此来看,人与艺术之间是相互创生与塑造的关系。艺术在人类社会中不断的床戏、积累与发展,教育在其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儿童教育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并完成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要利用更好周边资源,做好艺术课程建设与艺术课程教育。

1 江阴民谣在幼儿园艺术课程开发中的应用意义

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艺术课程开发与教学对幼儿成长来说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艺术课程中融入优秀民间民谣,对幼儿成长、学习带来诸多益处。

1.1 提升幼儿艺术学习积极性

江阴民谣多用词质朴且朗朗上口,其中的含义也比较直接,幼儿能够较为容易的理解歌词大意,且歌词内容往往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有效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在艺术课程中使用江阴民谣开展教学,幼儿能够在倾听和学唱过程中体会到民谣的魅力,能够熟悉并使用歌谣中出现的词汇。有利于提升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2 有益与幼儿动作协调及思维发散

1.3 有益于幼儿良好的品格的养成

江阴民谣,押韵上口,歌词朴素,且其内容基本反映的都是关于“真、善、美”的思想主题,能向幼儿传播正能量及正面思想,有益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

1.4 有益于幼儿良好合作意识的养成

江阴民谣中的歌谣要都具备故事情境,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在此过程中,幼儿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及合作,也会发生摩擦和问题,最终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提升幼儿合作意识与团结能力。

1.5 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从实际情况来看,性格健全的人才在社会竞争中具备更大的优势。江阴歌谣大多趣味十足,歌词简易活泼,与幼儿好动、活泼的特点较为相符。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将民谣与游戏进行结合教学,让幼儿在民谣游戏学习中自由地发挥、自由地表演,为幼儿创设更加优质的情绪环境,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快乐,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的情绪,有益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1.6 有利于幼儿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江阴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喜爱音乐艺术,也因此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民间歌谣艺术,民间歌谣并非单一的艺术形式,能够与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相互结合,在幼儿艺术课程中渗透民间歌谣,有利于加强幼儿对当地民歌艺术的理解及热爱,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2 教师如何开发周边民间歌谣教学资源

2.1 以主题为切入点对周边民间歌谣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幼儿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皆与成人有较大差异,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但是却对具体的自然事物颇感兴趣,有着较高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教师在对周边民间歌谣资源进行整合及利用时,要注重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教学资源中提取出幼儿较为感兴趣的部分以及符合幼儿学习兴趣的部分。幼儿教师可以“主题”作为切入点,对周边的民间歌谣资源进行整合性开发。例如,教师可以在某一个教学期间内举行某个艺术主题教学,并围绕这一主题对周边的民间歌谣资源进行搜集、梳理、整合、提取及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需求与兴趣,并考虑到现实生活的新形势与新变化。

首先,教师可以对民间歌谣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快乐的节令歌谣、好听的家乡歌谣、质朴的劳动歌谣、有趣的民间儿歌四个类别,并以此四个类别作为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资源搜索。教师在进行资源搜索过程中,需要对内容中涉及的概念及该概念的纵向发展联系给予高度关注,同时也要对民间歌谣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关注,以此围绕教学主题,搭建教学框架,填充相关民间歌谣资源,形成全方位的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学体系。

例如,教师可在某个教学期间内确定“民间儿歌”教学主题,确定好这一主题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民间走访收集、网络搜索收集、文献搜集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源。完成这一环节之后,教师还要对所搜集的歌曲按照曲风和歌唱内容进行删选,将其中郎朗上口、简单易解、内容健康、思想向上的歌曲融入教学内容,开展主题艺术课程教学,丰富幼儿知识、拓宽幼儿眼界,提升其艺术素养。在民间儿歌这一主题下,教师可将江阴当地歌谣《江阴十二月半歌》、《九九歌》、《萤火虫》等民歌资源融入教学内容,这些民歌内容包含自然规律的变化,描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且道出了劳动人民的不易,能够教会学生更多的自然知识,也能够教会学生珍惜他人及自身的劳动成果。

2.2 利用周边资源开展校外艺术课程教学

江阴周边的民间歌谣资源十分丰富,有些艺术资源我们可以将其纳入幼儿园、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但是,也有一些更丰富、更生动的艺术资源我们无法复制也无法移动,但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江阴民间歌谣艺术形式、更深刻的体会民间歌谣的艺术氛围,我们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走进江阴民间歌谣。

由表5可知,传热系数K的试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平均误差为0.442%,设备精度为99.558%,符合国家标准[5-6].

借助刘半农先生的名气,江阴民歌《江阴船歌》的名气声名鹊起,也因此,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江阴民间歌谣的魅力。《江阴船歌》指的是船民在日常劳动中所唱的歌曲,体现出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对劳动的热情,体现出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平凡又伟大的精神。无论是书本上的《江阴船歌》,还是视频中的《江阴船歌》,都不如船民口中的歌曲更生动、更活泼、更动人,能够使人受到艺术感染、产生情感、思想上的共鸣,使人真正受到艺术的熏陶。幼儿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幼儿,到船民们工作的地方,脚踏实地、身临其境的倾听他们劳动时的歌唱。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课外艺术课程学习时首先要保证幼儿的安全,保证教师的数量。幼儿一边观看船民们的劳动场景,一边倾听、学习他们对劳动的歌颂与赞扬,体会他们都会生活的热情及热爱,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学会了歌唱民间歌谣,也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因此,会对周边的人和事物,对他人和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珍惜、更加热爱。利用周边民间歌谣资源开展教学,有利于提升幼儿音乐艺术素养,也有助于促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

2.3 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民谣资源

所谓民间歌谣,自然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间歌谣艺术大多来自生活、歌唱生活、诉说生活。例如,家长在哄幼儿睡觉时会轻哼一首《摇啊摇》,家长在感叹生活不易时也会低吟一首《萤火虫》,家长在于幼儿玩耍时也会欢唱一曲《扛肩搭背》或《大头》。这些歌谣都是幼儿在生活中最常听的歌谣。因此,教师在开发民谣资源的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向学生“请教”,可以询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会唱什么歌谣,并依据幼儿的答案进行记录、学习和研究。确认了歌谣的内容及思想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常听的歌谣进行表演,在收集民谣资源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3 在幼儿园艺术课程中利用民间歌谣的策略

3.1 江阴民间歌谣类型

江阴民间歌谣大多都传达了朴素的情感和积极的信念,包括歌颂家乡、赞美劳动的歌曲,如解草山歌、摇船山歌、踏水山歌、栽秧山歌等等,这些民谣无不歌颂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江阴民间歌谣中还包含许多传达真善美,表达真挚情感的歌曲,如对山歌、乱说山歌、说白山歌等歌曲。

3.2 在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学中渗透民间歌谣的方法

3.2.1 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幼儿兴趣

幼儿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发育都尚不成熟,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又在精神系统控制方面表现的较为明显,如注意力难以集中或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师在开展民间歌谣艺术教学过程中,就要将教学方式变得更有趣,更吸引人,帮助幼儿培养并保持对民歌学习的乐趣。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采用表演排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全新的教学形式。以《摇啊摇》为例,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谣,大多数幼儿对此歌谣也比较熟悉。在利用这一歌谣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将全班幼儿分为两个一组,令一名幼儿扮演外孙或外孙女,另一名幼儿扮演外婆,两名幼儿手牵手做出“摇啊摇”的动作,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谣,在提升其肢体协调能力与音乐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幼幼互动,促进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幼儿民间歌谣学习兴趣。

3.2.2 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与成人有较大的不同,成人会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学习,幼儿大多会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所以,教师在利用民间歌谣开展教学时,可以根据歌谣本身的风格与内容进行创设情境式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展之前,利用歌谣内容描写的图片对教室进行布置,创设出氛围浓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到教学环境中对民间歌谣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培养幼儿审美能力,提升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民间歌谣进行联想、欣赏,从而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受到民间歌谣的魅力。此外,教师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可以邀请学生共同参与,提升幼儿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参与性。

3.3 提升教师开发利用民间歌谣的能力

基于民间歌谣的幼儿园艺术课程资源开发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项目,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应将此进行程序化、系统化运作,唯有如此才能将名额资源进行科学组合与优化配置,才能使民谣资源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价值。相关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熟悉且掌握民歌资源开发利用程序,教师在开展资源搜集与利用工作前可制定出高效的工作程序,例如参考搜集资源、资源分类、资源与幼儿需求匹配、设计资源利用方案、修正资源利用方案这一程序开展工作,提升效率。

3.3.1 丰富教师搜集民歌资源的渠道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歌资源是优化幼儿园艺术课程的有效保障,教师要想获得理想的民歌资源,就需要进一步丰富资源收集渠道:(1)人脉渠道:教师可向幼儿园内的所有工作者、幼儿家长、幼教专家、民俗学专家或民间艺人等进行请教,借助人脉的力量搜集民歌资源;(2)资料渠道:教师可借助文化局、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获得不同形式的民歌资料(图片资料、声像资料、文字资料等);(3)艺术场所渠道:教师可到民间文化馆、茶馆或民风习俗保持的比较好的地区进行走访,搜集民歌资料。搜集江阴当地民谣资源或许并不困难,但是找到适合幼儿特点、满足幼儿需求的民谣资源也并不容易,所以,教师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做一个收录者,还要担任起建设者、评价者、研究者的责任。

3.3.2 了解幼儿发展的需求

民谣资源是否符合幼儿特点是决定其在艺术课程教学中能否起到积极作用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艺术学习需求。教师应从幼儿社会文化活动及文化背景角度入手,对幼儿学习需求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具备喜欢新事物、学习新事物的学习需求,同时需要学习一些基本而专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依据幼儿需求,对民谣资源进行筛选。

3.3.3 对民谣资源进行筛选

教师搜集民谣资源最终是为了服务幼儿艺术课程教学,所以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民谣资源与幼儿学习需求的契合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民谣学习有着不同的需求,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幼儿也会由于个体差异而存在学习需求不同的现象,因而,教师需要对民谣资源进行梳理、整合与筛选。首先,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达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积极内容和健康思想,所以,要从民谣资源中选择符合幼儿需求的内容;其次,幼儿对音乐艺术及歌词文本的理解都比较有限,教师也要基于幼儿特点为其选择难度适中的歌谣资源。

3.3.4 设计民谣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民谣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明确资源开发利用的方案目标、基本理念与实施细则;(2)制定民谣资源利用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明确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方法;(3)明确民谣资源的具体利用方案,设计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民谣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工作,是一项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需要教师加以探究与探索。

3.3.5 完善民谣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教师设计完民谣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之后,就可以按照方案流程开展相关工作,并在实际开发利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工作方式,补充、改进、完善相关方案方法与流程。如果教师在方案执行与完善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艺术课程能力或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足,就需自动自发的进行相关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通过网络学习、资料学习增加理论知识,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园长,增长经验,通过不断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尽量为教师创造有利的进修条件;如果教师发现自身存在方案设计能力不足的情况,也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联系,提升方案设计和完善能力。基于民间歌谣资源的艺术课程方案设计内容应当包括: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负责人员、参与人员、相关民谣资源、活动组织、活动方式、活动流程、活动评价等环节。另外,在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方案、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不断进行修正、改进与提升。

4 结语

民间歌谣是朴素而珍贵的艺术教学资源,江阴地区文化氛围浓厚、人们自古喜欢载歌载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民间歌谣资源,我们应对其进行挖掘、保护、提炼和应用,实现对民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幼儿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幼儿艺术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江阴民谣歌谣
魅力江阴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登江阴黄山要塞》
《春天的歌谣》
江阴特产——马蹄酥
十唱共产党
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 这个大地,我过来了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