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色龙》的现实意义

2023-01-24张海宇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奥楚变色龙洛夫

◎张海宇

对于经典的小说而言,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写出一个形象鲜明的人,或者写出一件亘古流传的事。其中,事也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因此人物形象可以说是小说核心之核心。关于这一点,早就有类似的判断,比如说有研究者指出: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塑造个性鲜明的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1]其实从经验的角度来看,所谓个性鲜明的、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指这一人物形象能够与生活中的某种类型的人发生重叠,相应的就能够用小说中的人物的心理,去解读生活中相关人的心理,而这也正是小说创作的初衷。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当中,有《变色龙》这篇课文,这也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作者是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通过梳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对这篇课文的解读,教师的视角往往锁定在小说中的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身上。这样的解读无可厚非,毕竟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作者精心创作的,如果没有能读懂这一人物形象,那么对课文的解读就是不到位的。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对这一人物形象所映照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笔者这么说,并不是说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对奥楚蔑洛夫的现实意义进行解读,只是想强调的是,日常的所谓现实意义解读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更多的只是在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是肤浅的,笔者以为只有将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投射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以及具体的事上面,这个人物形象才会鲜明生动起来。

一、经典人物形象总是映照现实的

对于像《变色龙》这样的经典短篇小说而言,笔者有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那就是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一定是需要映照现实的。这些人物形象的意义,正在与其对现实的映照;这些人物形象的生命力,只有在具体的现实当中才能得到生长。

人们之所以对“变色龙”这个称呼耳熟能详,其实并不是因为变色龙的生物意义,而是因为契诃夫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天才地用变色龙来指代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人。也就是说,当作为生物的变色龙被赋予了人的意义之后,其才成为一个经典的形象。高尔基曾对《变色龙》有过这样的评价:“一个荒唐的时代,一个善变的警察,一条无辜的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2]作为文学大家,对这篇小说作出这样的评价,应当说是在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一个普遍的道理。如果用“经典人物形象总是映照现实的”这样一个观点来解读高尔基的这句话,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很高的契合度。

很显然,“一个善变的警察”就是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在映照现实的时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呢?这里不妨从课文中的一些描写来分析。

课文一开始在交代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就说: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可以想象在当时的具体社会情境之下,一个“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警官”,还“拎着小包”,那么其在“穿过市场的广场”的时候,必然是非常具有气场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在他的后面还“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巡警是什么形态呢?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只是“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显然巡警的形象与警官的形象相差甚多,这样的描述凸显出一个领导与一个跟班的角色关系。将这种关系投射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当中似乎并不缺少这样的情景。这实际上就是经典作品中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射。

除此之外,再比如说课文当中重点描述的奥楚蔑洛夫与狗之间的关系。用高尔基的话说,就是“一个善变的警察”和“一条无辜的狗”之间的关系。通读这篇课文的人都知道,在奥楚蔑洛夫与狗交往的过程中,他发生了数次的变化:一开始听到有人(高尔基所说的“一群无聊的人”中的一员)骂狗是“该死的东西”,而且从骂的人的口气中还可以发现为了提高自己的层次,其还特别强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这实际上是将自己放到了一个现实时代的背景之下,为自己营造了一种高度,从而保证了自己具有正义性:因为在“这年月”,所以“咬人可不行”,所以狗就是“该死的东西”——这个人在其后还有相当丰富的语言,其实都是在表达类似的意思。

这个时候奥楚蔑洛夫的反应是“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说的话则是“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笔者曾经对学生进行过普遍的调查,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绝大多数初读者在读到这里的时候,都感觉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正义的人。其实在生活当中类似于此的场景又何尝没有呢?当一个人在相对陌生的情境里,在看到另一个人尤其是具有领导地位的人说出一番义正词严的话时,心里往往总是多多少少有一些崇拜的。可惜的是,这样的崇拜常常会在新的现实面前遭遇挫折(《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也有类似的环节)。

课文中也是如此,当奥楚蔑洛夫听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态度立马发生了转变。这里值得琢磨的有两个细节:一是奥楚蔑洛夫态度的转变,二是奥楚蔑洛夫的借口。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用一个匪夷所思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狼狈,表明这就是一个已经熟悉了媚上欺下、且能够做到切换自如的官场角色。很显然,只要将这样的目光投向现实,就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有类似于此的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变色特征,与奥楚蔑洛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见,小说中的经典人物与现实中的某些人确实可以形成映射关系,发现了这一关系,就可以感受到作品的强大生命力。

二、变色龙在当下的现实意义解读

之所以提出“变色龙在当下的现实意义”这样一个命题,并不是为了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个或者某一类人进行具体的对照,而是为了将经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拥有类体验之感,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不要做这样的人。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多数情况之下,《变色龙》从情节分析得出人物形象,其社会意义未能得到深入地挖掘。要准确把握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需要从其深层背景说起,理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他这样表现反映的是怎样的社会现实。[3]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在具体解读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还原分析法,即从其“警官”的身份入手,去看看其作为社会底层的一个社会管理者,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可怜的一面;同时,从其警官职责的角度切入,又可以看到他的职业判断以及价值取向处于怎样的扭曲状态;再者,从警官与将军的关系来解析,则可以看到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基层管理者,在处理事情时原则让步于上下级关系、随意性冲淡严肃性的情形,而这正是社会腐败的根本体现。

当然,在任何一个社会当中,都有着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只不过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反映着社会治理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或者可以认为,一个社会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越少,那么这样的社会就越清明。那么回到上面这个课题上来:变色龙在当下的现实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

笔者以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尤其要注意的是,尽管在社会现实当中,会多多少少存在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或者类似的现象,但是本着教学的意义,在构建课文解读脉络的时候,依然要注意正面的引导意义。在明确了这个原则之后,解读变色龙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可以从这样的两个方面来进行:

其一,审视。

对于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人物的形象,在日常的解读当中,学生会自然的产生多种态度,有人会嘲笑,有人会讽刺,当然更多的学生会相对被动地接受教师给出的观点。在诸多观点当中,有一个观点需要放大,这就是审视。当学生需要思考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是一只变色龙的时候,需要从课文中描述奥楚蔑洛夫的言行中去寻找答案。

比如说这样的一段: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相对于上面的言辞而言,奥楚蔑洛夫在这里的“变”,本质上是站位和逻辑的“变”——这个时候他站在狗(实际上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立场,将为“人”(赫留金)说理的逻辑,改变成了为“狗”说理的逻辑。

在课文解读的时候,必须明确认识到奥楚蔑洛夫的每一次变化,实际上都是占位与逻辑的变化,是在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进行着站位与逻辑的切换。这样的切换使得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变色龙,从而也使得这一令人厌恶的形象又变得那么深刻。

其二,自省。

所谓的自省,就是指在解读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不让自己成为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逻辑起初是很简单的,用不少学生的话说,“坚持真理,伸张正义”即可;然而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任何理论上的逻辑,只有接受了实际的检验,才能彰显其生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解读课文的时候就需要梳理奥楚蔑洛夫成为变色龙的真正逻辑。

解读课文可以发现,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够在相互对立的两个立场上自如切换,本质上是为了满足其自身的最大利益:如果狗不是将军家的狗,那么他就站在众人的立场去赢得民心;如果狗是将军家的狗,那么他就站在将军的立场去赢得官心。而当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逻辑之下,其判断的结果必然是官心重于民心。只要这个逻辑客观存在,那么不管是奥楚蔑洛夫还是其他人,都有可能成为变色龙。所以要想不成为变色龙,关键就是要打破这一逻辑,在权两害的时候真正将民心放在官心之前。

应当说有了审视和自省,那么对这篇课文的解读就是相对完整的。尤其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样的解读不仅深入了课文,同时又能够从课文当中走出来,能够将对课文的理解建立在与现实的映照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乃至于教师对课文的认识,都会更加完整。

三、学生能够在《变色龙》中学到什么

作为教师,在解读《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生的学习收获自然不应当是教师灌输的结果,学生的认识应当是自主建构出来的,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主动建构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拓展一个广阔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变色龙》这样一篇课文,在解读的时候思考类似于“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什么”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厘清文本解读的内涵,把准文本解读的方向。

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什么?这实际上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永恒话题。《变色龙》的讽刺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也正是因为其强烈的讽刺意义,所以《变色龙》才在浩瀚如海的文学作品当中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成就了作者契诃夫的三大短篇小说家之名。如果说学生在读了这篇课文之后,形成了对类似于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的强烈鄙视感,那就说明这篇课文解读的目标初步达到了。如果再往深层次角度思考,那么还必须认识到上面所提到的审视以及自省显得更加重要。

审视是面向他人的,自省是面向自己的。审视他人,犹如镜鉴,审视他人也是为了更好的反省自己。解读《变色龙》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审视的过程,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借助于作者的视角,用作者的文字去审视其创作的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人;二是站在自己的视角,去审视《变色龙》这样一篇作品。这两个层次之间具有一定的梯度关系,而两者的递进与结合,就可以使得作为解读者的学生的视角得到延伸。随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现实,去审视现实生活当中有没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自己有没有可能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不想成为这样的人,那么自己应当注意什么?

其实无论是对于教师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些问题都具有深刻的意义,都能够让解读者走入文本之后再走出文本,然后走向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构建一个能够让自己悦纳的人。

猜你喜欢

奥楚变色龙洛夫
《变色龙》的人物形象以及讽刺手法分析
世界著名小镇克鲁姆洛夫
神奇变色龙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读懂奥楚蔑洛夫“变”的艺术
《变色龙》教学设计
变色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