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探析
2023-01-24陈锐
陈锐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经由国务院正式成立,在此基础之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等被更好地统筹起来。图书馆界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也逐渐踏上了研学旅行研究的道路。图书馆在遵循着自我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在实施文化结合旅游两者融合的新层次核心路径。这种发展模式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将馆藏资源加以利用,还将图书馆的馆藏价值运用各类载体进行高效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特殊身份是其自身担当文化传承的重任,并且还要满足教学科研服务的各类要求,与此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人文素养,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更充分的传承。因此,在文旅融合时代,高校图书馆进行研学旅行的活动非常必要。
一、开发文旅融合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探索新型服务模式能够更充分地引导社会向学氛围,会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具体实施非常有利。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就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而且研学旅行也不断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此基础之上,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也发挥着非常重大的作用。相关部门对于研学旅行基地的制度规范和行业标准体系的完善一直非常注重。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发布,高校图书馆也更加有动力去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资源,并且开拓自身的潜力,对研学旅行服务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同时也可以和国家政策相互呼应,使相关政策得到更为积极有效地实施。研学旅行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项目之一,能够促进其自身的价值实现,而且高校图书馆也应当利用政策优势来不断开发自身的发展潜力。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掌握各种年龄层次以及有着不同需求的读者对于研学旅行服务的真正需要来开发更多的服务课程或产品,如此可以将馆藏资源进行更高层次的利用。高校图书馆对于研学旅行的开展能够盘活自身的馆藏资源,对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合,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形势的不同发展趋势之后,能与人文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融合和交流。只有不断开创新的发展形势,才能够做到将馆藏资源真正有效利用,才能够真正将文化转化为资源,从而促进高校强化自身优势,真正将高校图书馆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到更大,帮助高校提升自身多彩的社会价值。
经过调研可以得知,高校图书馆如果能够真正利用研学旅行的政策将自身的文化馆藏资源盘活,则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中小学生的目光,能够将自身的知名度提到更高层次。而且作为附加的研学资源,课程和产品的出台也能不断拓宽小学生以及中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较早理解课程之外的图书馆文化,以及对高校的图书馆有着更深的向往之情。因此高校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开展不但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而且还能够促进小学生和中学生积极向学,还能够扩大高校自身的影响力。此举能够帮助高校在进行招生的时候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二、文旅融合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模式
上文我们已经通过研究针对性提出了文理融合背景之下图书馆进行研学旅行活动的优长之处,但是相关理念和相关研究较多,真正投入实践的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目前还非常少。经过对国内高校图书馆以及各类研学旅行服务开展情况的调查,可以得知能够实施的高校屈指可数,高校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的计划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面对陌生服务形式的开展,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便否定其优良创新思路,应该迎难而上,通过创新不断地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盘活高校馆藏资源进行更多的努力。首先,“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的先贤经典语录一直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当中。只有能够以更加深刻的世界眼光去看待世界和了解世界,用步履丈量真正美好的风景,我们的文学素养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以及升华。古代先贤所说的“行万里路”,其实质在于通过不断积淀自身的精神文化力量和丰富自身阅历,来保证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更加深厚的思维方式,能够对世界万物拥有更为沉淀的了解。在真正感悟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的心会与世界的风景与人情世态进行更好的磨合与融合,能够在层层感悟之中拨云见雾,释放出自己的天性与感悟。在行万里路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及时地去阅读精品文化,帮助自身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促使我们拨开思想迷雾,更为真诚地去看待各种人情世态,帮助自身真正学有所益。
三、文旅融合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高校践行初探
通过调查发现实践较好的当属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自从2013年始,该校便一直大力提倡旅行和阅读进行融合的新型生活方式,希望全校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投入此次创新型阅读的活动之中。为提高学生参与率,该校探索出了各种方式来具体实施该活动理念。例如,每年的暑假带书本去旅行的活动定期进行开展,而参加这个活动的同学要在暑假旅途当中选择自己所钟爱的书目。要求学生在旅途过程当中进行阅读,并且将自己旅途当中的见闻通过自身的知识体系和书本的内容进行概括和自我感悟书写。为更好地帮助同学之间对感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们开展关于读书交流会和分享会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旅途的意义和阅读的意义,并让学生之间互相品位彼此的魅力和灵感来源,帮助学生们能用多元化视角去看待文化资源。此举对提升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非常有效,对于提升学生的品行和道德修养也非常重要。
无独有偶,书本与旅行的融合计划也被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所接受。沈阳师范大学十分看重阅读与游学以及分享感悟三者融合的学习方式。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参与者要在旅行过程中对旅行和阅读过程进行亲自设计。此举可以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旅行习惯制订读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整合自身青睐的旅行文化资源和知识的吸收方式,不仅丰富学生的旅行过程,还真正促使学生在旅行过程中获得一些真诚的感悟和灵感,该学校还专门鼓励学生能够在旅行过程中真正的感悟自然,并且要求学生可以将旅行与阅读结合过程中的一些真诚的感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在读书与旅行融合的过程当中,学生们还能够通过对当地文化习俗的了解来提升自身的阅历和对知识的感悟程度,实质上这正是参悟的过程。高校图书馆活动之中只有学和旅行得到充分的结合,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将知行合一进行践行。这种学习模式非常值得推广,因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到知识的用处,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真正广泛且深入地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极有益处的。
(二)非遗传承保护
除了常规模式之下的研学旅行服务之外,对非遗的保护传播也非常重要。经过调研可以得知,高校图书馆更大程度上是从理论和传播模式来探讨非遗研究方向的,但是很少有高校能够做到将图书馆的核心优势与非遗研究进行融合,这一点正是保护非遗过程中的缺憾。如果能够将非遗保护和学生深度阅读进行融合,才能够更好地助推非遗发挥巨大的作用以此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文化资源的魅力,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阅读推广服务。对于文旅融合之下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模式,我们要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如此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推行更高效的文化阅读服务,将图书馆资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盘活。对创新来说,只有不断推翻旧模式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体验。如今大学的教育知识体系中,应该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进行更好的体验,实现学科创新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更好融合以及能够助推图书馆的非遗保护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与提高。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岁月当中积累了非常多且珍贵的非遗文化。但由于技术有限,很多非遗仍旧处在一种没有开发的保护状态之中。非遗文化进行开掘非常需要历史记录的支持,需要对不同种类载体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我们始终应该明晰高校图书馆新服务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在发展当中有效地激活馆藏资源的优势,这是一种图书馆发展模式的新思路,正是由于创新者的不断实践,图书馆资源才能够在社会当中得到有效利用,真正为学生们带来视觉盛宴。
在非遗保护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库的方式收集各种支撑材料,对地方中的文献资料进行不同种类的收集和归纳,并且将整理好的资源与社会资源进行共享,如此能够将非遗的信息更全面地传播到学生之中。探索新模式的过程当中,一些技术的利用必不可少,鉴于非遗的特殊性,部分高校如果空间尚有剩余,可以考虑开辟出独有的非遗文化展示空间。此项目在具体实施当中并非易事,需要实践者集中自身精力进行非遗文化展示空间的构造与布置。很多非遗产品只有通过技术辅助和背景呈现才能够真正展示出自身魅力,做到真正调动观众的兴趣,促进观众理解非遗产品的珍贵之处。在展示非遗过程之中还要做到对于非遗产品进行保护,高校可以将VR技术更灵活地运用在非遗的展示当中,如此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非遗文化,近距离的观察非遗产品的特点和形态,也能够做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只有非遗文化被学生和大众真正地认识和了解,非遗才能够获得更大范围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也能够得到更加完美的彰显。在目前已经进行非遗实践展示的高校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通过对非遗产品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这无疑是非遗产品被展示的实践过程中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结合国家政策,利用自身的图书馆资源对非遗产品进行更好地展示与传播,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不得不提的是,高校的生源与中小学的生源并不相同。高校当中可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地域分布的广度是中小学所不能相比较的。因此,在展示非遗的过程当中,高校图书馆在招募高校图书馆非遗产品展示区的管理人员时,可以招募非遗来源地的学生,如此能够更加充分的营造非遗展示的氛围。同时也能够将非遗文化自身的活力和珍贵之处进行有效彰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促使相关学生做到真正的学有所成。但是只做到非遗展示并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了解非遗的相关知识,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馆藏资源针对非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如采取定期讲座的方式,对非文化知识进行介绍,促进大众对于非遗文化拥有更加专业的了解。经过调查可以发现,高校可以针对相关非遗文化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并且在课程开展的同时组织校园非遗文化知识传播社团,两种形式可以做到更好的互补,帮助学生将非遗文化真正的传承起来。在开展与非遗文化知识相关的课程时教师一定要最大程度发挥课堂的作用。很多学生会由于了解得不够全面而对此类通识课程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开展课程之前应当以简短有趣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课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和增强自身对非遗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浓厚的学习非遗知识的兴趣。在课程当中,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充分的阅读和发掘非遗文化知识的一些背景和历史。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面对非遗保护和非遗传承。在开展的过程中社团也应当充分发挥社团形式的广度和灵活性,社团成员之间可以不断地对相关非遗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定期组织知识交流会议。在会议交流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对非遗知识进行别开生面的介绍和展示。并且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学习非遗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激励学生们利用馆藏资源进行非遗知识文化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嵌入专业教育的服务。图书馆在此流程当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媒介作用。可以通过将该地区非传承人的名录进行汇编,来将各种层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不同的课程要求进行融合。能够在营造积极的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的同时推荐出更好的非遗传承人人选。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努力,非遗文化才能够真正落实到专业群共享课程当中,能够成为学校特色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此种模式的开发也将确保图书馆阅读内涵不断外延,促使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不断扩大,使其拥有更加广阔的受众群体。
结语
高校图书馆对研学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一定会成为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一个关键节点。我们应当始终立足于盘活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增加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探讨文旅融合探究新型的发展方式,做到文旅融合下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只有做到迎难而上、不断试错,才能够探索出更好的发展模式。利用已经拥有的资源开发出新型的研学旅行产品,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