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增城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2023-01-24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任志勇

区域治理 2022年42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任志勇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挑战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提高政治自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接好“时代”的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新媒体的产生,突破了原有的单一地获得知识的渠道,互联网、计算机、新技术改变了世界交流的方式,拓宽了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形式,这既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满足现有知识的获得感,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更新带来了无限可能。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德育习惯的养成,传统的教育方式虽然也满足了现有的教学,但是对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是有限的。同时,新媒体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储存器,里边汇集了成千上万条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夹杂着不同类别的信息。与此同时,思政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传统的媒介到新媒体,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了受众群体,教师由于自身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鉴别能力,能够利用新媒体拓宽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新领域的认识,但是学生在吸取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鉴别能力,容易全盘接收。思政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引入新媒体技术可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也可以促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二)新媒体促进了新思维的养成

新思维伴随着新媒体的产生而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新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理解教师教授的相关课程,而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想获取的学习内容,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学生的一些疑问也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新媒体找到答案,还以通过媒体评论区不同的评论方式发现不一样的思维,同时通过不断自发式的提问,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不断促进知识的增加。通过反馈、再创造,实现自我意识的转变,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习惯的培养。

(三)新媒体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抓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把丰富多彩的信息传达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补充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汲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为社会主义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青年寄予厚望,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对于显性知识、知识逻辑、知识意义的需要,这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与方法论等方面既是一种总结,又是一种提升。通过对课程时空延展性,泛在学习是课前的自主探究,同伴共研和共享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

新媒体时代下各行各业催发了“互联网+”的结合模式,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社交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受到了深刻影响。高校作为国家青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是非观、人生观正向发展的出发点与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当前互联网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许多高校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借助新媒体工具例如微信公众号、抖音、腾讯会议等打造思政教育平台,以此拓展思政教育教学手段,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本文致力于分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效用与对策,以便对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给出建议。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的效果分析

(1)拓宽教育空间,增大教育服务半径。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开展,受限于时间、地点、人员等方面,而现代化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结合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媒体技术,链接多方知识和资源,更有利于思政教育的全面开展,建设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同时,新媒体平台打破了空间限制,全方位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支持学生碎片化学习。高校以新媒体为媒介,将线下课堂实践与线上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进而形成更加开放的教育空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

(2)增强师生互动,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新媒体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相较于传统课堂的单向输出,教师可依托新媒体平台与学生交流互动,一方面使得教师能够集合优化各方资源,及时更新自身的理念,并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加工改造,获得内容提升;另一方面,交互式的教育方式打破学生传统被动学习模式,学生能够从不同平台与账号获取感兴趣的信息与资讯,在线上课堂实时与老师对话,在网络话题下进行评论与转发,通过网络对知识进行搜索验证,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扩散和整合能力的提升,建设服务平台和监督平台。师生深度参与到数据交换与互动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有利于先进理念与观点的传播与渗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3)助力高校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目前,“三全育人”工作已在各高校全面展开。但如何将“三全育人”在校园内实现全覆盖、形成协同联动机制,还缺乏有效抓手和关键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学生群体对其的广泛应用,以新媒体为依托形成一体化的育人工作体系来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已成为必然趋势。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取得实质性成效。从平台建设、机制建设、课堂建设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有效策略,利用平台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平台的互动性和可视性记录学生学习和接收教育的过程。

(二)现阶段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新媒体技术运行机制理解不深刻,融合模式刻板。很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研究不够深入,简单地认为新媒体技术介入课堂教育就是适当地使用ppt等技术工具吸引学生注意力,认为将会议精神或者时事热点堆砌成微信推文或者短视频就能够带动学生学习,实际上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而导致传播影响力和思政教育效果有限,落实在实践中变成了照本宣科、流于形式。

(2)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缺乏总体设计规划。新媒体融入思政教育与平台需要全局规划、系统布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并没有设计好思政教育平台的规划,想到什么做什么,没有考虑学校的自身建设。部分思政老师缺乏培训,在课堂设计中新媒体技术利用率不高。同时,平台运营人员多为“少数老师+多名学生”的搭配,没有根据学校需求和各种新媒体工具的特点制定创作计划,仅停留在跟风创作、编辑美化层面,内容更新不及时、无规律、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平台受众黏性不足。

(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优化建议

1.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需要主动了解新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政知识资源,改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际课程需求展示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从而才能够起到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教育半径的效果。例如现在在疫情期间,很多高校老师采用超星平台等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超星平台系统功能应用到组织课堂学习,开展考勤签到、作业练习、课堂互动等工作,使得线下课堂得到延伸。完成课堂传授后,可以提供完整的个性化报表、反馈数据等,使教学过程的评价更加客观,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2.培养专业管理团队,合理利用新媒体工具开展宣传

一方面,高校要大力提升运营人员的综合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强化对其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培训,使其对新媒体如何融入思政教育有长远的计划,并能够将新媒体技术熟练应用到思政教育中。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定期对平台后台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观察用户数据,思考如何将思政教育包装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寻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例如很多高校结合当下短视频流行的特点,将思政知识碎片化,制作短小精悍的短视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满足感和新鲜感,进而推动思政课堂教育线上传播。因此,高校要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习正能量、积极正向的网络资源,促进新媒体和思政教育管理的融合创新。

3.提高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内容质量

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不应该只停留在形式创新,也应该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整合本校的教育资源,融合多方知识,完善平台布局,以更合理和方便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网络思政教育内容要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既要感性上吸引人,又能理性上说服人,内容设计既要“理论教化”,更要“观念内化”,通过文化共鸣、价值认同、情感联结的多维交互,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传播力。比如通过宣传抗疫志愿者先进事迹的微信推文,触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弘扬抗疫精神。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在增城校区高校的应用

广州市增城区现有民办院校7所,高校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如何才能把高校进行联动,打破距离上的束缚,需要通过一条纽带进行衔接。广州市增城区“1+7+N”校地宣传思政联盟,“1+7+N”增城区校地宣传思政联盟合作共建的内容核心,可总结概括为“123工程”,主要包括成立“一个工作联盟”,打造“两支工作队伍”,建设“三类教育基地”。联盟的成立有效地打破了高校之间互动少、沟通不密切的短板,能够在发展中取长补短,提高高校之间的竞争力,同时建立起高效的工作队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特别是联盟的形成对于增城区本地的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的挖掘,结合自身的实践,特别是在本地文化过程中经验的交流,搭建大宣传思政新平台,进一步推动宣讲资源共享。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结合增城区高校的特点,采取传统线下教学实践,通过队伍建设和基地实践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且更接地气,采取线上新媒体的学习、交流使高校思政课形式新颖且富有吸引力。在增城区相关单位的协助下,针对重大活动,紧扣重大主题印发工作通知、宣讲提纲、参考课件、学习书籍等,开展专题备课,组织观摩省市知名专家学者宣讲,专门开设增城思政教师“红荔讲坛”,每季度邀请专家学者宣讲授课,不断提升宣讲队伍能力素质。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发挥着高校思政育人的功能。

三、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评价

(一)以政治引导网络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保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政治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国家安全意识,特别是建立高校新安全发展新格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政治引导,清楚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必须着力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新媒体是宣传舆论工作的主阵地,维护好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安全。要在尊重大学生自我意愿表达的同时,提高对新媒体信息的甄别能力。网络监管部门既不能阻碍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不良人员所挟持。

(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借助网络思政课程规范大学生知晓和遵守新媒体信息中的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新媒体时代是凸显观点的时代,参与热情也可以大大地调动起来,从政治制度到文化创新,可以对任何感兴趣的事情发表意见和建议,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提高个人的学习和实践,扮演更多的角色,同时还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思辩性素养。思政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学外,同时在新媒体社交平台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提高思政教师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能力,自觉养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秉承高尚的政治信仰。

(三)建立监督机制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新媒体的思维更好地融入思政课程建设当中。由于新媒体具有隐匿性和互动性的特点,所以大部分新媒体是在虚拟的环境中活动的,这就增加了网络活动对于虚假消息的筛选,除了学校需要进行网络监督、细化责任分工、严格信息管理以外,还需要大学生自觉形成网络道德和养成自己监督的思想共识,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干部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自觉加强网络伦理规范的塑造,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系统发展思政教育,坚持“三全育人”教学机制,提高增城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活跃度,以校地联盟为抓手,以党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扎紧扎牢思想“总开关”,共同为增城区高校思政建设做出努力。

总之,时代发展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命题,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当前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融合路径,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培养专业管理团队,提高思政教育内容质量,改进思政工作的效率,完善新媒体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