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以烟台科技学院为例

2023-01-24烟台科技学院马红坤毛振东

区域治理 2022年42期
关键词:产教葡萄酒民办高校

烟台科技学院 马红坤,毛振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当前,大批独立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转设成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本科高校。这批高校脱离母体大学的庇护后,面对更加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急需探索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路径。

烟台科技学院自2021年5月成功转设后,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依托民办高校办学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办学的典型之路,可为同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一、产教融合的背景及意义

产教融合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应对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变化的一场重点变革。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问题,2014年至今,国家频繁颁布和出台产教融合政策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势所趋,也为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014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制度这一目标。2015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目标,也成为高等教育的使命。2016年,《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未来十年深化产教融合的目标做出规划,并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是产教融合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明确了校企合作的合作机制为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和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围绕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提出要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50个左右产教融合型城市。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指出,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2021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健全多元办学格局。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做出奖励、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

产教融合政策的密集出台及其不断深化,体现了国家对产教融合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其政策改革视角也从职业教育扩大到高等教育。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基于此,走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整合学科专业,组建专业集群,建设产业学院,建设与地方产业联系紧密的产教融合生态圈,成为转设后民办本科高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都借鉴于或直接照搬公办高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研究型。民办高校发展时间短,研究型人才培养肯定拼不过公办高校,只有打破原有模式的束缚,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才是最好的出路。生搬硬套的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实现办学思路上的突破,长此以往,民办高等教育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2.人才培养方案不适用。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学生通常入学成绩较低、学习能力较弱,但公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难度较大,借鉴或直接采用将导致学生入学后难以适应,考试通不过,学习困难增多,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弱,进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影响人才培养成效。同时,很多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对标企业标准,没有以企业岗位真实需求为导向,这样很难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均为自筹,受办学经费的限制,很多民办高校实验室、实训室设备投入不够,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这就导致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而民办高校师资水平同样受限,其理论教学水平很难追上公办高校,这样就导致培养的学生不仅实践能力弱理论水平也不强,很难满足企业要求,这样,学生毕业后就业又成为一大难题。

由于公办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诸多和民办高等教育不太契合的地方,所以民办高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地创新和改造,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道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创新的思路。

三、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

提升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近年来,烟台科技学院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融入地方、发展地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学校立足烟台、蓬莱乃至胶东半岛产业发展状况,重点打造产教融合育人特色,初步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为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烟科”路径。

学校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路是:立足“OBE”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优化结构,提升内涵”的原则,全面实施专业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组建专业集群,实现聚链成群;立足地方性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对接蓬莱区、烟台市乃至山东省重点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推进开门办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打造产业学院,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

学校根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思路,构建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教融合生态圈,其内容为:组建“三大专业集群”,对接“三大产业”,打造“三大产业学院”,培养学生“做事”的本领,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依托数字经济建设,组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集群,对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打造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二是依托学校传统优势,组建文化传媒专业集群,对接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凤凰数字产业学院;三是依托区域优势,组建葡萄酒文化旅游专业集群,对接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蓬莱葡萄酒学院。

四、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

(一)组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集群,打造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学校主动适应从“互联网+”向“大数据+”迁移的时代趋势,积极抢占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风口”,以服务“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引领,以产教协同服务和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重点,整合校内校外各类资源,组建了以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及大数据等专业为主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集群,对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

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引企驻校、引校进企,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产业学院以RFID技术、物联网感测技术、网络管理、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按照企业标准建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践教学中心,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群,深入服务地方海工产业、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文旅产业等主导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撑地方数字经济发展,并以此加速实现项目进学校、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竞赛、学校有品牌。

(二)组建文化传媒专业集群,打造凤凰数字产业学院

在“大数据+”的浪潮下,媒体产业正产生多元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刻变革。对此,学校以此为契机,在创新策划、内容生产、裂变传播、舆论引导等全产业链视角下,主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加速推进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协同与整合,组建文化传媒专业集群,对接文化创意产业。

学校依托威凤教育集团的“助融计划”,共同打造了凤凰数字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了集网络直播与运营实训室、虚拟拍摄实训室、数字审片室、融媒体虚拟仿真实验室、形体室等为一体的融媒体实践教学中心,以企业投入定量的产业项目形式,引真实项目入课堂,实现校企一体,并据此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组建葡萄酒文化旅游专业集群,打造蓬莱葡萄酒学院

学校依托蓬莱“葡萄酒+旅游”产区优势,主动与地方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文旅产业同频共振,把葡萄酒文化旅游教育作为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最大特色,专门成立了二级学院—葡萄酒学院,并组建以葡萄酒文化与营销、旅游管理等为主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专业集群,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打造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企业参与的“一园一馆一盟三基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教融合生态圈,全方位“发力”葡萄与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

在“一园”,即葡萄酒文化特色校园建设中,学校重点从环境入手,建设多条葡萄长廊、葡萄酒文化展示长廊,开设葡萄酒主题公共选修课程,加大葡萄酒应用技术研究,突出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支撑能力。目前,学校拥有葡萄酒研发生产技术、设备及基地,技术基础过硬,已自行研发生产了一批“烟科元年”“6699”葡萄酒。学校获批为中国高校葡萄酒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官方合作单位、山东省唯一的品酒师与果露酒酿造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单位等,拥有国家级合作平台4个、省级合作平台4个。在“一馆”,即“中外葡萄酒文化主题图书馆”建设中,汇聚图书资源,立体化、多角度宣传、普及、阐释葡萄酒文化,并由校内延伸至校外,成为葡萄酒产业服务的信息资源集散平台。在“一盟”,即蓬莱葡萄酒与旅游产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联盟建设中,共吸引行业协会以及60余家酒庄、企业入盟。依托该联盟,学校多次承办全国性的葡萄酒行业论坛,先后与中粮长城、国宾酒庄等30多家知名葡萄酒与旅游企业签订了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实训基地;与山东、河北、宁夏、甘肃等产区葡萄酒企业建立了合作发展关系;被聘为蓬莱海岸葡萄酒产区顾问单位、蓬莱丘山山谷酒庄联盟发展顾问单位,与多所酒庄签订横向课题,提供了技术服务。在“三基地”,即葡萄酒文化科普基地、葡萄酒研学旅游基地、葡萄酒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中,突出人才、智慧、资源等优势加快推进建设步伐。承办省、市级葡萄酒职业技能竞赛等10余次;组织、承办、参与行业国际、国家、省市层面活动30余场次;为省内外培训鉴定品酒师1300余人,为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葡萄酒酒庄、旅游公司、星级酒店开展葡萄酒文化科普、研学旅游培训4800余人次。

(四)学校产教融合育人成果

近年来,学校积极打造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教融合生态圈,育人成果丰硕。办学规模扩大,在校生由6000余人增长至近18000人;科创竞赛成绩突出,获省级以上奖项近1500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逐步提高,就业率由81.72%提升至98.01%,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先后获批成立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文化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葡萄酒文化产业基地、烟台市葡萄酒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烟台市“金蓝领”葡萄酒品酒师培训基地、烟台市工匠孵化基地等,连续多年被授予“服务产区贡献奖”。学校拥有多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国家一级品酒师等“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学生获得五一劳动奖章、首席技师等荣誉。

五、结语

烟台科技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立足地方主导产业,协同服务地方的学校地域圈、融合发展的学科产业圈、互利共赢的二级学院企业圈等“三个圈层”,实现培养目标对接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对接生产过程、能力培养对接职业技能等“四段对接”,探索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实践基地、文化品牌等“五重共建”,最终形成产教融合生态圈的闭环,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显特色、学校办学声誉有影响、学生就业质量有提高、企业实际用人有保障、产业未来发展可持续、地方经济发展有动力的六方共赢格局。

目前,学院已基本构建起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产教融合生态圈,但在组建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业集群、文化传媒专业集群方面还有待加强,打造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凤凰数字产业学院的成果还不够突出,今后应进一步发挥学校优势,在技能培养、技术研发及转化、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及横向课题等方面与企业加强合作,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助力学生成才就业,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葡萄酒民办高校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