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获得感提升的两重维度

2023-01-24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张笑笑

区域治理 2022年42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思政课素质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 张笑笑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以学生为中心,其中,大学生的获得感是思政课关注的重要内容。获得感,通常指在切实得到基础上所形成的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持续满足感。高校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力求增强大学生获得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学生本身素质的完善是核心,家校社合作是重要的途径,应多方面、多角度共同合力,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新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培养可用之才。

一、教师维度:能力提升满足需求

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关键在于教师。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就在教师。”[1]教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思政课的领导者和供给者,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关键所在,教师教学供给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获得感,并且决定着学生获得感的质量。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概念,供给者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产品的各方面,此概念应用到思政课教学中来,就是教师是供给者,学生是需求者,因此,教师的供给“产品”应该针对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生才可以更多地提升获得感。提升教学供给质量,就要提升教师本身的能力,提升教师本身的能力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就要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一)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

理论素养是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思政课课堂的灵魂,是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源泉。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完备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以及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若是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知识还是一知半解,学生的获得感就会大打折扣,对理论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把理论讲得透彻,讲得透彻的理论才会让学生有获得感,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念好马克思主义“真经”,专研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来加深理论功底。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守正创新的理论思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3],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基于现实、现状守正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为目标。守正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为基础,创新就是要结合当前的国情、社情、学情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最后,思政课教师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个要”的要求中,其中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广阔的知识视野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多个学科相结合,不仅仅限于思政课堂,然后与思政课融会贯通,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二)思政课教师具备深厚的科研能力

深厚的科研能力对高校思政课老师来说是重要的,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深厚的高水准的科研能力是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重要一环。一方面,思政课教师以教学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总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方向,既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以科研能力来反哺自己的教学和理论素养。科研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课堂的问题,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做科研时,也会不断地增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在读大量文献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过程。没有科研底蕴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教学,科研的目的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理论,不断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才是常教常新,而不是一本教案用上好几年,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教师也疲倦乏力,学生的获得感和教师的成就感降低。教师科研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新的理论热点、新的案例事例不断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去,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符合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然而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能大大提高。

(三)思政课教师具备优秀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若是教师含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却没有能力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会照本宣科,会让学生的获得感大大折扣。思政课教师教学要讲深、讲透、讲活,提高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把“是什么”讲深。例如,讲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框架、内容、原理用贴近实际的语言讲出来,形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形状。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把“为什么”讲透。讲透就是完完整整地有逻辑地把知识讲得透彻,把知识一点点的扒开、挖掘、揉碎,真正地讲透彻。教师讲透,就要先吃透教材、理透逻辑、讲透内容,才有可能让学生听懂,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关键和根本。最后,思政课教师要把“怎么做”讲活。“怎么做”也就是外化的过程,实践的东西就是要活。教师要想把“怎么做”讲活,就不要照本宣科、刻板宣教,要把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内容鲜活,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学灵活,这样的课堂氛围就能活跃起来。活的知识理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启发学生的思考,也会使思政课堂有滋有味、鲜活灵动。教师把为什么讲深、是什么讲透、怎么做讲活,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也会使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有所提高。

二、学生维度:素质提升增强获得感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本身,内因的作用大于外因,是提升获得感的根本。鸡蛋因为适宜的温度可以孵出小鸡,但是适宜的温度不能让石头孵出小鸡,所以即使教师的能力再强、课堂讲授再精彩,只要学生本身不想学习,还是不会有获得感,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提高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素质的不断提升会使学生的获得感不断增强。要想提升思政课的获得感,大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提升的灵魂,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是核心,身心素质的提升是根本,创新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提升个人素质是提升大学生获得感的必然途径,通过提升大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素质,在大学生提升获得感的同时,也最终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提升的灵魂

新时代大学生应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四史,在实践中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政课主要的目标就是培育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思政课上增强自身获得感,从而使得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也能不断提高,这样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渗透于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提升的灵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可以帮大学生建构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多变的社会形式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有利于青少年学会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思政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中的“德”就是思想道德,所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也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大学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学习的主要课堂,在思政课上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获得感。其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明确自身理想信念,自己的理想信念要与国家的理想联系起来,为实现我国的最终理想努力奋斗。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有了理想信念,才能坚定自己的思想品德,才能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才会有实现理想的动力,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最后,在实践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好自己的思想品德,做一个有大爱大情怀的人,在实践中不断培育自我,成为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提升的核心

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科学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核心,我目前教育的侧重点主要是对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育,大中小学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一个人的知识面越丰富,科学文化素养越高,其获得感就越强。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知识、文学知识和艺术鉴赏等方面,我国的教育在这几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主要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培养,科学知识和艺术方面的培育不足而且不太重视。所以,首先,加强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参加讲座、实践活动、科普宣传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强对事物的获得感。其次,加强人文教育。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即使满腹经纶,也只是一个机械的储存器。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把人文素质的培养融入实践的各个方面,通过实践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质培养。思政课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重视,若是大学生本身的人文素质就比较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也会较高,其获得感也会较强。最后,加强审美教育,目前,我国对审美方面的培养,较重视,但仍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审美教育也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不可缺少的一面。审美知识的培养可以加强学生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生活的美感,同时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丰富生活和净化心灵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身心素质是素质提升的根本

“新时代中国青年素质过硬,首先就体现在身心素质更好更强,能够经得起风雨、受得住磨砺、扛得住摔打。”[4]身心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就不会有其他方面的成就和提高。身心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前提,是载体,没有身心素质状况的良好,其他素质也无从谈起,也不会有综合素质的提高。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想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首先就要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一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全面发展。体育锻炼是最简单最直接加强身体素质的途径,饮食的健康对身体素质的加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的体育锻炼,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生活作息,都是身体素质加强的途径。身体素质不好的情况下,不仅对课程的获得感会降低,甚至很有可能就不会有获得感。学生整天病恹恹没有精气神的状态,就不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更谈不上提高获得感。另一方面,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素质对人的影响很大,不仅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还影响着事情的发展方向。例如,过度紧张或过度放松都会对事情的发展可能产生不好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并且锻炼自己的抗压抗挫能力,不能因为一些压力和挫折就放弃,甚至放弃生命;还要锻炼意志力,有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坚定意志。大学生应学会正视自己,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中,带着负面情绪上课会使自己的获得感降低,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上课,这样从心理上就会有极大的获得感。学会处理好朋辈关系,关系的好坏,会影响自己的情绪,甚至会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良好的朋辈关系,会带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朋辈榜样,学习的动力也会足,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提高。

(四)提高创新素质是素质提升的关键

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下,创新素质的提升是关键。我国的发展,急需创新型人才,只有不断创新,我国才会不断发展。国家发展,大学生是主力军,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5]创新是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创新是人才的重要素质。提升创新素质,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新的来源,还要保持一种批判态度,没有批判精神,对周围的事物泰然处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这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仅是创新的来源,还是增强大学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应保持对课堂知识的好奇心,对课堂理论知识怀有求知欲,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就会大大提升。其次,要走出课堂,走进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把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实践才能得真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不断试错不断尝试中获得创新。最后,通过一定的训练,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思考,探索事物的规律,摆脱单一、僵化的定势思维,更有利于大学生在思政课中提出创新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知识,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思政课素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