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造型的艺术特点与创新分析

2023-01-24张小平

天工 2022年30期
关键词:圆器方器形体

张小平

紫砂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种,能够彰显出我国的传统文化。紫砂壶主要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宜兴紫砂壶在泡茶过程中,不仅没有夺走茶叶的香气,而且没有明显的熟汤气,同时还能够长时间维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

一、紫砂壶制作的技术要点

(一)材料的选取

紫砂壶盛名于世,虽然与紫砂壶制作工艺有着较大的关联,但主要原因在于制作原料的优越。紫砂壶原料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现如今,各国各地含有氧化铁成分的泥样式较多,但各个区域难以产生紫砂,只能出现紫泥,由此可见,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泥内的氧化铁成分,而是在于紫砂当中的“砂”。从现代科学角度而言,紫砂泥所包含的分子结构的确与其他区域的泥有着不同,就是处于同一区域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不难得出,原材料不同,所产生的功效以及带给观众的直观感受也就不尽相同。紫砂壶的优劣在于原材料(紫砂泥)的优劣程度,紫砂泥、优劣程度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觉。因此,这就需要人民群众不断探索[1]。

(二)外形的选择

相较于各类器皿,紫砂壶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称。从另一角度而言,艺术所具备的社会功能主要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就导致紫砂壶的外观更加丰富。例如,作为紫砂名壶的树瘿壶,这种壶的形状主要模仿树瘿(树瘤),此类壶壶面凹凸不平,并刻有树皮纹样,整壶颜色为暗栗色。根据相关文献记载,此壶制作人供春在明代正德年间只是一名书童,后向江苏宜兴金沙寺一名和尚寻求制壶之法。现如今,树瘿式的供春壶价值极高,素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美名。而清末紫砂名家邵二泉所制作的二泉铭壶,壶型质古朴素,整壶颜色为土黄色,周身为竹造型,且有一只蝙蝠翩然而至,主要表达祝福含义,而壶腹一侧刻有行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诗词,此句诗词源自古代书法名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署名“二泉”,壶底刻有“唐冰”二字。而冰心道人壶作为清末民初的紫砂名壶之一,整壶颜色大致为茶叶末釉色,从正面观看壶身像是一个凹进去的龛,壶内静坐一人,龛外壁主要以桃花、桃树以及桃叶为装饰物,而壶身另外三侧雕刻着相应的云纹。由于紫砂壶是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再加上个人追求的意境不同,促使紫砂壶外形更加丰富[2]。

(三)工艺的选择

我国的各种艺术有着极多相同之处,例如京剧中的舞蹈动作与国画中的大写意都类属于豪放派系。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与京剧唱段以及国画工笔技法有着相似之处,这就导致紫砂壶做工极其复杂。点、线以及面作为紫砂壶形体的主要构成元素,在具体制作紫砂壶时,也要同工笔绘画一样,将制作流程交代清楚,面须光则光,线也要须直则直,都要严格遵守制作流程以及制作标准。倘若没有遵循制作标准,就难以形成紫砂壶。例如,紫砂壶壶嘴应与壶把呈现水平状态,并且分量要相等,壶口与壶盖结合要更加紧密。除此之外,紫砂壶根据工艺可大致分为五种类别:光身壶、花壶、方壶、筋纹壶以及陶艺装饰壶。通常情况下,光壶主要以圆形为主,并在圆形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运用各种(线条以及描绘等)手法制作,从而满足各个藏家的喜好。花壶主要以自然界物种为制作题材,适当加入艺术创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彰显出自然美以及返璞归真的原理。方壶在制作原型时,主要以点、线、面为造型,制作灵感来自其他器皿以及建筑题材,并辅以书画、铭刻等方式优化紫砂壶造型。

二、紫砂壶的常见造型及其艺术特点

艺术代表着特定时代的特定风格,彰显了不同年代的审美。从紫砂壶的发展和演变历程来看,其经历了由粗制到精湛、由小到大、由简单到烦琐再到返璞归真的过程,所以具体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朴、华丽与淡雅。紫砂壶的造型和艺术特点与烧制工艺、制作技术的创新和完善密切相关,并且在多元文化影响下逐渐产生了多样化的造型,其中不仅体现了各个地区的风格,也体现了各个时代的文化,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

(一)筋纹器造型及其艺术特点

筋纹器造型属于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其造型的特点是将花或木的纹理进行融合,形成全新的形态,从而打造出精致、柔美的筋纹器型紫砂壶。从筋纹器型紫砂壶的造型角度来说,其鲜明特点就是等份划分的制造形式,将瓜果、花瓣以及纹理等作为筋纹,对紫砂壶的整体进行划分,这样划分的优势是将筋纹合理地衔接在了一起,产生一种灵活的艺术美感,使紫砂壶的观赏效果更佳,并且也增添了紫砂壶的艺术感。

从艺术特色的角度来说,筋纹器型紫砂壶的外观将常见的花瓣等作为筋纹素材,使紫砂壶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植物之美。将大自然中的物质作为造型的素材,也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从结构上来说,筋纹器型紫砂壶有着良好的对称性,从任何一个角度观察都是对称的,所以就会油然而生一种圆满的美感,也契合了我国古代“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从紫砂壶的整体布局角度来说,筋纹有序衔接、自然伸展,且纹路整齐,给人带来一种自然延展的韵律美。从工艺角度来说,筋纹是随着紫砂壶形体的变化而调整的,所以疏密变化极为合理。在进行壶盖的制作时,需确保壶盖以任何方式都能与壶体完美贴合,所以工艺要求较高,要做到形体塑造的均匀、协调。

(二)几何形体造型及其艺术特点

几何形体造型的紫砂壶也是较为常见的,其特点在于有着较强的线条感,给人一种灵动之美。几何形体的紫砂壶制造时要保证形体的比例关系良好,也可通过添加线条、文字的方式进行点缀,具体来说可分为圆器造型和方器造型两种。

1.圆器造型

圆器造型是较为常见的紫砂壶造型,这一造型的特点是圆润、平稳、匀称、周正,让人们在看到后就会产生良好的圆润美感。为了确保壶型的圆润美感,在进行圆器造型的紫砂壶设计时,应保障壶体和附属部件都具备良好的匀称性,保证具有科学的比例。同时,圆器造型紫砂壶的另一特点则是柔中带刚。虽然圆器造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圆润,但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种周正、挺拔的感觉。圆器造型紫砂壶的圆润是唯一要求,但并非是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圆形并非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呈现出标准的圆形或圆柱状,只需保证其本身观感不受影响即可,但这并不是说圆器造型紫砂壶的造型较为随意,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确保圆器造型紫砂壶的整体协调。

圆器造型紫砂壶的艺术特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其一,造型圆润,线条柔美。圆器造型紫砂壶的核心特点就是壶身、壶盖都采用了圆形造型,并且壶身与壶盖有着相互呼应的效果,确保了整体线条的柔美,也就带给人们一种圆润、饱满的观感。其二,寓意和美。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圆形一直寄托了人们对和美、团聚的向往,从许多古诗词都借助月圆来表达思念之情就可以体现出来,所以圆器造型紫砂壶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融合了古人“圆满”的艺术审美。其三,承托了和谐的理念。“圆”在古代除了寄托团圆之意,还寄托了圆滑之意,古人通常用圆器造型紫砂壶招待客人,以表示尊重对方,并且也有着和谐共处、愉悦随性的暗示,所以圆器造型紫砂壶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2.方器造型

方器造型紫砂壶的特点是线条鲜明、轮廓清晰,方器造型紫砂壶主要由直线线条所打造,也会借助曲线线条来增强器物的美观性。方器造型紫砂壶的特点就是线条周正、棱角分明,带给人们良好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方器造型紫砂壶中四方形器最多,包括方斗壶、升方壶、扁方壶等,这一类型的紫砂壶特点是仅有直线线条,并且各个表面都是平面,是较为基础的方器造型。也有部分四方器型的四边为曲线,但都有着形状对称的特点,也形成了差异性的变化。

方器造型紫砂壶的艺术特点同样从三个方面体现:其一,造型独特。方器造型紫砂壶是目前最受人们青睐的造型,其蕴含的价值最高。方器造型紫砂壶有着较为烦琐的制造流程,涉及的制造工艺也较为复杂,纯手工制作是对匠人技艺的考验,并且由于方器造型紫砂壶对线条流畅度、比例恰当性要求较高,所以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要格外精细与小心。同时,方器造型紫砂壶的对称和立体是其关键特点,所以在制造过程中对每个面、每个线条都需要经过仔细的揣摩,将匠人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二,材料独特。方器造型紫砂壶的材料通常为“底槽青”泥料,这一材料烧制后会在表面形成若有若无的砂粒,给人一种新旧交替的感觉,形成了较为独特的质感。其三,端庄感十足。方形在我国古代是庄严肃穆的代表,所以方器造型紫砂壶也传承了这一艺术底蕴,使人产生踏实、稳重的观感。

(三)自然形体造型及其艺术特点

自然形体造型的紫砂壶顾名思义就是以自然界为蓝本,将动物、植物的自然形态刻画到紫砂壶中,以浮雕、镂空雕等技艺在紫砂壶上形成鲜活的事物形态。所以自然形体造型的紫砂壶也被人们誉为花壶,花壶的特点是素材和寓意十分丰富,在观赏花壶的过程中会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自然之美。

首先,自然形体造型的紫砂壶呈现出较强的自然之美。由于造型的素材极为丰富,所以也呈现出了差异性的美感。如传统的自然形体造型的紫砂壶,以花、草、虫、鱼等动植物为主要素材,所以自然之美是其主要特色,给人们以愉悦、欢快的观感。但在制造工艺不断创新和制造灵感不断涌现的条件下,自然形体造型的紫砂壶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原本的基础上实现了造型的延伸,借鉴了青铜器、陶瓷器等的造型,这就设计出了独具一格但样式精美的壶型,也就对应地呈现出了厚重或典雅之美。紫砂花壶的特点就是可变性较强,以变化的手法营造出差异化的表现,带给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其次,紫砂花壶具备造型之美。在紫砂花壶的制作过程中,匠人不仅要兼顾其美感,还要考虑其本身的煮茶、泡茶功能,所以紫砂花壶的功能美和造型美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对本质表达较为注重,也呈现出了自然之美。

三、紫砂壶造型的创新方式

(一)相仿相效式

目前,模仿已然成了紫砂壶创作的方式之一,仔细观察近几年来的紫砂壶作品,不难发现紫砂壶造型中有着其他艺术的影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代陈曼生所创设的“曼生十八式”。这种制作方式不仅开创了诗文篆刻与紫砂壶艺术结合的先河,还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紫砂壶的人文素养,同时其还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创新方式。从另一层面而言,陈曼生之所以在紫砂壶造型创作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主要原因在于陈曼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艺术家,能够从我国传统艺术中获得灵感,最终通过紫砂壶工艺将传统艺术还原出来。由此可见,“曼声十八式”不仅打破了紫砂壶原有的造型格局,还为后人提供了创新案例,从事制壶工作的相关人员要主动发现美好事物,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实现紫砂壶造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从而为紫砂壶艺术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

(二)强强联合式

圆器以及方器作为紫砂壶的基本造型,同样也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线条形态,在具体制作紫砂壶时,应敢于打破传统制作思维的束缚,将不同的文化以及艺术融合在一起,这才是最为常见的创新方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人民群众认同“天圆地方”的审美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够代表万物平衡,还能够充分彰显出我国传统的宇宙以及哲学观念。例如,创作者制作方器作品时,经常会优化壶面与棱线的弧度,例如,“八方玲珑”壶以及“六方玲珑”壶等,要想充分体现这种“玲珑感”,就需要结合圆器的特征。再比如较为经典的“石瓢壶”,创作者就将棱角打造得十分圆润,或是极为硬朗,此时就呈现出了不同的制作风格。除此之外,“强强联合”式还需要创作者有着更加优秀的合作眼光,了解并掌握各种造型的优势以及特征,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从而保证紫砂壶有着更加独特的外观。

(三)别出心裁式

新时期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更高,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再加上紫砂壶制作团队迎来了一批“新鲜血液”,这种创新方式已然成了紫砂壶创作的新特征。例如,知名紫砂壶制作人赵益军创作的“渴壶”以及“启蒙壶”,明显打破传统的制作方式,并且打乱了紫砂壶的造型结构,与传统制作形式的紫砂壶差别较大。这类紫砂壶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式的堆砌,通过相应的方式,实现了不平衡状态。紫砂壶创作者在将紫砂壶经典构造作为圭臬的同时要寻找全新的制作方式,唯有如此,紫砂壶创作才能够经久不衰[4]。

四、结语

总而言之,紫砂壶创作要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吸取传统紫砂壶制作的优点,同时探索紫砂壶的创新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紫砂壶会彰显出更丰富的造型,其中富含的文化精神也会不断增多,从而彰显出我国艺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圆器方器形体
继往开来 大方大器
——谈紫砂方器的面面观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当代手工圆器的价值
——以景德镇手工圆器为例
浅谈紫砂圆器的造型之美
浅析紫砂方器的造型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制作逸趣
浅谈紫砂《六方虚扁壶》的艺术风采
早期形体训练对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积极效果
浅谈紫砂《六方水平壶》的传承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