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模式研究
——以雲裳绣艺品牌为例

2023-01-24吴昊僖

天工 2022年30期
关键词:苏绣传统工艺刺绣

吴昊僖 刘 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落实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制定《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探索和研究传统工艺振兴模式为主要任务。党的十四五规划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8年12月,苏州市人民政府为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为推动苏州传统工艺的振兴发展,印发《苏州市贯彻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挥传统工艺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城市品牌的作用,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利用并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产业振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完善机制,增强传统工艺的创意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发挥在全国传统工艺振兴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针对苏州多品类的传统工艺的现状,合理规划产业的振兴路径,培育工艺美术企业,打造产业资源与市场资源相对集中的工艺产业集散地,扶持高层次工艺美术人才项目,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全国性的工艺产业展示交流交易平台,推动全球“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创新发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传统工艺振兴,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发挥传统工艺劳动者的创造力,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强乡村活力、促进就业、巩固脱贫成果,促使各学科、各领域开展团队协作,提高工艺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加速苏绣走进现代生活,形成可推广的经典案例,带动地区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苏州市以刺绣、玉雕、核雕、缂丝等项目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规模,形成了如镇湖刺绣、光福工艺、舟山核雕、震泽丝绸、渭塘珍珠等产业集聚区,在国内外产生了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在本次课题调研期间,团队依托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新区刺绣行业协会,对苏州地区刺绣传承人、从业者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关注苏绣的历史与现状,对苏绣的当代传承、工艺特点、技术流派、发展前景、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苏绣面临传承人匮乏、数字化记录保护欠缺等问题,并以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为主要研究目标,总结其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背景下如何探索实践苏绣传承发展新路径,以期助力未来苏绣的传承保护、创新发展。

一、苏绣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一)苏绣的发展历史

苏绣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代表,主要运用蚕丝线在丝绸锦帛上绣制而成,在汉代主要用来制作服装的装饰图案,隋唐时期用于日用品、佛教用品上的装饰纹样,到明清时成为皇家贵族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度,成为东西方贸易置换的主要产品。

苏绣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间接促进了杨绣、顾绣、锡绣、苗绣等不同绣种的发展。得益于地域及材料工艺的优势,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凭借其精美的工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苏绣以“精细雅洁”的特色、精湛的技艺享誉海内外。从狭义上看,苏绣主要是指苏州地区的刺绣,太湖沿线经济、文化发达,有力地促进了苏绣的发展与兴盛,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保留了“原汁原味”,较好地反映了苏州地区的文化特点与地域特色。不管是在题材上,还是表现形式上,苏绣与当地的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审美及文化价值。

(二)苏绣的发展现状

20世纪末,苏州市人民政府改扩建完成镇湖绣品街,通过整体规划,将镇湖街道打造成生产、销售与旅游一体化的“苏绣小镇”,成功打造“刺绣文化艺术节”,成为行业类的标杆,引领刺绣产业飞速发展,刺绣从业者也从曾经的0.8万人提高到3万余人,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如产品设计、木工制作、快递物流、五金材料等也在镇湖地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随着经济全球化、产业现代化、材料多样化的发展,工业化生产对传统苏绣行业的冲击巨大。传统刺绣生产模式不进则退的局面已经形成,需要直面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带来的影响,题材单一、技艺传承乏力、产品鱼目混珠、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亟须解决。

进入21世纪,苏绣产品由于价格不菲、实用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样式单一陈旧等原因阻碍了苏绣产业的发展,在传统工艺振兴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刺绣从业者的培训,优化创新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协调好机绣与手工绣的生产销售关系,促成苏绣产品在新时代、新潮流局面下的产业转型。

二、“雲裳绣艺”品牌传承创新实践路径探究

苏州雲裳绣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雲裳绣艺”)成立于2017年,其搭建研创平台,以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为骨干,组建产品设计团队,开展苏绣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推动原创设计产业化进程。多年来,企业坚持以创新创意为基调,以“苏式生活”为IP,打造系列文创产品,积极开拓市场,紧跟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步伐,汲取“现代学徒制”传习精髓,创新“苏绣传承”实践模式,获得了较好的市场认同。

(一)开设苏绣亲子体验馆,开展苏绣传习计划,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传统工艺的传承,不能单单依靠青年人才,更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年轻一代的血液里。通过开设苏绣亲子体验馆,打造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苏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感受苏绣技艺的工艺流程,切身体会苏式生活的时尚魅力,与高新区教育部门协同举办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联建非遗课堂的活动,把苏州刺绣技艺开发成数字媒体交互体验系统,根据特定学情定制体验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让青少年认识到传统工艺不仅仅是“物”,更是中华民族的“魂”。

(二)开设苏绣艺术精品馆,启动当代苏绣艺术创作计划,实现传统工艺的当代表达,推动苏绣产业化发展

苏绣的灵魂、亮点着力于其艺术创作上,通过专业的展陈,把不同时期、不同针法的名家名作,以视频、图片、实物的形式进行动静态展示,让观者近距离观察感受苏绣的独特魅力,不定期开展当代刺绣艺术创作活动,用时尚、现代的表现方式,诠释新时代的苏绣艺术文化。

(三)开设苏绣研创艺术馆,开展“刺绣+作品”研发,提升苏绣品牌认知

苏绣会出现在哪里?化妆包、眼镜盒、车饰、日用品……通过在馆内开设“苏绣+”创新设计区,集中展示以“苏绣”为主要表现元素的新创意、新设计、新产品,结合近年中国风首饰、国潮饰品的流行趋势,邀请高校首饰专业设计团队,开展以刺绣为表现语言的传统首饰、当代首饰的设计制作项目,提高苏绣+首饰的创新创意表达。

1.开展项目制教学,赋能产品设计研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设计是产品转型换代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苏州镇湖地区的刺绣产品普遍存在批量化、同质化、样式老旧的问题,在这样的窘境下,企业与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项目制教学,以实际项目驱动教学展开,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赋能产品设计研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经过一个课程的项目教学,对符合设计需求的产品进行知识产权的申报,并进行署名权、著作权转换工作,在提高师生荣誉感的同时,提升品牌竞争力。

2.启动专项主题设计,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提升品牌影响力

传统的苏绣不外乎绣制名家名作、花鸟虫鱼,曾经这也是苏绣发展鼎盛期的典型作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审美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市场。从工艺上说,以往刺绣的呈现方式只能在丝绸与锦帛上,但如今,材料载体也发生了改变,可以根据需求在牛皮、帆布甚至是壁纸上进行加工制作。从产品上说,刺绣从曾经服装上的点缀、幅面的装饰画演变到汽车的内饰甚至是雨伞的纹饰……

刺绣行业的发展推动着从业者做出改变。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从日用品开发到旅游纪念品研发,从主题艺术创作到当代刺绣艺术实践,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产品有了质的提升,企业的营销方向已经从原有的传统产品销售更迭到产品研发生产。

3.积极参与赛事展览,实施产品成果转化,促进品牌推广

在传统工艺振兴的背景下,苏绣作为苏州的名片被推向世界的舞台,屡次斩获国际国家级别的奖项,也被作为国礼馈赠,作为苏绣从业者,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认同,赋予我们使命感与责任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经过3年的积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联合署名权的作品150余件,极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历年来将校企合作成果推介到各项展览赛事,在行业协会的综合性展览及广交会系列展会中均获得较高的评价,顺利获得企业订单,实施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发展。

三、“雲裳绣艺”品牌传承创新实践成果

近年来,通过打造“传承——创新——传播”的传统工艺传承模式,经过企业、行业、高校的共同努力,实现了苏绣传承的目的,拓宽了传统工艺的传播路径。

(一)以“现代学徒制”传习模式,变革传统技艺传承形式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提速,特别是经济发展快速、教育发达的地区,就业导向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收入的高科技产业,传统的工艺美术行业基本处于门庭冷落的状态,甚至知名手艺人的后代也没有继承衣钵的计划,粗放型、低产能的传统工艺逐渐被淘汰,刺绣产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绣庄里绣娘主要是45岁以上的妇女,偶尔能碰到几个年轻人,也是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过来学一门赖以谋生的手艺。

企业成立之初,面对绣工不足,而年轻人不愿意潜心学习刺绣的局面,通过招收艺术类高职刺绣专业毕业生,借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优势,迅速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拜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变革传统技艺传承的形式,改“被动学”为“主动学”,让技艺传承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落在实际行动中。通过传习模式的变革,年轻人感受到了未来可期,在工作中“赶超争先”成了常态,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

(二)参与技能培训项目,提升技艺技能水平

2017年始,苏州市人社系统、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启动了各层次理论及技能培训项目,并开展了技能大赛及乡土人才评比,给予了企业特别的红利与机遇,带动企业人才培养及技术变革,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5年来,企业通过选拔骨干人才,邀请行业内国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进行定点培训委托,提升企业竞争力,并通过组织选送员工参加技能大赛,参加技能评级、职称评定,在提升个人荣誉感、社会认同感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对企业的认可。

(三)精准定位、定向设计,赋能产品创新

传统工艺发展除了受到产业化进程带来的桎梏,也免不了受到消费人群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审美水平和物质要求提高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推崇双创活动,给作为年轻创业者的我们营造了最好的时机。

四、结语

在传统工艺振兴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入创新“现代学徒制”传习模式,用创新设计赋能产品研发,给技术、生产、营销等多个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行业标准与考核规范,使员工与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认同感,提高了自我价值,保障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未来,企业将继续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区域特色为底蕴,根植行业,实现一次次腾飞。

猜你喜欢

苏绣传统工艺刺绣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苏绣,“秀”出奇迹
传统工艺的活态化传承
清新唯美的刺绣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与图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