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造型及装饰艺术探讨
2023-01-24曹丽娅
曹丽娅
紫砂壶是一种手工制造出来的陶土工艺品,主要原材料是紫砂泥,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至今仍在广泛流传。紫砂壶的制作最早开始于明朝,原产地在古阳羡地区(今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一带),紫砂壶自开始创作使用以来,历经五百多年,其制造手法和工艺特征都有所改变,造型或精致或古拙,制作过程中能够融入的元素特别多,因而,紫砂壶的造型多变,装饰设计上层出不穷,每一把壶都非常具有独特性,体现出创作者的心血和气韵。壶艺泰斗顾景舟说:“紫砂壶的形气神,形是第一位的,没有精准的形,遑论其他。”紫砂壶的创作充分地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紫砂壶在具有欣赏性的同时,能够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过紫砂壶泡制的茶水,能够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一、紫砂壶的造型艺术
紫砂壶的原材料是紫砂泥,在制作的过程中对于色彩的要求不多,但对紫砂壶的造型却有不同的讲究,在其制作中,不仅需要制作者有精湛的手艺,还需要其具有一定的美学观念和审美能力。
(一)紫砂壶的整体重心与稳定性
说起紫砂壶的造型美,首先就要对其重心与稳定性进行探讨,因为紫砂壶不仅是观赏的物品,它更多的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也就是其实用功能完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紫砂壶都是上窄下宽,能够稳定地放在平面上,这样才能保证在泡茶的过程中不会洒落茶水,所以,紫砂壶的制作,除了要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外,还要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稳”。为方便紫砂壶的使用,紫砂壶多做成圆形或相对对称的形状,一般都是以一点或中心线为中心,两边长度和距离相同,整体造型的重心就会放在中心线上,因而能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稳”。除底部以外,紫砂壶的肩部和腹部位置的变化,也会影响紫砂壶的稳定性。例如玉笠壶,其与普通的紫砂壶相比容量比较大,所以重心就在底部,壶底看起来就非常大;而传统扁圆壶整体比较矮,壶直颈,扁圆腹,所以这种紫砂壶的重心通常在腹部[1]。
(二)紫砂壶的壶嘴与壶把之间的均衡性
紫砂壶的壶嘴与壶把对其整体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要看材质和制作工艺,在结构上,还需要紫砂壶的整体具有完美的均衡性。紫砂壶的壶嘴与壶把哪一部分安排的位置不当,都会破坏整个紫砂壶的构造,那么中轴线的设计也就没有意义了。通常情况下,紫砂壶的壶嘴与壶把之间都有固定的形式,一般壶嘴和壶把也是以固定的中轴线为标准,在紫砂壶的两侧呈现出一种对称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非常普遍的,具有一定的古朴庄重的感觉。除此之外,紫砂壶的壶嘴与壶把还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壶嘴的弯曲程度大致与壶把的伸展方式相同,当壶嘴与壶把之间具有同一种特征,那么其均衡性就能明显地展现出来。
(三)紫砂壶造型上的对比和协调性
实际上,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不同类型的紫砂壶具有不同的容量、造型、线条、色彩以及坯质,这些都会使紫砂壶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造型外观效果,就要注重紫砂壶各部分构成的对比和协调。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紫砂壶,从体积上看,壶盖和壶身通常都是一大一小,这就是对比,而壶盖的设计又会与壶身的设计相同,具有一样的线条和形状,这就是协调,从而使紫砂壶具有不同的造型。例如,锦囊筋纹器型的紫砂壶,这种紫砂壶在形体轮廓上,壶盖与壶身线条圆润相连,线面过渡流畅,大小相异,具有明显的对比,通过线条与壶面的衔接,使得整体造型具有对比和协调性[2]。
(四)紫砂壶的艺术美
紫砂壶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工艺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由于受中国历代文人的影响,其造型设计脱离不了中国的古典审美。没有对中国古典审美有深刻的认识,就很难深入地欣赏到它的美丽。中国传统审美具有以下几个要素:第一,重视美和善的和谐统一;第二,注重形和神的联系;第三,强调实与虚之间的转化。这样的审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紫砂壶的造型上。
(五)紫砂壶造型是点、线、面的结合
紫砂壶造型强调线条的艺术性,其中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简约,二是转换。只有线条简洁,才能将实体的抽象化的概念体现出来,而正是这种变化使得紫砂壶具有了丰富的形状。
紫砂壶的口、颈、肩、腹、足、底、盖、钮、嘴这些细节都必须融入整体的设计中。它们要服从整体,并且要与整体相融合。壶的口沿、底边、圈足等都是造型的局部,均为造型变化的细微之处。这种口沿、底边与圈足之间的转接线条要交代明确、简洁明了,使造型能给人明快精确的感觉。
同时,紫砂壶盖按其结构分为三种:嵌盖、截盖和压盖。从壶口与壶盖的结构来看,嵌盖和压盖的结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截盖的构形使得壶体与盖面连成一整体,提高了整体的造型效果。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结构的壶盖,在整体形状上都要达到“贯气”,即使是有肩有颈的壶体,也要保证它的盖面与壶体或者肩部的整体轮廓贯通。
(六)仿自然形态造型
仿自然形态造型,又称“花货”。花货有植物、动物等自然形态,这种壶型的装饰较为丰富,往往包含了一些浮雕、半浮雕等装饰,以模仿自然形态或采用雕镂、捏塑等方法,使自然形态转化为造型的部件,如壶嘴、壶把和提梁。仿植物、动物外形的花货,其特殊性是对实物的抽象比例掌握,一把好壶应该抓住实物的内涵而作,而非完全一致照搬,并且做工要精细,设计要巧妙。
就像当代壶艺大家蒋蓉的“百果壶”,圆而扁平,壶盖形似香菇,用一根老菱角做成把,莲藕做流,壶的三足上分别放着核桃仁、荸荠和桂圆。壶肩饰有枣、莲子、花生、蚕豆、乌豆、瓜子、白果等并围绕起来。用紫砂泥做成的仿生瓜果不仅外形神似,充满了天然美感,而且每一种形状都很合适,可以作为壶身的摆设,放大比例的香菇更适合当壶盖,而红枣的外形设计方案是将其按比例缩减,使之与莲子、花生、瓜子等形状搭配,以相同的空隙与大小点缀于壶肩处,形成复杂而不杂乱无章的表现。以缩小的莲藕做流,实际上是让壶体的形状更加和谐均匀、分量平衡。
紫砂壶的外形设计精巧,独具匠心。紫砂壶在造型上的对比和调和是利用壶身的各个部位的特点,如壶体量的大小、造型的方圆、线条的直曲、坯料的粗细、色彩的冷热等形成不同的视觉冲击力,从而把紫砂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紫砂壶的装饰艺术
紫砂壶之所以能够在我国长久地流传下来,是因为紫砂壶不管是造型还是装饰,都有其独特的方法和手段,其中蕴含的是不同时期的精神思想。紫砂壶的装饰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泥绘装饰、陶刻装饰、绞泥装饰以及镶嵌装饰等。
(一)泥绘装饰
紫砂壶的泥绘最早流行于清朝,主要是在即将完工还有一定温度时,将紫砂泥料打成糨糊状,在坯体上堆绘成画,以线条的粗细与长短、面积的大小与厚薄来展现画面事物的虚实与远近,如同薄意浮雕,有鲜明的层次感。常见的泥绘有描金、贴花、嵌金等装饰手段。使用一些其他的有色泥或相同的泥材料,用描眉笔和雕刻刀等,在壶身上进行制作,一般会在壶身上绘制一些风景或花鸟的图案,用来对紫砂壶进行装饰,经过泥绘后,紫砂壶会呈现出一种厚重感,带有地方色彩和风格。描金,又称“鎏金”,是用金粉调成糊状,根据设计图案在烧成品上描绘,然后再经过低温烘烤[3]。
(二)陶刻装饰
紫砂壶的陶刻主要是通过锋利的刻刀在壶身的泥坯上进行雕刻和刻画,从而形成不同的装饰图案。陶刻最早出现在宋代,当时对紫砂壶的陶刻还属于一种简单的形式,通常就只是用竹刀将名讳之类的刻在壶身上,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陶刻的用处更加广泛,变成了在壶身上刻画一些文字和图案,文字的雕刻方式十分自由,可以随意选择方式进行陶刻。这也是紫砂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装饰方法,不管是诗文还是书画,陶刻都能够使艺术与制作技巧相得益彰,使紫砂壶更加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标准,因而,紫砂壶的珍贵,并不只在于它的收藏价值,更在于它具有当代文人的思想观念[4]。
(三)绞泥装饰
紫砂壶的绞泥装饰通常色彩比较丰富,这与大多数紫砂壶的颜色都有所不同,这种装饰方法最早流行于唐朝,亦称“绞胎”,其借鉴了唐代绞胎工艺。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色泽的紫砂泥料相间揉合,挤压成泥胎,形成自然花纹,使紫砂壶表面形成木理纹、花石纹、水波纹、蝴蝶纹、流云纹等多种自然纹理。这种绞泥装饰可以使紫砂壶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美,色彩更加缤纷,对比更加强烈,经过层层盘筑,明显的肌理使紫砂壶非常具有质感,能够产生不同的意境。而且由于更加倾向于手工制作,各部分之间衔接流畅,色彩的过渡平和,因而,绞泥装饰也成为一种非常特殊的装饰艺术。
(四)线型装饰
总体而言,紫砂壶以古朴典雅为主,有的只在口、肩、腹、足等部位运用不同的线条,增加装饰效果。在装饰时会遵循花色相宜的原理,根据不同的器形,采用简单的传统图案,这种恰到好处的装饰手法,既能将实用和优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又具有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五)印纹装饰
印纹装饰是刻画装饰的一种延伸装饰手法,首先把装饰纹样刻到一个模板上,但作为这个模板的木头必须细密坚硬,然后印出一个带有花纹的泥片,再将花纹泥片和壶体其他泥片镶嵌在一起。印纹装饰的花纹是突起的阳纹,而刻画装饰则是凹进的阴纹,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六)贴花装饰
贴花装饰于清初出现,制作方法是以印模为主,首先将用作装饰的图案纹样模印,再经过加工修饰,然后将其贴在紫砂壶的装饰部位上。用于制作贴花的泥料,可以是与坯体色泽相同的本色泥料,也可以是不同色泽的泥料,根据实际的装饰效果来选择,同样色泽的贴花,看上去浑朴而有层次,不同色泽的贴花,特别是淡于坯体的色泽,纹样突出,色彩对比强烈,气氛活泼,绚丽多姿,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七)釉彩装饰
一种是在素烧的紫砂壶上添加釉彩,源于清朝康熙时期,是吸收瓷器中的釉彩装饰工艺而创造出来的。康熙时期首先在紫砂上涂五彩,后来用了珐琅彩装饰,乾隆时期开始使用粉彩。乾隆粉彩紫砂壶做工精细,可与陶瓷媲美,在釉彩装饰中质量更高。嘉庆道光时出现的蓝白彩装饰,就是用蓝釉做底色,用白釉进行书法或画画。另一种是直接用彩釉在壶身上进行艺术装饰。五彩、粉彩选用的是含钠易熔釉色料,在紫砂壶上堆画花卉、青山绿水、人物,再经过300℃~900℃第二次烧成。还有一种彩釉装饰是在紫砂胎骨上施满釉,叫作“炉均”,在均匀的天蓝色釉面上,每一道都是精细而密集的,构成了炉均釉的一大特点。
对于紫砂壶的釉彩装饰,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肯定者认为,施釉加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持否定意见的人则觉得,紫砂壶施釉加彩,虽然好看,但破坏了原本的样貌,所以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说:“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銮,虽然华丽,但不是它的本来面目。”紫砂壶施釉加彩,以朴素和奢华著称,或许是想要与宫廷中追求极致的富贵典雅风尚相融合。但在加入了彩釉的情况下,壶身表面的通气口就会堵塞,破坏了其作为茶具的特殊功能,因此说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倒也合情合理。釉彩装饰在紫砂壶上的运用,需根据壶形、泥料等因素综合考虑。
(八)镶嵌装饰
此装饰技法借鉴了金银铜的工艺技法,在紫砂壶的坯体上雕刻了精细的纹样,这些纹样的线条都是用阴文雕刻而成,经过高温处理,然后放入金、铜、银等金属丝,然后打磨,朱紫色的壶身呈现出金黄色或者银白色的精致花纹,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黄金价值很高,一般都是用铜来代替,而银丝价位合适,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三、结语
总而言之,紫砂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创新,紫砂壶在造型和装饰上融合了多种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有新的文化元素融入紫砂壶的制作中,为紫砂壶的制作提供了条件,使其造型和样式多变,或古朴庄重,或高雅脱俗,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