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描金工艺在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中的运用

2023-01-06张志龙

天工 2022年30期
关键词:仙游描金扶手椅

张志龙

一、中国传统描金工艺的特色:绚丽华贵,富有层次

描金工艺又叫作泥金画漆,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该技艺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即在漆器表面用金色描绘花纹的方法,常以黑漆作画,也有少数以朱漆作画,因此也把描金称作“描金银漆装饰法”。

描金漆家具以金色花纹为饰,具有绚丽华贵的气派。其工艺是在素漆(即红漆、黑漆、紫漆)家具上用半透明彩漆描绘花纹,之后放入阴室干透,随后在花纹上打金胶,用细棉球蘸细金粉贴在花纹上。如果是黑漆地,就叫黑漆描金;如果是花纹隐起,犹如阳刻浮雕。由于黑漆地的衬托,金色色彩反差强烈,使图案更富有层次,更加生动和富有质感。

明代黄成在《髹饰录》中写道:“描金,一名泥金画漆,即纯金花文也。朱地、黑质共宜焉。其文以山水、翎毛、花果、人物故事等;而细钩为阳,疏理为阴,或黑里,或彩金像。”当代大师沈福文也在《漆工资料》中介绍了描金漆装饰的过程:“将打磨完的素胎涂漆,再髹涂红色漆或黑漆,这层漆叫上涂漆。干燥打磨平滑后……推光达到光亮后,用斗透明漆调彩漆。薄描花纹在漆器面上,然后放入温室,待漆将要干燥时,用丝棉球着最细的金粉或银粉,刷在花纹上,花纹则成为金银色。”这种方法制成的漆器有金碧辉煌的效果。如此复杂的工艺,达到的效果也是相当惊人的,古代所流传下来的各类描金家具中,无一不是辉煌典雅、意境深远的传世名作。

二、描金工艺在当代仙游古典家具制作工艺中的应用:典藏华贵,博古通今

仙作家具是近年来在福建省仙游县一带兴起的家具制作流派,具有浓厚的仙游地域风格,结合古时中原和闽南一带的特点,款式典雅,结构严谨,用料考究。福建省仙游县,历史上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有浓厚的古典家具艺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仙游人将代表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仙作”工艺发挥到极致。2014年11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各153项。名单中,福建省仙游县的家具制作技艺(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被列在“传统技艺”类别中,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一员。

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简称为“仙作”,产生于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福建省仙游县,意取仙人之作,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是一个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老工艺流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仙游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作之一。“仙作”以其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而著称,是传统国画艺术、雕刻艺术与家具制作技艺的巧妙融合,是明清家具经典款式的传承和创新,蕴含着一代代仙游人的文化理念与审美情趣,被誉为“东方艺术家具”。仙作与京作、苏作、广作并称为中国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仙游古典家具的形成与家具的历史积淀、城市和市镇的繁荣、私人建筑的兴盛、文人的倡导和直接参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笔者出生在福建省仙游县,自小耳濡目染,对中国传统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后来跟随前辈学习传统文化和技艺,坚持将文化融入创作,以传统为底,以创新为梦,努力复苏传统文化和手工技艺。在故宫博物院典藏的《紫檀描金万福纹扶手椅》的基础上,笔者秉承传统古典家具的榫卯结构和经典技艺,将大漆、雕刻、描金等工艺融会贯通,复刻了这一经典扶手椅。

故宫原作扶手椅以紫檀木为框架。靠背、扶手为攒接拐子纹。边框上饰描金蝙蝠、缠枝莲纹及万字纹,寓意万福。扶手面下束腰饰描金缠枝花纹,面下有托腮,垂洼堂肚式牙子,足下内翻回纹马蹄。

笔者在参考原物的基础上对其纹饰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入了更加现代的想法,融合现代审美情趣赋,予其“博古通今”的美学变化,仔细观察新作可见,并不全然照搬原物纹饰,而是发挥想象对纹饰进行了二次创作。

扶手椅制作过程复杂,远超原先预估,但笔者发扬工匠精神,孜孜不倦。首先选择合适的原木,动工之前,置于阴凉通风处许久,反复自然风干,让木性稳定,耗时两个月方才动手。之后根据图纸进行木工制作,然后是刮磨、磨光、雕刻、上漆,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不容有丝毫错误。最后才是描金环节,笔者采用了传统描金的技法,在漆将干未干之时,用不同规格的毛笔,顺其纹路将调制好的金粉慢慢地晕染上去,待自然风干后,再用干净毛笔扫去多余的金粉,防止四处挥洒。最后用细小的毛笔绘制出完整的图案。此椅的椅背、扶手、牙条等构件比较细小,构件上完成纹饰所需的开线、开眼、花朵晕金等,需要画师极为耐心地一笔一画勾勒完成,稍有不慎,就需洗掉重新勾绘,无形中造成人工和金泥材料消耗的增加。笔者用时两个月,顺利将描金工艺完成,整张椅子看起来浑然天成。

此《紫檀黑漆描金拐子纹扶手椅》(如图1),远观雍容大气,十分具有仪式感和富贵感,笔者将大漆、雕刻、描金等几种传统工艺相互融合,最终构造出的图案风格、设计表达的寓意以及椅子上的描金纹路,都和椅子的器型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椅子没有使用任何钉子,完全依靠靠背拐子纹各个部件的结合,采用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和攒接工艺,看起来整体感十足。在不同尺寸的构件上完成缠枝莲纹、蝙蝠纹、回纹、八宝纹等各种图案的描绘。靠背攒接的构件从九毫米到两厘米不等,难度较大,非常考验制作者的手艺。

图1 《紫檀黑漆描金拐子纹扶手椅》 张志龙/作

故宫博物院所藏扶手椅属单独陈设类的家具,座椅具备实用、典藏、贵美的属性,古时在宫中往往和屏风、宫扇共用,设在屋宇明间的正中,位置固定而不轻易挪动。经过笔者设计修改,赋予更现代的功能,可以放置于卧室自用,也可以放置于书房陈设,亦可以放置于客厅待人接物,无不百搭。典雅宝座取材厚重,木质精美,造型圆浑,舒适耐用。

整器以“福”字为主题,中心为万字纹,腿足内侧有连续回纹,整体代表吉祥连绵不绝、万福无边。座面为紫檀,边抹下高束腰的海棠形开光内绘缠枝菊花,寓意高洁。方材腿足上则绘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让华贵的扶手椅多了一丝清淡。底收内翻方马蹄。整器黑色与金色的搭配,单独放置已然璀璨夺目。椅子上的荷花、叶、梗、藕皆以自然形态布满整体,颇类元明时期雕漆花卉器物上的雕刻手法,若配以黄色的坐垫、靠垫,更显雍容华贵,具有古时皇家气息。

描金工艺除了在大件家具中运用广泛,在许多精巧的小家具中也颇有建树。笔者翻阅大量资料,融汇之后运用描金工艺设计出《紫檀黑漆描金三撞提盒》(如图2)。

图2 《紫檀黑漆描金三撞提盒》 张志龙/作

提盒,亦称提梁盒,是一种带有提梁和分层的箱盒,属于明式家具中的箱匣类器具。其规格不一,大的需两人穿杆抬行,《鲁班经匠家镜》将其称为“杠箱”;小者则可以一手提之。提盒可放置酒菜,亦可以存放器物,既是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又是文人的文房用具。提盒由来已久,查阅史料可知,提盒流行于宋朝时期,其最初是为了仆人摆放或运送酒食,以供主人家郊外游玩之用,故而亦有食盒之称谓。由于“盒”和吉祥文化中的“和”和“合”谐音,随着岁月的沉淀,大型提盒也经常被用作婚嫁时的礼盒,甚而提盒的多寡成了家族财富及地位的象征。

笔者翻阅史料,同时借鉴古今,最终确定提盒选取小叶紫檀作为主要材料,器型为清宫经典三撞食盒,大小合适,入手轻盈。提盒器型为最常见的长方形,以长方形框攒成底座,在盒子两侧端树立柱,以站牙相抵固定,盖下堆叠三层间隔,配以一根提梁以方便携带,提梁为罗锅枨式,使手掌受力均匀,不会轻易滑落一旁。

提盒整体结构坚实,榫卯严谨,与传统房屋的框架结构相一致,因此尤为稳固。笔者在拐角、接缝处略加以包边处理,以增加其耐用性。各屉口沿边起线为饰,简洁素雅,具有层次感。每层盒子结合紧密,底部底座平实。每层盒底略凸出与下层作子母口,契合紧密,无脱落之险。盒身底层置于打槽长方形底座之上,固定平稳,每层盒体切口均起灯草线加厚子口,使提盒外形富于变化的同时又增加了盒身的稳固性,设计巧妙而实用。

此外,笔者在盖盒两侧立墙锼孔,立柱与此孔相对处亦穿孔,两侧设卷螭龙纹站牙,中设夹柱,上端与罗锅枨式提梁相互榫连,以铜条贯穿,用来固定提盒,让其没有错脱之虞。通体以髹黑漆为底色,色泽均匀,饰五彩缠枝花卉纹样,辅以描金面框。盒面中心描金,饰双凤捧莲纹,尊贵华美,五彩花纹仿佛能看到花繁鸟鸣,夏意盎然。盒身嵌以黄花梨镂空夔凤纹为饰,消除了普通提盒的沉闷质感,更增添了几分灵动之韵,每层又设不同形状的框,其中绘各式金色花云,花团锦簇,云绕其中,宛若一幅绝美画卷呈现于眼前。内部露胎,可见清晰的小叶紫檀纹路肌理,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跃然眼前。提盒以紫檀嵌黄花梨为材,施加描金工艺,用料奢华贵重,通体黑金流转,华贵雍容之至。

三、结语

无论是雍容大气的拐子纹扶手椅,还是小巧便利的三撞提盒,古典家具在如今的生活中运用得越发广泛。再辅以描金工艺,让普通的家具也具有曾经的皇家贵族之感,用于普通生活的同时,也具有装饰典藏的功能。古典家具上的描金工艺,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笔者相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描金工艺古典家具也能焕发出新的荣光。

猜你喜欢

仙游描金扶手椅
萌白治愈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死而复生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湛静斋款花开富贵描金兽耳葫芦瓶
仙游百松村劲摇“清风”
蓝色扶手椅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研究
切片扶手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