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求同存异的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2023-01-24谭香玉

教育观察 2022年35期
关键词:初高中学段课程内容

谭香玉,张 燕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犁,835000)

一体化是指几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不断融会贯通形成共同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在总目标的指导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要举措,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育人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初高中各学段的主要教学任务、特点有序开展课堂教学,实现螺旋式育人效应的过程。

一、求同存异与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求同存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原理的具体体现。矛盾的同一性强调矛盾双方之间具有联系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吸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的趋向。注重矛盾双方同一性,寻找双方共通点能够达到双方共同发展的目的。[2]初高中思政课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系的一部分,两个学段具有同一性,两者是彼此衔接、紧密联系的。加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够促进两个学段各自的发展,实现两个学段各自课程和教学的目标。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注重同一性,实现初高中学段间的良好衔接,同时在衔接的过程中保留差异性,突出两个学段的主要课程和教学特点。

二、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

运用求同存异思维进行初高中思政课总体规划和设计,要立足中学思政课的总目标,统筹初高中思政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同时注重两个学段自身的特点,做到同中有异,实现两个学段的有效衔接。

(一)初高中思政课程建设一体化

1.课程目标

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课程目标体系由一个总目标和两个学段的分目标构成。总目标与分目标是整体性与层次性的统一,学段目标是对总目标的具体体现,总目标对学段目标有统领作用。中学阶段的思政课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在总目标的统领下,初中学段思政课要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侧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高中学段思政课要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侧重学生的常识性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2.课程内容

统筹推进初高中思政课程建设一体化,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编制。传统观念中的课程内容往往强调逻辑严密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其主体是从社会文化知识体系中紧紧围绕课程目标选择出来的具有教育性的科学知识。在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中,课程内容则是一种教育性的经验,这种经验既包括直接经验,也包括间接经验。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总体规划要明确中学阶段思政课育人总目标和各学段的分目标,因此,课程内容的编制需要围绕选择哪些教育经验,经验如何组织以及怎样确定目标实现等问题进行开展。

实现初高中思政课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要一以贯之;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渗透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贯穿始终;也要深刻把握初高中学段的特殊性,立足本学段学习重点。具体来说,初中阶段课程内容的选取要有利于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亲历和感受中实现思想上的启发。高中阶段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紧紧围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进行常识性学习。除了对课程内容的编制,还可以请有关专家编制一体化的活动课程。各个地区、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例如,我国各个地区有独特的红色文化,江西的井冈山精神、浙江嘉兴的红船精神、陕西的延安精神等。每个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进行一体化的地方课程开发。课程内容的编制按照“是什么”到“为什么”的逻辑,既要传承共同的文化基因,也要结合初高中学段各自的课程目标。针对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彼此对接的两个学校可以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初高中思政课的衔接性,实现一体化育人目标。

(二)初高中思政教材建设一体化

统筹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教材的编审上把好关,在教材内容设计上下功夫。初高中思政课教材建设一体化,不仅需要在内容组织上体现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也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为教材编写保驾护航。完善的保障机制就是要有完备的组织体系,优化教材编审队伍结构,形成由国家教材委员会总领、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积极参与的一体化队伍,不断提升教材的深度、广度、精度和高度。

三、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实施路径划

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的实施过程,要立足初高中思政课自身学科特点,找到两个学段间的共通之处,实现两个学段目标的一体化、内容的衔接性、评价的协同性、教师的互通性。

(一)目标一体化,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导向

目标是一项实践活动或认识活动前进的方向和指向。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的目标体系建设是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目标的引领下,两个学段分别细化各自的课程和教学目标的过程。[4]《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对初高中两个学段的课程目标进行明确规定,初中学段要奠定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要在学生已有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5]

具体到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达,是教师期待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结果。因此,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不断提升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有效性。目前,教师一体化教学能力还有待提升,在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方法不够创新、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设计内容笼统等问题,没有很好地体现初高中两个学段间的良好衔接。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时,既要立足两个学段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本单元、本节课的内容,也要深刻把握两个学段内容的逻辑性,即同主题的知识在不同学段的呈现方式,对同一主题内容的目标设计进行分层。例如,初中学段要让学生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高中学段则要让学生对其产生过程、具体内容展开学习。初中学段多用“了解”“感知”“懂得”认识”等描述性词语;高中学段更多是以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增强辨析能力,多用“理解”“说明”“阐释”“运用”等词语。

(二)内容衔接性,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核心要素

初高中思政课内容的衔接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选取、教材编写、教师教学中。目前,国家统一编写的初高中思政课必修教材已初步解决教学内容的进阶和一体化问题。要实现初高中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衔接,除了要选择好内容,教师对教材的有效使用也会影响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教师要对已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找到两个学段在教材内容上的关联性,将内容进行高度统整,建构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对两个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两个学科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了解,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合理安排。初中学段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本学段教学设计时不仅要立足本学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本学段学生学习重点,而且要兼顾高中学段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以及学习重点,为高中学段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学段思政课教师同样在深入把握本学段学生特点和学习重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初中学段已达到的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既要看到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脉相承的,考虑两个学科在学科育人价值的良好关联性,也要深刻把握各自学段的学习重点,进行良好的衔接。为了很好地与高中学段对接,初中思政课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建构,根据学习主题对教材进行分类,分模块教学,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分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对学生的考查和评价也可以按照分模块的形式进行,以便与高中的各个模块学习对接,让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建构起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内容体系。除此之外,教师教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的实际效果。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优化,注重多种方式的综合使用。既要立足本学段课程目标、内容的重点,也要注重探索两个学段有效衔接的方式方法。例如,初中思政课是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教师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初步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健全人格、道德修养,为高中学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知识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除了课堂教学,初高中学段各自对接的学校也可以共同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生产劳动、研学旅游,实现两个学段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三)评价协同性,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反馈机制

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除了需要明确的目标导向和丰富的内容资源,也需要及时的反馈机制,提升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效果和实效性。初高中思政课评价协同性指初高中两个学段在评价的过程中不要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两个学段要相互照应,彼此呼应,体现求同思维。同时,两个学段的衔接要体现自身学段评价重点,做到同中有异。初高中思政课评价的协同性能不断促进初高中思政课在评价方式方法、评价主体上的良好衔接。目前,中学阶段在评价方法上多采用以标准化试卷为主的考试作为评价方式,虽然可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但还需要不断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知识和价值、过程和结果、显性和隐性、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综合运用问题研究、实践探究、合作活动等多种途径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学生思想和道德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例如,档案制就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初中教师和学校可以将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等记录下来汇总成行为日志和轶事报告保存归档。学生在进入高中学段学习时,做好档案转接工作,可以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在此阶段学习和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依据,以此为依据有的放矢地开展高中思政课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进行档案转接,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学校对接制,使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实现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育人。

(四)教师互通性,为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动力因素

建设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无论是初高中思政课目标一体化、初高中思政课内容的衔接,还是初高中思政课评价的协同都需要教师发力,教师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推动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目前,中学阶段部分思政课教师没有主动对接的愿望和心力,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和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还有待提升。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大力支持,建立起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的体制机制,实现教师间的云互动、云分享、云交流,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支持教师对外研修,鼓励教师到彼此对接的初中和高中学校学习、观摩。从主观方面来说,首先,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一定要在政治方向上体现同一性。其次,教师要始终以“六要”为根本标准,实现素质一体化。政治要强,要求教师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情怀要深,是指教师要始终具有家国情怀,关心、关怀学生发展,立足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培养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维要新,是指教师要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深刻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初高中学段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开展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工作。视野要广,要求教师要有宽厚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要有国际和历史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趋势,深刻解读中国5000多年民族史、百年党史、70多年国史和40多年改革开放史,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自律要严,旨在不断增强教师的自觉性,在言行上高度保持一致,成为学生学习、生活、良好道德行为的榜样。人格要正,是指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教育学生,用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既体现在其深厚的学识也体现在其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学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做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最后,教师要在深刻把握自身学段的特殊性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主动对接,要相互沟通交流合作,共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学段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格局。初中学段思政课教师要有向高中学段进阶的意识,高中学段思政课教师要有与初中学段进行良好衔接的意识。在共同的沟通交流、集体备课、教学研究中,实现资源共享、素质提升。

猜你喜欢

初高中学段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