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23-01-24孙婷婷杨婷许峻钒黄绍烺
孙婷婷,杨婷,许峻钒,黄绍烺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州 350202)
1 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
数字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态相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历经电子金融、网络银行、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等发展过程,依据不同的主导者发挥不同的作用。相比传统金融,数字金融具有业务领域更广泛、程序更精简、风险更可控等优势,是数字经济领域的代表和关键创新,拥有推动金融企业数字化发展、优化金融业务形式、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现实意义。
1.1 数字金融的普惠性特征显现
普惠程度高是目前数字金融行业最突出的优点及特征。数字化作为当前经济建设与金融转型的一大导向,有效推动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的“平等、开放、分享、协作”精神相结合[1],与国家“共享”发展理念相呼应,并运用完善通信等基础设施、开展线上业务等方式提升其自身业务水平,逐步降低对传统金融业务点的依赖程度,从而扩大影响力,提高普惠程度。特别是线上业务等服务减少了地缘因素的不利影响,无论是西部相对落后地区,还是偏远农村地区,都可以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减少了地区金融差异,提高了金融普惠程度,为偏远落后地区的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融资等业务渠道。
1.2 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持续深化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全球领先,对于数字金融的创新力度持续增加,线上化、平台化的小微金融便是数字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网上银行、移动支付、众筹平台等数字金融领域的产物在近年已经融入人民生活和企业发展之中,推动满足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促进金融行业变革与金融机构转型。同时,信贷程序也有所创新发展,如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线上申报平台、通过大数据自动推出信贷产品、建立信贷资格智能化评估系统、为金融机构是否提供信贷等决策提出指导方案等,从而让中小微企业办理信贷业务更便利、更快捷,让金融机构的信贷发放决策更高效,贷款定价更合理,减少不良信贷等金融风险的发生,响应金融监管部门提出的“增量扩面、让利减费”工作要求。
1.3 数字金融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金融业务水平,在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与传统行业改革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发展方式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如此,随着金融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的支付保护功能不断完善,从而推动信贷业务的实用性持续提升。在工业互联网、5G 场景化科研项目中对数字金融的运用日趋完善,从而有利于国家科研单位与实体经济的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增强国家金融与科技实力。
2 中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问题
2.1.1 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方式受限
如今,我国中小微企业始终面临融资方式传统落后、渠道单一的问题,主要方式和渠道为银行贷款与内源融资,这两种融资来源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企业建立之初,中小微企业的运营资本以自身利润为主,或依靠法人资金、借贷等传统融资渠道。但现实是大部分中小微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这就决定了这些企业会选择低成本、低风险的内源融资,然而由于资产不足和利润较少,可筹集的资金十分有限。同时,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所需资金不断增加,大部分企业会选择银行贷款。但是,银行贷款对企业的要求相对较高,资质审查相对严格,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调查也较为严谨。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的上述条件难以达标,进而使其处于劣势。银行在调查和评估其资质时将更加谨慎,而且企业的抵押物较少,这使得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2.1.2 借款成本过高
融资贵是限制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银行贷款资格要求高,在对中小微企业进行资格审查时,为减少信用风险等问题的发生,与大型企业相比银行的调查成本将大幅上升,有数据显示,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贷款的5 倍。当银行成本增加,银行很可能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收回成本,这又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运营成本。目前,由于民间借贷具有来源多、资质要求低、手续简单等优势,一些中小微企业会选择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的利率远高于银行,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融资负担和成本。
2.1.3 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
央行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余额逐年增长,中小微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但依然少于总额的二分之一,大型企业仍占据融资贷款的优势地位。由此可知,虽然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占比大,但贷款额度依然较少,且占比小,且因资格审查等问题许多融资需求难以被满足,融资缺口未得到填补。
2.2 原因
2.2.1 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
首先,中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建立时间短,无健全的经营体系,缺乏标准的内部管理程序,让企业在财务、信用等方面的管理问题多发,信用水平低。许多中小微企业尚未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流程不规范,缺乏信用管理意识,忽视信用评级,让自身处于较大的经营风险之中。其次,许多中小微企业过于看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建设,发展目光短浅。当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水平时,中小微企业可能会进行盲目扩张或投资以寻求做大做强,却忽视了市场潜在风险与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容易导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情况发生,使自身处于较大的经营风险之中。
2.2.2 金融机构未能根据企业发展阶段提供融资服务
依据企业运营特征、规模、建立时间长短等可以将企业的发展阶段划分为建立初期、迅速发展期、平稳运行期与成熟期,当企业身处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其融资需求与来源各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企业特征来提供企业所需的融资服务。当企业处于建立初期时,主要的融资方法和渠道为内源融资,其信息公开程度低且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可获得的资金有限,银行很难为此类企业提供贷款,导致企业外源融资来源少,存在较大的融资困难,这导致许多企业过早“夭折”。当企业处于迅速发展期时,企业已有一定资金积累,此时企业已具备规模扩张和业务创新等需求,所需发展资金持续增加,此时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频率高、使用期限短,并需要资金快速到位,但其所需的和向金融机构申请的资金额度较小,可能存在金融机构设置的利率过高的情况。当企业处于平稳运行期与成熟期时,企业已经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信用等级,更加符合银行的借贷要求,融资来源也更加多元,除了通过间接融资,还可以通过在新三板、中小板进行上市等方式增加资金的直接来源[2]。总之,金融机构未能在企业处于建立初期和迅速发展期时提供充足的融资服务,未能根据企业所需融资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融资产品,加剧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
2.2.3 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在供应贷款之前,金融机构为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将对借贷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其中不仅含有企业财务报告、信用情况、偿债能力指标等,还含有企业所在行业的背景、人员管理水平等。但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微企业未上市,创办经营时间短,内部经营体系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外界能得到的企业信息少且准确度难以辨析,部分中小微企业还存在为自身利益而对数据进行造假的现象,加之相关数据在企业内部,难以掌控企业真正的支付能力和意愿,使得金融机构难以精确评判借贷企业的经营情况与违约风险,因此,银行会减少对中小微企业放贷[3]。
其次,金融机构依据制度创新研发融资产品和服务时容易出现宣传介绍不到位的情况,使得企业对这些产品和服务了解不充足,难以依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融资产品与服务,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增加融资困难程度。
3 数字金融背景下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策略
数字金融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供了诸多支持,但科学、高效地运用数字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依然需要企业本身、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主体共同发力[4]。
3.1 中小微企业
3.1.1 建立健全财务与信用管理体系,减少运营隐患
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坏账烂账多、信用水平低的问题在中小微企业中广泛存在,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管理风险较多,需要中小微企业自身对此给予重视并予以改正。第一,中小微企业要规范自身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制定好财务信息处理程序,提高会计核算准确度,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逐步解决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打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减少数据造假等运营风险的发生;第二,中小微企业要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通过网络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制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息公开方案,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体系;第三,加强诚信教育与信用管理,对企业内部失信行为进行处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降低失信风险。
3.1.2 深化对数字金融的理解,提高运用水平
企业对数字金融的理解深度、利用水平会对企业的融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能够减少因认识不足而产生的风险。中小微企业在企业内部可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开展讲座、组织员工培训等方式加强企业整体对数字金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深入了解数字金融行业的优势特点、运营方式、隐患防范等,同时,招聘相关人才,成立对数字金融较为了解的专业融资团队或部门,进而抓住优异融资机遇,从而提升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与风险。
3.2 金融机构
3.2.1 放宽贷款审核要求,降低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度
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金融机构的借贷标准过高所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制定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资格标准时要抓住重点,着重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信用等级、财务信息、盈利状况与前景等硬性条件进行评估,放宽对企业所在行业状况、发展潜能等方面的审核要求,特别是对于技术型中小微企业。因此,金融机构应合理制定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资格标准,重点关注偿债能力等硬性条件,适当减少审核项目,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
3.2.2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数字化管理与运行能力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周期多样,所需融资产品多样。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持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尤其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与服务,可推出新型小额无抵押信贷、小额分期贷款等,从而减少借贷成本。同时,运用数字金融优势,创办网上银行、线上融资业务、金融产品电商平台等,提升企业融资效率,节约融资成本,缓解融资困难。
不仅如此,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提升数字化管理与运行能力,针对线上平台与数字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维修要做到及时有效。同时,可以通过招募专业数字金融技术人才,成立专门的数字金融产品研发、平台维护、设备维修的部门,从而减少技术性问题的发生,防止自身、客户信息泄露或被盗,以保障中小微企业获得安全的融资环境。
3.3 政府部门
3.3.1 运用数字技术建立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离不开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当前,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信用信息缺失、信用记录残缺、信用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所以运用数字技术建立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部门可运用数字技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科技打造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所收集的信用信息汇聚于系统之中,并推动该系统与数字金融行业互联互通,运用融资征信形式搭建一套数字化信用分析模型,以此帮助金融机构等主体分析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从而提高融资决策等工作的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影响,减少信用风险。
3.3.2 加大对数字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部门是社会发展的领导者、政策的制定者,合理的政策对于支持数字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数字金融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可针对不同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如加大对农业小额贷款的贴息力度,可通过设置政策性担保部门、支持扩大小额信贷公司的服务范围、加快扶持一批高质量发展的网贷公司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帮扶力度,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促进其可持续性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