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区域融合发展争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示范区
2023-01-23雷科
雷 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规划》提出,“发挥大足石刻、安岳石窟等人文资源优势,推动建设资大(资阳、大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近年来,重庆市大足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加快打造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连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充分展现大足作为、体现大足担当。
一、擦亮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引领川渝石刻(窟)文物保护利用
大足石刻是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近年来,大足区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把保护好研究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足石刻作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牵头引领川渝石刻(窟)文物保护,全力加快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地,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活起来、兴起来。
(一)全力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在文物保护研究上出实效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入各类资金1.46亿元,实施重大文物保护项目24项。历时8年完成的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工程。大足石刻保护利用的经验做法,作为“重点石窟寺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对石刻病害检测、智能监控等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先后建成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等科技平台,成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全面提升石窟寺保护能力。大足石刻年度监测报告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优秀监测年度报告”。三是共谋示范保护。编制完成《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并将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修缮工程等纳入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启动实施,联合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共同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与敦煌、云冈、龙门成立战略发展联盟,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合作开展“大足石刻舒成岩摩崖造像保护”等项目,与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复旦大学合作开展大足石刻峰山寺保护,不断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跨越发展。
(二)全面加强大足石刻研究阐释,在文物传承上掘精髓
一是大力推动“大足学”学科建设。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成立大足学研究院,与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大足学研究中心,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先后出版《大足石刻全集》《大足石刻编年史》等专著、图录50余部(本),发表论文1000余篇。搭建大足石刻学术交流平台,举办“中国石质文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20余次。二是打造干部廉政教育基地。结合大足石刻中蕴含的志道忠诚、崇俭尚廉、警示惩戒等内容,编制干部廉政教育教材,向党员干部发放2万余册,开设“大足石刻廉洁文化与干部作风建设”等特色党课,教育引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打牢从政之基。大足石刻廉政教育基地创建为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累计为240余个班次、1万余名干部开展现场教学。成功将大足石刻内容编入国家统编中学《中国历史》教材,教育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文物利用上促发展
一是以文艺作品展示文化内涵。推动石刻文化与文艺作品深度融合,打造“天下大足·千年回眸”等演艺项目,拍摄《大足石刻》纪录片、数字4K影片《天下大足》和8K球幕影片《大足石刻》,创作《遇见大足》《赵智凤传》《韦君靖》《宝顶之巅》等小说、歌曲作品60余部(首)。二是以文创产品创造文物新价值。建设大足石刻文创园,引进雕塑、文创等企业160余家。围绕“佛足”“六道轮回”“牧牛图”等大足石刻经典造像开发文创产品400余种,均深受市场欢迎。大足石雕列入2021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足石刻先后入选“重庆十大文化符号”“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三是以产业融合引领新动力。坚持“文旅+”,以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为抓手,充分利用AR/VR、5G等声光电新技术,创新设计夜间经济新场景,着力推动大足石刻文化元素走下崖壁,融入城市,真正实现“精美的石刻会说话”。
二、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川渝两省市共同布局的唯一一个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毗邻地区合作功能平台,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引领。大足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以文旅融合为突破,携手四川省资阳市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
(一)共建一套工作机制,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资阳、大足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党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联合办公室,以及“文旅”“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商务”4个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运行机制》《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工作要点》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和责任单位。三是共编方案规划。两市区共同编制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和规划。《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已于2022年2月21日正式印发。《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力争2022年12月底前印发实施。
(二)共塑区域文化旅游精品,引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一是共建区域文旅品牌。与乐山、资阳、武隆、都江堰、峨眉山等共推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等联盟建设,共同培育“成渝地·巴蜀情”“资足常乐”等文旅品牌,扎实推进游客互认、门票互惠、宣传互动、线路互通,联合推出研学、康养、赛事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8条、主题旅游商品20余种,不断扩大“朋友圈”、深化“合作圈”、升级“生活圈”。与资阳联合制定《“资足常乐”品牌培育方案》,共同培育一个高校学科,打造一个高端论坛,推出一批文艺名家,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举办一批文体赛事,正在开展“资足常(长)乐”商标注册工作。二是共推文旅宣传营销。与资阳联合制作大足石刻、安岳石窟纪录片《镌刻千年的巴蜀印记》《我们的故事》,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我们的故事》荣获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知识类”二等奖;共同拍摄制作MV《崖壁上的永恒》用于两地石刻的宣传与推广。2021年,大足区接待游客2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4亿元,分别较2020年上升16.75%和25.67%。
(三)共推重大项目建设,夯实示范区建设基础
成功争取成渝中线高铁设大足石刻站、安岳站、乐至站,2022年11月28日已正式开工建设。开展大足至安岳高速公路研究论证并纳入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正在争取纳入四川省相关规划。完成毗邻区县公路提档升级3条。大足高升至安岳忠义道路改建工程正加快前期工作。开行大足至安岳跨省城际公交,惠及沿线群众8万余人。两地共同推进石刻文创园区、大足安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粮药合作示范园区、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等项目纳入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目前各项目推进顺利,截至2022年10月,累计完成投资33.35亿元。
三、加强重点领域合作,推动区域全面融合发展
近年来,大足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在产业协作、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强与四川省相关单位的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推动产业协作共兴
牵头成立成渝轴线智能制造联盟,已吸引成渝各地90余家企业加入,建成大足智能智造商会,成立5亿元智能制造基金,累计推荐入库企业75家,发放贷款1.39亿元。联合安岳、乐至、简阳、隆昌等13个区(市)县成立成渝轴线汽车摩托车联盟,推动开展产业协作配套。推动大足高新区与资阳高新区成功创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打造大足资阳产业协作平台,目前注册企业用户数达1200余家,其中大足800余家、资阳400余家,企业平台活跃度达45%。推动双钱轮胎、重汽专用车与资阳南骏集团、资阳吉利斯达实业公司、四川丹齿精工科技分别签订产品配套合作协议,预计实现配套产值4000万元。会同资阳、潼南等川渝八地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柠檬产业联盟,共同打造国家柠檬产业集群;与资阳共建黑山羊产业技术联盟,大足黑山羊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落户大足,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在大足成为现实。川汽厂原老厂区获批《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二)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编制大足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大足区碳达峰“十四五”行动计划。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部署,严把审批关口。开展毗邻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执法行动,检查毗邻区域化工等重点涉气企业200余家次,移交环境问题40余个。与永川、江津、荣昌、泸州、内江、资阳联合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联动工作方案,实现空气质量数据共享,强化预测预报预警联动。建立跨流域跨区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联合调度。与安岳县共推塘坝河、石羊河、高升河等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已联合开展多次巡河,确保跨界突发水污染事件零发生。
(三)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加强教育融合发展,与资阳、内江等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互认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确保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累计吸引1万余名四川籍中小学生到大足入学,促进毗邻区县教育公平发展。放宽购房政策,安岳籍居民来足购房可享受与大足居民相同的政策。加强医疗合作,与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共商教学实践基地合作,与安岳县人民医院及其医共体开展双向转诊等合作,与安岳县中医院在中药饮片制剂使用方面开展合作,与安岳县共同开展卫生监督执法联动等。加强人社合作,联合资阳、遂宁、泸州、乐山、内江等地开展跨区域合作网络招聘、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推介等活动20余次,累计帮助7700余名求职者实现就业。加强跨区域执法协作,向资阳市市场监管局移送违法案件线索2条;与铜梁、安岳等开展交通联合执法,查处货车类违法40余起。加强应急联动,与资阳建立健全气象应急联动机制并实现信息共享,联合发布《大足资阳旅游气象服务》42期;联动资阳、潼南累计发布《川渝柠檬农业气象服务专报》34期,《川渝柠檬农业气象灾害预警》5期。
四、坚持大足发展定位,推动区域经济更上台阶
大足区将立足桥头堡城市定位,以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方案,坚持“世界石刻(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定位,做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支撑和领头羊。
(一)全力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
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持续推进中小石窟保护利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重庆片区)建设规划编制,与川渝等地协作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当代,联合开展石窟寺数字化工作,建立川渝石窟寺数字资源库,实现石窟寺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加快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推动“大足学”学科建设,创办石窟寺研究学术期刊,积极创建大足石刻学院,出版《大足学研究文库》。加快推进石窟寺保护利用国际交流基地建设,建成石窟寺保护利用国际高峰论坛永久会址,举办系列世界石窟文化国际论坛。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引进知名专家担任驻院专家或学术顾问,组建大足石刻学术委员会,力争建成西南地区石窟寺保护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潮湿环境石质文物保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
(二)深入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印发实施,根据总体方案及规划按时间维度细分工作任务,按空间跨度谋划共建项目并扎实推进,争创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资足常乐”品牌培育,联动资阳等地沿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川渝石窟寺遗址线路节点城市开展对外宣传,共同策划举办唐宋石刻文化高端论坛,共同参加四川旅博会、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等推介会,唱响“资足常乐”品牌,实现品牌共塑、资源共享、产品共推、市场共建、客源互送。联合举办中国石窟寺保护传承利用发展大会暨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联手推出川渝石刻(窟)文化、巴蜀遗产文化等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全面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大足风的国际文旅名城。
(三)持续加强全面融合发展,争做协同发展示范区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成渝铁路扩能、成渝高速提质改造,协同推动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建设大足—安岳、大足—永川高速公路,启动市域(郊)铁路璧山至大足(C3线)建设,畅通大足石刻至重庆主城旅游专线,大足至眉山、大足至都江堰旅游班线,加快“融入主城、对接成都”。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石刻文创园区、大足安岳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粮药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培育特色文创产品、雕刻艺术体验、文旅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做实大足资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助力企业开展协作配套。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施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推动文旅公共服务统一标准化建设。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行业联盟作用,联合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等活动。共同实施文旅“数智化”工程,实现文旅数字资源联动共享,推动景区数字化研学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