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视域下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的培养路径探究
2023-01-23吴嘉宝
吴嘉宝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在“双高”建设和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培养高质量创新型艺术人才已成为当下重要的时代课题。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着力培养“艺术+技术”创新型人才,改革传统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为数字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相关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开拓创作创新精神,彰显文化自信。
1 人才之需:高职院校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促进艺术职业教育转型的必然趋势。艺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分支,肩负培养中高级艺术文化复合型人才的使命。随着“双高计划”“职教20条”、《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出台,国家对艺术职业教育提出新标准、新要求[1]。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强调艺术创意与科技技能兼具,要求学生掌握艺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术技能,同时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心理学知识、人文社科等其他领域的知识。虽然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面取得颇多成绩和突破,但是鉴于数字经济发展、学科特殊性和艺术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同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高职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口,也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2]。因此,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改革中,秉承现代化艺术教育理念,探索跨学科、跨界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促进创新创业发展,实现艺术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
2)适应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然途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物联网、虚拟现实(VR)等数字新技术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如数字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的出台,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3]。但是目前该产业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据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缺口大约在15万人左右。因此,尝试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构建精艺术、懂技术、识人文的多维度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培养服务于数字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创新型艺术人才,能够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3)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与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当前可以借助数字新媒介呈现艺术特性,进行文化内容的传播。如非遗蜀绣《丹凤朝阳》、数字盲盒《冰墩墩》、数字纪念邮票《只此青绿》、甲骨文数字藏品及博物馆发售的许多文博艺术作品,都通过虚拟数字作为媒介,焕发传统文化的新活力,传播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时也需要激发创意,创造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这也对培养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发展之困:高职院校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症结所在
1)艺术教育理念有待提高。数字媒体是由计算机技术和艺术设计语言结合的产物,但部分高职院校只强调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弱化了设计思维、创意思维和艺术内涵的培养,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明确,培养及输送到企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创意思维和艺术修养。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在思想上还需提升对艺术教育的认知,融合科技技术重塑艺术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艺术造诣和创意思维的培养,继承、发扬传统艺术审美。
2)课程设置中的人文思想教育还需加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精心打造集“构思+设计+实践+运作”的专业课程体系,立足艺术专业特点,融合数字技术开设课程,但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设计专业课程和技能训练之外,还需要学习美学、哲学理论等课程,同时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艺术人才培养,以人文思想指导艺术创作。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不够。首先,校企合作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的合作动机主要是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企业的合作动机主要是社会责任与利益驱动[4]。但大多数企业只是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在教学过程中,企业设计项目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不高。其次,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如专业学分置换、企业导师工作量认定、数字媒体艺术评价体系、考核机制、奖励办法等体制机制不健全。
4)师资队伍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国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专业对口教师相对匮乏。目前大多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由动画艺术、视觉设计、计算机、影像专业转型而来。一些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与运用,对教学的整体把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此外,部分教师虽然掌握了最新的信息技术,但是在艺术造诣、文化底蕴方面还有所欠缺,影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顺利进行[5]。
3 破解之策:“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培养策略
1)紧随“新艺科”建设,革新教育理念。艺术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有结构性关联。在交叉融合和科学技术驱动下,传统艺术在互联网和智能媒介赋能下,其表现形式、制作工艺、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App运用、公共空间互动装置、虚拟与现实情境体验都呈现新媒介、新科技赋能的艺术作品,涉及教育、广告、旅游、娱乐等诸多领域。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信院)数字创意学院,打破传统艺术教育模式,通过智能平台线上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依托学校科研平台,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实现课堂信息化、智能化。因此,“新艺科”在思想上推进教育理念转变,在行动上迭代升级教学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的源流相生,是高职院校创新型数字媒体艺术类人才深层次改革的有效路径,推动高职艺术教育的融合化、时代化和国际化发展[6]。
2)完善“艺科融合”课程体系,促进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对原有专业的认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常信院数字创意学院,在专业技能培养中,不断完善创意设计专业群构建体系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在具备艺术思维、设计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储备,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渠道[7]。在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搭建的“基础共享、中层分离、高层互选、顶层融合”的课程体系,涉及艺术学、计算机学、美学、心理学、市场学、社会学、传播学、设计学八大学科领域,并基于产业运作模式的底层逻辑形成了跨学科的课程群。第一,通识课程主要包括思政、体育和外语课程,同时融入艺术类数字创意世界课程,拓宽学生的跨学科知识视野。第二,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素描和设计基础,解决基础知识和技能问题,帮助学生进入专业角色。第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片头包装设计、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移动端界面设计、H5广告设计制作,以“艺术+技术”为核心,培养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满足当下科学技术及行业产业的需求的能力。第四,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影视编导、交互策划设计,达到知行合一的专业拓展教学效果。第五,专业综合(拓展)课程包括综合调研与设计、综合项目实践,将艺术构思转化成项目,在项目落地与运用的过程中,深度融合设计与实践。
3)拓展“多元化”实践平台,深耕校企合作。高职院校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及其他项目平台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常信院数字创意学院为例,首先,开设“新文创影像+”工作室,倡导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专业竞赛为依托,通过校外专家、企业导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协同育人的方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其影视拍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结合专业跨界特性,专任教师成立“Art创造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指导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对“ALL IN超级教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等项目进行孵化。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究、校企联动、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综合设计能力,助推教学创新与行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4)打造“高素养双师”教学团队,提升师资力量。“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因此,需形成多学科发展的教学团队:校内进行跨学院教学,并聘请业内大师、企业导师兼职授课。首先,艺术专业教师需加强技术技能训练,并进行实践培训。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艺术理论学习与培训,以提高审美欣赏能力。其次,需要加强教师的道德情操、职业素养,在艺技融合、业务精湛的基础上,使思想政治素养得到质的飞跃。再者,教师进行企业实践学习、行业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进行优化,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调整教学案例和项目训练,形成优质的“双师”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