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探究
2023-01-23周海英
沈 燕 吴 昊 周海英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学生社区作为大学生课外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高校在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文件也是首次将“社区”概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高校思政工作与学生社区建设相结合。2020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依托云平台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可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推进已成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一种战略性选择,用战略性眼光研究、探索学生社区从生活、文化、教育等多场域多维度的拓展升级。但目前高校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过程中仍存在社区育人理念、部门协同育人、支持保障资源配置方面的碎片化问题。整体性治理理念是近年来广受学界关注并已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实践应用的现代化治理理论,笔者将其应用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党建引领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创建。
1 整体性治理理念的内涵以及用于学生社区综合管理的意蕴
整体性治理是以公民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责任为治理机制,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为公民提供无缝隙且分离的整体型服务的政府治理图式[1],是对新公共管理模式下功能和服务碎片化的反思和修正,从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政府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后,开展了诸多以整体性和系统性为导向的机构改革,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分支也备受关注和推广[2]。
整体性治理理论虽起源于西方,但其理念、方法与高校“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的要求内在契合。高校学生社区综合管理也隶属于公共管理范畴,而且,教育部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指导院校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加快把高校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因此,需要系统规划、整体协调地推进该项工作,这实际上就是整体性治理思想的体现。
2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过程中呈现相对于“整体性”的诸多“碎片化”现象。
1) 理念共识碎片化,将学生社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育人重要阵地的认同度还不统一。专业教师承担第一课堂教学任务,育人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学楼、实训楼等,他们通常认为学生社区只是学生的休息场所;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主要从事行政事务工作,他们通常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学工人员、辅导员的职责,其在学生社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不足。
2) 管理机制碎片化。各育人主体基于各自不同的管理目标制订相应机制,存在管理壁垒,协同育人目标难以完成。
3) 支持保障资源配置碎片化。各类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配置方面还存在未能切实做到“一线原则”的问题。各管理主体之间由于缺乏整体性统筹安排,出现资源配置的真空、重复性叠加或者浪费等问题。
3 学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党总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根铸魂为己任,切实筑牢党建引领在培育学生中的“主心骨”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把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强思明辨、立心铸魂、矢志奋进,推进学院内涵发展和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党建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为保障,加强基层支部作用的发挥和党员示范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标杆,在双发展、双培养、双提升的“双创双培”(创品牌、创特色,培养教师和学生红色精神及职业素质能力)党建工作模式基础上,整体性治理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实现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融合,形成浓郁的党建育人文化氛围,为国家、社会培养具有红色精神的网络安全卫士。
3.1 党建整体引领,全面夯实基础
学院党总支秉持党建全面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把方向、管全局、议大事、做决策、抓关键、给保障,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党建+工作”模式,持续推进党建与学院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机制建设。
1) 整体创新党组织建制。创建学生社区党委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由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成员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部长、二级学院党总支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组成,明确社区党委的主要职责和党建政治功能,统筹协调全校各部门、各管理主体力量下沉社区服务学生,推进“党建+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为社区育人体系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2) 完善整体化党建运行机制。采取三大举措发展壮大学院“党建+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①建强基层党组织,“输血”夯根基。融合“专业—班级—学生”纵向管理体制与“社区—寝室—学生”横向服务体系,做实网格化党建,打造学生社区党委—学生公寓党支部—宿舍党小组工作链条[3],形成整体化一站式党建运行机制,真正做到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协同育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社区党建新模式。②完善党组织制度,“活血”促落实。结合学生社区党建修订健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办法》等文件,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培养全过程,实现各个阶段教育的无缝衔接。制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预备党员管理考核办法》《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实施办法》,强化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示范作用。社区党支部依托党员活动室,定期组织“三会一课”,并以寝室党小组为单位开展党员培训和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学生社区党员的政治素质。③加大学生党员培育,“造血”提质量。突出社区党建育人功能,依托学生社区进行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与考评的整体性、一站式、全过程培育,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站,挂牌党员宿舍,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亮身份做示范,积极投入政策宣讲、群众信息反馈、安全防范督促的角色,凝聚青春力量。依托社区活动室开展“红色党史宣讲团”“榜样的力量”等形式多样的社区党员主题教育,成立社区党支部工作站等,打造“行走的红色课堂”,引领优化育人氛围,激发基层党建活力,切实加强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红色精神培育。
3.2 文化整体浸润,丰富社区内涵
1) 整体谋划建设学生社区文化阵地。基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培养“具有红色精神的网络安全卫士”的目标,凝练“红客”特色文化,依托学生社区寝室文化节,在宿舍走廊、活动功能室等公共空间融入党建元素,创建学生社区丰富的走廊文化、安全教育警示文化,提升社区文化感染力,打造幸福社区氛围,增强文化育人实效。
2) 实施学生活动空间改善工程,建设信仰加油站、成长辅导室、辅导员工作室、思政主题教育多媒体活动室,优化活动室主体文化墙设计,丰富学生社区内涵。开放交流区、自习室等功能室,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生活需求。结合学生公寓环境,从学生需求出发设置文体健身室、朋辈咨询室、电视大屏等功能空间和设施。依托学院现有的大师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特长生工作室、辅导员工作室等共享空间,举办小型思政课堂、知识讲座等,全方位促进师生交流与学生成长。
3.3 管理整体协同,打破部门壁垒
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服务理念,冲破管理壁垒,制订整体性 “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管理制度,扎实推动服务下沉,实现“线上+线下”的整体性学生社区精准管理,不断优化学生服务体系。线上辅导猫平台、今日校园平台、简道云平台实现远程功能区管理,设置学生事务、宿舍生活、学习生涯、奖学荣誉、学生资助、心理咨询、当兵入伍、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等模块,学生所有相关业务线上办理、过程留痕,记录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数据信息,形成学生成长数据画像。线下设置社区“一站式”学生事务办理窗口,整体协调、融合宿舍维修、寝室卫生管理、投诉建议等管理功能,减少后勤部门和其他部门间管理的碎片化和空白区,提高管理效能。同时在学生社区公共区域放置信息化自动设备,为学生提供自助打印、充值缴费等日常便利服务。
3.4 队伍整体入驻,导师全面引领
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一线原则”,常态化深入学生社区,近距离接触、了解学生并及时为学生面临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类问题答疑解惑。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教师、学工队伍组成育人综合体入驻学生社区。学院建立健全导师制度,在学生社区全方位、立体式推进导师制,形成全员参与思政教育、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多方协同育人体系。成立以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导师团队,下沉公寓,落实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依托“与名师对话”“导师午餐会”等导学活动,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专业、学业,做好学业规划;指导学生有目标地提升职业素养,使学生在价值认知、职业规划等方面获得有效指导。社区常任导师(分管公寓辅导员)在学生社区有办公场所和住宿空间,学院全体辅导员实行轮班制,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依托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双创双培”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及职业素质能力,学院教研室坚持专业基础与专技特长、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环境资源,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创新专业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强化学生互联网精神、红客精神培育,推进红客工作室、net社团下沉学生社区,依托专业导师、行业精英开展专业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网络专业技能。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教研室根据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动手实践+研究创新”的阶段性特点,将线上线下优质课程进行整合,融合理论教学课堂、实践社区课堂、网络线上课堂形成“基础核心+拓展创新”的课程体系模式,让第一课堂“实”起来,让第二课堂“活”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
3.5 学生整体参与,融合“四自”教育
整体性治理强调以公民需求为中心,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在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学生的主体价值作用,以“凝聚青年、服务社区、做好桥梁”为工作导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四自”教育融入学生发展全过程,引导学生自觉承担社区管理工作。整合社区党团组织、行政班级、学生社团等组织力量,开展寝室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公寓大扫除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锻炼项目,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社区为家,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幸福感,建立学生社区自我治理新机制。但同时,大学生还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其公共事务的参与能力有限,仍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培养自主能力为目标的有限自治。
4 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紧跟时代要求,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这一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的重要抓手,深入探讨学生社区管理规律,探索适合当代学生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学院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工作要求,联系实际、贴近学生,探索党建引领下整体性治理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形成共建、共创、共融、共赢的师生整体发展成长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