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均培养成本构成及教育培训机制构建

2023-01-23汪茹陈静洁黄弦和

科学咨询 2022年21期
关键词:核算资金成本

汪茹,陈静洁,黄弦和

(温州大学,浙江温州 325000)

党的十八大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就其发展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其表示,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和普通教育具有差异性,虽然教育类型存在差别,但是教育地位没有不同。从2019年开始,职业教育在政策扶持下获得了极大发展,大力培养职业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活动。但教育并不是一时的投入,而是百年大计,关乎国计民生,必须由政府部门给予长久稳定的投入[1]。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投入到职业教育中的比例远远低于普通高等教育,资金不足,又需飞速发展,那么重点在于投资效率与投资效果间的探讨。在当前办学环境下,院校很少将重心放在生均培养成本方面,而培养学生就要付出成本,从高职学院本身的运行来看,能展开具体的核算,并基于核算构建教育培训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

一、生均成本的研究意义

生均成本的讨论基础是教育成本以及学校的办学成本,是学校为了使自身的教育职能得以发挥,使教学质量满足相应的标准,在确定的会计期中在每一名学生身上所花费的平均支出和应计费用之和。生均成本值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显著的,可给政府部门以及教学单位在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提供参照。

(一)辅助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学校的资源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尽管大部分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较好,师资整体素质较高,但没有进行科学的成本核算,导致一些部门不合理利用资源,造成了教学资源和人员的浪费,部分设备重复购置,而使用率极低。对教育成本进行核算,研究成本核算要素,财务部门发现了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环节,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在基于成本进行核算的基本原则上实施权责发生制、分类核算、相关性三种原则,使高层管理者意识到教育培训的机构设置、人员分配以及费用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工作效率,解决人员过多、费用过度使用、教职工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高图书馆资源以及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率,使学校中的会计人员充分发挥核算与监督职能,强化对教学资源的管控。

(二)提升学校经费使用效益

学校的效益评价标准并不统一,财政部门尽管给予了学校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机构仍然存在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所以必须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推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不同的学校运转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因此无法进行资金的横向比较,没有比较,也就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在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及时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所以,各个学校要定期进行成本核算,保证核算的规范性与客观性,确定不同专业学生的生均成本,然后再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进行比较,对存在的差距做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结构的优化,实现成本的缩减,使收益提升[2]。

(三)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

以往的学校中,学校对各个部门开展简单的计划性管理,招生工作和教学工作完全依照计划开展,并不会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成本进行思考和研究。实际上,对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进行计算,可以科学确定专业的收费标准,同时兼顾专业的热门程度以及被社会的认可程度,学校向内部各专业、各部门的拨款额度必须要首先考虑到其在学生培养方面所需要花费的成本,进而科学地制订学费的返回金额,所确定的生均成本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四)为收缴学费提供依据

我国学校的收费与学费在生均成本中所占的百分比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学生收费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学费在生均成本中的占比不允许高于四分之一。现阶段很多家长都对教育成本提出了疑问,希望学校能够实现教育成本的透明化,向社会公开教育成本的多少以及教育资金的主要应用方向。既然学校确定了教育的收费标准,就应该公开教育成本,并对教育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出明确说明。因此,学校准确核算生均成本并将其公开,可以使社会对学校的运转更加了解,辅助学校工作的推进,完善常规工作,使公众了解学费的流向,并支持学校的工作。

(五)为政府确定财政拨款提供参考

评价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支持程度,可以通过观察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来实现。对公立学校生均成本的数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对政府确定向公立学校的资金投入量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要和生均成本保持一致,增加资金投入,全面履行政府的责任,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规模的逐步拓展,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二、生均成本的构成及测算

本文所研究的生均成本构成和计算方法是以黑龙江省的旅游与人文艺术学院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旅游与人文艺术学院为一家高职院校,学院内设置了五个专业,有二百多名教师和两千多名学生。即使在整体数据量上有不足,人数比较有限,不过基于该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不管是在层次、学科设置还是整体规模,都是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中存在感较强的学校,其代表性比较好。高职院校的生均培养成本即职校生自学校就读始,到最后成功毕业,以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需要职校生个人负责的培养成本,也就是一系列现金支付、分摊部分的各项成本,一般为三年。

(一)生均成本构成

生均成本的计算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教职工工资。教育是一类脑力劳动,在教育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教职工工资,通常其所占比例高于百分之五十。教职工包括教师和与教育具有直接关系的辅助教学人员,其中包括辅导员、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工作人员[3],但是并不包括后勤社会化以后的工作人员、专职科研者、校产经营工作者和其他与教学无关的人员。教职工的工资涵盖了学校中广义层面上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各种津贴、补助、课时费以及各种保险等支出。第二,奖学金和助学金。这一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学生,帮助困难学生,为开展学生勤工助学所发放的资金,原则上不计入学校的教育成本,为一类转移支付形式,主要用于减少学生的学费,降低学生个人所花费的教育成本,但是很多学校从实际着眼,也将这一部分资金纳入到教育成本当中。第三,社会保障支出。其中涵盖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以及各种活动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各种保险等。第四,公务费。学校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所产生的费用,包括水电费、办公费用、供暖费、出差补贴、各种杂费等。第五,业务费。学校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工作所投入的资金。包括培训费、科研费、学科建设费、网络相关费用等。第六,固定资产折旧费。这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是教育成本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基于教育成本中存在很多理论与实际相互不协调的地方,所以这部分资金的核算是整个成本核算中的难点。

(二)生均成本核算方法

多重要素都会对生均成本产生影响,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学校的规模、教育水平、学校的管理状况等。现阶段我国对生均成本进行核算的标准并不统一,使用较多的方法为分类法。分类法是根据学生的类别对培训资金进行归集,完成学生总成本的计算,然后再依照确定的标准计算同类学生中年级不同的学生的培养成本[4]。

生均成本计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在确定的账户当中归集了实际产生的与教育相关的各种费用,完成当期实际生均成本的计算。前苏联研究人员曾经建立的一个生均成本计算模型为S=T×(A+B+C)/N。其中S为学校在单个学生身上所投入的教育费用,A为折旧基金,B为流动资金,C为工资基金,T为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年度,N为学校中的学生数量。其中学校培养学生的年度数量和每年的平均支出都会影响生均成本。将计算得到的生均成本数值和实际发生的成本做对比,可以了解不同阶段学校办学的合理化程度以及是否产生了效益。

三、优化教育培训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财务人员向管理人才发展

现阶段学校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记账,仅仅完成一些凭证和报表,基本不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没有实现数据的合理化利用。核算生均成本可以实现会计账目信息的合理化利用,在计算得到准确度较高的生均成本以后,为学校管理者的决策提供辅助作用。机构中的各个部门要认真分析自己上一年的资金使用情况,合理编制下一年的资金使用计划,综合性考虑所在部门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例是否合理。

(二)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

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前沿综合人才培养行为,高职院校同样也是面向未来不断进取发展的教学单位,需要持续更新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在为此支付不断投入的费用中,应控制好教育成本,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和教学,因此学校中的财务部门应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实现质量的提高。财务部门要在工作中积极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使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为准确计算和分析学校的教育成本提供辅助作用。在完善的信息系统中核算生均成本可以为学校的工作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撑。如此可以合理控制院系专业在教育成本方面的支出,将繁杂的财务部门构建成成效的控制部门。

(三)适当提高学费收取标准

学校中的学费、住宿费、考试费等是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作为财政拨款以外的补充资金。一直以来,学校中学生学费标准的确定没有结合社会的物价和消费水平涨幅进行调整,这就出现学校实际收入减少的现象,使机构培养学生的资金压力增加。所以,学校要结合物价和消费水平适当地对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标准进行调整,实现机构的动态化管控,保证机构有充足的教育资金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控制支出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学校要积极贯彻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关注教学工作的推进情况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控制,关注资金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要控制资金的使用,实现对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推进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学校中各项工作成本进行合理化控制。学校中的科研立项必须要经过全面、细致的论证,立项人提出项目开展的可行性方案,科学制订绩效考核目标,以便于对项目的进展进行考核,使项目具有实际效益。要坚持脚踏实地,缩减行政办公费用等一些可以节省的开支,同时管理人事支出,人事支出是高职院校中占比较高的部分,也是控制成本的重点。高职院校人员流动性不高,随着教师的增多,必然造成人力资源支出的增加,应就该部分支出进行人员结构的细分来减少教师数量。冗余的状况导致工作效率不高,亟需制度革新,完善职能部门的散漫和重叠现象[5]。

(五)支持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需要从市场需求和自身规模出发,不能为盲目追求院校的升级和合并而不顾学校的基本条件,这样不仅会造成更多的支出,教育成本将不断提高,还会对自身声誉造成损害。所以,学校应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科学规划不同学科的教育重点,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生均成本的计算和考核是一项长期工作,对于成本的分析、核算、控制以及决策等环节都必须细致开展,国家在这一方面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各个学校要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关注质量效益,推动高等学校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四、结束语

生均培养成本作为高等教育办学的重要效益指标,是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对提升办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均成本核算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及时优化工作方法,在认真分析数据的基础上,使其对学校的具体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参考。在国家扶持、学校重视的基础上,提升核算水平,辅助学校健康发展,使高校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推动高校教育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核算资金成本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