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构建服装专业群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23郭连霞
郭连霞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使服装行业也在加快技术进步,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近几年逐步呈现出智能制造、数字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等发展趋势,服装企业间的竞争与发展更加激烈和艰难,服装产业的升级转型迫在眉睫。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必将对人才需求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提供人才输出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与企业升级发展也不能脱节,因此,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加强产教深度融合,深化构建专业群内涵,对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提高办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服装专业群建设基础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服装专业开设于1993年,具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以“服务区域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立足济南,辐射全省,面向全国”为办学定位。服装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实训条件、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服装各专业建设基础好,底子厚,但资源共享程度不够。为了更好地优化配置相关专业的优势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产业链升级转型的协同发展,同时响应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和学院专业群的发展规划,我院整合优势资源,组建服装专业群,深入走访调研,制订了服务产业升级的专业群建设方案,并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2 服装专业群组群逻辑
2.1 以链组群,专业群与服装产业链精准对接
通过调研区域服装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众多服装企业都在积极寻求产业结构升级之路,正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我院组建服装专业校企专家委员会,共同研讨分析服装产业链,按照产业链从前到后(服装产品设计——服装生产——服装产品展示营销)找准对应的岗位群(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时尚营销),组建了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龙头专业,以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两个专业为骨干专业的服装专业群,重新梳理三个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并根据产业升级转型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供给侧和服装产业需求侧的动态匹配。
2.2 精准定位,专业群人才培养与服装产业需求高度融合
服务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服装专业群所辖三个专业分别精准对接服装产业三大领域,培养符合服装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服装设计领域,培养服装及服饰设计方向,思想政治坚定,具有创新意识,能运用2D、3D软件进行产品研发设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服装生产领域,培养具有时尚意识,德技并修,能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产品生产、管理及个性化定制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围绕时尚营销领域,培养具有商铺管理、产品管理、产品企划能力、时尚营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3 逻辑合理,群内专业相互依存度较高
服装专业群聚焦服装产业上下游发展,所辖三个专业相互依存度高,具有“专业基础相通,教学资源相融,职业岗位相继,技术领域相近”的典型特征。一是群内各专业对应的目标岗位和技术要求,均围绕服装产业上下游发展,且都以服装产品项目为教学载体;二是重构服装专业群课程体系,并据此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群内各专业均能高度共享基础课程及其教学资源;三是群内各专业协同开展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实训基地、教学团队、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平台等均能在群内实现高度共享。
3 服装专业群建设内容与举措
3.1 梳理逻辑架构,深化校企双主体育人,两线互融,推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服装产业向“时尚+科技”转型发展趋势梳理专业群逻辑架构,第一学期开设专业群共享课:中外服装简史、服装材料应用、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服装工艺基础等课程;第二至五学期同步开设“专业分立模块课程”和“专业互融模块课程”;第六学期企业岗位实习。一条线基于岗位基本能力,设置职业知识、技能、素养等逐级递升的“专业分立模块课程”,对接职业能力标准,1+X证书职业等级考核标准,实现课证融通;另一条线基于岗位拓展能力,设置创新力、竞争力、适应力等能力递进的“专业互融模块课程”,跨专业组建团队,推进专业互融。通过“两线互融”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赛促学,提高课堂效果。以企业研发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企业导师参与教学,边做边学、学工交替,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对接。
3.2 “岗课赛证”融通,纳入思政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服装产业岗位群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附的特性,以专业群共享课夯实专业基础,以专业群模块课锻造专业技能,以专业群互融模块课实现复合,重构时尚特征凸显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专业课程、第二课堂等均融入思政教育,强化立德树人;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融入劳动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艺术论坛、师生项目作品展等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价值观;通过技能竞赛、三创大赛等融入职业素养,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3.3 加强“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专业共建、课程融合、资源共享”
专业群教学资源建设是“互联网+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服装专业群遵循“开放、共享”原则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一方面紧紧围绕专业群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服装专业教学需求,遵循教学资源使用节约化、项目建设系统化原则,大力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通过课程建设寻找科研点,借助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把课程资源建设、混合式金课、专创融合课程的打造和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结合在一起。通过专业群教学项目建设,在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团队构建等举措中实现群内专业之间互融共通,资源共享,发挥集群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专业群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3.4 深化三教改革,线上线下相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和活力
借助职教云教学平台、新媒体展示平台,专业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以企业项目或社会服务项目为载体,以企业设计领域、生产领域、营销领域各岗位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虚拟仿真等多种形式,教、学、做、评一体,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毕业设计采用全真模式,实行“真题真做”,切实对接企业需求。学生作品完成后,举办服装产品发布展销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使学生的作品直接面对市场,面对社会,形成了由学生、教师、企业、市场等组成的多主体评价体系,教学做评紧密结合,实现了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3.5 内培外聘,以“双师型、结构化”为导向,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以“双师”素质建设为主线,坚持内培外聘、培聘结合,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与服装行业发展、教学改革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形成了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共建“双师培育基地”,建立校企“双向兼职、双方培养、双重身份、双重保障”的双师培养机制,实施教师能力提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四大工程”。
3.6 打好基础、精炼技能,共建区域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按照工作过程建设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满足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双重需要。围绕“基础”,完善设计基础实训室、3D仿真设计实训室、智慧教室等专业群共享基础实训室建设,为专业群基础课程做好场所保障;围绕“技能”,优化立体裁剪实训室、工艺理实一体实训室、服装陈列展厅等专业岗位技能实训室建设,为各专业核心课程授课打好基础。
遴选专业契合度高的规模企业建设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安排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企业游学、专业课堂进企业、产业教授进课堂、优秀校友进课堂、企业冠名学生大赛、校企合作服装产品研发共同参赛等形式深化产教融合。
3.7 依托载体,打造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依托落户我院的济南纺织服装工业设计中心、中意服装设计大师班“两大平台”,建设服装工程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师技术服务、服装展示营销“四个中心”,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提升师生技术技能创新能力。
依托两大平台,真正走入企业进行深层合作,找准和企业的合作点,开展社会服务。一方面开展社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与济南元首针织、齐鲁宏业集团等校企合作单位开展“学历深造继续教育”“企业现代学徒”等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完成服装制版师、服装CAD工程师职业技能鉴定及服装陈列设计、产品创意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同时参与济南绣中服装、昌润教育装备等中小微企业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实现企业发展与教学效益双赢。
3.8 加强国际双向互动交流,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依托我院与德国柏林媒体设计学院合作举办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学院承办的中国--意大利服装设计大师班两个项目,加强国际双向互动交流,拓展师生国际视野。同时承办国际时尚论坛,这是提高我省服装行业时尚设计水平,应对行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也是打造产教融合、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高水平师资,助力我省服装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的需要。
4 服装专业群发展规划
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十强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中,将现代轻工纺织产业纳入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体系;鲁工信轻纺178号文《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我院被纳入五所重点支持院校之一。这些战略为我院服装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而服装产业向“时尚+科技”转型升级也需要服装专业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对服装专业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面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服装专业群进行了下一步的专业建设规划。创新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加快一体化实训中心的数字化升级改造,更好的服务于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增加师资专业技术培训和境内外交流,提高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教学水平。我院服装专业群必将支撑济南区域服装产业发展,彰显服装人才培养山东特色,引领服装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打造山东服装职业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