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6N”社工站:建强民政服务一线阵地
2023-01-23张艳
☉ 张艳
近年来,山东省微山县将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融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之中,创新“3456N”模式,即立足县乡村三级社工体系共建,推进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四类站点相融合,探索“五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六类专业人才作用,链接政府资源、社会资源等N项资源,项目化、品牌化运营,将社工站打造成党和政府落实惠民政策、落细基层民政服务的一线阵地。
实行三级共建,推进四站合一,夯实基层基础
强化阵地建设。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项目、有服务、有成效”六有标准,推进社工站建设,以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社工站“示范站点”为引领,充分整合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会救助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四站工作场所和办公条件,打造县级社工总站、乡镇(街道)社工站、村(社区)社工室,构建县乡村三级社工服务平台,实现四站合一建设。
优化人员配置。按照辖区人口比例,为每个社工站配备1名专业督导、1名站长和2名及以上驻站社工。明确民政业务负责人担任站长,社会救助协理员、社工机构负责人等为副站长,通过购买公益岗的方式,配备社会救助协理员25名,充实基层站点工作力量。建立督导人员与社工站联系机制,为驻站社工提供实务指导、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驻站社工每年接受专业督导不少于30学时,继续教育累计不少于90学时,培养驻站社工成为本土社工人才。
规范运营管理。实行乡镇(街道)社工站自营和专业机构承接运营两种模式,微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民政局和财政局四部门联合出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示范手册》,形成“333”服务标准,即建立工作制度、服务清单、项目运营评估三大类标准,制定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服务清单三张清单,完善评估制度、督导制度和培训制度三项制度。各站点每年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培育引领志愿者队伍、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和培养本土社工人才等工作,因地制宜形成“一站一品”服务品牌,以点带面推动社工站提质增效。
加快“五社联动”,充实六类人才,提升服务内涵
健全“五社联动”工作机制。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服务队伍为依托、社会慈善资源为助推,聚焦“一老一小一弱一残”等重点领域,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物资帮扶、资源链接等服务。
加强六类专业人才培养。着力开发和培养社工专业人才、本土社工督导、持证社工师、社工专业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和心理咨询师等六类人才,为社工站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和智力支持。出台《“微山湖和谐使者”选拔管理办法》,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社会工作人才,每人每月享受人才补贴500元。建立社工人才信息库,开发利用持证社工师和省市县“和谐使者”等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专业人才参与社工站项目策划、实施和督导。
创新“社工+”联动模式。实行“社工+社会救助”,在村(居)建立社会救助站(点),配备救助协理员,参与社会救助项目。探索“社工+养老护理员+志愿者”模式,开展“微爱至家”社会化照护和“金辉助老”等为老服务项目,为2663名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专业服务。采用“社工+儿童主任+志愿者”模式,构建起政府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和社会保护“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实施“微爱儿童家园”“希望小屋”“雏鹰课堂”等未成年人服务项目。
坚持“一核五化”,链接“N”项资源,打造项目品牌
实行“一核五化”。按照“凝结优势、托底弱势、系统输送、治理共赢”的服务思路,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站点运营规范化、民生服务项目化、社会资源集约化、服务群众精准化、社工队伍专业化,提高基层民政服务水准。昭阳社工站、夏镇社工站分别成立了“手编心”手编凉鞋生计小组及“巧手生花”面点技能培训小组,推动农村留守妇女再就业。两城镇社工站联合郝隆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村级“农家书屋”“蒲公英小屋”“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场所,为农村留守儿童开设第二课堂,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和心理疏导等服务。
链接“ N”项资源。以社工站为平台、以社工项目为载体,整合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N方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网络,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米”。昭阳社工站与县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培育孵化爱湖社会组织发展中心,发动村民组建了“好媳妇”美丽家园行动队、“新财富”兴业帮扶指导队、“爱上湖”平安工作队、“老来乐”文化社4支村民服务队,对接山东省红十字会、华爱基金会等资源,开展“乡村童伴365”等项目,形成了社工站、村、社会组织联建的良好局面。
“一站一品”推进品牌打造。县级社工总站打造“微爱儿童家园”项目,为辖区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等提供物资帮扶、心理疏导和潜能开发等专业化社工服务,每年服务留守儿童5000余人次,被评为山东省儿童社会工作典型服务案例。昭阳社工站打造“我和我的家乡”乡村振兴文化服务社会救助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优秀项目。夏镇街道社工站开展“微爱·青听”24小时心理援助项目,每年服务中小学生1500余人次。▐
专家点评
“3456N”社工站发展模式的启示
☉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 乔世东
山东省微山县创新的“3456N”社工站发展模式,对于山东省乡镇社工站高质量发展乃至全国乡镇社工站建设均有一定的启示和示范意义。
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是加快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的有效途径。微山县的社工站建设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3个阵地融合,形成了“四站合一”的服务局面。这不是工作平台的简单融合,而是包括职能、场地、设施、人员在内的系统集成、优势互补和综合提升,实现“一个平台、四种职能、一套人马”的高效融合。“四站合一”将分散在四个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
大力培养专业服务人员是社工站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社工站建设的目标是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社工站建设的当下,社工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微山县建立了督导人员与社工站联系机制,为驻站社工提供实务指导、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支持,依托专业力量发展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升社工实务能力,同时也为社工站建设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品牌化是宣传推介社会工作的有效手段。社工站服务的品牌化,有利于社会各界在短时间内增进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了解,从而使社工站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更多资源的支持。微山县在社工站建设和推广过程中,利用村级“农家书屋”“蒲公英小屋”“留守儿童服务站”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被广大群众认可和接受,促进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对社工站建设的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场地和技术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