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专家谈
2023-01-23本刊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文献。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论断、新阐释,广大专家学者反响强烈,纷纷从不同视角进行解读和思考,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新视野、新思路。本刊将部分专家学者谈及与民政业务有关的观点摘编如下,供学习参考。
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构成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下,推动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创新发展,关键要做到四点:一是要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共同富裕的大局加以考虑,要做到兜底保障“万无一失”和救助水平的“水涨船高”;二是适度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发挥维护底线公平的作用;三是加快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制度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做到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服务救助三位一体;四是重视社会救助的积极功能,构建完善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和配套机制,实现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
王思斌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论述,在宏观上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辛勤劳作和互相帮助,要靠科学的、制度化的惠民政策及其有效实施。对于困弱群体来说,不但要有科学、积极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而且要使这些政策能有效实施。社会工作是有深厚的为人民服务理念和为困弱群体服务情怀的专业,也是有丰富多样的服务方法、强调服务效果的专业。我国已经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时间表,社会工作界应该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强化为困弱群体和广大群众服务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切实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作出专业贡献。
胡宏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养老服务领域也不例外,也应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和指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始终坚持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增强政策及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第二,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及清单,进一步推进我国基本养老服务规范化、跨越式发展;第三,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推动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范互助养老服务发展,加快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第四,加快完善养老服务领域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基层力量,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管理,通过体制改革、科技赋能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张雷
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东北大学教授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促进共同富裕,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共同富裕导向下,基层治理工作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从低水平不平衡向高质量相对平衡方向发展,重点解决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增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强化城乡基层治理中的要素联结,坚持把因地制宜与突出农村特色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