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优入队构建队、童育人链条的儿童化实践路径

2023-01-23赵国强

青年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入队链条少先队

赵国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共青团要履行好全团带队政治责任,规范和加强少先队推优入团、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1]。这一重要论断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明确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明确了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是新时代我们党组织化育人的重要模式。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团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队、童育人链条是党、团、队整个育人链条的基础端,研究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用儿童化的方式相衔接、相贯通

坚持推优入队,实现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应当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得有意思。

(一)讲好儿童化的政治

向少年儿童传播党的意识形态,是坚持推优入队,实现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的核心所在。一个人在少年儿童时代,经过学习和实践所形成的政治观对其一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少先队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直接接触的第一个政治组织,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要适应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生动、形象、有温度地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要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载体和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系统、准确、有效地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铭记在少年儿童心间,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从小坚定跟党走,这是坚持推优入队,实现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光荣职责、神圣使命,也是少先队教育区别于学校德育的独特价值。

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要聚焦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这一主责主业,从小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少年儿童对党、祖国和社会主义的感情。少先队的“五爱”政治启蒙要求可以转换成少年儿童更容易理解的“小五爱一准备”,即:爱红星、爱学习、爱师长、爱同学、爱劳动,准备参加少先队。少先队带领少年儿童初步学习为集体服务的小本领,获得组织活动的小经验,发展开展工作和自教互教的能力,让少年儿童在持续的进步中不断夯实“人生三部曲”的基石,为推优入队、建立少先队未来的新中队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少先队员未来推优入团、长大后推优入党,为推动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全链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儿童化的产品

一本好书、一首好歌可以影响人一辈子。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音乐和歌曲、给人启迪的名言名作与儿童纯真的心灵有着天然的亲近,可以把它们转化成儿童喜欢的文化产品,向他们传递知识和情感,让他们汲取智慧和力量。此外,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化产品还有游戏、动漫、儿童舞台艺术、微电影、民间艺术、公益广告、飞行棋等。当下,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短视频、手机报、微信、QQ、儿童网站、网络电台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抓紧推出一批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适合儿童特点、具有少先队标识的文化产品,探索党的二十大精神感染和影响少年儿童的新方式,使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深印在少年儿童的脑海,推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搞好儿童化的活动

少年儿童的活动必须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用儿童熟悉、易接受的活动方式才会具有吸引力,要生动活泼,切忌“少年老成”。比如,引导少年儿童发扬“半自动”精神,即“老师做一半,我做一半;小辅导员做一半,我做一半;爸爸妈妈做一半,我做一半”;充满童趣的活动名称深受低年级儿童的喜爱和欢迎,如“与橡皮断交”(教会小朋友认真写作业,不写错字)、“体育机器人” (训练反应能力)、“添头发”(提高绘画水平)、“自己的梦” (发挥想象力)、“猜领队” (开动脑筋)、“咬耳朵”(注意说话,讲话要准确)、儿童班“十大员”(啄木鸟救护员、黑猫警长巡逻员、大雁卫士纪律员、小白鸽卫生员、猫头鹰管理员、小喜鹊邮递员、小鹦鹉推普员、大公鸡报时员、小企鹅礼貌员、萤火虫服务员)。在开展“爱师长”的教育中,针对目前一些孩子受到过度宠溺而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老人的现象,可以开展“让爷爷奶奶笑”的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会帮爷爷奶奶倒茶、拿拖鞋、递毛巾、搬椅子等一系列具体的敬老行为,让少年儿童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懂得尊老、敬老的道理。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有的少年儿童常常衣冠不整,可以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懂得讲卫生的道理;有的少年儿童总是不能按时起床,可以开展“和钟哥哥交朋友”的游戏,通过“钟哥哥”这个角色来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

二、用情感化的体验相衔接、相贯通

坚持推优入队,实现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应当引导少年儿童用“心”去感受、用“情”去体验,增强情感认同。

(一)感受领袖的关爱

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的人格魅力,向少年儿童讲好习爷爷治国理政的故事、习爷爷小时候的故事,讲习爷爷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六一”或出席少先队活动发表讲话、或给孩子们写回信,每到各地视察总要去学校看望孩子,每年植树总要牵着孩子们的手,让孩子们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关爱陪伴在身边,从而培养他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真挚情感。

要用生动的历史、具体的现实、切身的体会,让少年儿童明白“船长”与“航船”、个人与国家、小我与大我的基本逻辑,懂得“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一切都要靠党的领导、靠核心的领航,懂得自身对于国家、对于民族所肩负的责任,着力培养少年儿童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和骨气,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勇敢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感受社会的发展

要聚焦党和国家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向少年儿童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和取得成就的原因,注入情感元素。我们都说当代少年儿童生活在“蜜糖”中,他们可能感觉幸福是与生俱来的,对此可以引导少年儿童开展“我把幸福告诉你”活动,通过“走进家门找变化、采访长辈问变化、走上社会看变化、回到中队讲变化”,读书、寻访、采访,参加“吃苦夏令营”等多种方式,让少年儿童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党带领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培养亲近党、崇敬党的朴素感情。

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向少年儿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身边的事、身边的人,讲好今天的事、今天的人,让少年儿童感知幸福、体会幸福、表达幸福,将来还要去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要引导少年儿童将感受到的幸福传递给同学、老师、家长,让少年儿童体验感知幸福感悟爱、传递幸福传递爱的人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三)感受典范的力量

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组织少年儿童开展“我心中的英雄”系列活动,用故事、寻访、短视频、歌曲、儿童画等多种形式向英雄致敬,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故事转换成儿童听得懂、听得进的小故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精忠报国”(体验爱国)、“闻鸡起舞”(体验敬业)、“商鞅立木”(体验诚信)、“孔融让梨”(体验友善)。可以在学雷锋、“小手公益我能行”等培养公正、包容、责任、诚信价值取向的活动中,引导少年儿童开展排排队行动(体验公正),微微笑行动(体验包容),弯弯腰、擦擦亮行动(体验责任),勾勾手行动(体验诚信),创造“日行一善”的新形式。

推优入队,实现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是一种在日常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的活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是一种必须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活动性非常强的教育。它不局限于学校内部,更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要把“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贯穿实践体验始终,让少年儿童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要研究榜样力量的情感体验方式,通过创办“苗苗”小阵地,如办红星报、小喇叭广播,开展图书角、俱乐部活动,布置哈哈画廊、学习小园地等一整套的活动设计,进行正面教育、传递正能量,实现学校、社区、家庭的联动,让少年儿童在榜样典范的引领下发现自己、发挥自己、发展自己。

三、用组织化的活动相衔接、相贯通

坚持推优入队,实现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应当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帮助少年儿童了解少先队、热爱少先队、向往少先队。

(一)建立小辅导员制度

少先队继承发展了陶行知先生在20 世纪30 年代倡导的“即知即传”和“爱幼助人”的优良传统,担负起了带领少年儿童的重任,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助手作用。少先队的小辅导员由少先队员担任,被公认为“当代小先生”,他们已成为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中一支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力量。他们受少先队组织的委托,指导与帮助少年儿童开展少先队工作,是帮助少年儿童开展育人活动的组织者,是大孩子对小孩子的教育者,是高年级集体同低年级集体友谊的联接者,是班主任、辅导员的协助者,是低年级儿童的示范者。

选派小辅导员是做好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学校大队部应加强中、高年级班级同一年级班级结对子,建立友谊班。友谊中队是儿童班的集体小辅导员,担负“全队带童”的责任,选派有特长的队员担任个人小辅导员,在活动中承担辅导工作。

(二)建立小辅导员标准

小辅导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四个要”。一要热爱弟弟妹妹,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少先队员是儿童的哥哥姐姐,要关心、爱护未来的少先队员。只有真正爱每一个低年级弟弟妹妹,才谈得上对他们的帮助和辅导。这种爱,包含着小辅导员对弟弟妹妹的满腔热情、真诚关怀,也体现着对他们的严格要求;这种爱,要求小辅导员善于体察弟弟妹妹心灵的细微深处,了解到他们的欢乐和苦恼,从而给予真正的帮助。如果小辅导员能够这样去爱弟弟妹妹,那就一定会成为他们尊敬信赖的知心朋友。二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弟弟妹妹。低年级儿童模仿力强,分辨是非的能力弱,大哥哥、大姐姐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们模仿,所以要教育好弟弟妹妹,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处处以身作则。这是当好一名小辅导员的重要条件。三要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小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一批需要帮助、关心和辅导的低年级儿童,这就要求小辅导员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学着独立解决问题,开动脑筋,创造有效的方法,不能碰到问题就撒手不管,有了困难就依赖老师。四要发扬民主,平等公正地对待弟弟妹妹。小辅导员和弟弟妹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能因为自己是小辅导员而居高临下,发号施令,装出大人模样去“管”弟弟妹妹。小辅导员的态度要和气,工作要耐心,有事应同弟弟妹妹商量,虚心听取意见。对有缺点的弟弟妹妹,也不能简单训斥,而要热情耐心帮助。小辅导员还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弟弟妹妹,不偏心、不护短,秉公办事。

(三)建立推优入队阶梯

一是队前教育“三层面”。通过组织开展队前教育活动帮助少年儿童加入少先队。对少年儿童进行入队前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在认知层面上,要做到“六知”——知道队的名称、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队旗的含义、队徽的含义、队员的标志、队的作风;在操作层面上,要达到“六会”——戴红领巾、敬队礼、呼号、唱队歌、背入队誓词、写入队申请书;在行为层面上,要为人民做一件好事。

二是新队员发展“三步法”。要掌握入队的三个程序:第一步,书面申请,申请时可以举行简短的仪式;第二步,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张榜公布新队员名单;第三步,举行入队仪式,要隆重、严肃,入队日期的确定、地点的选择、来宾的邀请、活动的形式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不断创新,以使新队员更好地接受教育、受到震撼、终生难忘。

三是队组织教育“三设立”。要设立中小队、设立小阵地、设立成长记录袋。首先,编队选举,建中队、编小队,民主选举中队委员会和正副小队长;其次,小阵地的建设方法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先锋角、学习园地等,还可以开展“栽集体成长树”、“画我的笑脸”、“建快乐小屋”等活动,也可以建立“争星榜”、“友谊树”、“快乐碰碰车”等深受孩子们喜欢的小阵地;再次,成长记录袋中的材料可以有个人小档案、成长记录卡、各项成绩记录表、队员作品(绘画、书法、手工作品、作文、体验日记等)、队员获奖证书、活动记录、参加各项活动的照片等,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内容。

四、用生活化的场景相衔接、相贯通

坚持推优入队,实现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应当带领少年儿童走向生活,追求一个个美好的目标,收获一份份幸福的喜悦。

(一)拓展社会生活平台

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要巩固学校工作阵地、拓展社会生活平台,通过生动活泼的多样化活动来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既要靠学校的各科教学,也要靠大量的课外实践。要增加社区儿童活动供给,在就近就便的社区公益活动中培养少年儿童为人民服务的好品德。开展邀请党员家长做一次校外辅导员、寻访一位社区党员、争做团员先锋、参与一次社区“微更新”实践营、每天与爸妈进行一次红色经典阅读等活动,在就近就便中播撒红色种子。少年儿童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精心提炼少年儿童易于理解、能够接受的共产党、共青团、少先队的价值理念,帮助少年儿童从队、童衔接阶段开始就建立起热爱共产党、热爱共青团、热爱少先队的红色自觉,“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海中小学在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中,紧密结合人民城市建设,为少年儿童搭建他们力所能及的、可以参与的“生活化”场景,让他们在亲身参与国家和家乡发展的过程中立志向、增本领、长才干。“15分钟幸福圈”是上海少先队幸福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少年儿童亲身参与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平台。其中,“儿童议事会”从少年儿童的视角参与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贡献金点子;“社区实践营”引导少年儿童关注身边变化,为社区建设提供建议;“榜样对话会”引导少年儿童从身边的先锋榜样身上感受责任、汲取奋进的力量。

(二)拓展日常生活能力

要紧密联系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四自”做起,培养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自我服务能力,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学习自己管,自己的责任自己尽,自己的进步自己争”。可通过举行整理生活、学习用品比赛,交流学习计划和安排等自理技能训练,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功能,帮助儿童设计好情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上海中小学在队、童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中开展的活动有:家务劳动系列,“做家长的好帮手”、“做家庭的小主人”活动;自我服务系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邻里关心系列,引导队员学会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生产劳动系列,建立劳动小基地;科技劳动系列,让儿童到农村、工厂、商店看看、问问、学学、动动;还有“洁、齐、美”竞赛活动,包含个人洁、教室洁、包干区洁、课桌椅齐、环境美,凡争先达标的班级,大队部就会逐一将带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鸽、雁、凤窗花贴上。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培养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和训练劳动技能。

(三)拓展生活育人成效

要着力建设队、童衔接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运用奖章作为激励手段,开展进度性训练活动,如苗苗章、星星火炬章、自理章、歌舞章、游戏章、手工章、好朋友章、孝敬章、小观察章、小岗位章等,使少年儿童从中学会一项项过硬的本领,留下一串串成功的足迹,养成一个个美好的品德,攀登一个个向上的台阶。

要用好“生活化”场景和平台规范少年儿童礼仪,充分利用少年儿童活泼、喜欢形象的特点,让少年儿童在鲜艳的旗帜、动听的乐曲、明快的鼓点和边歌边舞的热烈气氛中受到积极情绪的感染,感受到组织生活的幸福。还可以创造欢呼词,让全体少年儿童在活动正式开始前举臂成“V”字形欢呼“奋斗”,以振奋士气、表达决心,引导少年儿童用小梦想激发大志向,用小美德培育大情怀,用小脑筋创造大智慧,用小眼睛观察大世界,让少年儿童从身边问题的“小道理”感悟治国理政的“大道理”,将政治启蒙融入少年儿童血液、沁入少年儿童心扉,为少年儿童构筑理想志向的幸福高地。上海中小学不断在生活场景中作育人文章,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比如,在校内,利用课间、课余、午间、晨间,组织少年儿童开展“10 分钟幸福小天地”活动,跳跳、蹦蹦、踢踢、拍拍、做做、玩玩、练练、比比;在校外,开展少年军校、“雏鹰杯”红领巾课外实践挑战赛、吃苦夏令营、弄堂游戏、小甲A 足球等活动,让儿童通过布谷鸟歌咏节、小孔雀舞蹈节、幸福大篷车、好儿童Do Re Mi、洁齐美竞赛等各种美育活动,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展自己的作品、秀自己的风采。这些活动符合少年儿童的特点,受到少年儿童的喜欢,取得了切实的生活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入队链条少先队
今天我入队——入队仪式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个性链条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入队誓词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分批『全童入队』常熟少先队这样做
链条养护好帮手: 5款链条油推荐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