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2023-01-21大理州土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陈新杰

区域治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整治土地污染

大理州土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陈新杰

针对我国土地整治的特征,当前的基础理论研究多集中在对国土整治发展的指导上。在技术指导方面,基本的理论研究还很欠缺。目前,我国土地整治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亟须建立和健全土地整治技术支撑系统,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因此,在未来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必须着重于土地整治的技术问题。

一、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建设产生的影响

(一)土地整治工程对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土地修复工程是对土地进行建设,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景观产生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成分等”[1]。比如,在土地整治时,施工队伍往往会将工地上的植物砍掉或移走,造成当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不过,如果将这些珍贵的植物移植到工地上,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土地整治工程对地表土壤产生的影响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通过对已开发的荒地、复垦荒地和整地进行改造,可以使原有的土壤结构和地质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耕地要想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就需要将土壤变得疏松,这样很容易造成土壤水分的蒸发,造成土壤侵蚀,在干旱的地方,还会发生沙尘暴。修建水渠、公路等,会使原有的地表和坡面发生变化,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地的修复,会导致土地的结构发生变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甚至会引起地面开裂、塌陷等地质灾难。尽管土地治理工程会使土壤的质地、结构发生变化,但只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就可以极大地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明显改善土壤的肥力,从而改善土壤的产量和品质。但若进行不合理的土地治理,则会使地表土壤的稳定性发生明显的变化,使土壤的生产力大幅度下降,从而对土壤造成负面影响。

(三)土地整治工程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

土地整治项目对流域水环境、水文结构、地区水资源分布有重要影响。大家都知道,一些地区的土地治理项目,都是以增加粮食生产为主,而这一类的土地治理项目,将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来灌溉农田。比如,在土地平整工程中,必须对场地的地形进行调整。同时,由于土地平整的直接目标是增加耕地的面积,在未来,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势必增大,从而引起地面径流量和地下水渗透率的变化。但在土地治理工程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综合运用生物、农艺、工程等多种手段,既能有效地节省水资源,又能促进土壤水分的动态均衡。

(四)对区域地貌及气候等的影响

灌排工程、荒地的开发、土地的平整等,都会对区域的地貌、气候等产生影响。这些土地的治理,让地表变得平坦,地形也发生了变化,植被覆盖面积也发生了变化,原本的地表径流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水循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地的气候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另外,由于大量的农村建设,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的增加,对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农村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于土地整治工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工程技术分析

目前,“我国的国土整治工作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不少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土整治中的生态建设”[2]。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受地域、土地类型、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而不同类型土地的治理技术也不尽相同。

(一)农田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般而言,耕地的平整与整合是目前耕地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耕地的规划设计中,对耕地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从而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另外,目前的耕地整治,大多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按实际情况设计建设方案,仅凭自身的经验,很可能会导致土地的污染、水体的污染,从而加快土地的恶化。同时,在规划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农田规划也会给当地的水资源分配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存在于区域规划方面的问题

在地区规划布局上,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耕地面积的增长和耕地产量的提高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工程队在进行土地整治时,采用的都是挖坑填土、平整土地,这样不但会破坏地面的稳定,还会对当地的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存在于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的设备、新的科技观念也在不断地被运用。然而土地整修项目的建设团队却没有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仅仅注重了简单的灌溉、排水等方面的规划,并没有将这些高科技运用于治理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同时,对建筑进行硬化处理,不仅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使修复工程的建设成本大大提高。

(四)非农用地的整治技术

目前使用困难的土地,包括沙漠、高山、寒地等,通常是指古代的农村聚落、小城镇、工矿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而我国的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9%。在改造过程中,主要是把耕地、堤坝、牧草地等作为农用地,转换后的耕地、堤坝、牧草地等,使土地增值,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从而促进了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的规划中,应结合整体规划的指引,结合土地本身的特性,理解其适用性,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对土地进行再规划和分配,既能提高土地的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发展。从非农用地到农用地的转变,也是一项重大的土地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坚持自然发展、全面发展、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并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3]。

(五)建筑工程整顿工程技术

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清理,是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建设用地审批、开发等相关工作的开展,以推动建设用地的合理开发、规范利用、提高施工质量,必须重视改造工程技术的应用。该项目的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重视,建立标准化的发展体制,并根据建设用地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造。

(六)污染损毁土地的改良

对已被破坏的土地,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利用价值,应加强对其进行改造与修复。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所导致的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因此,通过物理改良、生物改良等技术手段,可以使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变化。控制污染,减少或转化危险物质,使土壤回复到被污染之前的水平。造成破坏的原因既有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也有技术上的原因。目前,我国对煤矿和其他土地的破坏较为严重,可以采取“采矿+复垦”的方式,逐步恢复原有的土壤。

土壤污染是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对土壤的污染、破坏,导致土壤全部或部分丧失其原有的利用价值和建筑作用,其中包括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对被污染的土地进行改造,有别于其他耕地的改良,必须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去除污染物,恢复受损的土地,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估,使之符合耕地或建筑用地的使用要求。

污染土地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而造成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对大气、生物、水体、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从而导致了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污染。污染土壤改良技术是指通过对受污染土壤进行改造,使其达到无污染程度的技术手段。根据场地条件,污染土壤改良技术可划分为就地改良技术和非同步技术。“就地改良技术,是指对已开挖的土地进行改良和改造;异位改良技术是对已开挖的土地进行处理的工艺”[4]。土壤污染改良技术按照作业原则可划分为: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对受污染的土地进行物化改造,是指在对污染土壤进行物理调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调控,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物的目的。其中,土壤换土、蒸汽浸出、玻璃化、固化、稳定、电动力学、热处理等是机械改进技术。

污染土地生物改良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特定的生物活动和特定的微生物,将污染物从土壤或地下水中排出或降解,从而使其变成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破坏土地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地表土壤流失或整体破坏而使土地的第一生产力下降。破坏土地改良工程是指对受损土地进行工程技术改造,将其恢复为可利用的有效土地,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社区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改造地形、改善土壤肥力的关键,关键是“造地”,营造出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社区建设主要包括植物的恢复、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引进,植物是其中的关键。

(七)沟道坡体土地整治工程

坡体防护技术包括固坡与护坡。固坡主体是指在开挖过程中,一旦出现不稳定的岩体,采取锚固、抗滑、组合框架支护等措施,以保证斜坡的稳定性。对已发生破坏或松动的破损区域,应先采取削坡等工程方法进行清除,对可能出现滑动面、分析监测可能出现滑动面的坡体,采取锚固、挂网、喷浆、增加抗滑桩、挡墙等措施,以固结边坡、防止滑块滑落等。土壤生物工程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植物对土壤和环境的调控来维持边坡的稳定。

植被防护是防治生态灾害的另一种主要途径。它是利用植物根的机械锚固效应和水文减蚀效应,达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和崩塌的目的。根据施工技术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护坡方法有:人造草护坡、草毯护坡、水力喷灌护坡。植物工程复合护坡是基于植被护坡技术发展起来的,在黄土丘陵、沟谷等生态脆弱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采用工程措施,建立适合植被生长的保水、施肥的边坡保护体系,在坡面上修建蓄水池、挖沟,收集雨水,将多余的坡面径流汇入截水渠排水,然后通过植物根加固、茎、叶的防蚀等手段,有效地抑制了降雨对沟槽的冲刷,降低了坡体的滑移压力,增大了土体的抗剪强度,进而改善了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蚀性能。

三、推动我国土地整改工程发展的措施分析

在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时,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治理技术的效果。

(一)不断创新整治理念

“在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中,要注重生态建设,切实落实生态思想,把生态文明思想运用到国土整治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中去”[5]。在此基础上,要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使治理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在城市和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土地整治项目要坚持以维护人民的权益、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为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设计、科学规划和综合管理的原则,把土地整治和城市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耕地的质量等级,注重建设用地的选择和利用。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整个项目中,既要改善居住环境,又要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运用新技术

在现代土地治理工程技术中,新材料、新装备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为改善耕地治理技术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实际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优势,借鉴和运用新的设备、工艺等,通过自身的创新,土地整合工程技术得到全面完善,从数量增长到生态管理、保护、质量改进、质量改进等方面,推动土地整合工作向综合发展方向,在规划中注重引入生态,实现土地整合建设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科学的土地整治方案和计划

科学完备的规划与设计方案,是推进土地整治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在规划时,应根据土地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并根据不使用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进行相应的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计划中,应运用建筑遥感技术、GIS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土地整治现场进行调研,根据各种资料、指标,建立模型,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技术手段的快速、高效。

(四)制定综合化的政治目标

土地整治的目的是多元化的,既要追求经济利益,又要把整个整治项目看成一个整体,从多角度综合利用土地价值。在实施过程中,既要从量上,又要从质、生态等方面入手;既要注重农村的发展,又要注重对农村的发展和研究,促进城乡融合。

(五)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

首先,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并根据国情,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以此为指导,加强对先进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其次,要制订土地整治项目的管理方案,优化项目管理,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责任,提升项目的效益与质量。最后,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化建设也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与国外的一些生态文明相比,国内的科技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应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积极推动生态建设的研究和应用。比如,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可以运用三维技术进行生态建设,及时了解项目的建设状况,为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与健全,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好地贯彻执行,强化执法,强化监管,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综上,今后的土地治理工作,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而且要坚持实现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问题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率虽比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不合理的利用,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对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在实施和发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时,要根据我国的土地开发现状,制订一套科学的土地整治方案,把整个项目看成一个整体,注重对各种土地的改造和利用,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整治土地污染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我爱这土地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