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与价值意蕴
2023-01-21叶根梅
鲁 超,黄 莺,叶根梅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马鞍山 243041)
针对高职高专《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师组成思政共同体,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以路演乡村为主线,以具象化场景融通抽象化思维,为课程思政探索助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1]。
1 缘起——让冰冷的代码有“温度”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大学生。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网页美工、网页制作员、前端程序员等工作岗位,培养静态网页制作能力,为后续动态网站开发类课程奠定基础。
1.1 以思政共同体模式开展教学设计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穿透冰冷的代码,让学生兼具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计算机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力探索“思政共同体”建设,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找到“乡村振兴”这一催化课程的起点。
结合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的思政课程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美丽山水、乡土人情,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宏大叙事转化为耳闻目睹,对大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型塑具有极大意义。
在民族复兴的壮丽进程之中,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序曲之中,如何将专业、成长与时代、民族相关联,贴近并回应时代律动的声音?如何以“数字红利”赋能“路演乡村”,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大学生成长赋能?这是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身为大时代参与者,向自身提出的问题;是站在时代座标之上,向现在提出的问题,亦是面向未来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努力让冰冷的代码有“温度”,让大学生理性思维与共情能力兼备、专业功底与人文关怀并存、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共生,成长为担当、独立、温暖的个体。
1.2 以“路演乡村”公益项目串联教学主线
近年来,“路演乡村”愈益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高频热词。“路演乡村”立足乡村本土优势和资源,组织政府部门、农业企业、金融机构等,通过路演方式,吸引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融合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课程思政共同体模式共同开展教学设计,决定通过设计制作“助农网”作为“路演乡村”所需要的网页页面,呈现网页设计的最终产品形态。努力让专业教学紧扣社会需要紧贴学生需求,让学生围绕路演乡村,演练专业技能。
一是项目化演练,通过了解乡村振兴、路演乡村,努力培养专业能力与社会视野兼具的大学生。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大学生,既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迅速适应各类项目开发的需要。又要有社会化视野,对国家、社会具备方位感,在民族复兴、时代发展中找到位置和坐标。
二是商业化设计,通过了解商业流程、商业逻辑,努力培养就业技能与创业思维兼具的大学生。学生学习训练的模块和流程,是具备商业化、操作性的项目之片段。在教学中,不仅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也要知晓“路演乡村”商业模式,理解市场经济的商业逻辑,明白任何项目都必须基于合理的商业逻辑而发生、演化,这同时也是演练创业思维的过程。
三是公益化运行,通过了解社会需求、运维需求,努力培养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兼顾的大学生。本项目的终端,努力让项目“落地生根”,针对学生实地考察的乡村情况,与有关政府部门、乡镇、村开展合作,开展网页、网站、APP等设计比赛,以公益化的形式,让学生学有所用,项目落地,成为乡村路演的一个“窗口”。最终,课程的结束亦是另一个项目的起点。
2 探索——与代码来一场“真善美”的旅行
2.1 求真之旅:从虚拟空间进入现实场景
紧扣“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的真实需求,培养网站建设与管理方向高素质技能人才。
紧扣乡村振兴的真实需求。本项目的前端需求调研基于大学生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实地考察、访谈思政课实践基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撰写调研论文,进行分析讨论,产生创意,是从乡村土壤中生发出来的,而非“象牙塔”中的空想。对路演乡村项目模式,还访谈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调研。在山水之间、乡村之中,我们组织大学生去与村干部、村民访问、交流,了解农民收入、家庭情况等,询问对于互联网等新技术的需求与期待。他们反映最多的是,需要一个有效且公益的“橱窗”,展示、推介,宣传、推广,这需要互联网技术的赋能与加持。
紧扣路演乡村网站”助农网设计的真实项目流程,结合教学实际,划分子项目,包括:需求分析,网站策划和设计,网站建设与制作,网站部署和验收[2]。
2.2 求善之旅:从商业计划走向公益目标
以公益性网站“助农网”设计与制作为主线。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Web应用开发能力”,以公益性网站“助农网”设计与制作为主线。该项目为公益性质,对接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需求,既是大学生实践项目,也是为路演乡村商业运作服务的公益性项目。
2.3 求美之旅:从代码之美领略家国之美
精益打磨“代码之美”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面向政府、企业、农户对项目的实际需求,快速迭代更新版本。
1.4.3 注意事项 所有的护理技术操作均由1组护理人员实施,其方法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实施。所有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内容和时间固定一致。
精益呈现“家国之美”。代码之美呈现为山河画卷,最终要反映为受众主观的观感、情感与客观的访问量、点击量。引导学生精益求精,注重代码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思考受众的偏好,通过乡村寻味、乡村寻梦等栏目的创意、文案的创作等等环节,描绘美丽的“乡村映像”,成为路演乡村的重要平台。
3 融合——美好正在发生
3.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教学活动中,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思政课“显性教育”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的“隐性教育”相结合,通过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既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也塑造价值观。选取学生熟悉的助农项目,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策与乡村发展。通过助农网站的制作,让学生了解并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助农意识,为 “助农援农”注入力量。学生既是学习技术、运用技术,也是践行“使命”。助农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个人价值感。
3.2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向奔赴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支持者”转化,让学生更有获得感。《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精选项目和案例,精心打造数字化资源,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学生从“码农”向“助农”转化,让专业课程更具人文“温度”。按照标准的职业化流程开发网站,基于角色扮演式的项目小组分工协作,让学生真实体验网页制作员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从而对岗位形成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逐步建立职业认同感。参考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导师扮演客户,提供客户需求并负责项目验收,教师扮演业务经理接受需求并引领项目实施和开展,小组长扮演项目经理,分工、协调组内任务和开发,成员之一扮演项目设计师负责界面设计和美工,其他成员扮演项目成员,接受分工,完成团队协作。
结合情境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协作法、小组 PK 法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思考、设计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欲望。结合考核指标,对学生进行全过程量化考核结果显示,学生个体和总体目标皆能有效达成。
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教师与学生相互砥砺、相伴成长。学生在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创业类和专业类竞赛中均荣获佳绩。
3.3 学校教育与社会协同融合发力
基于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的真实需求,课程组与相关部门、组织合作,承接公益性网站“助农网”的设计与制作,有效培养学生“爱农、惠农、助农”意识,让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邀请专家指导项目验收。借助云计算技术,孵化真实项目,“助农网”部署到阿里云试运行。
4 价值——回溯教育的“元问题”
“课程思政是教育回归本心。[3]”今天的时代,云计算、元宇宙等概念纷至沓来,作为教育者愈发需要去思考教育的“元问题”: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教育的本质与方向,关系到能否促进“思政价值从悬浮到落地”[4]。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样本,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组成教学共同体,坚持春风化雨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一起观察、经历、分享。学生们头脑风暴,讨论参观美丽乡村的感想,讨论路演乡村的创意,讨论所在家乡开展乡村振兴之后的点滴变化……学生们的眼睛熠熠发光,那是关于未来、关于梦想、关于成长的向往。